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下堡鎮屬重慶市
巫溪縣轄鎮,轄9個村2個社區,74個社,6337戶17839人,其中農業戶4440戶14341人(依據2013年末公安戶籍),均系漢族。鎮政府距縣城34公里,場鎮面積1.3平方公里。全鎮幅員面積218平方公里,西溪河自西向東從轄區中部橫貫而過,南北兩岸均為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耕地面積31264畝,林地面積229756畝,草地面積13092畝,森林覆蓋率68%,立體氣候明顯,自然災害頻發。
產業格局當前為“一主導三特色”:烤菸為主導產業,山羊、藥材、大鯢為特色產業,常規農作物常年播面78000畝,糧食常產1萬噸,常年勞務輸出4000多人。2013年,全鎮農業生產總值達1.31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453元。已經成功創建了市級衛生鎮、市級文明鎮、市級安全社區、市級環境友好型社區、國家級一級綜合文化站,榮獲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鄉、市級學習型黨組織先進典型的稱號,正在創建市級生態鎮。
歷史沿革
清屬石門裡七甲,民國屬西寧鄉,1953年置下堡鄉,1961年建石門公社,1981年更名下堡公社,1983年改鄉,1992年建鎮。
行政區劃
2009年村級建制調整後,現轄桔林、下堡、石門、金獅、上棧、龍安、寧橋、後壩、安里9個村委會和下堡、寧橋兩個社區。
2013年經濟建設發展情況
2013年,下堡鎮實現了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一)主導產業基本確立、特色產業正在壯大
根據縣上提出的“1122工程”,下堡鎮上接“天線”、下通“地氣”,確立了“1+3”產業格局——以菸葉為主導產業,以山羊、藥材、大鯢為特色產業。通過近幾年特別是2013年的努力,主導產業基本確立、特色產業逐漸壯大。
1.菸葉成為全縣“龍頭”。2013年全鎮實現菸葉種植面積5808畝,77.6萬公斤,銷售收入總額1758萬元,新增烤房102座,打造了後壩、安里、石門、金獅4個1000畝村,發展種植單元21個,100畝以上的菸葉專業大戶11戶,組建了專業合作社。2013年,下堡鎮菸葉面積全縣第二、產量全縣第一,榮獲全縣菸葉生產一類鄉鎮綜合考核一等獎。
2.山羊發展進入“快車道”。在摸清山羊發展家底的基礎上,制定了切實可行的發展規劃,通過精心組織加快了發展,打造了養殖示範片,規範完善了專業合作社的運行。2013年末存欄16254隻,出欄36930隻,50隻以上大戶68戶,新建板角山羊種羊場一個,擴繁場5個,共建圈舍2117平方米。
3.大鯢養殖漸成“氣候”。一是進行了摸底造冊登記並制定了發展規劃,年末統計的有養殖戶近300戶,養殖30000餘尾;二是對養殖戶進行了技術培訓,鎮上組織培訓達120人次;三是努力提高了組織化程度和完善經營許可,組建了1個協會、2個公司、3個專業合作社,創建了大鯢養殖小區(寧橋),完善了大鯢養殖經營合法手續。當前的制約因素在於銷售市場還沒完全打開。
4.藥材種植初具規模。全鎮中藥材在地面積達到3190畝,其中黨參700畝,雲木香1000畝,桔梗610畝。重點發展了寧橋、金獅、後壩、安里、石門等5個村。
5.林特經濟蓄勢在發。規模栽植核桃4200畝、“三木”藥材1050餘畝。林特產業經濟效益優勢逐漸顯露。
(二)城鄉建設有序推進,搬遷工作成績顯著
1.高起點規劃、高效率建設集中居住點,集鎮面貌將實現華麗巨變。完成集中居住點建設《方案設計》並經縣規委會審定通過。先期啟動了1號地塊建設,占地28.9畝,設計建面38756平方米,住宅244套、門市96間,廣場6300平方米。2013年完成“三通一平”,完成了堡坎、橋樑建設,完成了地勘和施工圖設計,主體工程已開工建設,門市和住宅完成預售接近一半。3號地塊完成土地調劑工作,占地18.2畝,獨棟71套。2號地塊土地調劑較難,其中獨棟100套,多層小戶型240套。
