重慶市雲陽縣2004年政府工作報告

《重慶市雲陽縣2004年政府工作報告》是雲陽縣政府2004年發布的一份報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重慶市雲陽縣2004年政府工作報告
  • 地區:重慶市雲陽縣
  • 時間:2004年
  • 工農業總產值:27.3億元
2003年,是新一屆縣政府領導班子團結帶領128萬人民,全面落實縣十一次黨代會精神的第一年。一年來,在縣委的堅強領導下,我們緊緊圍繞“移民、扶貧、發展、穩定”四大任務,全面啟動“五大戰略”,實現了全縣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圓滿完成了縣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全年完成國內生產總值31.6億元,同比增長12.1%;完成工農業總產值27.3億元,同比增長6.7%;實現鄉鎮企業增加值4.361億元,同比增長12%;財政收入達到1.81億元,同比增長15.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24.5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4%;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49%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4‰以內;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680元,同比增長8.2%;一、二、三產業比重由上年的36:37.5:26.5調整為33.4:39.9:26.7,城鄉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開創了新一屆政府工作的新局面。
一、城鎮化戰略強力推進完成12個鎮鄉城鎮總體規劃,新增城鎮建房面積81.14萬平方米,新增城鎮人口2.94萬,全縣城鎮化率提高2.2個百分點。新縣城50平方公里規劃已面向國際招標,“五篇大文章”中體育場、長江大橋橋墩和濱江小區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完成,兩江廣場二期工程進展順利,龍脊嶺文化旅遊長廊完成綠化等基礎工作。市政建設進一步完善,三條主幹道初步實現循環連通,雲江大道地下人行通道動工建設,污水處理廠和垃圾處理場投入試運行,新建廣場兩個、公廁8座、污水三級管網6700米,新增綠化面積5萬平方米,3.5萬噸深井取水工程正式供水。城市商貿更加繁榮,新世紀百貨、愛家生活廣場相繼開業。城市管理逐步規範,理順了環衛體制,組建了綜合執法大隊,落實了社區辦公用地,城市環境不斷改善,城市形象進一步提升,“中國移民新城”更加引人注目。農村城集鎮規劃、建設全面展開,累計引進小城鎮建設資金5.659億元,49個鄉鎮完成街道硬化,建成蓮花千峰、巴陽永利等農民新村,盤石、江口兩個“百鎮工程”鎮建設穩步推進。
二、農業產業化戰略成效明顯。“135”結構調整進一步深化,“兩區六帶”規劃全面完成,實現農業總產值16.8億元、農業增加值10.7億元,分別同比增長4%和3.5%,新轉移農村勞動力3萬人。光德公司開始申報國家級龍頭企業,新命名重友飲料有限公司、友祥植物油廠等縣級龍頭企業12個。北京匯源、重慶通達、萬州博匯及縣內數十家企業進入農業產業開發領域。啟動萬畝農業綜合開發示範園區建設,4000畝高標準柑桔示範園區、4000畝城郊蔬菜和千畝高山伏調蔬菜等優質農產品基地進入實施階段。優質農產品開發初見成效,“鷺鴦牌”大米、“巴陽峽牌”紐荷爾臍橙、“重友豆奶”榮獲重慶市名牌農產品稱號。畜牧“雙百萬”工程發展迅速,百萬生豬品改全面完成,百萬山羊基地基本建成,肉兔基地建設全面啟動。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獲市一等獎,完成長治“五期”掃尾工程,完工水利工程4888處,治理水土流失14平方公里,治理病險水庫20處,解決了2.9萬人、3萬頭牲畜的飲水困難。鹹池二期借水工程整體推進,小江大灌區項目前期工作加緊進行。蓋下壩電站基本結束前期工作。歧山草場基本建成,完成退耕還林和荒山綠化36.35萬畝,天然林保護、庫區綠色屏障、渝巴路綠色通道、新城視野綠化和南岸特色生態景觀工程年度目標任務基本完成。扶貧開發投入6728.38萬元,解決1.2萬絕對貧困人口的溫飽和25個村不通公路的問題,易地扶貧試點工作和岩洞窩棚戶住房改造任務圓滿完成,改造貧困戶住房461戶,啟動特困村建設項目152個,已完成112個,10個扶貧開發示範村和文明新村基本建成。四十八槽生態扶貧綜合開發區的鞏固、完善、擴面、推廣工作穩步推進,歧曜山生態旅遊扶貧綜合開發示範區建設初見成效。
三、新型工業化明顯加快。實現工業總產值10.49億元,同比增長7.0%,實現工業增加值4.75億元,同比增長7.0%。人和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5家企業入駐園區,高純度碳酸鋇、佛手茶飲料項目開工建設。實施工業技改項目12個,投入資金9100萬元,重友純淨水和光德繅絲生產線技改完工投產,發貿公司水煮豬鬃項目完成年度投資300萬元,紅旗水泥廠第二條技改生產線開始試車,順興能源公司“6改12”工程全面實施,永成能源公司優質矽磚項目正式啟動。紅旗水泥廠、氮肥廠、三峽藥業等企業完成改制,全縣國有、集體企業的改革任務基本完成。扶優扶強成果顯著,繭絲、香醋、建材等企業實力明顯壯大。
