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道會

釋道會,唐僧,約580—649年,俗家姓史,唐朝初年眉州隆山(今四川眉山市彭山縣)人。事見《續高僧傳》卷第二十五——《唐眉州聖種寺釋道會傳》。

基本介紹

  • 本名:釋道會
  • 所處時代:唐朝
  • 出生地:眉州隆山
  • 出生時間:580
  • 去世時間:649
生平軼事,個人詩作,

生平軼事

道會和尚初出家時住西川嚴遠寺。他氣度高潔,言行超群,四方出家和在家民眾,早晚來拜見的很多。為了增進見聞,他曾到京城長安去參訪高僧大德十多年,對佛經論著、文學史學等知識淵博,甚得要領。他在京師時,還曾與法琳同修《辨正論》。後來回到四川,想大宏佛法,教導後進,只是當時西川社會尚未安定,未如心愿。當時朝廷為了安撫西川,特派大員詹俊等入蜀。道會遂上疏表示,自己出身世家,願為國家效力,帶領徒弟到各地宣揚朝庭威德,書文招降,使歸顧朝庭,和平安定生活。深得當局器重,被留下沒有成行。
當時佛道兩教多有爭執,有位道士朱冀於隆山縣(彭山縣)建立道觀,道會和尚經請示上級,改道觀為佛寺,道士多有不服,道會又請示上級說明理由,堅持改寺,終於成功。他對宏揚佛法,頗有貢獻。 當時有嵩師在西川講佛法,被人誣陷致罪,道會和尚因窺看等候訊息也被牽連入獄。他在獄中談笑自如,常為獄中僧俗講經說法,四季不倦。冬來,天氣嚴寒,晝夜霜露侵襲,大家都穿著單衣爛衣,沒有鞋襪。生活雖苦,仍堅定如常。時長安京城有“無盡藏”組織,道會寫信給他們說明這裡有來位精勤清淨的“五眾名僧四禪教首”正遭受著無辜的牢獄折磨,這是佛教正法東傳五百多年後不應該有的事情。請求本佛教大慈大悲澤被眾生的無量心懷,給予救助。後來果然得到些衣物,最後道會被釋出獄。臨出獄時,他安詳地和道友及獄友告別,並勉勵他們不要悲傷過度,以免斫喪自己心靈;又說人生本來匆匆,不過是世間的過間,此次分別,後會無期,希望互相時時能通問生死訊息,大家感動得流下眼淚。
當時西川司法大員裴希仁持地域門戶之見,以為自己學有專長,瞧不起西川人,道會和尚拜見他時,毫無懼色,侃侃而談。他說西川雖小,但賢才和有道德的人確是很多的。在漢朝就有許多俊傑人物,如奏誅大權奸梁冀張綱,以哲學經學著稱的楊雄,以不向皇帝稱臣、不和大官作友的李帥堪高士等等都是西蜀人。他勸裴希仁應虛心對待賢才,不可局限於一方一人。說完即出門走了,裴希仁感到又慚愧,又感謝。事後對人說,江山多俊秀,道會就是一代表。
道會大師享年七十歲,在唐太宗末年逝世。

個人詩作

釋道會有一首詩《別三輔諸僧》還收入《全唐詩》。
別三輔諸僧
去住俱為客,分悲損性情。
共作無期別,誰能訪死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