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子不對稱性

宇宙學必須解釋粒子的宇宙生成問題,即觀測宇宙中的重子—反重子不對稱的問題;而質子衰變是粒子物理“大統一模型”的自然結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重子不對稱性
定義,概述,重子介紹,

定義

宇宙學的另一主要問題是解釋為什麼粒子要多於反粒子。X射線觀測表明宇宙並不是由物質和反物質的 區域組成的。它的主要組成是物質。這個問題稱為重子不對稱性,解釋這種現象的理論被稱為重子產生。重子產生理論是由薩哈羅夫於1967年提出的,它的必要條件中包括物質和反物質間的電荷-宇稱對稱性的破缺。粒子加速器只觀測到很小的電荷-宇稱對稱破壞,不能解釋宇宙的重子不對稱性。宇宙學家和粒子物理學家希望能發現電荷-宇稱破壞的其它來源。
重子重子

概述

重子(三個夸克組成)族八重態...
重子不對稱性是在物理宇宙學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為什麼在宇宙中,重子(重子是構成質子、中子等粒子)的數量比反重子多?根據在現在說明宇宙誕生的理論來看,粒子的數量應該和反粒子的數量一樣多,而粒子會和反粒子湮滅產生光子(也就是電磁波),因此宇宙應該是由完全電磁波構成的,而不會有任何的物質,但我們知道事實不是這樣,因此出現許多的理論出來解釋,其中可能是;宇宙有分許多不同的地區,有些地區是被物質占據,而其他的地區則是反物質,這些地區的之間建的距離很遠,要不然不同地區的粒子就會互相湮滅,於是展開觀察反物質的行動,但情況並不樂觀,到2007年5月都沒由任何比氦重的反原子核被觀測到,因此這個問題還有待其他物理學家解決。

重子介紹

重子(baryon)
自旋為h的半奇數倍的強子。它們的統計性質屬費米子。最為熟悉的重子是質子和中子,其他還有Λ、Σ、Ξ、Ω等粒子,其質量均超過質子和中子,故又稱超子。對於所有的重子可定義一個重子數B,重子的重子數為+1,反重子的重子數為-1。重子數在所有的相互作用下守恆,質子以外的其他重子最終都要衰變為質子, 從而保證了質子的穩定性。已發現的各種重子都是由3個夸克構成的 ,例如p=(uud),n=(udd),Λo=(uds),Σ+= (uus),Ξ-=(dss),Ω=(sss)等等;也發現存在第4種夸克的Λc+(udc)和Σc+(uuc)等粲重子的實驗證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