四、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提速。交通建設“三大年”目標任務基本完成,2003年完成交通建設投資2.87億元,雲陽長江大橋完成投資8000萬元,完成總工程量的45%。29個鄉鎮啟動“兩小時雲陽”工程,實施路基工程建設360公里。渝巴路雲陽段全線貫通,雲開路基本完工,雲利路盤石至龍角32公里已完成招投標,“兩循環”圈中雲峰至堰坪公路已動工,高陽至長洪公路正組織招投標,關蓮路硬化工程進展順利。小江電站大橋完成總工程量的40%,五座移民復建大橋即將全面竣工。苦草沱碼頭、長蓆子碼頭及故陵、盤石、高陽等一批移民遷建碼頭投入使用,小江港口碼頭區完成施工設計。蓋下壩水電站及長灘河梯級開發前期準備有序推進。首批16個地災治理項目全面完成。信息產業發展較快,城區廣電網路全面建成,農村加密電視覆蓋47個鄉鎮,高速信息傳輸網完成光纖幹線105公里,黨政網二期工程建設完畢,網通公司落戶雲陽。基礎設施建設新儲備重點工程項目125個,總投資達166.73億元。
五、旅遊帶動效應初步顯現。全年接待遊客11萬人次,旅遊直接收入100萬元,完成旅遊建設投資2310萬元。全縣旅遊發展總規通過市級評審,縣域旅遊納入市旅遊總體規劃,“一心兩翼”旅遊開發新格局初現端倪。石筍河生態旅遊區、彭氏宗祠旅遊區、磐石城古軍寨及各重點旅遊鄉鎮旅遊規劃正抓緊編制。張飛廟如期開館迎賓,並被列入“雙十佳”上檔升級項目。盤石石林切割搬遷、龍脊石題刻複製工程全部完工,啟動策劃了32個旅遊產業項目。全面加強旅遊外宣力度,豐富的旅遊資源受到中央電視台等國內外媒體的廣泛關注。平湖旅遊公司、清風旅遊公司、移民文化旅遊發展公司相繼成立,石筍河生態旅遊區和磐石城保護開發已成功招商,旅遊產業的市場化運作程度進一步提高。
六、經濟調控能力顯著增強。財政收入再創歷史新高,全年完成全口徑財政收入1.81億元,同比增長15.5%,其中地稅7408萬元,國稅5393萬元,同比分別增長18.24%、16.93%。全力推進綜合財政預算和鄉鎮財政體制改革,加強稅收征管,努力培植稅源,實現了財政收入均衡入庫,認真清理縣鄉債務,加強財政支出管理,實現了保工資、保運轉、保穩定、促發展的財政工作目標。金融機構平穩運行,存貸款餘額分別達37.19億元和16.40億元。保險業務不斷拓展,上繳稅金109.3萬元。市場監管明顯加強,市場秩序逐步規範。非公經濟蓬勃發展,新發展個體工商戶2349戶、私營企業129家,新增註冊資金1.429億元,同比增長58.7%,全縣非公經濟實現營業收入10.15億元,同比增長10.19%,解決了6萬餘人的就業問題。招商引資取得歷史性突破,通過舉辦“重慶雲陽首屆三峽移民文化節”、參加重慶市“一會一節”、組織民營企業和鄉鎮外出招商等形式加強了與江蘇等省市的經濟合作,與浙江瑞安市結為友好縣市,共簽訂縣內外引資契約或協定61個,年內到位投資2.71億元。接受對口支援無償援助項目23個,受贈資金700萬元。招商項目儲備日漸豐富,策劃、包裝、推介招商項目246個,總投資124億元。
七、移民工作再譜新篇。圓滿完成二期移民工作任務,順利通過國家驗收,五個單項名列庫區第一。累計完成二期移民投資32.5億元,遷移人口9.64萬,遷建房屋370萬平方米,全面完成20個鄉鎮的庫底清理任務。三期移民初戰告捷,完成投資3.5387億元,安置移民11851人。移民後期扶持開始啟動,內安移民安穩致富進程加快,完成畜牧、水產、旅遊、果品等移民後期扶持“四大優勢產業”規劃編制,積極穩妥地解決二期移民遺留問題,移民工作朝著搬遷三、四期,穩定一、二期,實施移民後期扶持政策的方向發展,實現了移民工作的重心轉移。
八、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大力實施“科教興雲”戰略,科技貢獻率不斷提高。“兩基”“普實”、“二期國家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工程”通過市政府驗收,“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質量評審”順利過關,高考上線2118人,上線率達93.07%。外國語實驗學校一期工程建成並招生,雲師進修校遷建順利。成功組織“重慶雲陽首屆三峽移民文化節”,“宋祖英大型明星演唱會”和“三峽情赴江蘇慰問演出”等活動。完成二期水位線下文物發掘任務。抗擊“非典”取得階段性勝利,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紮實推進,集體辦院得以鞏固,突發性公共衛生應急體系基本建成,人民醫院、中醫院實現整體搬遷,成功組建第三人民醫院,醫療衛生條件進一步改善。愛國衛生運動廣泛開展,全民健身和競技體育同步發展,組隊參加市運會榮獲“兩金”、“三銀”。人口自然增長率下降0.87個千分點。以創建市級文明縣城為龍頭的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成效明顯。“三條保障線”和再就業工作進一步加強,全年發放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819萬元,企業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3717萬元,下崗失業人員生活費836.8萬元。深入開展拖欠農民工工資等專項治理,更好地維護了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同時,審計、民政、環保、修志、統計、檔案、老齡、氣象、供銷、人防、民宗、婦女兒童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績。
