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重慶市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發展規劃的通知

《重慶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重慶市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發展規劃的通知》意在為了迎接世界經濟全球化、網路化的挑戰,在新的世界競爭格局中順利推進我國現代化進程,中共中央提出了大力推進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發展戰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重慶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重慶市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發展規劃的通知
  • 發文機關:重慶市人民政府
  • 發文字號:渝府發〔2001〕115號
簡介,具體內容,

簡介

渝府發〔2001〕115號
各區縣(自治縣、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有關單位:
現將《重慶市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發展規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實施。
二○○一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重慶市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發展規劃
   20世紀90年代以來,以微電子技術、計算機及網路技術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迅猛發展,不斷地掀起新技術革命的浪潮,極大地促進了生產力的提高和社會經濟組織模式的更新。為了迎接世界經濟全球化、網路化的挑戰,在新的世界競爭格局中順利推進我國現代化進程,中共中央提出了大力推進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發展戰略。
重慶市是中國西部重要的工業基地,正處於社會與經濟發展的關鍵時期。中共重慶市委《關於加快實施科教興渝戰略的決定》(渝委發〔2001〕18號)也明確提出加快電子信息技術與傳統產業嫁接的步伐,用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因此,在“十五”期間,必須認清形勢,抓住機遇,認真規劃,堅定不移地實施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戰略,實現我市信息化與工業化進程共同推進和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的宏偉目標。

具體內容


一、重慶市信息化與工業化進程面臨的形勢
(一)全球信息化進程明顯加快,新經濟時代正在來臨,信息化水平已成為國際競爭中的關鍵因素
當今,信息產業已成為全球經濟中新興的主導型產業,成為拉動世界經濟成長的強勁動力。2000年世界經濟成長4.7%,而信息產業對世界經濟成長貢獻率達18.2%;美國經濟成長5.2%,其中信息產業的貢獻率約1/3,占GDP的8%以上,超過了汽車和金融業,成為最大的產業。對此,世界各國都在爭搶信息技術這一發展高新技術、參與國際競爭的制高點。美國提出了“21世紀信息技術計畫”,歐盟提出了“網路歐洲”概念,東協各國也簽署了“電子東協”的框架協定。連開發中國家印度也正在制定計畫,力爭成為21世紀初的世界電子信息產業大國。一場國際性的信息技術及利用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的競賽已經開始。
(二)我國工業化任務遠未完成,信息化進程剛剛起步,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戰略舉措正在實施
