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大學工業工程

重慶大學工業工程

重慶大學工業工程系創建於1993年,工業工程系同時開展了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863、省部級科技攻關及橫向科研課題的研究,取得了多項科研成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重慶大學工業工程
  • 創建時間:1993年
  • 學術代表:劉飛等
  • 所在地區:重慶
院系介紹,學科方向,學術帶頭人,劉飛,易樹平,王旭,楊育,胡立德,鄢萍,師資隊伍,易樹平,王旭,陳友玲,陳曉慧,倪霖,尹小慶,熊世權,段鷹,鄧蕾,林雲,廖雯竹,溫沛涵,周佳,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就業方向,主要課程,報考熱度,

院系介紹

重慶大學工程學院工業工程系創建於1993年,為國家教委首批正式批准的工業工程專業本科招生單位,目前已具有工業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碩士、博士學位授予權。工業工程系多年來不斷進取,始終致力於推進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旨在為國家培養既掌握紮實的工程技術和計算機技術基礎,又掌握現代管理科學與系統科學的理論和方法,能熟練套用工業工程的知識對企業的生產系統進行規劃、設計、評價和創新,提高企業整體經濟效益的複合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圍繞製造工程與管理信息系統、工業工程理論與技術和供應鏈管理與現代物流三大學科方向,工業工程系同時開展了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863、省部級科技攻關及橫向科研課題的研究,取得了多項科研成果。工業工程系下設工業工程研究所、工業工程實驗室以及企業戰略管理與流程再造研究室等機構,現有博士生導師4人、碩士生導師5人,教授5人,副教授5人。教師隊伍中具有博士學歷的中青年教師占全體教師的50%,是重慶大學機械工程學院一支蓬勃發展、充滿朝氣的隊伍。

