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蔬菜害蟲韭蛆綠色防控關鍵技術創新與套用

重大蔬菜害蟲韭蛆綠色防控關鍵技術創新與套用

成果名稱:重大蔬菜害蟲韭蛆綠色防控關鍵技術創新與套用

獲獎級別: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獲獎年度:2019年

主要完成單位:

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全國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山東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天津市植物保護研究所

山東農業大學

長江大學

甘肅農業大學

主要完成人:張友軍,魏啟文,於 毅,吳青君,薛 明,劉 峰,魏國樹,許國慶,劉長仲,史彩華

韭菜是人們喜食的重要蔬菜,年栽培面積1800萬畝次。韭蛆是危害韭菜的毀滅性害蟲,年危害損失超過100億元。同時,韭蛆防治引起的農殘超標或“毒韭菜事件”嚴重製約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是農產品質量安全領域的“頭號殺手”。針對上述重大產業問題,項目組深入開展了防控理論與技術研究,取得了系列理論突破與技術創新。創製了以“日曬高溫覆膜”為核心的防治技術體系,徹底解決了韭蛆危害與韭菜質量安全問題。取得的具體創新成果如下:
1. 率先闡明了韭蛆的種類、分布及其發生危害規律,系統揭示了其種群發展的關鍵生物學習性。研究明確了韭蛆種類、地理分布及其遺傳分化,揭示了其在不同產區的發生特點、危害規律、空間分布特徵與發生節律,闡明了其交配繁殖特性、耐寒性、飛行特性,以及寄主適應性、發育條件、趨光性、趨化性等,為防治技術的開發提供了最重要的基礎數據。
2. 首次探明了其周年生活史,率先揭示了種群暴發危害的機制和種群發展的關鍵制約因子。發現韭蛆在北緯29°N—40°N的我國韭菜主產區可周年發生,適宜氣候條件下主要在鱗莖周邊危害,高溫季節或冬季轉入鱗莖內,並以4齡老熟幼蟲在鱗莖內越冬和越夏,且沒有滯育現象。發現寄主種類、寄主生育期、環境溫濕度均顯著影響其發生量,揭示幼蟲的鑽蛀特性以及厚實葉鞘與鱗莖為該害蟲提供的良好溫濕度環境保護與食物營養條件,是導致該害蟲暴發危害的關鍵機制。揭示了溫度對種群發育的影響,闡明高溫是抑制其種群增長的關鍵制約因子。
3. 創新了關鍵防治技術和早期預警技術,實現了該害蟲的綠色防控。利用高溫致死特性,在研究膜的種類、厚度、光照強度、覆膜高度、濕度等因子對土壤0-5cm溫度的影響,創造性地研發了“日曬高溫覆膜”防治韭蛆新技術,完全不用藥劑情況下達到100%的防效,被認定為“革命性” “顛覆性”害蟲防治新技術,榮獲農業農村部“中國農業農村十大新技術”。研發了黑板+食誘劑早期預警技術,填補了韭蛆危害無法早期預警的空白。同時,依據其生物學特性,研發了60-80目防蟲網隔離、黑板誘殺、食誘劑誘殺、臭氧水膜下施用,以及基於抗性監測的高效安全藥劑選用、使用噴淋施藥等系列綠色防韭蛆新技術。
4. 創造性地提出了以“日曬高溫覆膜”技術為核心,以種群預警為前提,優先使用物理措施,(精準減量施藥)科學使用昆蟲生長調節劑和臭氧水為重點的韭蛆綠色防控技術體系。該技術體系在我國韭菜主產區累計推廣套用1500萬畝次,累計增收節支97.5 億元,示範區韭菜產品合格率從30%提高到了97%,使我國老百姓徹底告別了“毒韭菜”的危害,從而拯救了我國韭菜產業。項目共發表131文章(含SCI收錄30篇),獲得國家發明專利18項,出版著作2部,經濟、社會與生態效益巨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