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金棺出現圖

釋迦金棺出現圖

釋迦金棺出現圖》(日語:釈迦金棺出現図,平假名:しゃかきんかんしゅつげんず)是日本平安時代(11世紀)的繪畫,收藏於京都國立博物館

本圖描繪釋迦牟尼佛橫臥金棺入涅盤時,為了自天上趕來、但未及相見的母親之故,以大神力復活,並為母說法的情景。

這個情景是根據曇景所譯《摩訶摩耶經》(摩訶摩耶経 ,まかまやきょう)而來的。用單一畫面描繪此主題的作品僅見本圖,此外,做為平安時代大畫面佛畫的存世作品而言,本圖也極為珍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釋迦金棺出現圖
  • 外文名:釈迦金棺出現図(しゃかきんかんしゅつげんず)
    Shaka Rising from the Golden Coffin
  • 館藏地點京都國立博物館
  • 所屬年代平安時代・11世紀
  • 類別:繪畫
  • 大小:縱160.0厘米 橫229.5厘米
  • 數量:一幅
文物歷史,文物特徵,

文物歷史

從風格史的角度來看,本圖大概作於十一世紀後半至十一世紀末尾。這個時期,即進入所謂的末法期後不久,亦即院政期的開始時期。進入院政期(1086-1185)後,佛事儀禮文中經常可以見到如“釋尊再出「釈尊再出」”、“佛日中興「仏日中興」”及釋迦信仰復興等文句。雖然本圖主題與當時風潮相符合,但是並無法具體確知曾經在何種儀式中被使用過。
《釋迦金棺出現圖》原藏於京都天台宗長法寺內,江戶時代被稱為「涅槃図」。之後,經松永記念館收藏後捐贈給國家。

文物特徵

在橫長型式畫面的中央,自金棺起身的釋迦牟尼佛將身軀略為傾斜,面向左下方跪地聽法的佛母摩耶夫人(まやぶにん)。金棺正面前方,擺有置放供品的桌子,其左側放有有佛衣的几案。這種構圖與大津石山寺所藏涅盤(涅槃,ねはん)圖甚為近似。在金棺周圍,還畫有多達七十人以上為數眾多的會眾(會衆,かいしゅう)。
畫面上使用了各式各樣的中間色調,並以包括金銀彩在內的豐麗色調來加以著色。衣服上使用了局部暈染(段暈,だんぐま)及漸層暈染等暈色方法,並在其上加以白色照暈(照暈,てりぐま)(加上白色暈染使其呈現反光效果,類似高光法),使顏色組合看來更顯得柔和。
此外,衣服輪廓使用彩色線條的手法,可見於十一世紀後半的天台佛畫。另外,需要特彆強調的佛衣及佛缽的輪廓線則使用了肥瘦線(肥痩線,ひそうせん)(指具有粗細變化的線條表現),這種方式作為一個新的傾向格外引人注目。釋迦牟尼佛及摩耶夫人的衣服以截金紋樣(截金文様 ,きりかねもんよう)加以裝飾(截金指將金、銀箔切成小片,用於繪畫或雕刻作品上的技法),產生了一種把光集合到畫面中央的效果。
目睹此奇蹟的在場會眾亦驚亦喜的情感流露,經由精巧的線條描寫及向心式的構圖生動地表現出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