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長壽區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

《重慶市長壽區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是一則檔案,2014-02-19發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重慶市長壽區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
  • 報告單位:重慶市長壽區人民政府
  • 報告人:趙世慶
  • 報告時間:2014-02-19
一、在困難條件下開拓奮進的2013年,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成效
2013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我們全面貫徹中央和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認真落實區委十二屆二次、三次全委會精神,緊緊圍繞“科學發展、富民興區”總任務,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團結和依靠全區人民,克服了調整提升難度大、要素保障能力弱、止滑促增壓力大、安全維穩任務重等諸多困難,統籌推進穩增長、調結構、促發展、惠民生、保穩定等各方面工作,較好地完成了區十七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年度目標任務。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74億元,比2012年增長(以下簡稱增長)12.1%;地方財政收入65.6億元,增長13.2%,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7.2億元,增長7.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58.8億元,增長19.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1.6億元,增長16%;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0120元,同口徑增長1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072元,同口徑增長13%;城鎮登記失業率1.87%;人口自然增長率3.7‰。
一年來,我們切實加強了以下六個方面的工作:
(一)切實加快產業結構調整
強化工業引領支撐。以長壽經開區為龍頭,以街鎮工業走廊為配套,全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全年完成工業投資184.4億元,增長5.3%;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632.8億元,增長13.6%。長壽經開區五大主導產業被列入城市發展新區重點培育的千億、百億級產業集群規劃,完成各類投資183億元,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550.5億元,占全區總量的87%;全年新簽約項目21個,利用外資額連續四年列全市國家級開發區之首。街鎮工業走廊完成投資13.5億元,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11.4億元,成為重慶市智慧財產權試點園區。
夯實農業農村基礎。發揮現代農業園區的示範作用,“1+5+2”特色效益農業發展格局初步形成,全年農業總產值達到49.3億元,增長8.9%。全區漁業和禽蛋產量居全市第一。頒證認定家庭農場105家,新發展各類合作社39家,90家農民合作社與市場建立了穩定的產銷關係。新建改建農村公路115公里,范家橋水庫工程竣工。完成整村脫貧計畫任務。實施三峽後續一期建設項目14個,落實廣西對口支援資金630萬元。
加速旅遊文化開發。以三大百億級旅遊開發項目為引領,帶動全區旅遊業發展,強化旅遊與文化深度融合,推動旅遊開發提速提質。長壽湖東岸環湖路一期、西岸環湖路二期竣工投用,景區酒店群和旅遊地產項目全面開工,長壽湖被命名為全市首批省級旅遊度假區。菩提山文化旅遊區建設快速推進,菩提寺改擴建、菩提聖燈復建及相關旅遊配套項目開工,長壽古鎮創4a級景區通過初評。濱江長壽谷綜合開發前期工作有序推進。成功舉辦首屆中華長壽文化暨巴寡婦清學術論壇。全年接待遊客475萬人次,旅遊收入29億元,分別增長18.8%和7.4%。
繁榮活躍商貿流通。以化工、鋼材兩大特色專業市場為重點,著力打造“一圈六市場”。全年實現社會商品銷售總額152億元、餐飲住宿營業額21億元,分別增長16.8%和16.6%。引進各類商貿物流企業53家,舉辦各類促銷展會16場。新崛物流鋼材市場、城中城商業廣場及家居建材市場、陶然居長壽山莊、中再生資源回收基地完成主體工程,新恆陽碼頭一期、長航鋼城碼頭一期、清明上河坊二期、長壽古鎮二期、時代廣場、石堰鎮商業中心等項目建成投用。工業品綜合市場、貨運市場、農副產品市場、汽車市場啟動前期招商。電子商務產業園起步發展。
促進非公經濟發展。認真落實扶持非公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積極推進微型企業工商登記制度改革,全社會創業創新創造活力增強。非公經濟實現增加值205億元,增長16%,占全區經濟總量的54.8%。民營市場主體達到4.6萬戶。安排專項資金3000萬元,幫助民營企業轉型升級。引導發展文化創意、現代物流、信息技術等新興產業,新發展微企1100戶,發放資本金補助3110萬元,帶動就業6978人。
(二)切實加強經濟運行調度