與已開發國家相比,我國工業基礎整體上還非常薄弱,信息產業技術水平和社會信息化程度還比較低。世界經濟全球化、網路化進程的加快,已不允許我們走傳統的先工業化、城市化,再信息化的線性串列式發展道路。中共中央在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畫的建議中首次提出:“大力推進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是覆蓋現代化建設全局的戰略舉措。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發揮後發優勢,實現社會生產力的跨越式發展”,全國各地積極回響。經濟較發達地區正大力推行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發展計畫;西部各地區也積極抓住西部大開發的契機,提出了旨在促進本地區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信息產業發展及傳統產業改造的政策措施。因此,在21世紀剛剛開始的關鍵歷史時刻,全國各地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促進區域經濟上水平、跨台階的千帆競發的態勢正在形成。
(三)我市信息產業發展緩慢,傳統工業信息化程度低,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實現生產力跨越式發展困難與優勢並存
目前,我市有專門從事電子、通信、計算機軟硬體、網路工程及工業自動化設備研發和系統集成等信息產業的主要企業50餘家。2000年我市信息產品製造業總產值40.3億元,僅占工業總產值的2.5%,其中消費類電子產值占58%,只有8家企業產值上億元。儘管我市傳統產業的企業中出現了一批在設計、開發、生產、管理等方面自動化、網路化程度較高的骨幹企業,但工業企業整體信息化水平仍處於較低的地位。初步建成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CIMS)的企業8家,有自己網站的企業30餘家,能夠在網上進行電子商務活動的企業很少。據國家信息辦測算結果,我市信息化平均指數為25.8,低於全國26.3的平均水平。對此,我們應清醒地認識到,我市信息化水平雖然在西部地區屬於前列,但是和全國較發達地區,尤其是主要中心城市相比,速度慢了,總量小了,技術落後了。
儘管我市實施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發展戰略,面臨著觀念、體制、人才、技術、資金等諸多的困難,但仍具有一定的優勢和較好的基礎。
其一,擁有重慶大學、重慶郵電學院、西南師範大學等一批在光電子、通信、計算機、網路等學科具有優勢的大專院校,擁有一批從事信息產業研發的科研院所和生產廠家,擁有信息技術領域的院士和一批知名專家、專業技術人員,這是我市發展信息產業的寶貴人力資源和技術支撐。
其二,我市已成長了一批具有較強經濟和技術實力、先進的管理體制、適銷對路的高新技術產品,並表現出可喜發展勢頭的信息技術企業。這是我市信息技術向更深的層面、更寬闊領域發展的骨幹力量。
其三,重慶市信息港建設計畫正逐步實施,以寬頻城域網為代表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加快,企業上網工程已取得初步成效,這些為我市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加速工業化進程提供了必需的網路環境。
其四,我市傳統產業中,一批骨幹企業在利用信息技術提高產品技術含量,提高生產過程自動化程度,加強企業信息流、物流和資金流管理,提高企業效益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這為我市實施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發展計畫奠定了一定的技術基礎,起到了觀念帶動和技術示範作用。
在更富創造性和競爭性的21世紀曙光初露的時刻,我們既要正視自己的落後和困難,更要發揮自己的優勢,抓住西部大開發和信息化浪潮帶來的歷史機遇,選擇信息化與工業化相結合、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新的經濟追趕模式,實現經濟成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的根本轉變,實現生產力和社會進步的跨越式發展。
二、重慶市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戰略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重慶市實施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發展戰略,必須與世界信息化及西部大開發的主旋律相和諧,堅持以觀念更新為先導,以管理創新和制度創新為基礎,以刺激信息需求、普及信息技術為動力,以信息技術產業化與企業信息化為重點,以大中型項目的策劃、培育為切入點,最終依靠先進的信息技術和日漸壯大的信息產業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產品技術升級,帶動全市經濟與社會的快速發展。
(二)發展目標
到2005年力爭實現以下預期目標:
1.在國民經濟與社會信息化基礎方面,以光纜為主,微波、衛星為輔的信息傳輸骨幹網路建設和信息資源開發、信息綜合套用體系建設等“數位化重慶”基礎設施的構建基本完成,西部信息集散和輻射的中心城市的雛形基本形成。信息需求大幅提高,主城區和萬州區、涪陵區的網際網路用戶占人口的比例和社會信息化平均指數等關鍵指標達到全國先進水平。傳統產業數位化、信息化水平處於西部地區前列,工業產品的信息技術關聯度有較大幅度提高。
2.在電子信息產品製造業發展水平方面,光電子、微電子、網路、通信及軟體等關鍵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獲得突破性進展,信息產業規模和效益基本達到我國中部地區發達城市的水平,增加值約占全市GDP3%,逐步培育成為我市重要的主導產業。
3.在傳統產業信息化產品與裝備的製造水平方面,以自動化儀器儀表、數控加工設備、汽車機車零部件等為代表的系列數位化、智慧型型工業產品與裝備的研究開發能力有大的提高,生產規模達60億元以上。傳統工業企業底層綜合自動化、現場匯流排化水平達西部地區一流水平,機械、冶金、化工等行業重大裝備的信息化、智慧型化配套設備的自主開發能力達到國內較先進的水平。
4.在企業信息化水平方面,以計算機輔助設計、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技術為重點的現代製造技術在60%以上的大型企業和部分有條件的中小企業中得到較好的套用,建成50個左右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套用示範工程;80%以上的大型企業和部分有條件的中小企業建有較完整的企業內部網路和較實用的企業內部網路化管理系統;初步建成機械、化工、醫藥、建材等主要行業的企業間電子商務系統,30%以上的大型企業和部分有條件的中小企業能有效地開展電子商務活動,工業企業信息化水平達西部地區最好水平。
5.在信息化帶動下工業經濟發展水平方面。產業結構調整步伐明顯加快,國民經濟整體素質明顯改善,企業管理水平和參與國際市場的競爭能力明顯提高。工業增加值達880億元以上,平均增長率達10.5%,約占GDP35%,規模和效益處於西部地區前列。
三、重慶市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戰略實施路線
推進重慶市國民經濟與社會的信息化,實現用信息化帶動重慶的傳統工業,是一項艱巨複雜的系統工程。根據社會與區域經濟的實際情況,我市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實施路線為:整合資源,發揮優勢;展開四個層面,整體推進;突出三條主線,率先突破;抓好14個重點項目,穩步實施。
(一)展開四個層面,保證信息化與工業化進程緊密結合、互為動力地整體推進
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包含了公共網路設施與服務、電子信息產品製造、傳統產業信息化產品與設備及企業信息化等多方面的內容,既不能孤立,也不可偏頗。依據信息化與工業化進程的技術發展梯次,從四個層面上,全面地開展工作。
1.信息技術與信息產業基礎性層面。
信息技術和信息產業(包括IT製造業、軟體業、系統集成及服務業等)是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建設的基礎和保障。要利用境外和東部發達地區產業結構調整、產業資本擴張及產業梯次轉移之機,引進一批具有國際、國內領先或較先進水平的信息產業項目,迅速提高重慶信息產業的水平和規模;要抓住產業結構調整和西部大開發機遇,大力發展以光電子產品、通信設備、計算機網路設備等為代表的信息產業,為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打下堅實的物質基礎和技術基礎;要發揮信息產業的現有基礎和相對優勢,優先發展光電子元器件、積體電路、通信設備及終端、數位化家電(彩電、數碼像機)、軍事信息化裝備、套用軟體等信息產品及相關的信息服務業;要集中力量開展信息產業中長期技術的研究和攻關,尤其要培植具有很強的漸進性、滲透性和帶動性的軟體產業,保證我市信息產業有相當的技術儲備和發展後勁。
2.工業產品與重大裝備數位化層面。
廣泛套用微電子、光電子、計算機、智慧型控制等較成熟的現代信息技術,提高產品的功能和技術水平(產品級),提高產品設計和製造過程的自動化水平(裝備級)。大力促進信息技術與傳統產業技術的相互融合與滲透,鼓勵開發具有較高附加值的數位化產品;以汽車機車等支柱產業為引導,以工業自動化裝備產業為支撐,大力發展具有較大市場需求的信息化儀器儀表和零部件;充分發揮工業自動化、計算機等信息技術領域專家學者的作用,提高我市信息化裝備(如數控加工設備,大中型自動化設備等)的研發能力和消化吸收能力;重點推廣若干對傳統產業的產品設計、加工、檢測等關鍵生產環節和工藝產生積極影響的現代信息化製造技術。
3.企業生產流程和管理自動化層面。