九、安全穩定形勢持續好轉。全年無特大惡性事故發生。妥善處理民眾來信來訪和群體性事件,公共突發應急處理能力明顯提高,災後民眾生產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加強“一事一議”籌資監管,切實減輕農民負擔,全年無農民負擔案件發生。開展“四五”普法,保持“嚴打”高壓態勢,嚴厲打擊刑事犯罪,刑事案件發生率下降19.57%,破案率上升3.7%,社會治安明顯好轉,確保了“法輪功”上市進京和練功“零目標”,有力地維護了社會穩定。
十、政府自身建設全面加強。以“勤政、廉政、融政、優政”為目標,認真執行人大決定、決議,積極聽取和採納政協意見、建議,自覺接受法律監督和民主監督,辦理縣人大議案6件、意見112件,政協提案、建議269件,辦復率100%。全面加強基層政權組織建設,順利完成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深入推進政務公開、村務公開,規範行政審批服務大廳運行管理,嚴格控制各種慶典、會議、達標升級活動,開展警示教育和“公正執法樹形象”活動,認真落實廉政建設責任制,大力糾正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嚴肅查處各類違紀案件,行政行為進一步規範,行政效率進一步提高。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我縣“五大戰略”齊頭並進,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長足進步,綜合經濟實力大幅提升,人民民眾得到了更多實惠。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全縣128萬人民齊心協力、負重拼搏的結果,是縣委正確領導、人大依法監督、政協積極支持的結果。在此,我謹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全縣廣大幹部民眾、駐雲武警官兵、政法幹警,向長期給予政府工作積極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長期關心支持雲陽建設的縣內外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一年來的工作,讓我們深深地體會到:
必須把加快發展作為“富民興雲”的第一要務。當前,雲陽面臨的困難都是發展中的問題,實踐證明,我們不能停止發展來孤立地解決這些問題,只有加快發展,堅持“能快則快儘量快”的原則,才能縮小與發達地區的差距,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前進道路上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必須把“五大戰略”作為加快發展的第一舉措。一年來,我們將工作重心從移民轉移到以“五大戰略”為主的發展上來,有力地推動了雲陽經濟社會的全面進步,實踐證明:“五大戰略”是適合雲陽實際的發展思路,是高瞻遠矚的戰略舉措,只要我們一以貫之地堅持下去,全面建設小康雲陽的目標就一定能夠實現。
必須把“創新”作為加快發展的第一動力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事業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沒有創新就沒有突破,沒有開放就沒有出路,不拘泥已有的經驗,不局限舊有的模式,不照搬別人的做法,始終高舉“開放”“創新”兩面旗幟,雲陽的發展才能永葆生機和活力。
必須把最佳化環境作為加快發展的第一要素環境問題是制約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雲陽的硬環境有了明顯改善,但軟環境卻遠遠跟不上發展的需要,大局意識不強,服務意識淡薄,封閉守舊,按部就班,不利於雲陽的發展。我們必須加大環境整治力度,充分調動各級各部門的積極性,從真正意義上轉變工作作風,讓“人人都是投資環境,事事都關雲陽形象”深入人心,全面改善發展環境。
必須把執政為民作為政府工作的第一準則。民眾利益無小事,只有深懷愛民之心,恪守為民之責,善謀富民之策,多辦利民之事,在思想上尊重民眾,感情上貼近民眾,行動上深入民眾,工作上依靠民眾,切實做到心為民系,權為民用,利為民謀,努力保護好、實現好、代表好人民民眾的根本利益,才能真正取信於民,真正凝聚人心,真正形成眾志成城抓發展、團結奮進奔小康的大好局面。
各位代表,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在全縣經濟社會發展中,仍然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一是思想解放的深度不夠,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意識不強,發展環境有待進一步最佳化。二是制約經濟發展的結構性矛盾仍然比較突出,經濟總量依然較小,經濟運行質量不高,工業經濟還沒有真正抓起來,對縣域經濟的支撐作用不明顯。三是移民後期投入減少,逐步能致富的難度大;貧困地區經濟發展緩慢,扶貧工作任務艱巨;失業人口比例偏高,就業和再就業壓力較大。四是縣鄉兩級財政負債過重,收支矛盾比較突出,增收減債進程緩慢。五是安全穩定形勢不容樂觀。我們必須正確對待並切實解決好這些問題。
2004年的工作任務