推進重大項目建設。統籌推進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社會民生等152個重大項目,完成投資275億元,新開工項目56個,竣工35個,其中17個重大工業項目竣工投產,新增工業產能40億元,新增供配電能力36萬千瓦,新增旅客輸送能力800萬人次,新增貨物通過能力600萬噸,提供統建安置房6648套。健全重大項目管理和考核辦法,組建了限額以下政府投資項目施工單位和中介服務機構資源庫,完善了責任分解、問題協調、聯合督查等管理機制。
加強財稅債務管理。堅持應收盡收原則,全力組織財政收入,完成轄區內稅收34.3億元,增長12.4%,其中地稅徵收22.3億元,增長15.3%;國稅徵收12億元,增長8.1%。引導重鋼部分下屬企業註冊地遷入長壽。開展“營改增”試點。堅持分類指導原則,最佳化支出結構,年初預算到位率92%。加強項目評審,全年接審項目192個27.8億元,審減投資5631萬元。加強政府採購管理,組織採購2739件次2.4億元,節約資金2671萬元。以國家審計署開展地方政府性債務審計為契機,進一步清理核實政府性債務,有效壓縮投資項目,建立完善了舉債審批制度,嚴控債務規模和融資成本,防範了債務風險。
強化資源要素保障。全年獲批征地6873畝,完成了18個項目13442畝土地征遷任務,竣工驗收增減掛鈎項目1325畝。增強金融聚合力,中銀富登村鎮銀行、浦發銀行、富邦財險、陽光人壽先後入駐長壽,金融機構年末各項存款餘額380億元,較年初增長20.2%;各項貸款餘額230億元,較年初增長19.6%。保險機構全年理賠2.9億元,增長93%。協調區內各銀行新發放貸款137億元,政府平台上賬資金38億元。加強資金調度保障,全年共撥付平台土地成本和稅費獎補資金27億元。強化能源、重要原材料保障,協調落實電力、天然氣、煤炭供應量分別達67.6億度、13億立方米和730萬噸。
深化改革激發活力。清理規範行政審批項目,承接落實市級部門下放審批事項,最佳化了部分區級審批項目辦理流程。穩妥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實現了管辦分離和事業單位分類管理。繼續深化國庫集中支付改革,推進69家單位國庫集中支付試點運行,啟動了102家二級預算單位國庫集中支付。按照區委的統一部署,整合規範政府平台,將原14個不同類型的政府平台整合為6個,形成了“1+6”的政府平台管理格局,並做實區土地儲備中心,對應承擔我區建設“三地一中心”、實現“三大願景”和社會民生建設發展任務。
擴大開放促進發展。以聚商選資為抓手,擴大對內對外開放。堅持產業鏈招商,加強化工、鋼鐵項目下游補鏈招商,促成韓國浦項鍍鋅冷軋板項目啟動,引進保利、澤京、藍光等知名企業參與長壽房地產開發。全年新引進項目121個,契約引資605億元,實際到位資金236億元,實際利用內資137億元。全年實際利用外資4.1億美元、外貿進出口總額11.9億美元,分列城市發展新區區縣第一和第二位。
(三)切實加快統籌城鄉步伐
統籌城鄉發展規劃編制。堅持規劃先行戰略,深化中心城區、小城鎮和新農村建設發展規劃,完成了城鄉總體規劃修編方案和綜合管網、城市風貌等20餘個專項規劃,全區各層次詳細規劃實現全覆蓋,為統籌城鄉發展提供科學引領。試行首席規劃師制度,進一步提升規划水平。“數字長壽”地理空間框架建設獲“2013年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優秀工程金獎”,實現了全國區縣城市的“兩個率先”和“六個第一”,為推進智慧城市建設打下堅實基礎。
統籌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實施城鄉建設重大項目72個,建成城鎮骨幹道路23公里,維修改造城鎮道路23.3萬平方米,鋪設各類管網43.6公里。中心城區各片區功能進一步完善,桃西片區和渡舟片區骨幹路網建成投用,陽鶴山片區、晏家片區的主次幹道加快施工。220kv八顆輸變電工程建成投用,110kv江家(田壩)輸變電工程完成土建。經開區生態屏障建設項目快速推進,完成簽約搬遷87.9%。清理規範城鄉“兩違”建築面積33.3萬平方米,收回土地15.6萬平方米。
統籌城鄉公共環境管理。啟動了市級生態園林城市創建工作,推進城市綠化、亮化、美化工作。加強了市容環境綜合整治,戶外廣告、城市照明和排水防澇設施管理進一步規範。強化了市政園林設施管護,實施道路停車服務管理,推進城市管理格線化、標準化、精細化和數位化。建成小城鎮污水處理廠11座,其中9座投入試運行,小城鎮二、三級污水管網建設啟動。城鎮污水處理率、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分別達到91%和98.9%。
統籌城鄉生態環境保護。加強節能減排項目管理,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了3%,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年排放量分別下降了1.3、0.4、1.4和0.7個百分點,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達到96%。認真落實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措施,城區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達315天,優良率86.3%。完成長壽湖生態環保專項治理項目12個,城區集中式飲水源地水質合格率達100%。噪聲達標區實現了建成區全覆蓋。全區森林覆蓋率44.5%,城市建成區綠地率42.2%,成功創建市級森林城市。完成了25個村莊環境連片整治項目,創建市級生態鎮1個、生態村1個。全年未發生重特大生態環境損害事件。
(四)切實加強社會民生保障
