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含義
基本信息
基本解釋:
[weight] 在地心
引力的作用下,
物體所具有的向下的、指向地心的力的大小。重量大。
詳細解釋
1、指有分量。
魯迅《花邊文學·讀書忌》:“他的文筆,豈在 中郎 之下呢?可是很有些地方是極有重量的。”
2. 由於地心吸引力作用,而使物體具有向下的力,叫做
重力,也叫重量。因地心吸引力強弱,在地球上的緯度和高度大小各有不同,物體重量也微有差別,在兩極比在赤道大,在高處比在低處小。同一地區,吸引力同,物體重量亦同。
重量是物體受萬有引力作用後力的度量,重量和
質量不同。單位是千克重。在地球引力下, 重量和質量是等值的,但是度量
單位不同。
質量為1千克的物質受到外力1牛頓時所產生的重量稱為1千克重。重量作為一個物理概念,它的確切意義究竟是什麼?各教科書說法不一,對此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釋,因此在它的用法上就造成了“一詞多意”的混亂現象。在地球引力下,
質量為1
公斤的物質產生的重量為9.8
牛頓。
注釋:重量只表示重力的大小,不表示重力的方向。
重量換算表
公斤kg. | 百克hg. | 克g. | 噸MT(t.) | 磅(常衡)lb. | 盎司(常衡)oz.
|
1 | 10 | 1000 | 0.001 | 2.20462 | 35.2739 |
0.1 | 1 | 100 | 0.0001 | 0.220462 | 3.52739 |
0.001 | 0.01 | 1 | 0.000001 | 0.002204 | 0.035273 |
1000 | 10000 | - | 1 | 2204.62 | 35274 |
0.453592 | 4.53592 | 453.592 | 0.000453 | 1 | 16 |
0.028348 | 0.283487 | 28.3487 | 0.000028 | 0.0625 | 1 |
物理概念
基本介紹
在
物理學界過去有一種提法是:在
地球表面附近,
物體所受重
力的大小,稱為“重量”。
地球表面上的物體,除受地球對它的
重力作用外,由於地球的自轉,還將受到
慣性離心力的作用,這兩個力的
合力的大小稱為該物體的重量。習慣上人們認為:物體所受到的重力就是它本身的重量。對重量的解釋有許多說法,例如,重量就是重力;物體的重量就是地球對該物體的萬有引力;重量即物體所受重力的大小。重量是物體靜止時,拉緊豎直懸繩的力或壓在水平支持物上的力。上述幾種講法,有的強調重量即重力,是
矢量,它們的本質是
引力。有的強調重力不是矢量,重量是重力的大小,是
標量。還有的是以測量法則作為重量的定義。這些不同的定義只是解釋的不同而已,談不到對與錯。
在
地球引力下, 重量和質量是等值的, 但是度量單位不同。質量為1千克的物質受到外力9.8
牛頓時所產生的重量稱為1千克重。一般常用質量單位來代替重量,隱含乘以重力加速度。在中國舊時用
斤、
兩作為重量單位。
磅、
盎司、
克拉等也作為重量單位。
常用的質量單位有:微克(ug)、毫克(mg)、克(g)、
千克(kg)、噸(t)等。
公式
質量與重量換算公式:
其中W為重量,m為質量,g為自由落體加速度,於地球表面約為9.8m/s2,其值較重力加速度少0.034m/s2。
術語現狀
重量這一概念的多重意義,給
教學、科研以及國際交往,帶來不便,由於質量、萬有引力、重力(物體作用在支持物上的力,都有自己明確的定義和稱呼。直接利用這些
概念足以很好地分析和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
在這種情況下,保持重量概念已無實際意義。因此,
國際計量大會建議在科學用語中,取消重量概念。考慮到日常生活中,重量實質上是質量的事實,決定把日常生活中的重量看作是質量的同義詞或慣用語。
中國國務院在1984年2月27日發布的《關於在我國統一實行法定計量單位的命令》中明確規定
基本物理量中只有質量,沒有重量,並且慎重地註明:“人民生活和貿易中,質量習慣稱為重量。”
同一物體,用測力計測出的是物體的重量,用
天平測出的是
物體的質量,在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的條件下,兩者測量的結果在