充分利用計算機區域網路技術、自動化技術、軟體技術和現代管理技術,重點推進企業內部網路基礎工程、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工程和企業資源計畫等重要軟體套用推廣工程,實現企業內部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管理與監控及企業生產流程與決策過程的數位化、網路化、科學化,提高企業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降低生產成本,增加經濟效益,增強企業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能力。
4.經濟交流與企業運營的網路化層面。
加快重慶信息港、高速寬頻網路和公共網路信息資源系統建設,儘快改善重慶地區網路環境,拉動社會經濟領域對網路的需求。在加快網路安全認證體系、網路安全支付結算體系、電子數據交換體系建設,引導傳統企業生產流程、供應銷售鏈的再造和重組的同時,有步驟、有重點地推進企業上網工程和以企業間電子商務模式為主的企業間的電子商務活動,擴大國內外和市內外的經濟技術交流,促進同業或上下游企業間的生產要素最佳化配置和商貿合作,以減少中間環節,降低經營成本,提高企業市場競爭能力。
(二)突出三條主線,力爭信息化與工業化進程在基礎良好、帶動性強的關鍵方向上率先突破
實施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戰略,必須實事求是,揚長避短,凸顯特色,集中力量,在關鍵方向上獲得突破性進展。
1.發揮光電材料與元器件的技術優勢,將重慶建成國內重要的光電產業研發與生產基地。
我市擁有一批從事光電技術研究與開發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生產企業,在光電子技術研究、產品開發、人才培養、產業基礎等方面體系相對完整,頗具優勢和特色,是國內公認的發展光電產業最具基礎的城市之一。因此,必須抓住世界光電子產業正處高速增長期,國內各地區光電產業化均剛剛起步這一難得的發展機遇,依靠制度創新,激活現有產業資源,加大引資力度,迅速擴大產業規模和提升產業梯次;制定優惠政策,留住和吸引光電技術高層次和套用型人才。
“十五”期間,我市光電產業發展要重點解決資金和人才兩大瓶頸問題,採用本地成果產業化和引進項目消化吸收兩種基本形式,發展光通信及網路產品、光電圖像產品、光電材料及元器件、光機電一體化設備、光存儲產品等5大類項目。大膽引進境外的優勢IT企業進入重慶,培育若干產值上10億元的大型光電子企業或企業集團,帶動一大批產值上千萬元的中小型光電企業,儘快擴大產業規模,使之成為重慶市高技術、高增長、高效益的新興支柱產業,成為中國西部最大的光電子產業生產、出口基地和研究、開發與人才培養中心。
2.發揮機械製造業總量和配套能力的相對優勢,將重慶建成國內一流、西部最大的現代製造業基地。
重慶是我國重要的工業城市之一,具有以汽車、機車、船舶、工具機、儀器儀表等機械加工業為主體的較完整的製造業體系,具有長安汽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國嘉陵工業股份有限公司(集團)、建設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慶鈴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重慶宗申機車集團公司等一批市場競爭力較強的骨幹企業,具有一批國家級CIMS套用示範工程和一批從事現代製造技術研發和套用的高等學校、科研院所、技術中心和眾多的專業技術人才。因此,大力推進制造業信息化,既具有良好的技術條件和產業基礎,也是運用信息技術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加速工業化進程,實現工業經濟騰飛的關鍵。
重慶市現代製造業基地建設的基本內容是:加快以現代信息技術為基礎的先進設計、製造、管理技術的廣泛而深入的套用;加快傳統製造業生產流程及生產方式的根本性變革;加快信息網路技術與自動控制技術的融合與集成,初步實現在區域化網路化環境下企業及企業間的產品設計、工藝設計、工程分析和加工製造的一體化、數位化和柔性化;初步實現我市製造業由高投入、高產量、低效率的粗放型經濟模式向低成本、高附加值的集約型經濟模式的轉變。使我市製造業信息化水平和整體技術水平進入國內先進行列,生產總值和利稅總值繼續保持支柱產業的地位。
3.發揮套用軟體與系統集成的基礎優勢,將重慶建成具有鮮明區域經濟特色的國家級軟體產業基地。
我市軟體技術及軟體產業起步較晚,總體上看發展緩慢,企業規模小而分散,但是近幾年仍湧現了一批頗具競爭實力的從事軟體開發或系統集成企業,湧現了一批擁有獨立智慧財產權的較知名的軟體產品,這些公司和產品構成了我市發展軟體產業的基礎和骨幹力量。信息技術發展趨勢正由以硬體為主導向以軟體為主導的方向過渡,信息技術普及、信息服務業的迅猛發展及國家對軟體產業的鼓勵性政策,均預示著我國軟體產業將會以更快的速度發展。重慶市軟體產業不可失去這難得的歷史機遇,力爭在重點領域獲得突破。