社會事業全面發展。“121”科技支撐示範工程有序推進,爭取國家級科技項目2項、市級14項,企業專利授權966件,完成科技成果登記47件。基本普及學前三年至高中階段教育,完成城區學校布局專項規劃,努力推進城鄉教育資源均衡配置,高中教育質量穩步提升。完成了18個街鎮文化站標準化建設,啟動了長壽博物館規劃設計。舉辦各類文化活動1000餘場次,新發展文化經營單位60餘家。12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全面落實,基層醫療機構標準化建設全面完成。區醫院通過國家衛計委三級甲等醫院現場覆核,區中醫院通過二級甲等中醫院評審,區婦幼保健院通過二級甲等婦幼保健院複評。出生缺陷三級干預工作處於全市領先水平,人口出生政策符合率84.5%。全區人均體育占地面積1.45平方米,被國家體育總局評為“全國民眾體育先進單位”。深入推進文明城區、文明單位、文明村鎮創建活動,民眾性精神文明建設活動深入開展。
就業創業環境最佳化。認真落實就業促進政策,新增就業3.4萬人。成立了創業服務中心,加大了微型企業和syb創業培訓力度,建成機械加工、化工操作、餐飲服務、農業技術等6大實訓基地,開展各類就業技能培訓2.1萬人。支持發放由政府全額貼息的小額擔保貸款1.33億元。新增城鎮就業、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就業再就業、幫助城鎮就業困難人員就業三項指標分別完成目標任務的148%、173%和116%。
社會保障日趨完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率92%,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率100%,“五險”基金徵收首次突破10億元。全區累計繳存住房公積金27.75億元,當年增長6.8%,累計提取、放貸額分別達到15.79億元和13.67億元,支持職工購房82萬平方米。加強社會救助體系構建,實施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動態管理,做到應保盡保,全年發放城鄉低保金5044萬元,資助4.95萬名困難民眾參加合作醫療保險,支出救助金2084萬元。
民生實事紮實辦理。按照“六有”要求,投入財政性資金33億元,推進22件民生實事辦理和事業發展。加強食品藥品監管,成功創建全國首批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示範區和重慶市藥品安全示範區。保障基本生活品供應,加強市場管控,物價水平合理受控。新建集中供水工程45處,解決了9.23萬人飲水安全問題。竣工保障性住房72.6萬平方米,完成了876戶公租房和346戶廉租房受理配租。爭取上級補助資金5255萬元,用於農民新村建設和農村危舊房改造。組建了長壽區渝運國有公交公司,新增城市公交線路3條,新開通農村客運班線5條,民眾出行條件明顯改善。
(五)切實推進社會治理建設
社會治安穩定可控。加大要害部位、重要設施、公共場所及重大工程安全保障力度,健全了治安管理信息研判機制,努力做到預知預警預防。定期開展邪教人員摸底調查。完善治安防控體系,實施“打侵財、控發案”、“打盜搶、保民安”等專項行動,破獲20起重特大案件,八類刑案發案率下降了54%,現行命案破案率達100%。民眾安全感指數92.8%。
安全生產形勢穩定。堅持開展“打非治違”和重點領域專項整治,實施安全生產“大排查、大整治、大執法、大督查”專項行動,推進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規範化、制度化建設,有效防範了較大以上安全事故,全區安全生產形勢持續好轉,安全生產死亡事故起數和人數分別下降了18.5%和18.1%。加強應急指揮平台建設,防災減災能力得以提升。消防安全形勢穩定。
矛盾糾紛有效化解。重點開展矛盾糾紛源頭預防,深化矛盾糾紛聯排聯調,開展重大決策事項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推進幹部下訪常態化,開展“化積案、解難題、辦實事”專項行動,健全民眾權益維護機制,解決民眾訴求4806件次,重點矛盾糾紛到期化解率達100%。法律援助實現應援優援。大力開展“社區工作日”、“村(居)民開放日”活動,幫助村居和民眾解決了大量實際困難和問題,圓滿完成了特殊敏感時期的維穩工作,實現了“五個堅決防止”和“四個零發生”目標,有效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
(六)切實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民主法治建設加強。堅持重大事項決策前向區委請示、向人大報告和與政協協商制度,落實人大常委會決議、決定、審議意見、視察意見和評議意見19件,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意見226件,辦理政協委員提案363件,辦復率均達100%,滿意度分別達92.5%和92.3%。進一步加強了與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黨外人士和人民民眾的聯繫。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聯動工作體系,規範民眾訴求表達、矛盾調處、利益協調、權益保障渠道。民主評議政風行風活動深入開展,行政執法監督進一步加強。“六五”普法深入推進。
機關作風建設加強。紮實開展“作風改進年”活動,堅決執行中央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民眾的“八項規定”和市委、區委實施意見,取消節慶、論壇、展會活動20餘項,政府系統會議和檔案簡報分別減少16.3%和8%,區級“三公”經費壓縮了14.1%。嚴格因公出國管理,出國考察培訓批次、人次有效精減。著力推進提升效能服務市場主體發展專項行動,行政審批工作周期平均縮短1.5天,效能投訴下降11%。強化公共資源交易監管,最佳化交易服務,增收節資5.9億元。
反腐倡廉建設加強。加大案件查辦力度,重點查處了一批發生在民眾身邊的腐敗問題,行政監察、政務督查工作進一步加強。深入開展專項巡查,對責任不落實、履職不到位、紀律渙散的單位和個人進行問責,6個單位受到通報批評,31名幹部受到問責處理,給予政紀處分6人。充分利用陽光政務諮詢平台,廣泛接受社會各界監督,投訴辦結回復率達100%。
