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史
2020年9月3日,按照五屆市委常委會第128次(擴大)會議相關要求,
重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主持編制了《重慶市城市更新工作方案》。
內容全文
為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城市更新和存量住房改造提升的工作部署,根據2019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相關要求,結合本市實際情況,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 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
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深化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重慶提出的“兩點”定位、“兩地”“兩高”目標、發揮“三個作用”和深入實施“八項行動計畫”的重要指示要求,按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深化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以改善人居環境、補齊城市短板、提升城市品質、治理“城市病”為核心,以落實重慶市城市提升行動計畫為契機,統籌推進重慶市城市更新,做好存量住房改造提升和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大力發展租賃住房。為市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完善的公共服務設施和公共活動空間。
二、 基本原則
(一)以人為本,尊重民意。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尊重民意,切實改善民生。城市更新應當從人民民眾最關心的問題出發,順應民眾期盼,解決民眾需求。切實改善居住條件,完善公共服務配套,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質。
(二)政府引導,市場運作。遵循城市發展內在規律,統籌把控城市更新工作方向。注重激發市場主體的投資活力和創新活力,完善對市場運作的政策引導,促進經濟、社會的平穩健康發展。
(三)多方參與,共治共享。城市更新實施應當依法徵求市、區、縣相關部門、利益相關人和社會公眾的意見,鼓勵市民和社會各界人士參與,群策群力,構建“共商共治,共建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
(四)統籌謀劃,持續更新。注重更新工作統籌謀劃,注重推動區域連片改造,形成示範效應。科學制定城市更新規劃和片區策劃,在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上堅持有機更新。
(五)保護文脈,修復生態。注重城市文脈的傳承,注重城市肌理的延續,注重保護
巴渝文化、革命文化、三峽文化、移民文化、抗戰文化和統戰文化等特有的城市歷史文化資源,防止城市記憶消失和出現“千城一面”。在城市更新中落實海綿城市、綜合管廊建設要求,更新管線管網,補齊城市生態短板,有序實施生態修復。
(六)盤活資源,促進轉型。注重整合創新要素,最佳化資源配置;激活閒置存量資產,促進新片區內經濟要素集聚,激發產業活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三、 工作範圍
城市更新工作主要涉及以下五個方面:
(一)老舊小區改造提升。改善老舊小區居住條件,重點改造完善小區配套和市政基礎設施,規範物業管理,推動建設安全健康、設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完整居住社區。