學科方向

製造系統與管理信息
製造系統工程與管理信息系統方向
製造系統工程(Manufacturing Systems Engineering, 簡稱MSE)是國際著名管理學科學者、日本京都大學人見勝人教授在國際上率先提出的一個研究方向;也是當今世界特別是美國許多著名高校工業工程領域中的一個重要研究方向;而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統涉及製造業的先進管理模式、先進管理技術、網路技術與管理系統的套用實施策略的研究,是當今管理界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因此,本方向主要研究內容是研究製造系統及其產品壽命周期全過程的系統集成技術和最佳化管理及控制與運籌技術,是現代管理技術、信息技術和製造技術相結合的新興學科方向。
該系在本方向上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優勢。主要包括:
1)起步早,建立了有特色的MSE理論框架和技術體系;
該系出版的國內第一本反映製造系統理論、建模和技術方向的專著《製造系統工程》兩次獲著名的國防科技圖書出版基金。該書被國內外學者大量引用,還被國際MSE學科的創始人H.Hitomi(人見勝人)教授書面評價為“一本具有很高學術水平的專著”。
該系的研究成果製造系統工程的理論框架和技術體系獲得“2001年度中國高校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2)近年來,製造系統工程的套用正朝向利用網路技術實現管理信息系統與企業其他的信息系統,如設計信息系統、製造執行系統的集成方向發展,正在給製造業帶來變革,也給MSE賦予了新的內涵。該系將“製造系統工程”與網路技術和管理信息系統的內涵相結合,形成了我們有特色的研究內容——“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統”。
①. 近年來承擔了在“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統”方面國家863項目5 項、國家十五攻關項目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獲得重慶市科技進步獎多項。
②. “產品網路化銷售和定製系統”被科技部選為了“國家863計畫15周年成就展”項目。面向現代集成設計和製造的網路化銷售和定製系統獲得2004年度國家教育部科技獎二等獎。
③. 該系的論文“區域性網路化製造系統”被第27屆國際計算機和工業工程(27th C&IE)學術大會選為大會報告,是大會開幕式的三個大會報告之一,在此次國際會議上引起了較大的反響。
工程理論與技術方向
工業工程理論與技術方向
工業工程(IE)是八十年代後期在我國興起的一門工程技術與管理技術交叉的綜合性工程學科,也是管理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的重要領域之一。它以降低成本、提高質量、生產率以及實現可持續發展為導向,綜合運用多種工程和管理技術對生產系統進行設計、改善和配置,使之成為更為有效、更為合理的綜合最佳化系統,並對系統的運行及效果進行鑑定、預測和評價。我國加入WTO後,IE是企業轉變內部經營機制,挖掘內部潛力,提高生產率與經營效益的實用管理工程技術,是一種內涵式提高企業素質,促進企業與國際接軌,增強企業整體競爭力的有效方法。國家“十五”863計畫指出:“現代集成製造系統將現代信息技術、現代管理技術與製造技術相結合,在全球化製造環境下集成企業內外部相關的活動和資源,實現最佳化運行,提高企業創新能力與綜合競爭力。”工業工程理論與技術就是其中的現代管理技術的重要研究內容。
通過多年的努力,該系在本學科方向已形成了突出的特色和優勢。主要表現在:
1)在國內的工業工程學科方向占有重要的地位,如是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工業工程分會副理事長單位;最早與天津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申報並獲得工業工程領域工程碩士培養資格;是全國第一套工業工程專業統編教材編委會副主任單位,在7本教材中由我校主編2本;在各種學術交流中被公認為代表全國工業工程專業最高水平的學校之一。由該校承辦、即將在2005年11月在重慶召開的第12屆工業工程與管理工程國際學術會議,邀請到美國、德國、英國等多名國際知名大學的教授、學者參加,表明改校工業工程學科已具有一定的國際影響。
2)學術梯隊配備合理,隊伍年輕化、學歷層次高,具有明顯的人才優勢。
3)在工業工程領域占有較高的學術地位。如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國家十五級科技公關子項目2項,重慶市科技攻關項目科研項目10餘項,取得了大量的科研成果。出版與編寫了《先進制造系統》、《基礎工業工程》、《生產計畫與控制》等大量專著與教材,在國內外發表了大量學術論文,獲得了各級科技進步獎勵。
4)在人才培養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績。如培養了一批包括大中型企業領導、業務骨幹在內的工程碩士,並因此與許多企業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係;培養的本科畢業生與碩士研究生供不應求;所開設的全校性任選課受到全校學生的熱烈回響。
供應鏈管理與現代物流
供應鏈管理強調供應鏈成員組織通過協作、協調與協同,提高供應鏈的整體效率。供應鏈管理利用系統理論和集成思想,把供應鏈成員內各職能部門以及成員間相關職能部門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供應鏈整體優勢,增強供應鏈整體的競爭力,最終達到供應鏈成員整體獲益的目的。
現代物流是對傳統分散的運輸、倉儲、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信息處理等基本功能,運用系統整合、流程最佳化的理念,信息技術及供應鏈管理方法,實施一體化運作,從而達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最佳化服務的目的。
供應鏈管理與現代物流是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後,在全球製造和知識經濟環境下快速發展起來的,是現代物流技術、供應鏈管理技術、先進信息技術等多門技術學科相結合的新興學科方向。
該系在本方向上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優勢。主要包括:
1)率先成立了重慶市現代物流生產力促進中心
2003年4月,由重慶大學機械學院牽頭、籌劃並聯合重慶市郵政技術局、重慶市港務局、重慶郵電學院、解放軍後勤工程學院等單位成立了重慶市現代物流生產力促進中心,王旭兼任中心主任。中心現已形成了學歷層次較高、年齡結構和知識結構合理的產、學、研結合的現代物流技術及管理專家隊伍。近年來承擔了20餘項國家科技部重點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863”項目及“十五”攻關項目、經貿委國債技改項目和“雙高一優”項目,項目覆蓋領域有製造業、商貿流通業、醫藥及物流業;中心廣泛開展面向社會的技術、管理諮詢活動,取得了10餘項科研成果,發表了幾十篇高水平學術論文,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十分突出;中心於2004年11月舉辦了“2004重慶市現代物流合作與發展論壇”,論壇的成功舉辦構築與搭建了西部地區物流合作與發展的交流平台,有力地促進了重慶市物流業的交流、合作與發展。
2)首批成功申報“現代物流工程”工程碩士,創建了現代物流實驗室
2004年,重慶大學機械學院成功申報成為首批“現代物流管理”工程碩士授權點。“現代物流實驗室”的創建,使學生能更好、更快的接觸前沿科學、邊緣科學和高科技領域。新的專業實驗室搭建的全新專業實驗平台,配置了滿足學生教學實驗、研究生及教師科研需求的軟硬體環境,在重慶以及西南地區尚屬領先水平,為學院的教師及研究人員在該領域的學科建設方面提供了一個前沿性、多樣性的實驗研究平台;為培養高級複合人才提供了優秀的學習和研究環境;給兄弟院校提供了借鑑的機會,促進了本學科的全面發展。
3)近年來,在該學科方向承擔了多項國家級、省部級項目,強化了理論基礎,深化知識體系,掌握了套用技術,積累了工程實施經驗。始終把握著學科的發展方向和發展趨勢,並組織實施團隊的建設,現已培養了一批青年教師,招收培養了數十位該研究方向的博士研究生和碩士研究生,組織承擔了多個國家級和省部級的科研項目,形成了一支從事該領域研究的科研隊伍。
① 、近年來承擔了在“供應鏈管理與現代物流”方面國家項目5項,省部級項目6項,橫向項目6項。
② 、發表論文30餘篇。
③ 、培養碩士40餘人、博士11人,培育形成了學科梯隊。

