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三峽農業科學院

重慶三峽農業科學院

重慶三峽農業科學院始建於1937年,是三峽庫區規模最大、研究門類最齊、獲得成果最多、輻射區域最廣的綜合性、公益性正處級研究機構。1983年被四川省確定為全省“五大農業綜合科研所”之一,1996年被農業部授予“合格研究所”稱號;2006年農業部對全國包括國(省)級農業科研院所在內的1077個農業科研單位綜合實力進行評估,本院排名169位,在重慶市的近20個所中排名第三位。隨著行政隸屬關係的改變歷經 6次更名,於2008年 5月更為現名。是重慶市文明單位、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水稻”、“油菜”、“甘薯”三個綜合試驗站建設的技術依託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重慶三峽農業科學院
  • 英文名:Chongqing three gorges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 簡稱:三峽農科院
  • 創辦時間:1937年
  • 類別:科研機構
  • 所屬地區:中國重慶
  • 學校地址重慶三峽職業學院斜對面
研究人員,研究機構,硬體設備,地圖信息,

研究人員

全院現有職工363人,其中在職職工158人(退休205人)。在職職工中,市級學術技術帶頭人1名,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人;從事育種科研工作的研究員7人(其中二級崗2人、三級崗2人、四級崗3人);具有研究生學歷(學位)10人,本科31人。

研究機構

下設水稻、玉米、油料、蔬菜、甘薯、小麥、蠶桑、果樹園藝、成果套用、生物技術、生態與資源環境研究等11個研究機構。擁有“一部(院本部)三基地”(梁平試驗基地、甘寧試驗基地、海南陵水試驗基地)。主要承擔各類農作物新品種選育及配套技術研究和渝東北綜合試驗區試等項目的研究,服務於渝東北、渝東南及三峽庫區各區縣及毗鄰省的湘西、鄂西、陝南、川東北等地。建院以來,共承擔並完成了300多個各級各類科研項目,選育出水稻、玉米、小麥、甘薯、油菜等農作物新品種167個,其中國審(鑒)品種5個,這些新品種在川、渝、鄂、陝、湘等十多個省(市)累計推廣面積5.8億畝,創社會經濟效益79億元;獲各級科技成果獎237項,其中“高配合力玉米自交系南21-3的選育與套用研究”獲重慶直轄以來全市農業史上的第一個科技進步一等獎;發表和獲獎學術論文866篇,著作20部;常年承擔國家、市、區各類研究項目50餘項。全院設有作物新品種培育與育種材料創新、作物耕作與栽培、作物有害生物防治、土壤及農業化學、農業資源利用與生態環境保護、農業生物技術及套用、種子繁育與加工、蠶桑研究等13個專業研究方向。其中,山區玉米育種、甘薯和馬鈴薯育種處於重慶市領先水平,進入西南先進行業。

硬體設備

院本部建有玻璃溫控等試驗大棚總計4500平方米,為開展農作物珍稀種質資源的保存與利用研究、作物抗逆性研究、各類種苗生產提供保障。院生物技術中心實驗室560平方米,擁有近紅外穀物分析儀、液相色譜儀、氣相色譜儀、PCR儀、高速冷凍離心機等儀器設備100餘台(件),具有農作物品質分析、分子標記、生理生化、組織培養、種子與農藥檢測等能力。

地圖信息

位置:廈門路600號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