(二)老舊工業片區轉型升級。轉變區域功能,完善配套設施,整合集聚創新要素,促進產業最佳化升級。落實工業遺產保護和利用,加強生態環境整治修復。
(三)傳統商圈提檔升級。拓展商圈新型服務功能,促進傳統商圈轉型升級。完善配套設施,規範管理運營,最佳化商圈業態,突出商圈特色。推動傳統商圈轉型升級,全面提升重慶商圈發展水平,增強經濟發展活力。
(四)公共服務設施與公共空間最佳化升級。完善公共服務設施,提高公共服務水平,促進城市健康綠色發展。最佳化
城市公共空間,提升城市交通水平,完善城市功能布局,增強城市社會經濟活力。
(五)其他城市更新情形。存量住房改造提升、存量房屋盤活利用等區域,符合城市更新適用情形的。
四、 工作目標
到2021年,統籌推動各區縣政府開展城市更新規劃的編制工作,推動實施一批更新項目。到2022年,持續推進老舊小區改造提升,老舊工業片區、傳統商圈提檔升級,公共服務設施與公共空間最佳化升級以及存量住房改造提升、存量房屋盤活利用等,全市城市更新工作初見成效。
(一)老舊小區改造提升
按照“實施一批、謀劃一批、儲備一批”的原則,2020年基本完成已啟動的2019年度1100萬平方米改造提升任務,同時再啟動2275萬平方米。到2022年,基本形成更加完善的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提升長效工作機制和制度政策體系;到“十四五”期末,力爭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1.02億平方米需改造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提升任務。
(二)老舊工業片區轉型升級
2020年,全面摸清家底,識別出重慶市老舊工業片區改造重點項目。有序推進第二十一兵工廠車間舊址項目、重慶市建川博物館、重慶工業文化博覽園、特鋼廠整治提升等示範項目的更新工作。2022年,力爭打造一批老舊工業片區更新典型示範項目,為產業一體化發展和創新驅動發展提供空間,促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三)傳統商圈提檔升級
2020年,全面推進中心城區
觀音橋商圈、解放碑商圈、
楊家坪商圈、南坪商圈、三峽廣場商圈等的更新改造工作,落實44個更新項目。加快全市智慧商圈服務體系建設工作,推動傳統商圈向公共服務智慧型化、政府管理數位化、產業發展聯動化、企業行銷精準化、消費服務智慧化的智慧商圈轉型升級。
(四)公共服務設施與公共空間最佳化升級
按照國際化、精品化要求,高標準最佳化各類公共服務設施,滿足市民豐富多樣的活動需求。最佳化城市公共空間,為市民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休閒空間。2020-2022年繼續推進17條約353公里“山城步道”的建設工作。2022年,主城都市區增加城市綠地1500萬平方米以上,新改建社區公園(遊園)和社區體育文化公園300個,“兩江四岸”近期治理提升範圍109公里岸線治理提升工程全面完工。
(五)市政府認定的其他城市更新情形重點工作
1.存量住房改造提升
以深入推進棚戶區改造為重點,到2020年,按照國家及市委、市政府統一部署,紮實推進三年棚改攻堅計畫,計畫完成棚戶區改造13.7萬戶。2020年後,按照國務院、住建部及市委、市政府關於棚戶區改造、存量住房改造提升和城市更新等工作要求,切實摸清存量住房改造提升需求,形成存量住房改造提升的長效機制,有序推進項目實施。
2.存量房屋盤活利用
進一步明確最佳化住房空置標準、完善住房空置調查。到2021年,全面摸清中心城區住房存量情況,建立中心城區住房綜合大資料庫和中心城區住房與人口關聯的資料庫,形成住房相關信息數據更新、交換、共享機制;制定完善存量住房和商業商務用房盤活利用政策措施,大力發展住房租賃市場,多措並舉盤活利用存量房屋。
五、 主要任務和工作措施
(一)老舊小區改造提升
1.主要任務
