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學理念
“知行一體”即知行合一。 “知”指人的道德意識和思想意念。“行”指人的道德踐履和實際行動。知行一體即是把認識與實踐統一起來,才稱得上“善”。
氣養六合:“六合”即上下和東西南北四方,即天地四方,泛指天下或宇宙。“氣養六合”即要求人善養浩然正氣,並胸懷天下,立志做頂天立地之人。
學校校訓——品求上善 學無止境
意思是說,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學無止境指學業上是沒有盡頭的,應奮進不息。
我們引申為教師要重師德,鑄師魂,教學相長,學無止境,專業化發展;學生要品學兼優,追求進步,自主發展;學校要胸懷天下,海納百川,兼容名校之長,創特色,顯品味,內涵發展。
學校校風——長風破浪 敢立潮頭
長風破浪比喻志向遠大,不怕困難,奮勇前進。“敢立潮頭”寓意敢於站在時代的前沿,搏擊風雨,勇當先鋒。
全體十六中人發揚艱苦奮鬥、自強不息、敢於爭先的傳統,心懷“揚帆破浪濟滄海,敢立潮頭唱大風”的氣魄與精神!乘長風破萬里浪,放眼未來,打造品牌,凸現特色,再創輝煌!
學校教風——春風化雨長善救失
春風化雨本指能長養萬物的風和雨。也比喻良好教育的普及和深入,常用作稱頌師長的教誨。教師用自己的靈活的教育方法和
人格魅力去征服學生讓學生受到感化,從而達到
教育的目的。
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或有貪多而不求甚解的毛病,或有得少為足的毛病,或有認為太容易,生起輕忽,不認真學習的毛病,或有自我設限,不求進步的毛病。教師作為傳道、授業、解惑者和學習的引導者要遵循
教育規律,針對不同的學生,做不同的引導,增長他們的長處,挽救彌補他們的短處,提高他們的素質。
學校學風——囊螢映雪水滴石穿
“囊螢映雪”比喻家境貧苦,創造條件,刻苦讀書。“水滴石穿”比喻只要有不達目的永不罷休的精神,持之以恆,終會有好結果。
學生就要發揚“囊螢映雪”這種吃苦耐勞、勤奮刻苦的精神。勞逸結合,高效學習,堅持不懈就能達到“水滴石穿”、“繩鋸木斷”的目的。
學校校徽——
涪陵十六中校徽整體設計像綠葉襯托的花朵,象徵學校是育人的聖地,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教師是育人的園丁,潛心育人,猶如陽光雨露滋潤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又像是用雙手托著“16”二字,象徵全校師生齊心協力,共創十六中未來的輝煌;校徽的上半部是用學校的序號“16”變形而成的一支筆的筆尖,下半部是兩個四邊形拼接成一本翻開的書的形象,顯現出十六中濃厚的學習氛圍,象徵著十六中人正奮力書寫著十六中璀璨的歷史。
學校校歌——《十六中之歌》
歷史沿革
1999年,學校成立之初,招生3個班,學生114人,教師10人,在
涪陵區荔枝希望國小借用3間教室開始辦學,開始了艱苦創業的歷程,學校屬
荔枝街道辦事處管理。
2000年,學校租用重慶市第三水利電力學校(原涪陵水電
技校)辦學,時任涪陵區
荔枝街道黨工委書記,曾任中共涪陵區委常委、統戰部長蘇建華出席了學校單獨成校掛牌儀式。當時學校有9個班,學生492人,教師35人。但學校條件十分艱苦,校舍陳舊、狹窄,設施設備簡陋,學校向老師借款12萬元籌建了計算機室1間,多功能教室1間。學校啟動教育科研工作,成立“石榴文學社”和教研刊物《學研苑》,承擔了涪陵區級科研課題“啟、學、創”教育模式實驗,在德育、環境教育和課堂教學等方面實施研究。
2002年,在區委、區政府的關懷下,荔枝街道辦事處與水電校以土地置換校園的方式,使學校有了一個相對固定的辦學地點,十六中教師團結一致,自籌經費將校舍進行了大規模的整修,整修線路,外粉牆壁,並建好了多媒體教室2間,校容校貌得以改觀,辦學條件得到一定改善。經過老師們的精心呵護和嚴格教育管理,學校首屆畢業學生114人,考上市級重點高中49人,區級重點高中32人。學校加強教育科研,培育優良師資隊伍,參加“十五”規劃國家重點課題整體構建學校德育體系研究深化與推廣實驗,承擔了子課題“國中道德教育目標內容與目標內容與途徑方法研究”實驗工作;學校被涪陵區愛衛會評為“愛國衛生先進單位”;中共涪陵區委、區政府授予為“涪陵區文明單位”。