學術帶頭人

劉飛

男,1948年生。重慶大學教授、博士、博士生導師、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現任重慶大學製造工程研究所所長,併兼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教育部科技委工程技術學部委員、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工業工程分會副主任委員、國際工業工程學會理事等職。
主要研究方向為製造系統工程與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統、網路化製造系統和綠色製造。近年來主持過國家86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九五、十五科技攻關及企業大型課題20多項,獲得過“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中國高校自然科學獎一等獎”、“中國高校科技進步一等獎”、“重慶市科技進步一等獎”等各種成果獎14項;在國內外重要刊物和論文集發表論文200多篇;在國防工業出版社、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等出版社出版著作11本。
多次獲得過國家有關部門的獎勵和表彰,如 “做出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 “國家863計畫重要貢獻先進個人”等。
Lim Ming Kim(林明錦) 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
射頻識別技術(RFID),雲計算、物聯網、工業4.0與大數據分析,人工智慧(多主體系統)等,是RFID Advanced Research Alliance的創始人。
主要研究經歷、榮譽稱號、獲獎情況、社會兼職、發表論文
近五年,主持英國“國家工程與物理科學基金”、“國家創新基金”、“歐盟基金”等項目,科研經費總額折合人民幣 2400 多萬元。在智慧型製造、綠色/可持續供應鏈管理、物流信息化及仿真、最佳化數學算法等領域,都有深入的研究和突出的學術成果。提出了基於 Multi-Agent 的智慧型製造系統建模與仿真研究,為智慧型製造系統最佳化奠定理論基礎。提出在不確定環境下運用工業大數據對製造系統供應鏈的最佳化方法,為製造系統供應鏈綠色與可持續性發展奠定理論基礎。提出基於元啟發式算法的製造資源分配理論,建立製造過程非線性複雜模型,獲得了國際同行的套用。
其研究成果發表在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 Production Planning and Control,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of the Operational Research Society,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Industrial Management & Data System,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等多份國際期刊上。在 J CLEAN PROD (SCI/EI, IF=5.715), INT J PROD ECON (SCI/EI, IF=3.494), EURJ OPER RES (SCI/EI, IF=3.297), ENG APPL ARTIF INTEL (SCI/EI, IF=2.894), INT J PRODRES (SCI/EI, IF=2.325), PROD PLAN CONTROL (SCI/EI, IF=2.369), EXPERT SYST APPL(SCI/EI, IF=3.928)等相關領域重要期刊已發表了超過122篇論文和著作。其中,近五年發表SCI/SSCI/EI論文36篇,在世界著名學術出版社出版了2部專著和8個章節。論文和專著近五年被引用將近800次(Google Scholar),169 次(SCI)和222次(EI)。其中,2013年在J CLEAN PROD 發表的“Green as the new lean: How to use leanpractices as a catalyst to greening your supply chain”,單篇被引最高達250次。
目前擔任SSCI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聯合主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pply Chain and Operations Resilience主編。