2013年,全區各方面工作切實有效開展。統計工作,強化了基層基礎工作,開展了第三次經濟普查,統計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審計工作,完成了各類審計項目118個,增收節支6423萬元,審計監督職能進一步發揮。民政工作,完成了第九屆村(居)委員會換屆選舉,開展了“雙擁”模範城創建活動,實施了殯儀館搬遷工程。國防教育、交通戰備、民兵預備役工作進一步加強,圓滿完成了徵兵任務。氣象、地震、民防、保密、檔案、老齡、行政學校、電大、外事、僑務、對台、民族、宗教、區志等方面工作都取得較好成績。
各位代表!通過各方面持續努力,2013年,我們還取得了一些重大的階段性、突破性工作成效:我區城鄉總體規劃獲得市政府批准,土地利用規劃方案也獲準進行匹配性調整,進一步拓展了城鄉發展空間;通過市、區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多年的呼籲,市政府終於決策長化廠環保整體搬遷;渝長高速公路擴能改造工程已納入市政府工作日程;長壽長江二橋獲得國家發改委立項批覆;渝利高鐵和渝涪鐵路二線相繼通車,渝萬城際鐵路長壽段動工建設,進一步加快了長壽融入全國高鐵路網的進程;各方關切的長洪路前段建設實現了半幅通車;農村垃圾收運處理系統,當年決策、當年建成、當年見效,開了全市遠郊區縣之先;龍門橋水庫動工和北城水廠立項,將從根本上緩解園區和城區的用水困難;建成高標準基本農田9.6萬畝,農業生產條件顯著改善,等等。這些既事關當前、又惠及長遠的大事要事實事,雖不能全面緩解我們的當務之難,但對於困難中的我們來說,實屬來之不易,讓我們倍覺珍貴、倍受鼓舞,也讓我們更加深切地認識到:只要是關係長壽戰略利益的大事,只要是符合長壽發展實際的要事,只要是順乎民心民願的實事,我們就一定要積極作為、主動作為、務實作為!
上述成績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區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區人大、區政協關心支持的結果,是全區人民團結奮進、紮實工作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區人民政府,向全區人民,向各位代表、各位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人民團體,向人民解放軍駐長部隊、武警官兵、政法幹警,向所有關心支持長壽建設發展的各級領導、各界人士、各位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致以崇高的敬意!
總結回顧2013年的政府工作,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全區經濟社會發展還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改革創新、開放發展的氛圍還不濃,力度還不夠大;經濟總量不大與結構不優並存,政府性債務風險防控任務重,非公經濟、中小企業、微型企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不夠;城鄉發展面貌差異較大,農村公共服務保障水平較低,特別是在農村產業支撐、基礎建設和民生保障方面仍顯精力投入不足、財力保障不足、物力匹配不足;以生態環保為核心的主體責任體制和管理約束機制尚未完全建立起來,為求經濟利益不惜犧牲公共環境利益的現象和行為還存在;安全穩定基層基礎工作薄弱,社會管理粗放,社會治理建設步伐較慢;政府職能轉變不夠到位,一些幹部幹事創業的精神狀態不佳,“四風”問題不同程度存在,也出現了一些腐敗問題,等等。面對這些困難和問題,在今後的政府工作中,特別是在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我們將高度重視,認真對待,努力解決。
二、迎難而進,奮勇拼搏,努力開創2014年全區改革發展新局面
2014年,是貫徹落實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和重慶市五大功能區建設決策部署的第一年,也是我區繼續打好止滑促增攻堅仗、實現“十二五”計畫目標的關鍵之年。世界經濟仍將緩慢復甦,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為我們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創造了較為有利的外部條件。同時,國內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鋼鐵化工產業持續低迷。我們必須進一步認清形勢、把握大勢、破除定勢,迎難而進,奮勇拼搏,努力把2014年的政府工作做得更好。
做好2014年的政府工作,必須全面貫徹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認真落實區委十二屆三次、四次全委會精神,緊緊圍繞當好建設城市發展新區主力軍,打好建設“三地一中心”總體戰,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以改革激發活力,以發展引領全局,統籌推動“四化”建設,加快轉方式調結構,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進一步提高經濟社會發展質量和效益,努力取得“科學發展、富民興區”更好更大的新成績。
2014年,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0%左右。地方財政收入增長6%,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同口徑增長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主要污染物減排工作達到市下達約束性目標要求。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4‰以內。