按照綜合改造和管理提升兩種途徑,本著“連線成片”原則,持續滾動推進全市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和社區服務提升。在實施過程中,堅持一區一策、精準施策,充分徵求居民意見併合理制定改造方案,完善長效管理機制,引領物業管理融入基層社區治理,著力打造“完整社區”“綠色社區”,實現“功能美、和諧美、特色美”。
2.工作措施
(1)進行老舊小區綜合改造
結合所在地街道中心和社區家園的規劃布局與建設任務,對老舊小區實施綜合改造,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功能、基礎設施更新改造、改善公共空間環境等重要內容。綜合改造按類別分為基礎配套設施更新改造、房屋公共區域修繕改造、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改造;按項目性質分為基礎項、增加項、統籌實施項。其中:基礎項重點解決民眾居住安全和生活基本問題,加強民眾生活保障;增加項重點提升小區居住品質,改善民眾生活條件;統籌實施項重點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功能,提升民眾幸福感滿足感。
(2)做好老舊小區管理提升
管理提升內容需明確老舊小區物業管理和社區服務方式,按照居民意願確定管理模式、服務內容和收費標準,基本實現“環境衛生、房屋管理及養護、安保及車輛管理、日常消防管理、綠化管理、公共設施管理”規範有序,有效提升民眾生活品質。
(二)老舊工業片區轉型升級
1.主要任務
老舊工業片區轉型升級要完成存量摸排、完善配套政策、統籌項目實施等工作任務,充分挖掘老舊工業片區的文化內涵和再生價值,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強化老舊工業片區連片改造,最佳化城市空間,激活經濟活力。
2.工作措施
(1)存量摸排
推動各區政府對本轄區內老舊工業片區的本底情況展開摸排調查,掌握老舊工業片區用地類型、產權歸屬等信息,對可納入城市更新工作範圍的老舊工業片區數量進行統計,明確老舊工業片區的改造範圍;構建重慶市老舊工業片區“工改工”、“工改商”、“工改居”三級改造項目信息資料庫。
(2)完善配套政策
在全面摸排家底的基礎上,指導和組織各區縣政府在城市更新規劃和重慶市相關城市更新政策的指導下,將符合要求的老舊工業片區納入城市更新片區策劃。加強相關部門間的溝通協作,完善老舊工業片區文化保護利用、招商引資、項目投資、產業升級等系列配套政策。
(3)統籌項目實施
推動各區政府或其他實施主體依據城市更新片區策劃,結合老舊工業片區發展實際情況,針對不同類型分別採用整合集聚、整體轉型、改造提升等方式,推動老舊工業片區改造提升,強化老舊工業片區連片改造,形成第二十一兵工廠車間舊址項目、重慶市建川博物館、重慶工業文化博覽園、特鋼廠整治提升等一批示範項目。
(三)傳統商圈提檔升級
1.主要任務
加快推進解放碑等步行街改造提升,推進觀音橋、南坪、三峽廣場、楊家坪等成熟商圈提檔升級,加快大坪、嘉州、金州、保稅港等新興商圈擴容升級,打造場景化、智慧型化、國際化的高品質步行街和城市核心商圈。開展智慧商圈示範試點,打造智慧商圈,逐步形成全市智慧商圈服務體系。
2.工作措施
(1)全面推動商圈更新升級
從商業綜合體整體升級、商圈周邊配套改造完善、交通緩堵、環境最佳化、產業發展等方面有序推進商圈的提檔升級。加快推進中央商務區整體提升,打造國際消費核心區。推進新華協信中心、重慶時代中心等一批商業綜合體的有機更新,推進解放碑步行街、觀音橋步行街等項目的改造提升,推進觀音橋商圈核心區交通緩堵工程、南坪商圈交通改造工程、和坪公園及地下車庫改造工程等項目,改善商圈交通擁堵現狀。全面最佳化商圈的交通路網、景觀綠化、配套設施、產業載體,打造一批商圈更新亮點項目,形成可推廣的更新經驗。
(2)推進智慧商圈建設
開展智慧商圈示範試點工作,支持購物中心、商場等向場景化、體驗式、綜合型消費場所轉型。依託渝中區城市大腦數據平台,從政用、商用、民用三大板塊實現解放碑智慧步行街的建設。構建政企合作的商業模式,從智慧商貿、智慧產業、智慧交通、智慧市政、智慧政務、智慧治安、智慧消防七大板塊打造觀音橋智慧商圈。打造一批智慧商圈示範項目,有序推進全市智慧商圈建設工作。
(四)公共服務設施與公共空間最佳化升級
1.主要任務