數值上是相等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常常把質量和重量是不加以區別的。
譬如,人們到市場上去買蔬菜、或買肉買魚,總是說買多少斤或多少公斤,實質上是指的質量,習慣上就認為是重量。在1984年1月20日國家計量局頒布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附註7中也說:人民生活和貿易中,質量習慣稱為重量。”但是,質量和重量是完全不同性質的兩個物理概念,質量是物體本身的一種屬性,它不隨外界條件的改變而改變,物體的重量是隨物體
運動狀態的改變而改變。為了避免質量和重量的混淆,所以,在現在
教科書中不再使用“重量”一詞,可能這是原因之一。
1984年6月9日,
國際計量局在180號檔案中要求從1986年1月1日起大中國小
教材一律按國務院命令,使用法定
計量單位,重量這一概念也應當從86年1月1日起停止使用。
物理符號為:G。
停用原因
一、認為重量就是質量。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購買一些東西,常說它們的重量是多少
公斤或
斤。這裡所說的重量,實際上是質量。因為售貨員使用的台秤或桿秤,跟天平一樣都屬於槓桿類量具,只能測量
物體的質量。另外,我們買一些東西往往關心的也是所含物質的多少。也就是關心質量的大小,況且公斤和斤也都是質量的單位,所以說日常生活中所說的重量,實際上是質量。
二、把重量直接定義為地球對物體的萬有引力如
美國《PSSC物理》一書中規定:“一個物體所受地球的引力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重量。”在中國,沒有把重量直接定義為萬有引力,但把重量當作萬有引力在套用,仍是十分普遍的。比如說重力(即重量)充當人造衛星的
向心力,又比如說,物體在月球上的重量是它在地球上重量的六分之一;上述各用語中講到的重量,實際上都是
萬有引力。
三、認為“重量就是重力”高中
物理甲種本第一冊P10指出:“地球上一切物體都受到地球的吸引作用,這種由於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也常常叫做重量”。全日制十年制
高中物理課P11也指出:“重力就是重量。”
重量的最初概念來自於人們日常生活的感受,手提物體,手會感到沉重;繩子下端系一物體,細繩會被拉直;兩頭支起的水平簿板,中間放上物體會變彎,該板彎得越厲害,說明板上的物體越重。人們習慣上把這種向下的沉重作用叫重量,
蘇聯物理學家C·哈依金的《力》中就是這樣定義重量的:“物體作用於相對地球靜止的懸點或台上的力,叫做物體的重量。”這種講法比較容易為人們所理解和接受,按這種講法,重量作為一種力,屬於
接觸力,是
彈性力。而重力則是地球對物體的萬有引力在豎直方向上的
分力(萬有引力的另一個分力沿地球
緯度平面,指向地軸,充當物體隨
地球自轉所作
圓周運動的向心力),屬於非
接觸力,是場力。由此可見,重量和重力是性質完全不同的兩種力。
物體所受的重力是作用在物體的重心上,物體是受力者,而重量是作用在支持物上,物體是施力者。
重力是
恆力,而重量是變力。在地球表面附近我們可近似地認為物體所受的重力G=mg是
恆力,與物體的
運動狀態無關,不論物體是處在靜止狀態或
勻速直線運動,還是作加速、減速運動,它所受到的重力之值是不變的,然而物體的重量是可以改變的,是與物體的運動狀態有關的變力。當物體向上或向下作
加速運動時,物體的重量就會出現增大或減小,這種現象稱為物體的“超重”或“
失重”。當物體以
加速度等於重力加速度g之值向下自由落下時,物體就會處於“
完全失重”狀態,這時物體的重量為零。而此時物體受到的重力是不會為零的。
總之,重量是
彈性力,是物體所施的力的大小,是變力,可以為零,而重力是
場力,是物體所受的力,是
恆力(近似的),不能為零。重量和重力是作用在不同物體上的性質完全不同的力,由此可見,不能認為“重量就是重力。”
太陽系物體重量比較
根據萬有引力定律, 相同質量的物質受到引力大小的不同,所產生的重量也不同,以下列出質量1公斤的物質在太陽系各星球上所測得的相對重量:
水星 3.76N
金星 9.03N
地球 9.81N
月球 1.62N
火星 3.8N
木星 23.4N
土星 11.6N
天王星 11.5N
海王星 11.9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