2004年,是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深入推進“五大戰略”,加快建設小康雲陽的關鍵年。各種形勢都有利於我們保持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全國、全市經濟正處於新的上升期,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對三峽庫區經濟的扶持力度將進一步加大,新一輪改革的高潮必將釋放出新的動力。我們初步完成了“五大戰略”的謀篇布局,體制改革和經濟運行效益有了突破性進展,初步實現了由大移民向大發展的轉型,全縣經濟正進入新一輪周期波動的擴張期。牢牢把握住新的戰略機遇,審時度勢,承前啟後,乘勢而上,創造性地做好今年(2004年)的工作,全力開創雲陽新一輪發展的新局面,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也是128萬雲陽人民的熱切企盼。
2004年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調控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12%,財政收入增長13%,突破兩億元大關,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0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5‰以內,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110元,全面完成年度移民工作任務,社會經濟文化全面、協調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今年(2004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在縣委的堅強領導下,按照“四政”要求,緊緊圍繞“富民興雲、加快建設三峽庫區生態經濟強縣”的目標,抓住“五大戰略”,求新求實求快,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加速全面建設小康的進程。
一、堅持以結構調整為主線,用“五大戰略”推動縣域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
“五大戰略”是辨證統一的整體,城鎮化和基礎設施是雲陽發展的兩個起飛平台,農業產業化、新型工業化、旅遊帶動是推動雲陽發展的三大支柱產業,它們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實施“五大戰略”,既要著眼長遠又要立足當前實際,既要齊頭並進又要有所側重。
(一)以建設中國移民新城為重點,大力發展城鎮經濟,加速城鎮化進程
按照注重質量、突出特色、完善功能、城鄉互動、協調發展的原則,繼續著力構建完善新縣城、中心城鎮、一般城鎮的框架體系。力爭城鎮化率提高2.28個百分點,達到24.58%,縣城新增人口2.2萬(含組團鎮鄉),擴大建成區面積1.9平方公里,鎮鄉新增鎮區人口0.6萬,新增鎮區面積0.4平方公里。
進一步修訂完善城市建設規劃。全面完成新縣城30萬人口50平方公里的總體規劃和全縣所有城集鎮總體規劃的編制或修編,突出抓好重點城集鎮和沿江、沿路居民點的規劃設計。加大規劃執行力度,做到規劃與建設同步,防止規劃與建設脫節。
著力打造中國移民新城品牌。堅持“三步走”的戰略,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為重點,基本完成“五篇大文章”,完成新城主次幹道路基及路面硬化工程,開工建設環城北路和人行天橋,實現城市交通循環暢通。加快公廁、休閒座椅等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小區功能配套。搞好城市雕塑、景觀燈飾和綠化建設,進一步豐富城市文化內涵。加快第三人民醫院、地下人行通道、溫州商貿城等招商引資項目建設。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和風貌設計管理,繼續打造譚家岩水庫小區、外灘商業步行街、西城滑坡避險搬遷安置區、登雲梯兩側等特色精品小區。採取市政項目冠名權及市政設施使用權有償出讓等措施,盤活城市資產,籌集建設資金,加快城市經營步伐。
加快農村小集鎮建設。按照“一心三圈”的總體規劃,突出重點、分類實施,堅持理性發展,適當控制開發面積與市場實際需求面積之間的比例,堅持老街改造與新區拓展相結合。江口、南溪、鳳鳴、故陵、高陽五個中心鎮要“提速提檔”,擴大城鎮規模;紅獅、龍角、關市、沙市、巴陽、農壩、桑坪等區域重點鎮要“上檔升位”,提高競爭實力;清水、堰坪等一般集鎮要“突出特色”。
大力發展城鎮經濟。充分發揮新縣城水陸聯運優勢,抓好物資集散、交通運輸、商貿零售業發展,積極打造新城商貿購物圈,努力建成商貿物資集散樞紐。農村集鎮積極發展鄉鎮企業和個體私營經濟,培育一批勞動密集型加工企業,以農副產品加工、商貿服務業和旅遊業等二、三產業支撐城鎮經濟發展。
強化城鎮管理。加強城鎮社區建設,充實社區力量,充分發揮社區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作用,依託社區進一步落實好“門前三包”責任制,強化新城物業管理。進一步加大新城綜合執法力度,規範執法行為,積極實施警務進社區,強化社區綜合治理。加強城鎮環境衛生管理,創建市級衛生縣城,做到攤點歸區、集貿歸市、垃圾歸箱、座商歸店、文明施工,不斷最佳化人居環境。進一步加大城市管理宣傳力度,積極開展各項社會活動,不斷提高城市人文素質。