圍繞實現上述目標,我們將進一步抓好以下八個方面的工作:
(一)進一步推動產業最佳化提升
加速推進新型工業高地建設。堅持把發展新型現代工業作為壯大經濟總量、保障財稅收入、支撐帶動發展的戰略性措施,在轉型升級中求發展,在改革創新中求振興,在不斷完善自我中做優做強,持續推進工業強區,力爭全年規上工業總產值達到700億元,增長10%。發揮長壽經開區國家級平台優勢,堅持“五個一體化”理念,突出生態環保和科技創新,努力在產業鏈招商、大項目建設、大環境配套、高效能服務方面有新的作為。繼續抓好年產40萬噸mdi、40萬噸硝酸、20萬噸甲醛等10個續建項目,力促亞太高檔紙業、20萬噸bdo、60萬噸醋酸、汽車零部件及模具等24個項目新開工。堅持補鏈招商,積極推進mto、pc一體化、煉化一體化、重油深加工、重鋼尾氣深加工、鋼纜鋼繩鋼簾線等產業鏈關鍵項目前期工作。堅持配套建設先行,繼續實施好已立項、已開工的配套項目,力爭新開工化危品停車場、煤炭堆場等7個配套項目。街鎮工業走廊要應承經開區大工業配套需求、農村城鎮產業支撐需求、務工返鄉人員就業創業需求和優勢農副產品深度加工需求,堅持走配套發展、融合發展和生態發展之路,繼續抓好已入園企業的建設服務,推進企業技術改造,促進產業升級,力爭新開工一批標準廠房和配套道路管網建設項目,努力踐行城市發展新區引領新型工業化發展的定位要求。
加速推進現代農業基地建設。堅持“提升品質、擴大規模、打造品牌、開拓市場、提高效益”總體要求,大力發展都市農業,穩定糧油等基礎農產品生產,提升柑橘、蔬菜、生豬、生態魚、沙田柚等優勢農產品質量,擴大花卉苗木、伏淡季水果等特色產品規模,力爭全年農業總產值達到53億元,增長8%。繼續引導支持開展科技興農和農副產品市場體系建設,提高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化程度。強化農產品質量監管,保障人民民眾“舌尖”上的安全。繼續調整提升現代農業園區、畜牧園區和沙田柚園區的建設質量和效益水平,重點推進現代糧食生產園區核心區和三峽移民生態農業園區建設,鼓勵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規模流轉農村土地和進行農副產品深加工。抓好重點水利設施建設,推進農村土地開發綜合整治,實施農村建設用地復墾和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因地制宜發展設施農業,加強農業社會化服務,完善農業防災減災體系。做好三峽後續工作二期實施規劃編制和年度項目申報工作。
加速推進休閒旅遊勝地建設。堅持把推進旅遊業發展作為最佳化產業結構、增加就業機會、提升城市形象和促進內外開放的戰略性措施,緊緊圍繞打造“長壽文化”核心品牌,堅持走旅遊文化融合發展之路,力爭全年接待遊客超過500萬人次,旅遊收入增長7%以上。長壽湖繼續以西岸開發為重點,加快在建項目進度,實施好壽島生態修復工程,加快建設長壽湖高鐵站至景區專用道路,努力創建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加快菩提山文化旅遊區綜合開發,高質量建成菩提山寺廟,高品位建設菩提山文化生態公園;完成長壽古鎮商業區開發,建設長壽博物館,堅持以商招商,進一步提振古鎮商業文化氛圍,努力創建4a級景區。繼續抓好濱江長壽谷片區的旅遊綜合開發策劃規劃工作。持續推進鄉村旅遊業發展。
加速推進商貿物流中心建設。加快修訂完善商貿物流產業發展規劃,進一步明確功能定位和空間布局。統籌推進一批重大商貿物流項目的招商建設。重點開展中央商務區策劃,加快農副產品市場、汽車市場、貨運市場等專業市場招商。推進城中城二期、新恆陽二期等項目建設,力爭開工建設工業品綜合市場、倉儲物流中心和亞太紙業碼頭,規劃整合沿江港口岸線、物流碼頭和倉儲基地,打造沿江物流產業園。加快建設葛蘭、雙龍鎮級商業中心。大力發展社區服務業,加快培育電子商務產業,提升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和新網工程,構建城鄉商貿物流體系和市場網路。
加速推進信息化提升工程建設。著眼於從整體上提升發展質量和運行效率,堅持“經濟實用、共建共享、整合提升”原則,統籌推進信息化提升工程。支持信息行業企業網路建設和業務發展,鼓勵開展新技術推廣、新設備運用和新業務拓展。加快4g網路建設。堅持信息與產業融合發展,推進設計研發信息化、生產裝備數位化、生產過程智慧型化和經營管理網路化。實施信息化提升政府形象效率工程,加快政務辦公自動化進程,加強“數字長壽”地理空間信息資源的開發套用,建成“國土一張圖”工程,加強政府入口網站管理,提高信息發布質量和更新頻率,推進信息化政府建設。加強信息安全管理,提高風險隱患發現、監測預警和突發事件處置能力。
(二)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
堅持積極穩妥推進改革。以全面深化改革為主題,堅持以市委、市政府和區委對改革的決策部署統一思想和步調,落實專門機構和工作人員,堅持總體謀劃與重點推進緊密結合,科學實施,促進改革早見成效。對上級明確部署的改革,要穩紮穩打向前推進。對制約我區發展穩定、上級尚未明確要求的改革事項,要堅持問題導向,積極研究推進。對改革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要及時報告,妥善處理。
突出推進重點領域改革。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統籌推進各項改革。圍繞政府職能轉變,完善長壽經開區運行管理體制機制,繼續推進簡政放權;圍繞發展環境改善,進一步清理行政審批項目,深化投資體制改革;圍繞現代市場體系建設,建立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加強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等重點領域研究;繼續開展農村“三權”抵押融資,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按照全市統一部署,結合長壽實際,協調推進科技、教育、文化、醫藥衛生、就業創業、社會保障、收入分配、社會治理、生態文明等領域改革。