重慶市軟體產業的發展策略,要充分考慮到我市以製造業為主的區域經濟特點,以及我市軟體產業和傳統產業的現狀及軟體技術發展趨勢。在軟體產業政策方面,鼓勵各類通用套用軟體、各領域專用軟體、嵌入式軟體的開發,避免重複國內外著名軟體企業以大型系統軟體、平台軟體為主的開發路徑;在軟體企業相對集中、環境較好的地區建設重慶軟體產業園,鼓勵中小型軟體企業實行資產重組、聯合開發,促成重慶軟體業走規模化發展道路,避免重複走軟體業原始期單體作坊式的開發路徑;鼓勵國外、市外技術和資金的進入,避免重複走單一的“滾雪球”式內涵發展路線。實行政府巨觀調控和企業市場運作相配合,軟體開發和技術服務相結合,“十五”期間,力爭培育一批產值上億元的軟體開發和系統集成企業,總產值達25億元以上,將重慶建成西部重要的國家級軟體產業基地。
(三)抓好14個重點項目,確保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戰略重點突出、成效顯著地穩步實施
為了使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戰略的實施突出重點,落實到項目,體現在效益,“十五”期間,集中力量抓好14個重點項目。
1.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
加快推進重慶信息港寬頻高速骨幹城域網路工程和數字重慶地理信息系統等網路公共信息服務平台建設,建成以光傳輸為主的覆蓋主城區50萬個人用戶和5000個集團用戶的網路系統,建成地理、資源、生態、教育、科技、社會等公用資料庫系統和CA認證中心等。
目標:到2005年,我市出口頻寬緊張和網上信息資源貧乏的狀況從根本上得以緩解,西南網際網路交換中心的地位基本確定,“數字重慶”基本框架構建基本完成。
2.光電子技術及產品的產業化。
重點依託重慶大學、重慶郵電學院、西南師範大學、信息產業部電子24所、信息產業部電子26所、信息產業部電子44所、西南計算機公司、重慶明光儀器廠、重慶通信設備有限公司、川儀六廠、川儀八廠、和記奧普泰等高校、研究院所和光電企業技術、人才和設備資源,根據技術成熟度、市場需求及投資規模效益等實際情況,在光電產業5個重點發展領域中,優先實施光有源器件(光收發模組、光纖接收組件、電光調製器等)、光無源器件(光波分復用器、光密集波分復用器等)、光傳輸設備(機頂盒)、人工晶體功能元件、數碼像機、數碼攝錄像機、光碟機光碟、紅外攝像儀、專用掃瞄器、光學晶體和壓電晶體材料、光電器件、雷射加工設備、雷射醫療設備、工業斷層掃瞄器、雷射陀螺等技術和產品的產業化項目。重點引進美國、日本、台灣等國家和地區的光電子元器件及整機製造企業的技術和資本,加快我市光電產業的啟動速度。
目標:到2005年,初步形成以光電材料及元器件、光電圖像產品為主幹的光電子產業和一批龍頭企業,力爭年產值達100億元。
3.微電子技術產業化。
進一步擴大川儀六廠多層厚膜專用積體電路的產業規模;擴大信息產業部電子24所模擬積體電路及其轉換器、射頻電路等相應產品的生產能力;完善和擴大信息產業部電子26所聲表面波器件的生產能力,重點抓好微電子機械系統生產線及其設計、加工、產業化基地的建設。加大引資力度,力爭引進國外先進的微電子技術,儘快擴大我市微電子產業規模和技術層次。
目標:初步奠定我市微電子產業基礎,培育一批骨幹企業,產值達10億以上。
4.通信設備產業化。
扶持重慶通信設備公司、重慶金美通信有限責任公司、重慶信威通信技術有限公司及重慶郵電學院等具有技術優勢或產品基礎的骨幹通信設備研發、生產企業和高等院校的成長和發展;支持愛立信、諾基亞、中興通訊、華為、大唐電信等著名通信設備公司在重慶發展;在政策、資金等方面,重點培育無線用戶環路系統設備、寬頻無線接入通信系統、衛星通信自動跟蹤接收系統、光通信設備、網路節點設備、路由設備及安全防火牆設備等產業化項目;重點支持愛立信等系列微波通信設備擴大產業規模和本地化工作,儘快建成無線寬頻接入系統、傳輸系統等通信產品的生產和出口基地。積極扶持“藍牙”技術的研究及相關產品開發。
目標:2005年前,建立1~2個產值上10億元的大型通信設備生產企業,建成我國移動通信技術及設備的研發、生產、出口基地。
5.套用軟體與嵌入式軟體產業化。
套用軟體和嵌入式軟體是軟體產業重要的發展方向,具有很大的市場前景、技術含量和對傳統產業的帶動性。在充分發揮重慶宏聲新思維信息產業有限責任公司、博恩科技有限公司、東大金算盤軟體公司等企業的產業骨幹作用的同時,加強同境外、市外具有技術、產品、市場優勢的軟體企業的合作,大力發展通用套用軟體(辦公自動化軟體、網路管理軟體、教育娛樂軟體、電子商務軟體等)和各領域專用套用軟體(工商財稅軟體、計算機輔助設計與製造工程軟體、智慧型交通軟體、工業過程智慧型控制軟體及各類資源資料庫管理軟體等),促進我市傳統產業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充分發揮中國四聯儀器儀表集團有限公司、重鋼電子公司等傳統產業中IT企業及企業技術中心的特殊作用和技術優勢,打破硬體和軟體產品相獨立的傳統格局,儘快形成軟硬體一體化的嵌入式軟體開發隊伍和軟體企業群,促進我市網路、通信、儀表、智慧型控制、智慧型家電、汽車電子、醫療電子等產業高速發展。
目標:到2005年,建成西部重要的套用軟體和嵌入式軟體的開發生產基地,培育一批國內知名的軟體企業和套用軟體品牌。