(二)以培育農業支柱產業為重點,著力實施農業產業化經營,促進農民增收奔小康
認真貫徹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縣工作的重中之重,從領導力量、發展規劃、項目安排、資金投入等方面向“三農”傾斜。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緊緊圍繞增加農民收入這箇中心,加大城鄉發展統籌力度。實施“三百工程”,推進農業產業化、農村工業化和城鎮化互動,促進農業向規模經營集中,農村工業向園區集中,農村居民向城鎮集中。農業增加值增長4%,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790元。
著力抓好基地建設,深入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圍繞“135”戰略、“兩區六帶”規劃和庫區移民“四大產業”扶持政策,壯大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推進產業結構調整。狠抓畜禽防疫工作,鞏固生豬品改成果,實施“百萬優質生豬富民工程”,建立優質瘦肉型豬示範鄉鎮28個。實行大戶帶動,推進“一線兩點四大片”山羊基地和種羊場建設,擴大35個山羊養殖基地建設規模。鞏固10萬擔優質蠶繭工程,大力推廣小蠶共育、方格簇等先進實用技術。抓好2萬畝優質柑桔基地建設和管理,建設黃石、水口6000畝柑桔示範園區。推廣甘藍型黃籽油菜5萬畝。建設城郊4000畝優質蔬菜基地和上壩、清水等7個鎮鄉20萬畝乾果藥材基地。推進湯溪河流域優質大米基地建設。積極推進庫區水產業發展。
大力培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專業大戶隊伍。依託縣內產業資源和基地建設,引導推動各種經濟成分參與農業產業化,加大對光德、重友等市、縣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力爭新培育1個市級龍頭企業,積極引導更多的企業業主參與農業開發,穩步壯大龍頭企業群,走出一條市場引導企業、企業帶動基地、基地聯結農戶的產業化發展新路。
積極推進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大力發展勞務經濟,進一步提高非農產業從業人員比重,新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2萬人,力爭成為全市10個農村勞務輸出基地區縣之一。認真清理無土地、無職業、無生活保障的“三無農民”,及時解決他們的生計問題。嚴禁拖欠農民工工資,切實保障農民工合法權益。
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扶貧開發和農村穩定。大力開展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完成5座小型水庫除險加固銷號,實施人畜飲水解困工程,新建各類水利工程3500處,解決2.2萬人、2.4萬頭牲畜的飲水困難,完成10個鎮鄉供水工程改擴建,治理水土流失面積30平方公里。完成退耕還林和荒山綠化任務,建設清水、上壩等鎮鄉30萬畝速豐林基地,繼續實施天然林保護、沿江綠化和新縣城視野綠色屏障工程,完成長江防護林林相改造1萬畝。鞏固完善四十八槽生態扶貧綜合開發示範區,推進歧曜山生態扶貧綜合開發示範區建設,深入開展科技扶貧及易地扶貧,解決1.3萬人的溫飽問題,解決20個村不通公路的問題,抓好以新啟動的31個特困村為重點的122個特困村扶貧開發工作。大力推進“十百千萬小康示範工程”,啟動“生態家園富民工程”。鼓勵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鞏固稅費改革成果。加強對農民負擔和種子市場的監督管理,強力追收“三金”債務,深化村務公開,維護農村社會穩定。
(三)以加快工業園區建設為重點,培育支撐縣域經濟的龍頭企業,努力推進新型工業化
實施工業強縣戰略,按照“政府創造環境、多元發展經濟”的總體思路,組織得力的幹部專抓工業,實現從管理體制到組織方式、增長方式的根本性轉變,初步構建以工業園區、城鎮為區域性經濟中心、骨幹企業為支撐、市場體系為紐帶的縣域經濟格局。工業增加值增長15%,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有所提高,工業經濟躍上新台階。
做大做強工業園區。高起點、高標準地做好工業園區的規劃和建設工作,全面完成園區“六通”。建立健全高效運行的園區管理服務體系,完善並落實各種優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力爭入園企業突破10戶,在兩年之內實現園區財政收入自求平衡的目標,使工業園區真正成為縣域工業經濟的主要增長點和吸納投資者的主要基地。
扶優扶強龍頭企業。進一步創新思維,增強服務意識,大力開展企業洗腦、借腦工程,建立一支優秀的企業人才隊伍。重點扶持以水泥為主的建材業,以摩配為主的機械製造業,以植物油、桃片糕、飲用酒為主的食品加工業,以山羊、豬鬃深加工為主的農副產品加工業等支柱產業。加快紅旗水泥有限公司60萬噸旋窯水泥生產線、冠軍化工有限責任公司高純度碳酸鋇、永成耐火矽磚、三峽雲海藥業新產品開發、光德公司繭絲綢一體化項目建設進度。積極做好曲軸廠汽配件項目開發論證工作,著力打造機車曲軸、汽配鑄件、載貨車前後橋加工基地。
