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斯本之夜(2018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里斯本之夜(2018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里斯本之夜》是2018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德]埃里希·馬里亞·雷馬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里斯本之夜
  • 作者:[德]埃里希·馬里亞·雷馬克
  • 類別:西方文化
  •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8年12月
  • 開本:32 開
  • 裝幀:精裝
  • ISBN:9787208122857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1942年,葡萄牙里斯本聚集了許多等待前往美國的流亡者。一天深夜,兩個素不相識的人在碼頭相遇。一人因沒有船票而徘徊,另一人願意送出自己的兩張船票,條件是對方要聽他傾訴至天明,故事就此展開。
  送出船票的是德國人約瑟夫·施瓦茨,他因反對納粹政權,被他做蓋世太保的妻弟告密,關進集中營,後逃出德國,卻冒險回國探望妻子海倫。海倫決定和約瑟夫一同離開德國。他們輾轉瑞士、法國、西班牙,經過數次分離與重聚,逃過種種追捕與監禁,終於到達了里斯本,卻在*後關頭不能登船去往“應許之地”了……約瑟夫和海倫的逃亡之路是一首“由恐怖、喜劇、逃跑、官僚政治、絕望和愛情組成的史詩”。

作者簡介

 埃里希·瑪麗亞·雷馬克(Erich Maria Remarque,1898 ~ 1970),德裔美籍小說家。出生於德國一個工人家庭,18歲時志願參加次世界大戰,在前線負傷,戰後做過教師、記者、編輯等多種工作。1929年,小說《西線無戰事》出版,引起轟動,迅速被翻譯成二十多種語言,使他成為蜚聲世界的作家。因為他的反戰立場,納粹上台後,將他與托馬斯·曼等人的作品公開焚毀。1938年,他被剝奪德國國籍,後流亡美國。1947年,他加入美國國籍,次年返回歐洲並定居瑞士。1970年9月25日,雷馬克在瑞士逝世。1991年,雷馬克的家鄉奧斯納布呂克設立埃里希·瑪麗亞·雷馬克和平獎。
  雷馬克的著作大多帶有自傳色彩,用詞精練,抒情的書寫中卻透出客觀、冷峻的氣質,被比作德國的海明威。他一生共著有十五部小說、三部劇本和兩部文集,其中,《西線無戰事》《凱旋門》《三個夥伴》《愛與死的年代》等多部作品被改編為電影。
  譯者:朱雯(1911—1994),江蘇省松江縣(現屬上海市)人,著名翻譯家、作家。1928年,朱雯進入東吳大學文學院學習,讀書期間即開始翻譯丁尼生、高爾基等人的作品,同時也有小說和詩歌發表,出版了短篇小說集《現代作家》和長篇小說《旋渦中的人物》。大學畢業後,朱雯任省立松江中學國文教員,業餘時間仍進行翻譯和創作,還曾與施蟄存合編《中學生文藝月刊》。抗戰爆發後西行,於廣西桂林高級中學任教。1939年,朱雯初到上海,曾任中學教員和新聞翻譯。1943年,因“抗日罪”被捕,出獄後前往安徽屯溪的上海法學院任教。戰爭結束後,他返回上海定居,在高校任教並翻譯。
  朱雯一生譯著頗豐,主要有雷馬克的《西線無戰事》《凱旋門》《里斯本之夜》等多部作品及阿·托爾斯泰的《苦難的歷程》三部曲。他所譯的雷馬克作品雖然是從英文轉譯,但譯筆忠實而流暢,感情充沛,影響深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