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重建烈女祠碑記
- 作者:廖元發
- 年代:清順治十五年左右
原文,注釋,
原文
廖元發 撰
嘗讀宋史,至都巡檢李永奇、忠襄[1]李顯忠,破家殉國,英風奇薰,表表人寰,知其可以勸忠。忠襄妹李氏,義不受辱,罵賊而死,贊之錚錚,知其可以勸烈。然永奇馬翅谷之難[2],為敵所乘,家屬無□□,忠襄徒手復仇,屢立戰功,又見忤於奸槍[3],見忌於邵宏淵[4],厥志弗酬,則忠而難焉者。李氏被執,叢矢貫軀至死不渝,則烈尤其難焉者。
余乙未秋來蒞茲邑,為忠襄故里,景其芳躅,考其舊跡,鄉賢烈女祠鞠為茂草,瞻謁無所。時在諸務未遑,每用耿耿。越庚子,名宦鄉賢二祠並建,春秋上下得以從事。烈女僅告虔於露處,非惟無□□與禮,亦何以示風屬。庠生王允嘉以母從配烈女祀,為余計修舉,余不諒鳩工庀材[5],因舊址而建置焉。
拂陳公汝元碑記,愾然太息曰,為烈女難,為忠襄妹之烈女更難。觀其言曰,父為宋臣,我為宋女,兒女之識大義。及其被執曰,頭可斷身不可辱,兒女之輕死生,辨污潔。至叢矢剝膚,罵不絕口,兒女之大節不奪,屹然如山。嗟乎,覆巢之下自無完卵,李氏家屬二百餘口,悉齊敵刃,女獨何生,惟是恐喝,弗動□羽,自甘丈夫之所難,而女子之所易。
昔人云,天地有正氣,為星辰,為河漢。而然,□抑清之風醇而行美也,余故備考前之配祀者,並晉之於祠以示勸崇之意。雲,□若家喻禮義,戶尊防維[6],士勤修行,婦皆溫順,熙熙然相安於和平,斯世之福,斯民之幸。夫何板蕩疾風[7],國士見疑,貞女受禍,使其氣可成虹,血可化碧,千古余恨,雖曰名垂不朽,百世猶生,當日之報施是遵何道哉。後有過圁水,考忠襄遺事,瞻廟祠,憶馬翅谷蒙難巔末,止當用吊而不當用賀也,噫。
注釋
[1]:忠襄:李顯忠,清澗人,南宋抗金名將。身陷金營,密謀起義,失敗奔夏借兵復仇,自夏投宋,忠義歸朝,立功疆場,終以抗金名將載入史冊,逝後謚“忠襄”。
《宋史》:“李顯忠生而神奇,立功異域,父子破家狥國,志復中原,中罹讒構,屢遭廢黜……”
[2]:馬翅谷之難:宋紹興八年(1138年)李顯忠計擒金兵元帥但未殺,其父李永奇攜全家避金兵鋒,至馬翅谷,全家200餘人被金兵殺害。李顯忠帶26人脫走入西夏,遂借夏兵攻金復仇,並忠義歸朝。
[3]:見忤於奸槍:李顯忠歸宋後,積極主戰,為秦檜所忌,被降職放閒。
[4]:邵宏淵:南宋將領,宋孝宗期間與李顯忠同領“隆興北伐”。但為人心胸狹隘,與顯忠不和。符離之戰擾亂軍心、見危不救,導致慘敗。
[5]:鳩工庀[pǐ ]材:意指招集工匠,準備材料。唐李方郁《修中嶽廟記》“ 遂鳩工庀材,四旬而就。”
[6]:防維:指防備守護。明《野獲編》“然禮遇雖隆,而防維則甚峻”
[7]:板蕩疾風:指帝王昏庸造成政局混亂或社會動盪。
典出《詩經·大雅》之《板》《盪》兩篇,及唐太宗《賜蕭蠫瑀》詩“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