全方位寬領域開放發展。堅持把擴大對內對外開放作為更新傳統觀念、集聚要素資源、提升管理水平、融入主流發展的戰略性舉措。加強聚商選資基礎工作,完善工作規劃,嚴格工作規程,提升工作水平。突出經濟領域開放發展,堅持平台招商、專業招商,加強後續服務工作,營造親商、安商、富商良好氛圍。加快外經外貿發展,支持鼓勵區內企業增加出口、擴大進口和對外投資,力爭全年進出口總額達到8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3億美元,實際利用內資100億元。科技、教育、文化、醫療衛生等社會民生領域也要全方位開展對外交流合作,實現開放發展。
(三)進一步促進平穩健康發展
堅持“三位一體”強化統籌協調。堅持以重大項目推進、聚商選資協調和效能作風建設為經濟工作的主要抓手,以資源要素保障為重點,狠抓決策事項的督促落實。抓住全市五大功能區定位和區域發展布局調整機遇,完成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重大修改。積極爭取上級征地審批支持,力爭借用增減掛鈎周轉指標1000畝。千方百計籌措資金保障經開區生態屏障建設項目拆遷、征地補償標準調整和新征地項目補償資金支付。加強住房保障工作,力爭新開工統建安置房40萬平方米,竣工公租房18.5萬平方米。堅持和完善政府平台資金年度平衡、季度安排、按月調度的統籌協調製度,建立經濟運行調度信息系統。加快完善水、電、氣管網建設,力爭新開工建設220kv鋼城、110kv三坪、洪湖輸變電工程。積極協調用電、用氣指標,優先保障聚商選資和重大項目需要。
圍繞資金需求強化財金保障。提高部門預算的預見性和執行率,改進街鎮財政管理體制,堅持事權和財權匹配原則,調動街鎮促改革抓發展保穩定的積極性。加強稅收征管和非稅徵收,嚴格財稅計畫任務考核。拓展財稅增收渠道,鞏固現有稅源,努力培育新稅源。堅持自求平衡原則,分平台編制資金需求和來源保障計畫。加強金融保險工作,全方位多渠道拓展融資來源,加強抵押物的挖掘和調度,繼續開展據實定貸,及早對接融資計畫,推進涉農信貸和保險合作試點。發揮財政性資金資源的槓桿作用,調動金融機構投放低成本、長期限、大額度貸款積極性。做大做強宏昌擔保公司,支持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積極探索ppp模式融資,推進重大公共民生項目建設。
分別輕重緩急強化資金用效。加強全口徑財政性資金管理,將預算內與預算外、保運行與保發展、直接支出與間接支出納入統籌管理。堅持資金用效最大化和分類指導的原則,最佳化財政性資金支出安排。建立財政性資金使用申報審核和績效評估制度,凡申請使用重大財政性專項資金,必須進行必要性、緊迫性、真實性、可行性審查。凡批准使用的較大財政性專項資金必須開展績效評估,對資金使用績效差的項目單位,要進行責任追究。
強化風險防控確保萬無一失。認真落實“七有”要求,做好債務管控工作。將控債降債目標納入對平台的考核內容。建立項目區分制度,對收益性、虧損性或公益性項目分別採取對接市場、匹配資源和政策、籌措資金保障等對應措施,確保項目及時有效推進。堅持舉債審批和債務餘額管控制度。拓展減債渠道,適度加大土地出讓力度,探索債轉股模式,爭取發行企業債券抵頂高成本借貸,處置變現部分國有資產,建立償債資金池,努力確保資金循環不斷鏈,建設發展有保障。
(四)進一步促進非公經濟發展
堅定不移最佳化發展環境。堅持公平準入原則,整合、簡化、最佳化行政審批事項和流程,全面推進工商註冊便利化。支持民營經濟投資現代物流、電子商務等新興產業,鼓勵非公經濟參與交通、市政等社會事業建設和國有企業改革。建設法治化營商環境,保障民營企業合法經營不受干擾、企業家合法權益不受侵犯。加大企業聯合徵信平台建設力度,實現企業信用信息及時交換與共享,營造“誠信長壽”的經營環境和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堅定不移強化政策支持。在用好用活市級民營經濟發展專項資金的同時,區財政安排資金3000萬元,設立非公經濟發展專項基金,激勵企業科技創新、人員素質提升、吸納就業和貢獻稅收等。制定具體政策推動“個轉企”,爭取更多企業納入全市“萬戶中小企業成長工程”,力爭新增非公經濟市場主體5000戶。繼續完善實施微型企業“1+3+n”和中小企業幫扶政策,落實各項稅收優惠政策,切實減輕企業稅費負擔。
堅定不移加強協調服務。建立完善非公經濟發展協調推進例會制度,著力解決融資、用工、用地等方面的突出問題。加強與銀行的戰略合作,豐富中小企業授信產品,建立小微企業貸款風險救助機制,推進中小微企業融資互助平台建設,支持金融機構發放小微企業貸款。實施非公經濟代表人士素質提升工程,引導中小微企業抱團發展。深入開展區級領導聯繫重點企業和“幹部進民企促發展”活動,真心實意解決企業關心的實際問題。
(五)進一步加快統籌城鄉建設
突出推進新型城鎮建設。統籌推進城鎮空間拓展、設施建設、產業發展、功能完善和綜合管理工作。清理城鎮閒置和低效率用地,保障城鎮建設用地,爭創集約節約用地模範區。實施茶涪路長壽支線、桃大路、雲義路、洪稱路改造工程。推進場鎮二、三級污水管網建設,確保已建成11座城鎮污水處理廠運行功效。區財政安排資金3000萬元,用於支持城鎮水電氣供給保障、主次道路改造和公共功能設施建設。加大城鎮綜合管理考核獎補轉移支付力度。推進長壽湖片區城市副中心規劃建設。發揮長壽湖、葛蘭、雲台3個市級中心鎮的示範帶動作用,積極申報全國重點鎮。