2003年,學校承擔的涪陵區級科研課題“啟、學、創”教育模式實驗通過結題驗收;荔枝街道辦事處表彰為2003年度工作先進單位;學校被
涪陵區政府評為“參加重慶市第一屆運動會先進集體”。
2004年,被中央教科所學校教育研究部總課題組表彰為“‘十五’規劃國家重點課題整體構建學校德育體系研究深化與推廣實驗先進實驗校”;學校狠抓教育信息化與現代化,加大了現代教育技術設施設備的投入,承擔涪陵區現代教育技術科研課題“現代教育技術與國中生物學教學整合之課堂教學模式研究”;學校稱為“國家農村中國小現代遠程教育試點示範項目學校”;組織學生參加重慶市科協、市教委青少年科普模型大賽獲重慶市四驅車(三軌飛龍)區縣團體三等獎、四驅車(三軌六環)區縣團體二等獎;荔枝街道辦事處表彰為2004年度工作先進單位;涪陵區教委表彰為“涪陵區中國小德育工作先進集體”和“涪陵區安全文明校園”;被涪陵區委、區政府評為“涪陵區平安單位”。
2005年,學校實現了
班班通,每間教室都購置了
多媒體設備,並接通了網際網路,實現了管理、教育教學的現代化,學校被涪陵區教委評為“涪陵區中國小信息技術教育示範學校”;獲中央教科所德育科研先進實驗校;參加涪陵區第二屆中學生排球比賽國中女子組第一名;涪陵區第五屆中小學生田徑運動會國中組團體第一名;學校團委被共青團
涪陵區委授予為“涪陵區五四紅旗團委”;被涪陵區教育工委評為“涪陵區教育系統女職工建功立業示範崗”;被中共涪陵區委、區政府評為“涪陵區最佳文明單位”。
2006年,“十五”規劃國家重點教育科研課題“整體構建學校德育體系深化研究與推廣實驗”子課題“
國中生道德教育目標、內容與途徑、方法的研究”結題,編寫了涪陵區地方教材《國中德育活動課教程》。學校教育教學取得輝煌成績,352人參加中考,市重高上線119人,首次突破100人大關;中共
荔枝街道工委表彰為2005年度先進集體;被
涪陵區教委評為“涪陵區
民主管理示範學校”。
2007年,涪陵區總工會評為模範職工小家,被涪陵區
廠務公開領導小組評為“涪陵區廠務公開先進集體”;英語教研組被
重慶市教科院評為“重慶市優秀教研組”;涪陵區教委表彰為“涪陵區勤工儉學先進集體”。
2008年,學校納入涪陵區教委直屬管理。承擔涪陵區現代教育技術科研課題“現代教育技術與國中生物學教學整合之課堂教學模式研究”通過結題驗收。學校開展涪陵區中國小特色學校發展戰略研究,打造特色學校,成立校報“石榴花開”,校刊更名為《
主體教育》,開展“主體教育實驗研究”,根據主體教育思想,力圖通過對
主體性管理、主體性德育、主體性教學、主體性體育與藝術的研究,分別從12個子課題進行實驗研究,探索能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促進教師快速成長、助推學校特色發展的辦學模式,形成主體教育辦學特色。學校承擔了“十一五”傳統美德教育實驗課題之子課題《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與繁榮校園文化的研究與實踐》課題實驗;訓練學生參加涪陵區第八屆中小學生桌球比賽國中女子組第一名;學校被涪陵區總工會評為“涪陵區模範職工之家”;涪陵區教育工委評為“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一等獎”。
經過區政府常務會研究決定收購
象元國小用於十六中辦學,2008年12月26日,涪陵區教委與象元國小簽訂了《收購重慶市涪陵象元國小現有資產協定書》。按照區政府和區教委的要求,2009年秋期,十六中整體搬遷至新校辦學。涪陵十六中新校辦學條件十分優越,占地面積50畝,建築面積25000平方米,已投入資金4200餘萬元,建有教學大樓、實驗大樓、教師公寓、學生公寓。配有電視錄像控制中心、演播室、實驗室、琴房、形體訓練室、圖書室、師生閱覽室、食堂、田徑場、足球場和
塑膠籃球場等。作為國家中國小現代遠程教育工程試點示範項目學校和涪陵區信息技術教育示範學校,學校安裝有多媒體互動式教學網路系統,擁有計算機
網路教室、多媒體
語言實驗室、電子閱覽室、
電子備課室、網控室、多功能廳等,特別是實現了“
班班通”,每間教室均配有電視機、教學用計算機、數碼
投影儀、實物展示平台、