完善公共服務設施供給,新建和改建一批便民服務設施和醫療衛生、基礎教育、文化體育、社區養老等公共服務設施,形成公共服務設施網路體系。綜合利用零星用地、低效用地建設公共活動空間,提升城市公共空間品質。
2.工作措施
(1)完善公共服務設施
強化城市公共服務設施的配置,逐步完善教育、醫療、社會福利、文化體育等公共服務設施供給,並引導公共服務設施向軌道站點周邊布局,提高城市綜合服務水平。新改建一批城市綜合公園、專類公園和社區公園等,形成布局均衡、點線面結合、城綠相生的城市綠化網路。打通各類“未貫通道路”,加強步道、過街天橋和
無障礙設施建設,提高道路通達性。
(2)完善兩江四岸休閒遊憩功能
完善兩江四岸休閒遊憩功能,強化市民親水、用水的體驗功能。形成一批標識性的步道系統、公共空間、觀景平台,全面改善親水、觀景體驗,城市主軸線的文化、藝術、景觀、旅遊功能顯著提升。
(3)完善山城步道建設
打造具有山城特色的街巷步道,串聯沿線老舊居住區,完善老舊居住區功能。打造親水觀景的濱江步道,最佳化濱江步道豎向聯繫,傳承沿江歷史文脈。打造生態遊憩的山林步道,提升生態景觀文化功能和山林歷史文化體驗。
(五)實施好存量住房改造提升
1.主要任務
深入推進棚戶區(含城市棚戶區、城中村、國有企業棚戶區)改造,切實做好城鎮危房搬離整治,堅持因地制宜原則,通過拆除和修繕加固及改擴建等方式,科學對存量住房實施改造提升,消除房屋安全隱患,完善房屋功能配套,提升房屋居住品質,切實改善民眾居住條件和環境。
2.工作措施
(1)抓好項目實施
市住房城鄉建委會同市級相關部門加強對存量住房改造提升工作的統籌協調、監督檢查等工作。各區縣人民政府、有關國有企業根據改造提升的範圍和標準,充分考慮城市規劃、資金保障等條件,科學確定改造提升的範圍和具體內容,納入相應的專項規劃和年度計畫,合理制定項目實施方案,切實增強資金保障,有序推進項目實施並加強項目管理。
(2)完善支持政策
全面落實好國家及我市現有棚改等方面的
行政事業性收費減免、稅收優惠、規劃和用地保障等支持政策。我市2018-2020年棚戶區改造項目繼續沿用執行國家及我市現行的棚改相關檔案規定的支持政策和辦理程式。同時,結合工作實際,探索鼓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存量住房改造提升(棚戶區改造)的工作機制,加快推進城市更新,改善城市人居環境。
(六)存量房屋盤活利用
1.主要任務
中心城區存量房屋盤活利用要做好摸清存量家底、完善政策措施、建立服務平台、統籌項目實施等四方面工作任務,全面推進全市存量房屋盤活利用工作。
2.工作措施
(1)摸清存量房家底
開展中心城區
住房空置率調查,研究細化住房空置的標準,最佳化數據比對,完成由棟到戶為單元的住房空置率測算;開展存量住房調查,建立和完善住房綜合信息大資料庫,完成數據整理分析,在現有城市管理服務平台基礎上增加城市更新服務功能,加大數據的共享性和標準性,開展重點區域住房情況調查,建立存量房改造利用專題庫。
(2)完善政策措施
從應對疫情衝擊、支持轉型利用、擴大市場需求、鼓勵自持經營、最佳化新增供應等五個方面完善存量商業商務用房盤活政策措施;從支持轉型利用、擴大市場需求、鼓勵自持經營、最佳化新增供應等四個方面完善存量商業商務用房盤活政策措施。
(3)建立服務平台
加快完善線上服務功能,進一步完善系統架構,明確係統服務邊界,最佳化平台功能,加強融合借力;加快完善線下服務渠道,充分利用行政綜合服務大廳提供服務工作,拓寬政務服務通道,豐富市場服務渠道。
(4)推進項目實施
落實分級受理審核機制,嚴格項目評審機制,建立項目滾動實施機制,加強項目動態監管。
六、 保障措施
(一)組織保障
一是實行聯席會議制度,市住房城鄉建委作為城市更新工作的牽頭單位,定期召集市規劃自然資源局、市經濟信息委、市交通局、市商務委及相關區政府等召開聯席會議,統籌推進各城市更新項目,開展專題協調,及時向市政府上報項目推進情況;二是實行專家委員會制度,由市住房城鄉建委牽頭成立城市更新專家委員會,充分發揮專家委員會的決策諮詢作用,為城市更新各項工作提供智力支撐。
(二)政策保障