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修訂完善新農村建設規劃。繼續實施“村通達”、“村通暢”工程,續建村道110公里。重點推進龍河新農村示範片和新市李家灣、雙龍龍灘等示範村建設,新建6個農民新村。實施村莊污水治理、垃圾收運、田園綠化、家園美化工程。進一步完善農村垃圾收運處理系統。加快農村網際網路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信息網路進村入戶。積極爭取政策,統籌使用涉農資金,加快村級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實施農村道德文化提升工程,完善村民自治,推進移風易俗,發展新型鄰里關係。加強傳統村落保護,留住難忘鄉愁,延續歷史文脈。
持續推進中心城區建設。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持續推進中心城區建設。堅持“四規疊合”,深化和完善專項規劃及詳細規劃,大力提升基礎設施保障和承載能力。千方百計創造條件推進沿江高速長壽支線、渝長線擴能改造等對外通道建設。建設長壽北站站前廣場、公交站、長途中轉站等配套項目,支持推進渝萬城際鐵路長壽段建設。以完善功能和改善環境為重點,推進老城區綜合整治。以基礎設施配套、商務聚集區建設和房地產綜合開發為抓手,重點推進菩提山、火車北站、陽鶴山等新區開發建設,建成長洪路前段,推進北城大道、站前大道北段、長鄔路西段、古桃路、陽鶴九路等主幹道路及管網建設,加快構建大城市骨架。圍繞服務園區發展,推進晏家片區、江南片區開發建設。統籌推進新市和八顆片區的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加快推進北城水廠、八顆水廠建設,實施桃花溪綜合治理,打造展示區公園、桃花溪濱水公園,提升桃花公園都市休閒功能。
(六)進一步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推進長化環保整體搬遷。按照2016年前完成長化廠環保整體搬遷的目標要求,成立長化廠環保整體搬遷協調領導小組,組建辦事機構,梳理工作流程,倒排時間節點,及時通報進程,合力推進工作。密切配合市化醫集團按計畫實施長化廠環保整體搬遷,協調爭取市級相關部門就稅收和排污費返還以及三峽後續資金支持等政策。按照三洞溝及長化廠片區整體打造的要求,及早開展建設招商和資金籌措工作,努力促成提前完成任務。
認真開展環保專項行動。以“六大行動”為抓手,持續開展環保專項行動,建立健全常態監管和責任倒逼機制,逐步從源頭上治理環境污染,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開展“清新”行動,落實企業環保主體責任,推進企業環保標準化建設,強化監管,促進深度治理,減少臭氣污染擾民。開展“藍天”行動,強化揚塵污染控制,力爭城區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達到320天。開展“碧水”行動,區財政安排資金3000萬元,專項用於境內三條次級河流綜合整治,實施上游水源涵養和沿河污染治理。開展“寧靜”行動,加強對噪聲擾民的排查和治理。開展“綠地”行動,加強造林護林和生態恢復工作,力爭全區森林覆蓋率達到45.1%,建成區綠地保持率達到100%。開展“田園”行動,落實畜禽養殖“禁養區”劃定,加強對規模養殖的排污監管。科學編制生態區、生態鎮和生態村創建實施規劃。加強環境保護基層基礎保障和執法力量建設,進一步完善環保監管體系。
促進資源集約節約利用。加強耕地保護,嚴格土地用途管制。促進水資源、礦產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嚴格實行污染物總量控制制度,強化總量減排倒逼作用。繼續抓好節能重點監測,強化節能目標考核管理。深入開展國家循環經濟和循環化改造示範園區建設。加強對工業、建築、交通領域和公共機構的節能監管。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營造全社會集約節約利用資源的良好氛圍。
(七)進一步加強社會民生保障
加速推進社會事業發展。堅持科教興區,創建市級農業科技園區,籌建科技投融資平台,大力引進專業研發機構。統籌配置教育資源,推進重慶化工職業技術學院建設,加快北城中學建設,建成黃桷灣國小,完成渡舟中心校改擴建,新建陽鶴山片區中國小,全力創建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合格區。挖掘長壽文化核心資源,推進文化旅遊融合發展。創建國家級數字檔案館。深入推進三級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網路標準化建設,啟動區級公立醫院改革,推進北城醫院建設,加快中醫院擴建步伐,完成精神病醫院遷建,爭創全國基層中醫先進區、全國慢病綜合防控示範區。堅持和完善計畫生育政策,嬰兒出生缺陷率控制在7‰以內。大力實施“農體工程”,辦好國際鐵人三項賽。以文明創建為抓手,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質。
做好就業創業促進工作。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和中小微企業,促進產業與就業良性互動,確保城鎮新增就業2.2萬人。完善就業創業服務體系,促進和引導高校畢業生、務工返鄉人員、城鎮困難人員、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加強農民工工資管理,保障農民工勞動權益,預防和化解勞動糾紛。
切實增強社會保障能力。完善城鄉社保體系,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建立健全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激勵機制,力爭全年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率達93%、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率保持100%,最低生活保障做到應保盡保。整合各方資源,加大資金投入,完善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鈎聯動機制,落實各項社會救助政策,努力保障困難群體和特殊群體基本生活。繼續加強住房公積金擴面征繳工作。