易樹平

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重慶大學出版社社長,原工業工程系主任、重慶市機械工程學會常務理事、機械加工專業學會主任委員,重慶市企業信息化技術支持中心ERP工程專家組專家、重慶製造業信息化生產力促進中心專家、中國機械工程學會高級會員,工業工程分會理事、副總幹事《工業工程與管理》編委;主要研究方向為:工業工程理論與技術,企業信息化技術與套用,企業診斷與諮詢,先進制造技術,網路化製造與供應鏈管理。
負責或主研完成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科研項目近20項。目前正在從事的科研項目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企業信息化環境下人——信息系統互動效率研究(70471009);重慶市科技攻關重點項目子項:齒輪製造過程的數位化仿真與最佳化;重慶市科技攻關重點項目:面向汽摩產業的供應商關係管理關鍵技術研究與套用平台開發;重慶市套用基礎研究項目:面向製造業的企業信息化評價方法研究(2003-7977);企業委託項目:人力資源管理信息系統等。在國內外重要刊物和論文集發表論文90餘篇,其中SCI收錄1篇,EI收錄10篇,主編教材1部。

王旭

女,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重慶大學黨委副書記,原工業工程系副主任、工業工程研究所所長,重慶大學現代物流工程技術中心主任、重慶市現代物流生產力促進中心主任。兼任重慶市人民政府決策諮詢專家委員會委員、重慶長安汽車(集團)公司發展規劃部副部長、重慶市電子商務協會副理事長、重慶工商大學兼職教授、重慶郵電學院兼職碩士研究生導師、重慶市企業家協會副理事長、重慶市製造業信息化專家、重慶市企業管理成果評審專家組成員、重慶市數字證書認證(CA)中心顧問和重慶醫藥公司現代物流國家重點技改項目顧問等。
近年來,作為項目負責人和主研人員,承擔了多項國家863/CIMS主題研究課題、國家火炬計畫項目和省部級科研項目;作為第一獲獎人,獲98年度重慶市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作為主研人員,分別於94、99、2000年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和二等獎1項,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出版專著1部。為博士生、碩士生及本科生講授了項目管理、物流工程學、企業文化、工業工程導論等課程。主要研究方向為:供應鏈管理與現代物流、項目管理、信息化工程。

楊育

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1971年9月出生,現任重慶大學機械學院工業工程系主任,重慶大學製造工程研究所副所長、國家科技部“三峽科技行動計畫”第一屆專家組成員、科技部CIMSNET西南站點副主任、重慶製造業信息化生產力促進中心副主任、重慶市企業信息化技術支持中心辦公室主任、重慶市製造業信息化系統集成專家組組長、重慶海特克系統集成有限公司經理。分別於1995年9月和1999年1月在重慶大學獲工學碩士和工學博士學位。1998年在重慶大學被評聘為講師、2000年在重慶大學被評聘為副教授,2003年在重慶大學被評聘為教授、博士生導師,2005-2006年在美國普渡大學進修訪問。主要研究方向為製造系統工程、網路化製造、工業工程、項目管理、電子商務以及企業信息化工程。承擔了工業工程本科生《系統工程》、《Introduction to Systems Engineering》、《先進制造系統》、《Operation research》以及機械工程碩士研究生《三維測量及反求工程》、《系統工程》、《Systems Engineering》教學工作。從事過的和正在從事的主要科研工作有:作為項目負責人承擔了國家863項目4項、重慶市科技攻關項目3項、重慶市經委科技項目2項、國家經貿委科技項目1項以及企業合作項目近20項,研究成果在《Robotics and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機械工程學報》、《中國機械工程》等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30餘篇,1999年度獲得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2000年度獲得國家863/CIMS先進工作者獎勵,2003年獲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取得省部級鑑定成果4項,專利1項。