做細做實企業創新工作。建立健全技術開發創新體系,加快現代企業信息化建設步伐,加大企業創新管理力度,進一步完善企業內部產業規劃,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和本地特色的名、特、新、優品牌。用活用好工業發展政策,引導民間資本、金融資本積極向工業傾斜,進一步創新工業發展基金使用辦法,充分發揮500萬元工業發展基金效益。
繼續深化企業改革。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和現代產權制度,堅持在企業改革中轉換企業經營機制,全面啟動和實施以產權制度改革為核心的糧食企業改革,組建國有糧食控股型集團公司,完成曲軸廠的改制和恆升電力國網收購,完成物資企業、針織廠、百貨公司、五金公司、一建司、二建司等企業的關閉破產工作。加大三期水位企業的破產關閉力度,妥善處理企業改革中的難點、熱點和個案問題,確保企業改革和資產重組的有效進行。
(四)以交通建設為重點,強化基礎設施建設,構建發展新平台
圍繞“125”工程,加速推進交通建設。以“125”工程為重點,完成雲開公路連線新縣城1.5公里路基工程和雲開路42.7公里路面油化。抓緊雲利路一期工程建設,啟動龍角至清水二期工程。改建渝巫路江口至農壩段,完成雲峰--堰坪四級公路和長洪—高陽二級公路路基、關蓮路硬化、小江電站大橋工程。完成新城、雲開路與萬宜高速路連線公路的可研和施工設計。加速雲陽長江大橋建設,儘快實現南北經濟圈的全面對接。繼續推進“兩小時雲陽”工程,力爭完成440公里路基工程,路面油化150公里、硬化13公里。加快汽車東站建設進度,完成“一江四河”航道、碼頭整治和建設規劃。
切實抓好項目建設。搞好新城庫岸防護、鹹池二期借水工程等續建項目。儘早開工建設龍角、盤石、南溪等鎮鄉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場,啟動農村水電“脫貧解困”項目和澎溪河流域綜合治理。配合國家和重慶市做好南水北調工程小江取水方案的前期論證工作,開工建設蓋下壩電站和門坎灘電站。繼續做好梅峰水庫、小江大灌區、鹹池水庫渠系配套工程、澎溪河大橋以及江口污水處理廠和垃圾處理場等項目的前期工作。抓好“3+2”項目的追蹤落實,力爭三期地災項目儘早納入國家規劃並付諸實施。重點做好城鎮化建設項目、農業產業化項目、新型工業化項目、以交通為重點的基礎設施項目和旅遊及社會事業項目的策劃和儲備。
(五)以打造特色精品旅遊為重點,推動旅遊帶動戰略,促進第三產業全面發展
一是進一步完善規劃和重點景區景點建設。建立完善全縣四級旅遊規劃體系,完成石筍河生態旅遊區、高陽平湖休閒娛樂區、彭氏宗祠景區的總規、控規,石筍河生態旅遊區的項目策劃和修建性詳規。加大對旅遊精品的培育力度,儘快實施張飛廟“雙十佳”上檔升級項目,規範建設廟外三國文化街,力爭將張飛廟景區培育成為國家AAA級以上景區。二是強化旅遊市場管理。建立健全旅遊服務質量監督管理體系,加大旅遊市場治理整頓力度,加快旅遊配套設施及服務體系建設,提高旅遊行業隊伍的素質,營造良好的旅遊環境。三是充分發揮旅遊業的關聯作用,帶動吃、住、行、游、購、娛等第三產業的發展。著力培育雲陽桃片糕、恆順香醋、繡花鞋底等特色旅遊產品。在推進其它相關產業的過程中,積極保護和開發旅遊資源,實現旅遊業與其他相關產業的協調發展。四是加大旅遊項目招商引資力度,積極引進業主開發龍脊嶺文化旅遊長廊、高陽平湖、彭氏宗祠等旅遊項目,進一步做好石筍河生態旅遊區、磐石城古軍寨等招商項目的實施工作。五是打好中國移民新城的特色旅遊牌,開闢新縣城導遊線路和城市景點,積極申報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二、堅持以三期移民工作為重點,統籌抓好移民搬遷安置和安穩致富工作
今年(2004年)是完成三期移民任務的關鍵年。計畫完成年度移民投資3億元;搬遷安置移民9690人,其中外遷移民1900人,縣內安置移民1290人,搬遷城集鎮人口6500人;復建各類房屋23.18萬平方米;完成企業遷建及結構調整15戶;復建公路16.15公里。加快南溪、渠馬、養鹿等集鎮搬遷進度,著力抓好後期扶持,爭取更多、更好的扶持項目落戶雲陽,大力培育和發展以果品、水產、草食牲畜、生態旅遊為重點的特色優勢產業,重點抓好已經啟動的移民優質柑桔示範園區建設。進一步改善縣內後靠移民的生產生活條件,積極研究解決農村移民安置和城集鎮遷建中的個案問題,認真做好移民搬遷安置後續穩定工作。加快移民培訓中心建設進度,加強移民技能培訓,確保移民安得穩、逐步能致富。今年(2004年)1900人的外遷移民任務,是我們外遷工作中的最後一次攻堅戰,切不可懈怠、麻痹,我們要繼續發揚攻堅破難,拼搏奉獻的精神,再打一次漂亮仗,再向黨和人民交一份滿意的答卷。
三、堅持以人為本,統籌抓好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
大力實施科教興雲和人才強縣戰略。深入開展科普宣傳和科技扶貧活動,積極推廣科學技術,普及科技知識,做好科技項目的論證、申報,著力提高科技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鞏固“兩基”“普實”成果,大力發展高中和職業教育,努力提高教育質量。加快雲陽中學爭創示範高中進程,實現雲師進修校、雲安中學、雲硐中學、滴翠中學的整體搬遷,啟動職教中心建設。積極推進辦學體制改革,大力支持社會力量辦學。鞏固人事制度改革成果,加大人才市場建設力度,逐步建立培養與引進相結合的人才積累機制,形成廣納群賢、人盡其才的用人機制,建設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秀、類別齊全的人才隊伍。