2.深入調研、積極探索、紮實工作,高山生態扶貧搬遷卓有成效。一是按時按質完成了高山生態扶貧搬遷對象的調查摸底和信息錄入工作;二是廣泛宣傳、深入發動,通過努力全年已完善審批搬遷手續的200戶710人;三是完成了專題調研報告《下堡鎮人民政府關於高山生態扶貧搬遷有關問題的報告》呈送縣委政府領導審閱。
3.不斷加強城鄉基礎設施建設,逐步改善人民民眾生產生活條件。整治煙路32公里(其中硬化15.5公里)、新增田間泥結碎石路3.84公里,新建烤房102座。整修水毀公路100多公里。新建水池650立方,鋪設管道15000米,解決寧橋、後壩村等村安全飲水2000餘人。不斷改善集鎮基礎設施,增設下堡社區、寧橋社區臨河路段防護欄2公里。指導金獅、安里、後壩三個整村脫貧村的項目建設。完成310戶C級、25戶D級危舊房改造;完成寧橋村、寧橋社區200戶三格式化糞池改造。
(三)“保底”工作有底氣,保障工作有力度
1.安全生產獲先進,綜治維穩有底氣。下堡鎮將綜治安全工作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認為是必須“保底”的工作,是做好其它工作的前置基礎。2013年全面實現了既定目標,沒有出現大的安全事故、信訪案件和綜治案件,安全工作獲縣上表彰。下堡鎮新組建了一支30人綜合應急隊伍並開展了一周的集訓,主要是用於集鎮消防、森林防火、抗洪救災、治安處突等應急處置。
2.加強了黨的建設,注重了隊伍建設。下堡鎮不斷加強領導、改進作風、建立機制、完善制度、嚴格督查,用強有力政治和紀律保障保證了目標任務的實現。一是班子有凝聚力,隊伍有戰鬥力。整個班子講團結、顧大局、守紀律,各成員勤思善謀、真抓實幹、勇於擔當、清正廉潔;職工風正、氣順、勁足,年長的老當益壯、年輕的敬業愛崗。下堡鎮總結了一些隊伍建設的經驗,即:以共同的願景激勵人、以健全的制度約束人、以真摯的情感凝聚人、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二是工作作風極大改善,工作秩序井然有序。實行指紋簽到,落實了應急值班和假日值班,完善了便民服務;對全年目標任務進行了“條塊”分解,分“塊”按屬地實行包村負責制,分“條”按重點工作線實行分線負責制;加強過程督檢,完善考核機制,確保工作落實。三是加強了村(社區)級班子建設。通過村級換屆,做到了選好人、用好人。換屆後,進行了集體談話會,加強思想政治教育、開展業務培訓,當前各村運行良好。
此外,下堡鎮的“好婆媳互夸”得到市縣領導好評,並引起主流媒體深度關注。下堡鎮的本土文化發掘與傳承也很有特色,五句子山歌、薅草鑼鼓是主要的本土文化表現形式。
今後一個時期全鎮經濟社會發展思路
(一)總體思路目標
當前及今後一個時候,下堡鎮將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習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市委四屆三次四次全會、縣委十二屆三次四次五次全會精神。緊緊圍繞一個主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進年;準確把握“兩區”定位—生態效益農業發展區和生態保護髮展區;大力推動“兩化”進程—農業現代化和新型城鎮化;科學謀劃“兩個布局”—產業布局和人口布局;全力實施“兩張藍圖”—全鎮產業發展布局圖和集中安置點建設規劃圖;必須提供“兩個保障”—黨的建設和安全穩定。從而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二)工作重點
1.進一步明確“生態效益農業發展區”的主體功能定位,合理安排產業格局,努力實現農業現代化
根據縣上提出的“1122工程”,在科學分析準確把握下堡鎮實際的基礎上,提出了當前的“1+3”產業格局:以菸葉為主導產業,以山羊、藥材、大鯢為特色產業,並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向“3+1”產業格局邁進:以菸葉、山羊、大鯢為三大主要產業,以圍繞林業為資源的林特產業(核桃板栗、藥材等),力爭每一個產業板塊均達到3000—6000萬左右的產值。
(1)菸葉生產:繼續強化菸葉生產在下堡鎮產業發展中的“龍頭”地位,通過煙路、煙水配套等改善基礎設施,加強菸葉基地村建設力度,配合行業推進下堡菸葉收購基地單元建設,保持全縣菸葉“龍頭”地位,為打造“萬畝菸葉基地鎮”奠定基礎。