胡立德

男,博士,教授。多年來從事機械工業工程和機械工程項目研究,共承擔或作為主研人員參與國家、省市和企業委託科研項目20餘項,發表科研論文20餘篇。現主講課程有:計算機信息管理基礎、管理信息系統、現代集成製造系統、製造自動化系統等,主要研究方向是:現代集成製造技術、企業信息化技術及套用、管理信息系統技術及套用、物流工程與管理、企業標準化技術及套用等。

鄢萍

女,博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重慶大學製造工程研究所常務副所長,重慶大學985裝備系統集成技術研究中心、中國機械工程學會高級會員、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生產工程分會委員、高校製造自動化學會常務理事、重慶市科技諮詢專家。兼任重慶製造業信息化生產力促進中心副主任、重慶市網路化製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為製造系統工程與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統、網路化製造。作為項目實際負責人和主研完成包括7項國家86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十五攻關項目在內的科研項目20餘項,取得鑑定成果3項,申請國家發明專利4項,獲得教育部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在內的獎項2項,在國內外重要刊物上發表論文與研究方向相關的論文40餘篇,其中10餘篇被EI收錄。

師資隊伍

重慶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工業工程系教師簡介

易樹平

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機械工程學院副院長,原工業工程系主任、中國機械工程學會高級會員,工業工程分會理事、副總幹事,重慶市機械工程學會常務理事、機械加工專業學會主任委員,《工業工程與管理》編委。主講課程:現代管理學(博士)、企業資源計畫(碩士)、現代管理理論與方法(碩士)、工業工程導論(本科)。負責或主研完成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科研項目近20項,發表論文90餘篇,其中SCI收錄1篇,EI收錄10篇,主編教材1部。主要研究方向為:工業工程理論與技術,企業信息化技術與套用,企業診斷與諮詢,網路化製造與供應鏈管理。

王旭

女,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重慶大學貿行學院院長,原工業工程系副主任、工業工程研究所所長,重慶大學現代物流工程技術中心主任、重慶市現代物流生產力促進中心主任。兼任重慶市人民政府決策諮詢專家委員會委員、重慶長安汽車(集團)公司發展規劃部副部長、重慶市電子商務協會副理事長、重慶工商大學兼職教授、重慶郵電學院兼職碩士研究生導師、重慶市企業家協會副理事長、重慶市製造業信息化專家、重慶市企業管理成果評審專家組成員、重慶市數字證書認證(CA)中心顧問和重慶醫藥公司現代物流國家重點技改項目顧問等。
承擔了多項國家863/CIMS主題研究課題、國家火炬計畫項目和省部級科研項目;作為第一獲獎人,獲98年度重慶市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作為主研人員,分別於94、99、2000年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和二等獎1項,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出版專著1部。主講課程:項目管理、物流工程學、企業文化、工業工程導論等課程。主要研究方向為:供應鏈管理與現代物流、項目管理、信息化工程。