針對城市更新工作的特殊性,制定相關配套政策。一是要結合我市實際,研究完善我市城市更新政策體系和相關技術導則,統籌指導城市更新工作的推進;二是在科學合理、安全可行的前提下,制定出台一批行之有效,具有可操作性的技術標準、導則,破解城市更新項目建設中的規範性難題;三是探索符合重慶市情的城市更新項目審批機制。
(三)資金保障
一是堅持市場的主導作用,充分調動企業和居民的積極性,同時鼓勵國家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參與,廣泛匯聚社會力量參與城市更新改造項目;二是充分利用中央財政城鎮
保障性安居工程專項資金等政策性資金,探索通過專項債等方式將更多的國家政策性貸款用於城市更新項目;三是創新融資渠道和方式,引導金融機構根據改造項目的具體情況,探索貸款投放和擔保新模式,創新信貸金融產品,優先保障符合條件更新改造項目的信貸資金需求;四是鼓勵採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建設模式(PPP)推進城市更新項目的實施。鼓勵企業通過直接投資、間接投資、委託代建等多種方式參與更新改造;五是加大市級財政對試點項目的支持力度,推動試點項目實施發揮示範效應。
(四)項目統籌
一是全面做好全市城市更新項目的摸底與儲備工作,結合各區上報的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和社區服務提升、存量住房改造提升、存量房利用等項目信息,以及市級相關部分編制的老舊工業片區轉型升級、傳統商圈提檔升級及公共服務設施與公共空間最佳化升級類方案和策劃,構建重慶市城市更新項目信息庫;二是加大城市更新項目統籌工作,按照“點線連線,成片建設,分步實施”的原則推進項目建設,充分考慮不同類型項目的特點聯動開發,以片區為單元策劃更新項目。協調各區開展項目策劃,避免出現同質競爭與重複建設,合理配套市政基礎設施,完善城市片區功能,形成整體連片的城市空間更新改造;三是以城市更新改造為統領,整合住房租賃市場發展、城市棚戶區改造和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等項目;四是在城市更新中,充分引入海綿城市、綠色建築、裝配式建築等城市建設理念,實現城市空間、城市功能、城市發展理念的全方位更新。
(五)宣傳引導
一是加大對國家及重慶市城市更新有關政策的宣傳力度,營造良好氛圍,推動城市更新工作;二是加大對典型城市更新項目的宣傳力度,鼓勵市、區建立城市更新項目展示視窗,搭建服務宣傳平台,鼓勵公眾參與,廣泛收集民生訴求和市民建議,保障民眾合法權益,增強老百姓的參與感、獲得感、幸福感;三是建立城市更新影像檔案,對城市更新改造工作進行全過程記錄,出版城市更新畫報刊物;四是拓寬宣傳渠道,除通過中央及地方媒體宣傳外,增加公眾號等新型媒體開展宣傳;五是創新宣傳模式,採用“網際網路+”、互動式、體驗式等多種宣傳方式,形成市民廣泛參與、支持城市更新工作的局面。
名詞解釋
公共服務設施:指為城市或一定範圍內的居民提供基本的公共文化、教育、體育、醫療衛生和社會福利等服務的、不以營利為目的公益性公共設施。
城市公共空間:指本市特定城鎮建成區域內向社會公眾開放、供公共使用和活動的場所,包括公園、城市廣場等休閒空間,公共停車場、步道等城市道路及其設施等。
“工改工”項目:指老舊工業片區的更新方向為工業用地的更新項目。
“工改商”項目:指更新方向為商業用地的更新項目。
“工改居”項目:指更新方向為居住用地的更新項目。
整合集聚方式:鼓勵仍具有一定產業優勢和發展空間的老舊工業片區,吸納地域相鄰、業態相近的工業點,創新運營管理模式,整合科技、人才等高段要素,實現功能互補、資源共享,推動產業集聚發展。
整體轉型方式:推動位於中心城區、工業比重較低的老舊工業片區向城市綜合功能區或現代服務業園區轉型;對存在一定規模生產加工租賃的老舊工業片區,引導其發展成為倉儲物流、科創孵化、創意設計、外貿合作等非生產加工型園區,實現功能轉換、轉型發展。
改造提升方式:對具有一定產業基礎、面積適當、四至清晰、業態相融的老舊工業片區,通過分類整治、要素倒逼、創新驅動、動能轉換等途徑,實現就地改造提升,積極培育發展新興產業,引領產業創新躍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