音響設備等,實現了現代教育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有機整合。優雅的環境,合理的布局,一流的設施,為學校再創輝煌、打造特色學校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管理科學
在涪陵城區初級中學中率先實行“開放式辦學,寄宿制兼半封閉管理”的立體化辦學育人模式,制度健全,鑄就了“嚴明紀律,
規範管理,潛心育人”這一制勝法寶。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著力打造一支事業心、責任心、進取心強的高素質的幹部教師隊伍。形成了
學校管理高層次、師資隊伍高水平、課堂教學高效率、全面高素質的良好局面。
設施先進
學校成立伊始,借用涪陵荔枝
希望國小三間教室,只有10位教師,114名學生。2000年,學校到原涪陵水電技校校址辦學,逐步邁上了飛速發展的快車道。學校現有教學班46個,教職員工152人,
學生3000餘人。管理科學。在涪陵城區初級中學中率先實行“開放式辦學,寄宿制兼半封閉管理”的立體化辦學育人模式,制度健全,形成了“教育思想——工作目標——評價機制”的一體化。著力打造一支事業心、責任心、進取心強的高素質的幹部隊伍。 現在,教室實現三機一屏,各班均能使用遠程資源教學。擁有理、化、生
實驗室,網路計算機室,學生宿舍、食堂寬敞整潔,有
校園網和廣播電視系統,實現了管理、教學、服務的現代化。學校堅持走
科研興校之路,圓滿完成了“十五”規劃國家重點課題“整體構建學校德育體系深入研究與推廣實驗”,編寫了鄉土教材“國中德育活動課教程”等,承擔的“重慶市中國小特色學校發展戰略研究”子課題——“主體教育實踐研究”已成功開題,努力打造學校主題教育特色;堅持走德育強校之路,學校有“校園之聲”廣播站和“
石榴文學社”,還有繪畫、音樂、航模等課外興趣小組,
師資精良
150名專任教師,中高級職稱教師約占70%,本科學歷約占95%,市、區級學科帶頭人和骨幹教師39人。歷年來,教師在各級刊物上發表了大量的有
學術價值的論文;在參加各級各類教學競賽中,均獲得良好的成績,其中,多人次代表
涪陵區參加重慶市賽課活動。
開展多彩的文娛活動和社會活動,積極創設學校、家庭、社會共育人的良好氛圍,湧現出“捨己為人小英雄”、烈士——湯兵;堅持走質量立校之路,學校始終堅持質量是生命線,嚴格教學管理,在繼首屆畢業班創45%的學生升入市級重點中學的佳績後,學校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成績斐然。先後被評為涪陵區最佳文明單位、平安單位、信息技術示範學校、五四紅旗團委、德育先進集體、
綠色學校等。
銳意改革
學校堅持走
科研興校之路,圓滿完成了“十五”規劃國家重點課題“整體構建學校德育體系深入研究與推廣實驗”等國家、市區級課題實驗研究,編寫的鄉土教材《國中德育活動課教程》得以在涪陵區推廣。深入開展“十一五”規劃國家重點課題《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與繁榮校園文化的研究與實踐》和涪陵區特色
學校發展戰略課題《主體教育實踐研究》等,提高教師素質,學校有“校園之聲”廣播站、校報“石榴花開”和校刊《
主體教育》,還有繪畫、音樂、航模等課外興趣小組,開展多彩的文娛活動和社會活動。積極創設學校、家庭、社會共育人的良好氛圍,湧現出“捨己為人小英雄”、烈士——湯兵;堅持走質量立校之路,學校始終堅持質量是生命線,嚴格教學管理,在繼首屆畢業班創45%的學生升入市級重點中學的佳績後,學校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在2013和2014年的兩次中考當中,十六中也相繼創造了全區升學率的輝煌。
成績斐然
先後被評為教育部“傳美”課題研究全國“百佳示範學校”,中央教科所德育課題先進實驗學校,涪陵區最佳文明單位、平安單位、信息技術示範學校、五四紅旗團委、德育先進集體、綠色學校等百餘項榮譽。
新的起點,更高的目標,新的征程,卓越的追求,這顆璀璨的教育新星定會在涪陵人民心中升得更高。
學校主要成員
校長:雷小勇
書記:潘小平
德育主任:彭德權
教務主任:曾慶松
總務主任:彭榮貴,副主任:羅健
團委書記:鄧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