陳友玲

女,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機械學院工業工程系副主任,長期從事企業管理、市場預測與決策、生產管理、企業危機管理以及企業信息化等科研和教學工作。系統地為本科生以及研究生開設了“生產計畫與控制學”、“市場預測與決策”、“市場行銷與新產品開發”、“機械工業企業管理”、“基礎工業工程學”、“企業資源計畫”等課程,為研究生開出了“管理工程”、“運作管理”、“決策理論及方法”“現代生產管理學”等課程,對工業工程及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體系有較堅實的理論基礎。
從1999年6月至2005年,共出版教材和講義6部。第3主編編寫《企業信息化》專著1部,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第2主編編寫21世紀工業工程專業全國統編教材《生產管理》1部;參編21世紀工業工程專業全國統編教材《基礎工業工程學》1部,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第1主編《生產計畫與控制學》講義1部;第1主編了《市場調查與預測和決策》講義1部;第2主編《基礎工業工程學》講義1部;第3主編《管理工程》講義1部。
主持並參加了科研項目19項,其中有代表性的國家級項目4項,省部級項目6項,企業協作項目10項,負責科研經費90萬元。具體負責了企業危機預警管理信息系統、釓燃料製造專家仿真系統、提高生產效率和生產能力、物資供應MIS、流程最佳化和時間研究以及IE技術諮詢服務等項目的研究。在《工業工程與管理》以及國際學術會議上發表生產管理、企業危機管理、績效評價、ERP等文章20篇。獲得省部級、學校等各種獎勵13項。主要研究方向為:企業生產管理、企業信息化、ERP。

陳曉慧

女,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國際工業工程協會(IIE)高級會員。1995-2001年任工業工程系副主任,2001-2002年在美國威斯康大學博士後訪問學者。為人師表,嚴於律己,先後榮獲重慶大學優秀青年教師、首屆唐氏講教金優秀教師、先進者等稱號。作為項目負責人和主研人承擔與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63高科技研究計畫和省部級研究項目10餘項,出版專著1部,發表了科研論文30餘篇。積極開展企業實踐與合作,在研與完成橫向 科研項目9項。主講本科與研究生學位課程,如物六系統工程(雙語)、電子商務、工程經濟、企業診斷與諮詢等,教學效果好。獲四川省優秀教學成果獎和重慶大學優秀教學成果獎4項。主要研究方向:電子商務與供應鏈管理、物流工程與管理、生產運作管理、綠色製造。

倪霖

男,博士,副教授。獲重慶大學教案展評三等獎,重慶大學機械工程學院青年教師講課比賽一等獎。主講課程:新產品開發策劃與管理(碩士)、現代質量工程(碩士)、先進制造系統(本科)、新產品開發策劃與管理(本科)、質量管理與認證(本科)等。作為項目負責人及主研人員完成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博士點專項基金、西南物理研究院院外基金、國家發改委國債項目、重慶市科技攻關重點及一般項目、企業橫向課題等科研項目10餘項,發表論文18篇,其中多篇論文被SCI-E、EI、ISTP等檢索系統收錄。曾在重慶大學汽車機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管技術開發與質量管理工作多年,開發了用於CB125T、CM125、CG125等機車車架生產的CNC彎管機空間成型技術,主要研究方向為:企業信息化、現代質量工程、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新產品開發策劃及管理。

尹小慶

男,博士,副教授,主講課程:宏個體經濟學(碩士)、工程經濟學、WTO規則、市場行銷等。曾主研的項目包括:三峽庫區旅遊資源開發的研究、債轉股中的股權定價研究、擠壓鋁型材產品開發計算機輔助系統等。主要研究方向:現代化企業管理、企業信息化、電子商務、資產評估等。

熊世權

男,博士,講師。主講課程:基礎工業工程學、人因工程、資料庫原理及套用、C語言程式設計。主研完成科研項目2項,發表論文5篇。主要研究方向: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製造系統工程、工業工程。

段鷹

男,博士,副教授。主講課程:設施規劃與物流分析、現代生產管理模式、人力資源管理、企業管理概論。主研完成國家、省部級等科研項目8項,主持完成諮詢項目2項,出版著作1部,發表科研論文10餘篇,發表經濟、管理類文章愈十萬字。主要研究方向為:物流工程、戰略管理、流程再造。

鄧蕾

女,博士,副教授。主要承擔的本科教學有《企業診斷與分析》(大二下)《套用統計學》(大三上)《組織行為學》(大二下)。主要研究方向:(暫不清楚)。講課特點:喜歡提問,注重課堂互動。