6.企業內部網路建設示範工程。
企業內部網路是企業信息化的基礎性設施,是實現企業網路化運營的先決條件。要加快推進以大中型企業為主的企業內部計算機網路的建設示範工程,在政府的指導和支持下,探索企業投入、市場運作等多種建網形式,每年選擇部分大型企業和有條件的中小企業,重點建設一批具有先進、規範的網路接入系統、傳輸系統、交換系統、安全系統的企業內部網路,建立符合企業實際的、效益明顯的由信息管理、物資管理、資金管理、行銷管理及辦公自動化等構成的綜合管理系統。
目標:到2005年,我市80%以上的大型企業建有功能較完善的企業內部網路,並由此帶動一大批中小企業開展網路建設,全市企業網路化環境明顯改善。
7.企業間電子商務。
根據我市工業經濟結構的特點及目前電子商務技術、安全、配送體系等公共平台建設情況,近期重點推行以企業物料採購為主要內容的企業間電子商務模式。在政府有關部門的統一指導下,以中國技術創新服務信息網重慶網站和技術基礎較好的大型企業網站為基礎,聯合國內外知名的具有豐富的電子商務經驗的IT企業,組建以技術和資本為紐帶的企業間電子商務模式的專業網站和電子商務公司,在一站式電子商務交易平台支撐下,聯合國內外主要採購商和供應商(上、下游公司),組成可按汽車機車、化工醫藥等行業分區的、可線上進行諮詢、選購、交易等商貿活動的重慶數字商城,以擴大企業的視野和業務範圍,降低經營成本,提高企業效益,促進經營理念的更新。
目標:到2005年,30%以上的大型企業開展電子商務活動,並由此帶動一大批中小企業的網上經營活動。電子商務交易金額達100億元以上,使重慶成為西南地區企業間電子商務電子商務中心。
8.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技術套用推廣工程。
作為企業信息化工作的重點,首先以相當成熟且已有成功套用的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術為基礎,在全市大型製造企業和部分條件較好的中小企業中,實施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技術套用推廣工程,有計畫、分步驟、按層次推進產品設計和製造工程設計的自動化技術和管理技術的套用。在大型企業和有條件的中小企業中,每年選10家左右企業重點建設功能較完整的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發揮其對中小企業的示範和帶動作用。以長安汽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重慶華陶瓷業有限公司等8家企業初步完成的國家級CIMS套用示範工程為基礎,依靠重慶大學等高校和研究院所的研發能力,利用中國四聯儀器儀表集團有限公司、重慶宏聲新思維信息產業有限責任公司、雷射快速成型技術中心等IT企業和建設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慶鈴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技術中心的工程技術實力,積極探索以資本、技術和資源為紐帶的新的組織模式,逐步實施技術層面更高、資源綜合性更強、輻射域更廣的“區域性網路化製造系統套用示範工程”。
目標:到2005年,60%的大型企業較好地實施了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工程,全市實施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工程的企業總數達110家左右,其中50項為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套用示範工程。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技術及其套用的深度、廣度和實效,處於國內一流水平。
9.汽車電子產業化。
以重慶卡福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重慶集誠汽車電子有限公司、中國四聯儀器儀表集團有限公司、重慶巴山儀器廠等企業為骨幹,發揮我市電子信息類高校、科研院所的技術力量,大力引進通用、福特、日本電裝等歐美、日本跨國公司的先進技術,通過機械製造技術與信息技術的融合,車用零部件生產企業與嵌入式軟體研發單位的聯合,本地優惠的產業政策與國外資本與技術的結合,迅速發展與我市支柱產業汽車、機車產品相配套的信息化零部件及其製造與運營專用的光機電一體化產品。重點開發汽車導航系統(衛星定位、電子地圖)、汽車控制系統(自動變速器、電噴技術等)、汽車安全系統(汽車防抱死系統、汽車防撞系統等)、汽車防盜系統、汽車通信系統、汽車數位化視聽設備、智慧型交通(包括自動收費)系統產品等,提高我市汽車、機車的配套能力、技術含量和消費檔次,同時帶動光電子產品、數位化家電等產業的發展。
目標:到2005年,初步建成重慶汽車電子產業基地,年產值達20億元以上。