高度重視環保工作,堅持“三同時”,努力建設好環保基礎設施工程,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全面落實計畫生育基本國策,深化計畫生育綜合改革,爭創計畫生育優質服務合格縣和育齡婦女信息系統運用示範縣。繼續抓好信息產業工作,推進全縣信息化建設進程。加快廣播電視網路綜合建設,辦好《今日雲陽》,堅持“三貼近”原則,強化輿論宣傳,爭創重慶市廣播電視先進縣。認真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深入開展市級文明縣城、文明村鎮、文明行業等民眾性文明創建活動,不斷提高公民的文明素質。積極推進文化體制改革,著力打造移民文化,辦好重慶雲陽第二屆三峽移民文化節等重大文藝活動,豐富民眾文化生活。加強文化市場管理,規範市場運作,搞好文物搶救搬遷和保護工作。開展全民健身運動,提高競技體育水平,辦好第二屆重慶雲陽“萬里長江第一梯”登梯邀請賽,體育場竣工並投入使用。繼續深化衛生體制改革,進一步完善公共衛生應急體系建設,提高“非典”等重大疫病的防治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理能力,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鞏固初保達標成果,積極推行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積極推進衛Ⅷ、衛Ⅹ項目實施。加強縣中醫院及鄉鎮衛生院中醫科的建設,促進民族中醫藥事業的發展。
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啟動醫療保險,努力實現全縣基本養老、失業、醫療、工傷、生育社會保險協調發展。進一步拓寬就業渠道,不斷增加就業崗位,建立完善激勵機制,全力做好就業和再就業工作。開展創建全國老齡工作先進縣活動,積極做好農村特困人口救助工作。繼續抓好婦女、兒童、殘疾人、擁軍優屬、優撫安置、統計、氣象、檔案、供銷、農機等各項工作。
全面抓好安全穩定工作。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工作方針,落實好安全生產責任制,突出抓好水陸交通、礦山、森林防火、爆炸物品、有毒有害物品等重點行業的安全監管,防止和杜絕重特大事故的發生。積極預防和妥善處置越級上訪、重複上訪和群體性集訪事件。加強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搞好群防群治,深入開展嚴打整治鬥爭,嚴厲打擊各種犯罪行為,全面維護社會穩定。
四、堅持改善巨觀調控,切實為市場主體服務
一是切實抓好財稅增收節支工作。深化財政管理體制改革,全面推進綜合財政預算和部門預算,深化完善收支兩條線管理,建立公共財政管理體制。不斷加強政府債務管理,逐步減少政府債務,建立預算績效評價體系和消赤減債激勵機制,防範和化解財政風險。堅持依法征管,嚴厲打擊各種偷逃稅行為,建立健全鄉鎮協稅護稅網路,堅決堵塞稅收跑、冒、滴、漏,確保應收盡收,實現財政均衡入庫。拓展理財領域,進一步加大非稅收入的收繳力度,完善非稅收入征管制度。不斷加強財源建設,確保財政收入穩步增長。繼續調整、最佳化財政支出結構,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擴大政府採購規模。加大對公共需要的投入力度,重點保證政府機構和“三條保障線”的正常運行,做好行政事業單位人員工資統發工作。
二是加速構建良好的社會信用環境。積極創建以“信用村鎮”、“信用企業”為主要內容的誠信工程,高度重視金融工作,健全金融調控機制,完善金融監管體制。金融部門要強化發展意識,適應市場主體要求,用金融槓桿調節市場經濟,抓好產業和項目,支持地方經濟發展,努力縮小存貸差。樹立一批誠實守信的企業和鄉鎮典型,嚴厲打擊破壞金融秩序和危害社會信用的行為,初步建立起金融風險低、服務水平高、銀企關係協調、政府依法行政、社會信用良好、適應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的社會信用體系。提高銀行資金的運行效率和企業的誠信水平,增加信貸資金有效供應。抓好以打擊制售假冒偽劣食品、藥品、農資等為重點的專項整治工作,取締非法商品交易,淨化市場環境,逐步建立和完善誠信、開放、競爭、規範有序的市場體系,努力建設誠信雲陽、文明雲陽、開放雲陽。
三是加快民營經濟發展步伐。深入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決定》,制定全縣民營經濟發展規劃,放寬市場準入,實現民營企業與其它企業的平等待遇。引導民營企業積極進行制度和管理創新,建立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形成廣納資本和人才的制度基礎。引導民營企業誠信經營,大力推進科技進步,加強人力資源、財務、質量和市場管理。開展“十強”民營企業評選活動,採取多種形式為民營企業提供技術、信息、培訓、法律和項目審批方面的服務。
四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強化安商、扶商、親商、富商意識,建立公平的市場準入制度,降低主體準入門檻,著力保護企業正當競爭,維護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突出招商重點,加大工業園區、重點企業對外招商引資力度,利用移民遷建、重慶雲陽第二屆三峽移民文化節、特色資源等招商平台,力爭工業項目招商有新突破。創新招商辦法,實施環境招商、項目招商、資源招商、文化招商,發揮政府、企業等多方面積極性,形成招商引資合力,既要重視縣內招商,更要重視縣外、市外招商,力爭舉辦一次市外招商活動。加強對招商項目的跟蹤,對簽約項目狠抓落實,在建項目加快進度,投產項目強化服務。進一步落實招商引資的激勵政策和優惠政策。推行招商引資目標管理責任制,對招商引資取得顯著成績的有功人員和單位給予重獎,促進招商引資工作再上新台階。