林雲

男,博士,副教授。專注物流領域研究,作為項目負責人和主研人員,承擔了多項國家科技部支撐計畫、國家“863”計畫、國家發改委科學研究計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以及重慶市發改委、重慶市經信委、重慶市兩江新區、重慶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重慶市科委等多個單位的政府諮詢項目和大量企業橫向課題,主要涉及物流業發展研究、企業物流園區規劃、企業供應鏈物流等。
已在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或國際重要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20餘篇;先後獲得省部級二等獎3項,省部級三等獎3項,行業三等獎2項,獲得重慶大學第二屆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一等獎以及重慶大學教師節特等功(集體)、重慶大學“十大最受歡迎教師”。。

廖雯竹

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1.生產運作與管理2.企業管理及技術3.現代企業管理4.項目管理5.質量管理及工程等。上海交通大學博士,美國辛辛那提大學訪問學者,重慶市標準化專家。曾在美國GE工作數年。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博士點基金、國家安監總局關鍵技術科技項目等。負責多個政府服務諮詢及企業合作項目(如中船重工、國家電網等)。已在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或國際重要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30餘篇,其中被SCI、EI索引20餘篇。

溫沛涵

男,博士,副教授。本科、研究生、博士就讀於清華大學,2010年開始任重慶大學工業工程系講師。承擔的本科教學有《組織行為學》、《人因工程》、《管理信息系統》、《算法導論》等。講課特點:講課不用麥,基本不在講台上講課,教室四處遊蕩,一直致力於激發學生們的興趣。其講課方式深受大家好評。在清華大學期間,曾任工業工程系黨委學生組副組長、團委書記,工業工程系2004級本科生輔導員等職務。在清華本科和博士學習期間,曾獲清華之友 - 董氏東方獎學金、清華大學綜合優秀一等獎學金、“一二九”優秀輔導員獎學金、清華之友 - YRC物流獎學金,清華之友 - 埃克森美孚獎學金等榮譽,已發表SCI論文2篇,EI論文4篇。
重慶大學工業工程

周佳

女,副教授。清華大學工業工程系博士,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人機互動、界面設計、面向高齡用戶的設計與評估、移動與觸控互動、人因工程。曾任美國威斯康星麥迪遜大學Trace研發中心榮譽研究者。現任ITAP國際會議合作主席(Co-Chair)和人機互動領域三本著名國際期刊(SCI檢索)編委委員。已發表論文30餘篇,其中SCI/SSCI/EI檢索文章20餘篇。

科學研究

目前承擔的主要科研項目: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企業信息化環境下人-信息系統互動效率研究”(易樹平)
重慶市科技攻關項目“面向汽摩產業的供應商關係管理關鍵技術研究與套用平台開發”(易樹平)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以人為中心的協同產品開發過程建模與動態仿真”(張曉冬)
重慶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面向組織的協同產品開發過程建模與仿真關鍵技術研究”(張曉冬)
重慶市科委項目“網路環境下企業財務危機預警管理信息系統研究” (陳友玲)
“重慶ABB變壓器公司流程及時間研究” (陳友玲)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面向維護服務的企業智慧型協同商務模式與解決方案研究”(陳曉慧)
近幾年已完成的主要科研項目: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面向大批量定製的網路化客戶集成設計理論及關鍵技術”(劉飛)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複雜形面最終用途零件快速製造的關鍵技術研究(易樹平)
重慶市科技攻關項目“構件式投資決策商用系統開發研究” (易樹平)
國家十五攻關項目子項目“網路化製造平台中敏捷供應鏈的過程管理與決策最佳化技術”(易樹平)
重慶市重點攻關項目“齒輪製造過程的數位化仿真與最佳化”(易樹平)
重慶市科委項目“虛擬原型實驗仿真技術及其在汽車產品開發中的套用研究” (易樹平)
重慶市科委項目“基於LOM的快速製造CAD基礎研究” (易樹平)
重慶市科技攻關項目“汽車零部件物流配送管理信息系統”(王旭)
重慶市科技攻關重點項目“汽車整車物流管理信息系統”(王旭)
重慶市科技攻關項目“網路化製造環境下4C集成支持服務平台”(張曉冬)
國家十五攻關項目子項目“基於Web的4CP集成工具與集成支持系統”(張曉冬)
產學研課題“網路化項目管理在公路設計過程中的套用” (張曉冬)
重慶大學套用基礎項目“工業工程在服務業運用關鍵技術研究” (陳友玲)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高速振盪脈衝射流的基礎研究” (陳友玲)
重慶大學套用基礎項目“工業工程在服務業運用關鍵技術研究” (陳友玲)
青年科學基金“非金屬切削車間生產管理模式的研究” (陳友玲)
重慶大學“企業危機預警管理研究” (陳友玲)
重慶市科委企業技術創新項目“中小企業數位化設計與數位化管理現狀分析與發展對策研究”( 鄢萍)

