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四面山森林植物群落及其土壤保持與水文生態功能

重慶四面山森林植物群落及其土壤保持與水文生態功能

《重慶四面山森林植物群落及其土壤保持與水文生態功能》是2010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洪江、杜士才。

基本介紹

  • 書名:重慶四面山森林植物群落及其土壤保持與水文生態功能
  • 作者:張洪江、杜士才
  • ISBN:9787030284372 
  • 類別:圖書>科學與自然>環境科學
  • 頁數:336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0年
  • 裝幀:精裝
  • 開本:16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重慶四面山森林植物群落及其土壤保持與水文生態功能》對重慶四面山森林植物群落特徵、不同森林植物群落的土壤保持與水文生態功能等進行了較為系統的研究。依據森林植物群落特徵,將四面山森林植被分為針葉林、闊葉林和竹林3個植被型亞綱、6個植被型組、9個植被型、13個群系組、22個群系和32個群叢。通過不同森林植物群落土壤質地、團聚體及土壤養分含量、抗沖抗蝕能力、抗剪強度等土壤物理和土壤力學特性分析,較為系統地研究了不同森林植物群落的土壤保持功能。通過測定不同森林植物群落的林冠層、枯枝落葉層和土壤層對降水的再分配作用、土壤水分特徵曲線、土壤水分含量特徵、土壤水分滲透特性等,較為深入地研究了不同森林植物群落的水文生態功能。採用層次分析法構建了四面山地區不同森林植物群落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採用理想點法對不同森林植物群落的土壤保持與水文生態功能進行了綜合評價。 《重慶四面山森林植物群落及其土壤保持與水文生態功能》可作為高等院校、相關研究單位和行政管理部門從事水土保持、林業科學土壤科學森林水文生態環境土地利用水利科學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者和管理人員的參考用書,也可作為高等院校教師、高年級大學本科生和相關學科的研究生教學和學習參考用書。