(2)山羊發展:將山羊發展確定為下堡鎮僅次於菸葉的第二大重點產業,通過引進龍頭企業,打造示範片(養殖小區),培育重專戶,爭取“板角山羊保護區”項目建設等。把下堡打造成名符其實的“山羊基地鄉鎮”。本屆末達到年出欄5萬隻以上,年末存欄在2萬隻以上。
(3)大鯢養殖:繼續打造大鯢養殖專業小區(寧橋),完善大鯢養殖經營合法手續,進一步提高養殖戶的組織化程度,下大力氣暢通市場終端,預計年出售商品魚10000尾以上。
(4)藥材種植:種植藥材4000畝以上,培育安里村長槽1000畝黨參示範基地,在寧橋村杉木社建立藥材種植示範片。引進和培育龍頭企業,建立專業合作社,形成公司加農戶的發展模式。
(5)林特產業:更加重視林業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大力發展核桃板栗、三木藥材、食用菌等林特產業,實現生態經濟化、經濟生態化,不斷新增發展經藥林。
2.進一步明確“生態保護髮展區”的主體功能定位,堅持“搬人”與“建城”並重,合理確定人口布局
(1)積極探索搬遷安置模式,爭取縣上促搬試點,大力實施高山生態扶貧搬遷。下堡鎮將探索多種鎮內集中安置方式,快速推進集中居住點代建房建設、爭取試點居住點扶貧房建設、申請居住點公租房建設、規劃相對聚集點自建房建設和農村愛心廉租房建設,提升敬老院和五保家園的承接能力,本屆內完成年均搬遷人口1000人。科學規劃全鎮未來人口布局,鼓勵人口外遷並做好服務工作,推進轉移人口市民化。
(2)堅持承接搬遷人口與完善集鎮功能提升集鎮品質並重,加快集鎮建設與管理。加快集鎮集中居住點建設,兩年內新建50000平方米,入住250戶。加強集鎮管理,持續開展“打非治違”,紮實推進“四城一獎”創建。爭取在大寧河下堡集鎮段申報修築防洪堤,建設漫灘路,提升集鎮品位,完善旅遊節點的功能。
(3)搞好環境整治,持續生態創建,爭取生態項目,加強生態環境建設,融入全縣生態旅遊。開展農村環境連片綜合整治,加強植樹造林和天然林管護,爭取縣上在下堡鎮實施荒山綠化、沿河(路)綠化、退耕還林、石漠化治理等一批重點生態項目,紮實開展“五大行動”,繼續開展生態鎮、生態村的創建工作。加強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抓好地災防治、耕地保護、土地整理等。增添措施靚麗沿西溪河(S301道)一線,讓下堡充分融入全縣“兩環一線”生態旅遊發展帶中。
3.進一步強化兩大保障,把平安建設作為一切工作的前置基礎,把開展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貫穿於全年工作始終
(1)加強平安建設,把確保全全維護穩定作為工作底線
一是不斷強化綜治工作,維護社會穩定和諧。深入推進平安建設,加強“三基”工作,創新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創新有效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體制,深化幹部下訪民眾工作。
二是全面加強安監工作,確保一方平安。強化責任落實和組織領導,認真落實“一崗雙責”制度和“一對一”的監管工作,積極開展道路交通、危險化學品及煙花爆竹、煤礦及非煤礦山、地質災害、作業場所、特種設備、消防、食品藥品安全為重點的安全生產大排查大整治大執法活動。以實戰為目的,加強應急分隊的集訓與演練。
(2)以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重點,全面加強黨的建設
緊緊圍繞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切實加強鎮村兩級幹部和全體黨員馬克思主義民眾觀點和黨的民眾路線教育,著力解決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以及人民民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強保障。