人才培養

本專業優勢明顯,是全國最早開辦的三所高校之一,也是重慶市的特色專業。本專業培養掌握現代管理科學與系統科學理論、具備紮實工業工程基礎和技術、具備項目獨立運作能力的高級技術型管理人才。學生培養中注重與國際接軌,聘請外籍專家參與教學,部分核心課程實現了中英文授課,每年派遣部分研究生赴國外著名大學留學。通過特色教學模式培養出的畢業生,能熟練使用英語學習國外先進的工業工程理論、方法與技術,能對複雜的生產、服務與管理系統的資源進行有效開發和利用,能從系統角度對生產企業進行規劃、設計、分析、控制、改善和創新。

就業方向

·就業方向:畢業生逐年受到各類企業的高度重視,供不應求,就業時選擇面廣,能在跨國公司、國有企業、生產企業、服務企業、政府機構和科研院所等各類單位從事生產、經營、服務管理等系統的規劃、設計、評價和實施等工作,通過一段時間的工作實踐可擔任生產管理、質量管理、物流管理、倉儲管理、人力資源管理、質量管理等部門的負責人。近年來,該專業培養的畢業生在基礎理論、專業技能和新技術的掌握層面的能力達到較高的水平,用人單位對該專業的畢業生非常喜歡,特別是沿海地區的外資企業特別青睞該專業的畢業生。同時,該專業為其他學校和本校輸送了大批優秀的研究生生源。

主要課程

主幹課程:基礎工業工程、工作研究、運籌學、系統工程導論、工程經濟學、人因工程、物流系統、生產管理、項目管理、管理信息系統、計算機網路、資料庫原理及套用、先進制造系統、機械製造技術基礎、質量管理與認證等。其課程體系如下所示:
課程類別
具體課程名
基礎工業工程類
《工業工程導論》《工作研究》《人因工程》《物流系統工程》
製造企業管理類
《戰略管理》《企業文化》《現代企業制度》《組織行為學》
《市場行銷》《生產管理》《人力資源管理》《財務與成本管理》
《質量管理》《企業診斷與分析》《項目管理》《新產品開發管理》
計算機與信息
技術類
《計算機網路》《資料庫原理與套用》《管理信息系統》《電子商務》
專業基礎理論類
《系統工程》《運籌學》《統計學原理》《工程經濟學》
《宏、個體經濟學》
拓展知識類
《WTO規則》《經貿談判》《先進制造系統》
《預測與決策》《供應鏈管理》

報考熱度

重慶大學工業工程專業始建於1993年,作為全國最早的三個興辦該專業的學校(另外兩個是天津大學和西安交通大學),重慶大學工業工程目前屬於國內一流、全國知名,深受用人單位的青睞。此外,該專業也是重慶大學師資隊伍強大、學科實力雄厚的專業。近年來,該專業深受廣大考生的喜愛,有志於工業工程專業的考生紛紛報考重慶大學工業工程,不管是高考還是考研,該專業的生源逐年增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