認真落實民生實事辦理。以“五個堅持”為指引,以“保基本”、“補短板”、“兜底線”為重點,認真落實22件民生實事年度辦理任務。繼續推進高山生態扶貧搬遷,重點實施產業、科教、旅遊扶貧項目;完成撤併村通達公路建設30公里、村道公路改造85公里,解決16個撤併村不通公路問題,實現農村客運可通達率96%;新建31處集中式供水工程,實施城鎮供水管網向農村延伸工程,開展紅層找水,整治山坪塘,確保農村飲水安全;完成20個撤併村衛生室建設;統籌推進市級農民新村示範點建設,搞好農村危舊房改造;實施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加快實施農村寄宿制學校和教師周轉宿舍建設工程,繼續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畫;加強社區便民商業設施建設;完成5個棄管小區電力設施改造;加大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投入;新建過街人行天橋2座,改造和新建垃圾站2座、公廁8座;建好管好西山蔚林苑公墓。
(八)進一步提高社會治理水平
繼續深化平安長壽建設。推進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推廣長壽湖東海村、鳳城騎鞍社區社會管理經驗,抓好輕化路社區治安防控試點,新建桃花、八顆派出所。推進安全標準化、規範化、制度化建設,落實企業安全主體責任和政府監管責任,堅決防控重大以上事故,力爭事故總量下降5%以上。以食藥品監管體制改革為契機,健全完善食藥品三級責任網路。健全防災減災救災體系,搞好應急物資儲備,強化應急管理,提高應對各類災難和突發事件能力。民眾安全感指數保持在90%以上。
完善民眾權益保障機制。健全暢通有序的訴求表達、心理干預、權益保障機制,促進合理訴求及時解決,及時疏導情緒、化解矛盾、保障權益。加強調解隊伍建設,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聯動機制。規範信訪工作秩序,用法律手段解決涉法涉訴信訪問題。搞好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做好社區矯正和刑滿釋放人員安置幫教工作。加大消費維權力度。
促進政民政企良性互動。加強社會組織培育和管理,堅持政務公開,搭建政府與社會組織互助互動的合作平台,引導社會組織和公民參與社會管理。充分發揮行業協會作用,培養社會工作者,建立市場服務長效機制。完善“法律保障、制度補充、機制約束、市場調節”的社會治理格局,促進政府治理與居民自治、企業自主、社會調節良性互動發展。
三、以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努力建設為民務實清廉政府
按照中央、市委和區委的統一部署,今年,我們將集中開展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我們將以此為契機,全面、系統、深入地查找政府工作的差距和不足,在整改落實、建章立制上下功夫,努力打造遂民意、敢擔當、有作為的人民政府。
(一)加強政府民主法治建設。強化區人民政府由人大產生、受人大監督、對人民負責的意識,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自覺接受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意見和政協委員提案。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最佳化科學民主決策機制。加強諮詢論證、風險評估、責任追究等關鍵環節的法制保障。堅持依法行政,加強執法監督,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加大公務人員培訓力度,提高政府公務人員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工作的能力。
(二)加強政府效能作風建設。鞏固深化“作風改進年”活動成效,認真開展“作風強化年”活動。強化行政監察和政務督查,堅決整治損害民眾切身利益的不正之風,堅決追究失職瀆職行為。轉變政府職能,靈活運用政策工具,減少政府對市場的直接干預,防止政府越位、錯位和缺位等問題,努力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推動“三級聯動”政務服務體系建設,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嚴格執行中央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民眾的“八項規定”,以及全市黨員幹部政治紀律“八嚴禁”、生活作風“十二不準”的規定,切實推動政府作風轉變和效能提升。
(三)加強政府勤政廉政建設。認真踐行“低調務實、少說多乾、敢於擔當、積極作為”的要求,增強“等不起”的緊迫感、“慢不得”的危機感和“坐不住”的責任感,發揚敢為人先的闖勁、挑戰極限的拼勁和持之以恆的韌勁。嚴格執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和領導幹部重大事項報告制度,保障人民民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加強對公共財政資金、政府性債務、土地出讓收入和政府投資建設項目的審計監督,嚴肅查辦發生在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和民眾身邊的腐敗案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