10.數位化、智慧型化儀器儀表產業化。
以中國四聯儀器儀表集團有限公司、重鋼電子公司等企業為骨幹,加強同國內外著名公司的合作,重點發展我市自動化儀器儀表和工業過程檢測與控制設備製造產業,重點抓好現場匯流排控制系統、智慧型現場儀表、智慧型化數控加工技術、雷射加工等光機電一體化設備、超精度加工技術等重大項目的產品開發、設備製造及其產業化,全面提高我市自動化儀器儀表的自主開發能力和系統集成能力,提高傳統製造業關鍵設備的數控(數字)化、智慧型化水平。
目標:培育1~2家國內一流、產值上10億元的數位化、智慧型化儀器儀表及設備的開發、生產和集成的骨幹企業,年產值達30億元,形成信息產業中主要的經濟成長點,建成國內新型儀器儀表生產基地之一。
11.重大技術裝備製造業信息化。
重大工業信息化技術裝備的自主開發能力和消化吸收能力,是工業化水平和企業創新能力的重要標誌。要加強信息產業同裝備製造業及其它產業的資源整合和產業融合,發揮重鋼電子公司等紮根於傳統產業的信息產業企業的特殊作用,以電子信息技術和先進制造技術的套用為基礎,重點開發研製高速高精度數控化加工、冶煉及連軋連鑄、城市輕軌交通、城市環保、煤炭採掘、運輸及安全監控、天然氣化工等方面的自動化、智慧型化成套技術裝備。
目標:培育1~2家從事大型工業信息化技術裝備研發和製造的骨幹企業,使我市重大技術裝備的開發能力、配套能力和產業規模有較大的提高。
12.傳統產業生產過程信息化。
在我市機械製造、冶金、煤炭、電力、紡織、化工、建材,輕工(陶瓷)等傳統產業中,大力推廣套用現代信息技術。除計算機輔助設計、計算機輔助製造等帶有共性的信息化技術的推廣套用外,尤其要根據各產業的實際情況和特點,確定不同的技術路線和信息化載體,重點實現連續生產過程的自動化、智慧型化。例如,冶金產業中高爐爐況檢測與操作專家系統,轉爐、電爐煉鋼及精煉過程的自動化、連軋連鑄控制過程的智慧型化,電解鋁工藝的模糊控制技術等;煤炭產業中採掘、運輸、提升等過程的可視化和自動化,通風調速、安全監控、質量檢測的網路化和智慧型化等;機械工業中的自動化生產線建線技術,工業機械手和機器人技術的套用,柔性製造、並行工程技術和雷射快速原形技術,數控工具機製造及現有設備數控化改造等;電力工業中的電力調度及服務的自動化,電網穩定性控制等;醫藥化工產業中的生化反應過程的自動化檢測與控制,新藥開發中數位化試驗方法與信息化實驗手段的套用等;交通運輸業中鐵路、公路和船舶運營管理的信息化與網路化,全球定位系統技術及智慧型交通系統等;紡織產業中的機電一體化和智慧型化的新型紡機系列的研製與套用,計算機自動測配色、配液、調漿、制網和無版印花技術,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先進版型設計技術和小批量個性化快速生產、加工技術等。
目標:到2005年,汽車機車、機械、化工醫藥產業的信息化,達到國內同行業的一流水平,冶金、紡織、能源、輕工等主要傳統產業的信息化居國內較好水平。
13.生物信息技術套用工程。
生物信息技術將是本世紀最具有產業發展前景的高新技術之一。要抓住此項新興技術的套用尚處於起步階段,地區之間差距不很大的有利時機,充分利用重慶大學、第三軍醫大學在生物信息技術領域的人才、技術基礎,重慶太極集團有限公司、西南合成製藥股份有限公司、重慶雨水企業集團有限公司、重慶農藥化工(集團)有限公司等企業產業基礎,適時引進國外先進生物信息技術與產品,大力發展信息化生物工程檢測設備製造技術和信息化生物工程試驗技術的產業化。儘快實施生物晶片技術的研究與套用工程,組織力量重點研究和掌握基因晶片製備技術、樣品製備技術和雜交反應及信號檢測技術。要採用多元融資模式,重點開發生物晶片技術在藥物發現與篩選(包括傳統中藥有效成份篩選)、藥物基因組、疾病診斷和預測、個性化醫藥、農作物優選及新型農藥、環保與衛生監測等領域的套用性項目,重點抓好微陣列晶片噴印點樣儀、血液現場分離晶片、生物晶片製備軟刻法等生物信息產品和技術的產業化,促進我市醫藥、化工等傳統產業的技術升級。
目標:到2005年,生物信息技術的研發和套用水平居國內前列,生物晶片技術初步形成快速增長的新興產業。
14.重點信息技術和產品推廣工程。
在政府部門的指導下,充分發揮各類技術服務中介機構和企業技術中心的作用,重點推廣:(1)計算機輔助設計與製造類軟體與技術;(2)計算機輔助管理軟體,如企業辦公自動化軟體、企業財務管理軟體、企業資源管理計畫軟體、建築金屬結構企業計算機輔助設計和生產管理集成系統等;(3)柔性製造技術、並行製造技術、虛擬製造技術、雷射快速原型成型技術等現代製造技術,(4)智慧型控制套用技術,如模糊控制技術及產品、神經網路控制技術及產品、單片機套用、可程式控制器套用技術等。
目標:到2005年,上述主要信息技術及軟體產品在我市大中型企業的設計、生產和企業運營中,得到較廣泛的套用,CAD技術要在大中型製造企業中得到普及。工業企業信息技術套用水平整體上有顯著的提高。
四、重慶市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戰略社會支持系統
