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造酒傳統釀造技藝(龍巖沉缸酒)

釀造酒傳統釀造技藝(龍巖沉缸酒)

釀造酒傳統釀造技藝(龍巖沉缸酒),福建省龍巖市傳統技藝,福建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龍巖沉缸酒有文字可考的是清嘉慶元年(1796),有兩百多年的歷史。發源地為今龍巖市新羅區小池鎮黃邦村。因釀造中要經過“三沉三浮”而得名。龍巖當地婦女做月子一般都喝沉缸酒,在民間還有“一斤酒勝九雞”之說。

2011年12月14日,釀造酒傳統釀造技藝(龍巖沉缸酒)經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第四批福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Ⅷ-5。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釀造酒傳統釀造技藝(龍巖沉缸酒)
  • 批准時間:2011年12月14日
  • 遺產級別:省級
  • 遺產類別:傳統技藝
  • 申報地區:福建省龍巖市
  • 保護單位:龍巖沉缸酒業有限公司
  • 遺產編號:Ⅷ-5
歷史淵源,工藝特徵,工藝流程,原料,流程,傳承保護,傳承價值,傳承人物,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龍巖沉缸酒相傳源於東漢獻帝興平二年,但有文字可考的是清嘉慶元年(1796),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發源地為今龍巖市新羅區小池鎮黃邦村。沉缸酒用優質糯米為原料,以新羅泉的泉水為生產用水,通過一系列精良的傳統工藝釀製而成,並因釀造中要經過“三沉三浮”而得名。

工藝特徵

龍巖沉缸酒的幽雅沉香是小麯酒香、紅曲香、中藥藥曲香三種自然濃郁混合香型共同協調一體,得到既純淨亦兼多個層次的酒體,不僅祛除了普通黃酒固有的剛烈感,超越了普通黃酒的單一口感,使得沉缸酒液更加豐滿醇厚。有如墨分五色、各具品性的三種香型,經調製後達到渾然一體,聞起來酒香協調豐滿,品起來細膩柔順,回味悠長。
所謂“三沉三浮”的釀造工藝,即在沉缸酒發酵3日後開始出酒液,這時酒體下沉,酒糟上浮,加入糖化粬;15日後酒體第二次下沉,酒糟第二次上浮,在酒糟上浮後加入沉缸原料酒和古田紅粬;到40日後,酒體第三次下沉,酒糟第三次上浮,沉缸酒即釀成。沉缸酒使用的粬種有“藥粬、紅粬、糖化粬”,是世界上釀造用粬較全較多的黃酒之一。不僅如此,沉缸酒在保持5000多年前黃酒釀造工藝的基礎上,還添加了由冬蟲夏草等38種名貴中藥材製成藥粬,使得酒具有較高的藥用和保健價值。
龍巖沉缸酒還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酒內含有對人體有益的21種胺基酸、大量的洛代他汀、活性肽、抗氧的多酚類物質等,還是理想的藥引子,並有一定的保健作用,龍巖當地婦女做月子一般都喝沉缸酒,在民間還有“一斤酒勝九雞”之說。

工藝流程

原料

糯米:龍巖沉缸酒所用糯米,要經過苛刻的反覆挑選,萃取當年產皮厚、扁圓結實,澱粉、單寧含量合理的上等糯米為釀酒原料。這種糯米蒸熟後易糊化,粘性大,糖化發酵效果好,酒液清,殘糟少;發酵後,在酒中殘留的糊精和低聚糖較多,從而使釀出來的酒,醇厚甘潤,獨具幽雅的沉香品格。
水源:龍巖沉缸酒,選取優質清冽的山泉水釀造。閩西龍巖紫金山下的泉水富含鍶、鈉、鈣、硒、鍺、偏矽酸等多種有益於人體健康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是天然釀酒用水。
酒麴:龍巖沉缸酒所用酒麴,為閩西祖傳秘方藥曲,其中匯聚有冬蟲夏草、藏紅花、雪蓮、沉香等32味稀少珍品藥材,造就醇厚營養的獨特酒質,和閩派黃酒的卓異風格。用藥曲釀製的沉缸酒,性氣平和,營養豐富,健身除病,功能神奇。內含人體必需的18種胺基酸和多種維生素,從而成為營養滋補型甜黃酒的典型代表。
另外龍巖地區沉缸釀酒的用曲多達4種,有閩西祖傳的藥曲,其中加入30多味中藥材;有散曲,這是中國傳統的散曲,作為糖化用曲;還加入白曲,這是南方所特有的米曲;再投入古田五龍紅曲,這是龍巖地區釀酒工藝中的必加之曲。釀造時,先加入藥曲、散曲和白曲,先釀成甜酒娘,再分別投入古田五龍紅曲及特製的白米酒,長期陳釀,形成了沉缸酒不加糖而甜,不著色而成琥珀色,不調香而芬芳的獨特氣度。