五、堅持不懈地建設人民滿意的政府
轉變政府職能,努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是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的重要改革任務。按照市政府提出的“一年重點突破,三年基本到位,五年規範完善”的要求,積極穩妥地推進政府治理模式由管制型向服務型轉變,把發展和維護好人民民眾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努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政府。
一是堅持解放思想,建設服務政府。思想解放是社會變革的前提,觀念創新是一切創新的先導。當前,思想不夠解放仍然是影響雲陽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要進一步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思想路線,切實轉變行政理念,建設行為規範、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行政體系,逐步摒棄封閉行政、全能行政、管制行政、人治行政傳統。堅決衝破一切妨礙發展的思想觀念,堅決改變一切束縛發展的做法和規定,堅決革除一切影響發展的體制弊端。牢固樹立親民、為民、便民、民眾利益無小事的民本思想,牢固樹立可持續發展觀,牢固樹立正確的政績觀,牢固樹立“你發財我發展”的現代開放意識,尊重、善待、保護投資者。只要對發展有利,對全局有利,對民眾有利,就要敢試敢闖。用發展的思路、改革的辦法、市場經濟的手段,不斷解決發展進程中所遇到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使雲陽發展更快,人民生活更美好。
二是堅持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加強對公務人員的法律法規教育、行業紀律教育,努力提高機關工作人員的法律素質,全面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堅決貫徹執行行政機構管理、行政機關規範性檔案備案審查和行政執法監督等規章制度。深入推行行政執法責任制,自覺接受新聞輿論和人民民眾的監督。整頓培訓行政執法隊伍,積極推進綜合行政執法,切實解決層次過多、職能交叉、多頭執法的問題。進一步加強行政複議工作,逐步建立健全行政複議制度。建立行政投訴中心,實行投訴承辦、辦理反饋和限時辦結責任制度。嚴格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式,行使權利,履行職責,使依法治縣的要求落到實處。
三是堅持從嚴治政,建設廉潔政府要大力發揚黨的優良作風,堅持“兩個務必”,認真貫徹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嚴格執行廉潔自律各項規定,嚴格執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行政過錯責任追究暫行辦法》和《重點工程管理實施辦法》等規定。強化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進一步強化行政執法監察、廉政監察和效能監察,健全落實領導幹部述職述廉制度、質詢制度和民主評議制度,嚴肅查處違法違紀案件。深入開展糾風和專項治理。繼續推進政務公開,保障人民民眾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增強政府機關辦事的透明度,努力消除腐敗產生的溫床,進一步加大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的力度,樹立良好的政府形象。
四是堅持創新機制,建設高效政府。繼續創新行政管理方式,進一步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堅決打破政府權力部門化,部門權力個人化、個人權力利益化的現象,做到應減必減,該進行政服務大廳的收費項目必須進大廳,進一步規範和完善行政審批大廳功能,建立起規範的審批運行機制,提高服務水平和辦事效率,為投資者、企業、基層、民眾營造一個公開、透明、高效的“一站式”服務場所。全面推行和落實首問負責制、公開承諾制,嚴格追究不作為的責任。制定職權績效指標評價體系和考評辦法,建立社會評價系統。進一步完善公共衛生、自然災害、安全生產和社會治安等方面重大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機制。建立和完善重大決策專家諮詢制度、重大決策立項調研製度、重大決策公示聽證制度、新型國有資產管理體制以及公共財政管理體系等一系列行政管理運行機制。提高決策的透明度和公眾的參與度。加快推進電子政務建設,最佳化各鎮鄉和部門的運作方式和工作流程,實現工作的高速運轉,提高行政效能。堅持以人為本,通過選派幹部參加各種培訓進修、到外地考察學習和鼓勵自學等多種形式,著力提高公務員隊伍科學文化素質和為民服務的實際工作能力,不斷提升政府工作的整體水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