圖書目錄

前言
第1章 森林植物群落及其功能研究進展
1.1 森林植物群落特徵
1.1.1 植被分類方法及依據
1.1.2 植被數量分類和排序
1.1.3 森林植物群落物種多樣性
1.2 森林植物群落土壤保持功能
1.2.1 土壤抗侵蝕性能
1.2.2 土壤抗剪下性能
1.2.3 植物根系固土作用
1.3 森林植物群落水文生態功能
1.3.1 森林植被的降水截留功能
1.3.2 枯落物層保土保水功能
1.3.3 土壤層持水與水分滲透功能
1.3.4 森林植物群落對徑流泥沙的影響
1.4 土壤保持與水文生態功能評價
1.4.1 評價指標
1.4.2 評價方法
第2章 研究區概況
2.1 長江三峽庫區自然概況
2.2 四面山自然概況
2.2.1 地質地貌
2.2.2 氣象水文
2.2.3 土壤植被
第3章 森林植物群落類型及分布
3.1 植物調查
3.1.1 調查方法
3.1.2 數據處理
3.2 植物區系分析
3.2.1 植物區系成分
3.2.2 植物生活型
3.2.3 植物科屬種組成
3.2.4 植物分布區類型
3.2.5 區系組成與植被特徵
3.3 森林植物群落類型
3.3.1 群落類型劃分方法
3.3.2 森林植物群落類型
3.4 不同森林植物群落組成及其結構特徵
3.4.1 溫性針葉林
3.4.2 暖性針葉林
3.4.3 落葉闊葉林
3.4.4 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
3.4.5 常綠闊葉林
3.4.6 暖性竹林
3.5 森林植物群落空間分布
3.5.1 不同森林植物群落的垂直分布
3.5.2 不同森林植物群落分布與坡向
3.5.3 不同森林植物群落分布與坡度
第4章 森林植物群落數量分類及其物種多樣性
4.1 森林植物群落數量分類
4.1.1 數量分類方法
4.1.2 數據分析
4.1.3 森林植物群落類型
4.2 森林植物群落生態梯度
4.2.1 排序方法
4.2.2 數據分析
4.2.3 生態梯度
4.3 森林植物群落物種多樣性
4.3.1 多樣性指數的選擇
4.3.2 不同森林植物群落物種多樣性
4.3.3 物種多樣性與群落結構的關係
4.3.4 物種多樣性與環境因子的關係
第5章 杉木群落種間關係及其分布格局
5.1 樣地設定及調查
5.2 植物種組成及其基本特徵
5.2.1 種類組成
5.2.2 群落的外貌特徵
5.3 杉木林主要樹種的種群結構
5.3.1 群落的垂直結構
5.3.2 不同樹種的徑級結構
5.4 杉木林主要種群種間聯結
5.4.1 取樣及測度方法
5.4.2 種群間的聯結性
5.4.3 種間關聯度
5.5 杉木林主要樹種的生態位
5.5.1 生態位的測度
5.5.2 生態位寬度
5.5.3 生態位相似性比例
5.5.4 生態位重疊
5.5.5 杉木林優勢種生態位
5.6 杉木林優勢種群空間分布格局
5.6.1 種群空間格局分析
5.6.2 種群空間關係分析
5.6.3 單種分布格局
5.6.4 種間分布格局
第6章 不同森林植物群落的土壤物理特徵
6.1 土壤密度特性
6.1.1 土壤密度測定方法
6.1.2 土壤密度影響因素
6.1.3 土壤密度分析
6.2 土壤孔隙度特徵
6.2.1 土壤孔隙度測定方法
6.2.2 土壤孔隙度影響因素
6.2.3 土壤孔隙度分析
6.3 土壤機械組成分析及土壤質地
6.3.1 土壤機械組成測定
6.3.2 土壤粒級分類方法
6.3.3 土壤顆粒特性
6.3.4 土壤質地分類方法
6.3.5 土壤質地劃分
6.4 土壤團聚體特徵
6.4.1 土壤團聚體測定方法
6.4.2 團聚體分形特徵
6.4.3 土壤團聚體穩定性
6.5 土壤微團聚體特徵
6.5.1 土壤微團聚體測定方法
6.5.2 土壤微團聚體分形特徵
6.5.3 微團聚體與土壤抗蝕性關係
第7章 不同森林植物群落土壤養分特徵
7.1 土壤養分特徵研究方法
7.1.1 樣地的選擇及布設
7.1.2 土樣採集與測定
7.1.3 土壤有機碳密度計算
7.1.4 數據處理與統計分析
7.2 不同森林植物群落土壤養分狀況
7.2.1 土壤養分描述性統計分析
7.2.2 土壤養分空間異質性
7.2.3 土壤養分在剖面上的垂直分布
7.2.4 植被類型對土壤養分的影響
7.3 不同森林植物群落土壤養分庫
7.3.1 土壤有機碳
7.3.2 土壤全N和鹼解N
7.3.3 土壤全P和有效P
7.4 不同森林植物群落土壤養分分析與評價
7.4.1 相關性分析
7.4.2 主成分分析
7.4.3 土壤養分評價結果
第8章 不同森林植物群落土壤抗剪性質
8.1 土壤樣品採集及抗剪性能測定
8.1.1 土壤樣品採集
8.1.2 兩種土壤抗剪強度測定方法
8.2 原狀土抗剪強度(直接剪下)
8.2.1 原狀土測定方法
8.2.2 直剪試驗抗剪強度實測結果
8.2.3 抗剪強度與垂直應力的關係
8.2.4 土壤抗剪強度垂直變化規律
8.2.5 土壤抗剪強度水平變化規律
8.2.6 土壤抗剪強度影響因子
8.3 重塑土抗剪強度(三軸剪下)
8.3.1 重塑土測定方法
8.3.2 土壤物理性質與抗剪指標相關分析
第9章 不同森林植物群落土壤抗侵蝕性能
9.1 土壤抗侵蝕性能
9.1.1 土壤樣品採集與抗侵蝕性能指標測定
9.1.2 土壤抗蝕性能分析
9.1.3 土壤抗沖性能分析
9.2 土壤抗侵蝕性能影響因素
9.2.1 土壤抗蝕性能影響因素
9.2.2 土壤抗沖性能影響因素
9.3 土壤抗侵蝕性能評價
9.3.1 土壤抗蝕性能與抗沖性能的關係
9.3.2 土壤抗侵蝕性能比較
第10章 不同森林植物群落土壤水分特徵
10.1 土壤水分特徵曲線
10.1.1 土壤水分特徵曲線測定
10.1.2 土壤水分特徵曲線分析
10.2 土壤水分特徵曲線影響因素
10.2.1 土壤水分特徵曲線與土壤理化性質
10.2.2 土壤水分特徵曲線與森林植物群落
10.3 土壤水分特徵曲線模擬
10.3.1 常用土壤水分特徵曲線模型
10.3.2 土壤水分特徵曲線模型模擬
10.3.3 土壤水分特徵曲線模型評價
10.4 土壤持水與供水性能
10.4.1 土壤持水性能與土壤水分特徵曲線
10.4.2 土壤持水性能與土壤理化性質
10.4.3 土壤供水性能
第11章 不同森林植物群落水文功能
11.1 森林植物的降水截流能力
11.1.1 森林植物冠層最大容水量
11.1.2 森林之物的林冠截流率
11.1.3 灌木及草本層截流能力
11.2 森林枯落物水文特徵
11.2.1 枯落物儲量及其分解特性
11.2.2 枯落物持水特徵
11.2.3 枯落物吸水速率
11.2.4 枯落物與表層土壤理化性質關係
11.3 森林土壤的水文功能
11.3.1 森林土壤儲水能力
11.3.2 森林土壤飽和導水率
11.3.3 森林土壤水分入滲過程
11.3.4 森林土壤水文功能評價
第12章 不同森林植物群落土壤保持與水文生態功能的評價
12.1 土壤保持與水文生態功能評價指標選取
12.1.1 指標體系構建原則
12.1.2 指標體系框架
12.2 土壤保持與水文生態功能評價方法
12.2.1 指標標準化方法
12.2.2 指標權重確定方法
12.3 土壤保持與水文生態功能評價結果
12.3.1 指標標準化及權重確定
12.3.2 土壤保持與水文生態功能評價與分析
參考文獻
附表1 四面山植物種明細表(以植物種名的拼音字母為序)
附表2 四面山植物種明細表(以植物科、屬名的拼音字母為序)
附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