一是加強思想建設,保持政治定力。深入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習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增強大局意識和全局觀念,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提高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鑑別力。
二是加強組織建設,提高隊伍素質。加強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建設,深入開展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創建和後進黨組織整頓轉化,切實提高基層黨組織引領發展的能力。
三是加強反腐倡廉,築牢思想防線。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深入推進懲防體系建設。強化對權力運行的制約與監督,用制度管權管人管事,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嚴格執行廉潔自律各項規定,築牢拒腐防變思想防線。
下堡鎮黨委、政府將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團結帶領全鎮人民堅定信心、迎難而上,開拓創新、奮發有為,以新思路搶抓新機遇,以新舉措引領新發展,以新作為開創新局面,將下堡打造成特色明顯、生態突出、社會和諧的“幸福下堡”。
下堡賦
巫溪東北,寧河上游,西溪河畔,昔壘一堡,其位山下,故曰下堡。歲至壬申,三鄉合璧;上攬半溪,下攜寧橋;曾為區府,今為鎮轄。東連大河,西鄰中梁,南接天星,北靠林場;幅員二百有餘,人口一萬七八。轄村有九:龍安、安里、上棧、金獅、下堡、石門、桔林、後壩、寧橋;另置社區有二:寧橋、下堡。
地處巴山東南隅,身居庫區腹心地。西溪東泄,橫貫東西;深山峽谷,狀如刀劈。溝壑縱橫,山大坡急;貝母山高,峽門口低。林覆七成,山青水綠;遍地花香,處處鳥啼。日照充足,雨量豐溢;四季分明,氣候立體。生物多樣,繁衍生息;山跑獐麂、河游大鯢。資源豐富,物產富集;地儲煤鐵,山有林積。水呈弱鹼性,氣含負離子;靜心洗肺功效,養生保健秘籍。受上蒼之鐘愛,得造化之神功;美景薈萃,天上人間。生於斯,緣!長於斯,緣!能往之,願!能居之,仙!
吾鎮之美,豈獨山水?吾鎮之麗,更在靈魂。寧橋暴動,川東首義;《紅岩》原型,激勵今人。舊瓶時時裝新酒,非物遺產有傳人;五句子山歌唱山野,薅草鑼鼓兒頌黨恩。崇溪溝里百丘田,安里壩上白馬岩;天生三橋,劉秀絕處逢生;夾龍一洞,神龍靈異現身。“婆媳互夸”,家風周正;壩壩舞蹈,健身怡情。傳統文化融血液,中華美德入靈魂;巫的元素今猶在,龍之精神永傳承。
往昔山民,雖亦勤奮,實為艱辛,有謠為證:“白雲深處有人家,石頭縫裡種莊稼”。中共執政,民眾福音。引水鋪路,改善民生;種煙養羊,致富百姓;興文重教,以人為本。更值改革開放,可喜百業俱興;溫飽越過,小康邁進;大眾創業,萬象更新;碩果纍纍,收穫頗盛。近年有譽:市級衛生鎮、市級文明鎮、市級安全社區、市級環境友好型社區、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鄉、市級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民歌山歌之鄉、國家一級綜合文化站。
時逢盛世,善謀發展;科學規劃,續寫新篇。遵循主體功能區劃,堅持生態涵養優先;面上保護,點上發展。主產菸葉,年過萬擔;量大質優,全縣桂冠。林草豐茂,牛羊漫山;做大盤強,又翻一番。林特經濟,靠山吃山;核桃藥材,增收路寬。大鯢特產,養殖數萬;本是原生,現為盛產。靚麗集鎮,功能完善;大沙壩,建集中居住點;新樓盤,聚人氣成商圈。扶貧攻堅,窮根斬斷;“摘帽”“銷號”,越貧困線。安全穩定,工作底線。落實“兩個責任”,加強基層黨建。勿忘宗旨,民眾路線;“三嚴三實”,牢記心間。
立黨為公心,執政遂民願;吾鎮公僕,時時自勉;忠誠乾淨,擔當實幹;共圓中國夢,國泰民亦安。
乙未年仲夏 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