企業是實施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戰略的主體,市場規律和經濟效益是企業實施信息化工程的基本導向,而政府及有關管理部門的巨觀指導和政策推動,具有創業精神和獻身精神的優秀專業人才的共同努力,專家及中介機構的技術諮詢服務,金融部門的有力配合,是保障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戰略能統一規劃、整體推進、分步實施、重點突破的最基本的社會支撐體系。
(一)政策激勵體系
1.加大對實施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發展戰略的重要性、緊迫性、可行性的宣傳力度,提高各級領導幹部和企業負責人的思想認識,調動一切社會力量,創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和發展環境。
2.充分利用技術創新、技術改造、科學研究和信息化建設等方面的財政、稅收優惠政策,加強對信息產業和利用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的支持。
3.在市信息化專項資金中安排部分資金支持信息化帶動工業化項目。
4.市級有關部門在安排項目時,要優先考慮信息產業項目和用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項目。對於企業信息化工作積極、成效顯著的單位和個人要予以表彰。
5、加大引資嫁接工作力度,支持和鼓勵境外或國內發達地區的企業以合資或獨資的形式進入重慶信息產業,入駐重慶北部新區和重慶大學科技園區。對於技術領先、投資額大、帶動性強的引進項目和企業,要給予特別的優惠政策,必要時可以實行一戶一策,個案處理。加強產業政策導向,鼓勵市內傳統產業企業,尤其是過度競爭的傳統產業的資本及資源流向信息產業。
(二)人才支撐體系
1.建立人才集聚的新機制。加快制定能留住和吸引實施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戰略所必需的一大批優秀人才的優惠政策。通過設立創業基金、擴大技術入股比重、對有突出貢獻的科技人員給予重獎、對急需的高層次人才在調動、購房等方面給予政策優惠等項措施,營造良好的人才成長環境和創業環境。
2.建立人才培養新機制。依託重慶大學、重慶郵電學院、西南師範大學等大專院校,進一步擴大研究生層次以上電子信息學科專業人才的培養規模,造就更多的信息產業技術骨幹;採用多種教育形式,培養更多的滿足信息技術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所需要的、兼有信息技術和其它專業知識的複合型人才;在政府有關部門的統一指導下,開展企業信息化管理幹部培訓工作,對企業的主要領導、分管領導、主管部門領導等進行現代信息技術及企業信息化組織管理等方面的輪訓。
(三)技術服務體系
1.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專家隊伍。在國內外選聘一批在信息技術、工程管理等領域學術造詣深、實踐經驗豐富且富有創新精神的專家,組成重慶市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專家組,開展技術諮詢、人才教育、關鍵和共性技術協同研究與開發、產業政策研究等技術層面的工作。
2.大力培育為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服務的專業中介服務機構。依託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具有研發實力和工程經驗的IT企業及基礎好的企業技術中心,培育重慶市企業技術創新服務中心、重慶市企業信息化技術支持中心和重慶市現代製造技術研究與套用推廣中心。按市場規律,整合和最佳化社會上的技術、人才和設備等資源,讓企業自主決策選擇必要的技術依託單位或服務機構,降低企業信息化的成本和風險。
(四)投資保障體系
1.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和各類投資機構,要處理好政府巨觀指導和市場效益導向關係,正確認識高新技術產業的高收益、高風險性,在政府有關部門指導下,加強行動協同、信息溝通,在資金上優先支持信息技術產業化項目和用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產業項目。
2.建立和完善風險投資體制,探索和推行多元融資模式。充分利用政府、社會機構和個人等多方面的資金,保障我市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戰略的順利實施,增強我市對重大關鍵性項目的啟動能力和對具有良好發展前景的中小企業的孵化培育能力。
3.培育和鼓勵一些技術先進、市場潛力大、盈利能力強的高新技術企業進入證券市場直接融資,建立較為廣泛的直接融資體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