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子–反重子不對稱性,任何基本粒子都有自身的反粒子,個別基本粒子的反粒子就是它自己(包括重子和反重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重子–反重子不對稱性
- 所屬學科:物理學
解釋
粒子與反粒子的質量相同但守恆量子數相反,兩者相遇會發生劇烈的湮沒反應,生成能量量子。宇宙的演化理論認為,宇宙誕生之初的一段過程中,粒子與反粒子的確是基本同樣地生成,但不是絕對同樣地生成。重子比反重子在數目上多出百億分之一。隨著宇宙的冷卻,湮沒反應不再可逆,所有的反重子全部湮沒,出超的百億分之一的重子被殘留下來,湮沒生成的大量輻射,冷卻後成為宇宙微波背景。殘留重子在暗物質和引力坍縮的作用下凝聚為星系和恆星。對宇宙初期重子比反重子略有出超作出恰當的解釋,對理論提出了挑戰。
蘇聯物理學家A.D.薩哈羅夫認為必須有三大條件,即重子數不完全守恆,宇稱和電荷共軛(CP)不守恆,宇宙偏離熱平衡狀態。後者因為宇宙在膨脹將會自然出現。宇宙究竟在什麼時期,以什麼機制形成這百億分之一的出超,又稱重子–反重子數非對稱性,現在並沒有解決。現已提出的有大統一機制、弱電相變機制、超對稱伴隨子凝聚衰變生成機制、拓撲缺陷生成機制,以及由輕子數非對稱轉化為重子數非對稱的機制等,但它們的物理圖像差異極大。最後一個方案近來頗受重視,因為當前太陽中微子和大氣中微子實驗發現了中微子振盪現象,證明中微子有質量。
這樣輕子數本來就可能不守恆,造成輕子數非對稱並轉化為重子數非對稱,是比較自然而容易發生的事情。但最終答案有待進一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