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圓明

釋圓明

圓明法師被佛教的博大精深所吸引,在陝西法門寺方丈上澄下觀座下剃度為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釋圓明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職業:法師
個人簡介,個人觀點,

個人簡介

圓明法師被佛教的博大精深所吸引,在陝西法門寺方丈上澄下觀座下剃度為僧。後遊學四大名山,在五台山閉關修學多年。1994年正式出山弘法利生。1996年去美國弘法,後又轉赴印度參學,被印度佛協會長達摩帕爾大長老收為入室弟子,得到長老真傳。1998年,被上本下煥大和尚傳為禪宗臨濟45代傳人。1999年再次赴印度參學,2000年受美國佛協會長、世界佛教協會副會長上浩下霖長老邀請,前往美國各地做題為“二十一世紀的超前佛學”的演講,在當地引起轟動。
圓明法師1996年被聘為玄奘研究中心副秘書長。同年被選為陝西銅川佛協副會長,並被聘為長安佛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1999年擔任印度玄奘法師研究所總顧問。2004年擔任印度玄奘法師研究中心總顧問。同年在印度國際大學講學期間。被授予榮譽教授稱號。圓明法師2006年被聘為玄奘研究中心副主任。2007年擔任香港玄奘法師研究中心會長。現為中國玉華寺籌建處法人 、中國玄奘研究中心副秘書長、市長論壇文化顧問、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清華大學塞諾科生物基因工程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陝西省第四屆佛協常務理事、印度國際大學榮譽教授、印度玄奘研究中心總顧問等職。
圓明法師九歲皈依佛門,她曾在共青團中央等單位工作。為了實現為佛教獻身的願望,又歸回佛乘,曾到五台山、普陀山、九華山參學,後在北京高級藏傳佛學院參學四載,接受了正宗密法傳承,並且接受了禪宗臨濟正宗第四十四世本煥大師的傳承,為第四十五世傳人。圓明法師1995年在美國弘法時,當地的佛教界人士和信眾讓法師留在美國,愛國的她說:我這次是來到大家身邊的目的是弘法,不能永遠的留在這裡,世界上還有更多的地方需要讓我去弘法,我一定要回到我的祖國去,後又於1996年至1997年在印度參學。圓明法師是一位學養深厚,治學嚴謹的佛學文化研究專家。她睿智博學、思維超凡、通今博古、學貫中西、儒雅端凝。為追求學識,多年來她嘔心瀝血,目不窺圖、持之以恆,淡薄名利、幾乎陷入忘我無我的境界。海內外學術界眾多領域專家學者公認:圓明法師是位博學多聞、底蘊深厚、胸懷大志、耕耘細作的資深學者;而又是位涉獵多領域、多學科的、具有極大張力和潛能的學者。眾所周知,世界上許許多多領域的佼佼者,無一不是對所從事的事業全身心投入的,無不達到忘我——痴迷的近似瘋狂的境界,並付出了超出常人的代價而潛心拼搏,才創造出了一項項驕人的業績。
圓明法師緣於對佛教事業的忠誠,緣於對玄奘法師豐功偉績的敬仰之情。她站在時代的前言,站在弘揚民族文化的高端,一種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令她以全身心為代價投入了重建玉華寺的神聖事業中去……,可以說她及她的弟子們為了此項事業是不遺餘力的。

個人觀點

關於社會責任,圓明法師認為心理建設對減壓很重要,她個人的人生觀是樂觀向上的。樂觀的意思就是儘量從正面看待事物。遇到任何困難的事,如果你能從正面的角度看,減壓就小很多。當然樂觀的背後還要有基本的心理建設。首先,人要對自己負責、對社會負責。我們常常講要對國家負責、對社會負責,但一個人對自己負責最重要。壓力大的主要原因,一是事情多,二是事情難乾。難,從對自己負責的角度看,如果你已經盡力了,就沒有必要給自己壓力了。比如,你評估了一個每天只有24小時的人要能做到這個程度,就應該想到沒有人一天會有25小時。我把完成重修玉華寺,當作我生命的終極意義。
關於“度”的概念,圓明法師認為人生有三度:適度、無度、過度。“真理再向前走一步,就是謬論。”這句話講的就是要把握好度,令人深受啟發。人不能無度。度就是目標,人生失去目標則迷失方向;度就是方法,做人要審時度勢,做學問亦然,根據具體情況採取適當的方法。有些人不是目標不明,而是方法不當,最終無法達到人生的目標;度就是節制,無度則放縱。我們常說,要把握好人生的底線,這條線就是度。但作為一個人,不能無度但也不能過度。過度就是脫離實際,提出一切不切合實際的目標,看起來很好,但目標總是如同水中撈月,無法實現。有時候,過度與無度的效果是一樣的。人最難而且最重要的是適度。適度,體現了做事的水準,體現了對事物的判斷,體現了對事態發展的把握。要做到適度,最關鍵的還是要加強學習與修行,提高素質。就像玄奘大師一樣,他為了弘揚佛法,可以說付出了常人難以理解的代價——甚至是生命的代價。走在人生的旅途上,發生過那么多的事,遇到過那么多的人,令人們的心靈有著不少的記憶。這些記憶因心理不同架構出我們此時不同的生命之風貌,也無形中影響著我們看待事物的方式,一些人透過這些記憶超越了限制,使自己更加成熟,一些人則始終無法擺脫過去的框框,漸漸失去了生命的熱情。我們都是經由自己的選擇,才綻放出絢麗多姿的生命蓓蕾。只有智慧的選擇,才能促使成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