流程

1、浸米。浸米池要刷洗乾淨,並定期用石灰水滅菌,沖洗乾淨,裝好清水,然後將定量的米投入,耙平,放水至高出米表面6厘米,用鏟子上下翻動,洗去糠秕,把水放掉,再用清水沖淨池壁及米表面上的水沫,待水流盡關閉閥門。再度放水洗米,撈去水面漂浮物,進行浸漬。注意水面保持在浸米之上,浸米時間夏秋季一般10~14小時,冬春季12~16小時,用手捻即粉碎,吸水率可達33%~36%。
2、蒸飯。將浸米撈起放入竹籮,用水沖洗至水清,並淋乾,將浸米分為兩份,先將部分裝入蒸桶扒平,待蒸汽全部透出米麵,將所剩浸米均勻地撒至透氣部位。撒完待蒸汽完全冒出米麵,即可蓋上麻袋,悶蒸30~40分鐘。如米質硬,每甑可淋入溫水1~1.5千克,再蒸15~20分鐘,以便蒸得勻透,軟而不爛,無夾生米心。蒸飯過程吸水率可達14%。
3、淋飯。飯蒸熟後抬至淋缸的木架上,用冷水沖淋降溫,淋水用量根據氣溫、水溫及要求品溫進行調整,其目的是使米飯溫度內外一致,取淋缸內溫水復淋的水溫也要根據下缸品溫及室溫而定。
4、落缸搭窩。稱好每缸所用各種曲的重量,邊下飯邊撒曲,然後用手翻拌均勻,用木棍在缸中央搖出一個V形窩,冬季窩要小些,窩口直徑約20厘米,夏季窩要大些,窩直徑25厘米,用手將窩表面輕輕抹平,以不使飯粒下塌為度,再用竹掃帚掃去缸壁所附著飯粒,用濕布擦淨缸,插入溫度計,蓋上缸蓋,冬天注意保溫。
5、第一次加酒。落缸12~24小時後,飯粒上開始有白色菌絲生長,缸中已開始較旺盛的酒精發酵,發出二氧化碳嘶嘶冒出的聲音,用手輕輕地下壓飯面,就有氣泡外溢,同時飯面下陷,飯粒已無強度而似乎已分解成空殼,窩內已有糖化液出現,略帶酒味,最高品溫可達37℃,發酵已很旺盛。36~48小時後,窩中聚積糖液4/5,酒精含量3%~4%,加第一次白酒前將稱好的紅曲倒入另一缸內,加100%清水洗滌,清除孢子、灰塵和雜質,立即倒入籮筐內淋乾,加酒時先把淋乾紅曲均勻地分放各缸,倒入配料規定的20%米白酒(每缸約5千克),用手翻拌均勻,擦淨缸壁,測定品溫,加蓋保溫。
6、翻醅。加酒後約24小時(氣溫高時約12小時)進行第一次翻醅,然後用手將缸內四周的醪蓋壓入液下,把中心部位的醪蓋翻向四周,使中央形成一個鍋形洞。上、中、下品溫差別在2℃以下,室溫在25℃以上時每天翻兩次,室溫在25℃以下時,應每天翻一次,翻醅時間要根據經驗掌握,這時醪液逐漸變甜,酒的辣味減少。
7、第二次加酒。落缸後7~8天(秋、夏季5~6天)酒醪溫度在28℃以上,酒精含量9%以上,總酸0.5克/100毫升左右時,即可第二次加酒,將剩餘的80%白酒(每缸約20千克)倒入醅內攪拌均勻,擦乾缸壁,加蓋密封。如發酵缸下酒不夠用,可並缸或分裝於清潔酒罈中。加蓋後用兩層漆紙紮緊壇,堆疊整齊。
8、養醅——熟成。加完二次酒後進行熟成,使微弱的糖化發酵作用持續進行,產生芳香成分,消除強烈白酒氣味,增加醇香、柔和及協調感。養醅時間根據氣溫靈活掌握,一般在40~60天。當酒醪糖度達到25%~27%,酒精含量降至20%以下,酸度上升到0.4%左右時,即可壓榨。熟成期間不宜經常開啟,更不應攪動酒醪,以免感染雜菌。
9、抽酒。發酵好的酒用泵或勺桶送入另一口已滅菌的空缸上架好的分離篩內,使酒液與糟分離,糟送去壓榨。
10、澄清。將抽出及壓榨的酒液都泵入澄清桶內,加醬色,攪拌均勾,靜置5~7天,泵入貯桶內,滅菌,沉降的灑糖最後進行壓榨。
11、壓榨。將糟酪攪勻,用漏斗灌入綢袋,紮緊袋口,用清酒液衝去綢袋外面的糟粕,下接木挽斗,輕輕放入木榨內,排列整齊,一層一層往上堆疊,至糟酩裝畢為止。先利用綢袋內的槽液本身重量壓出酒液流入下接的缸內。當流量逐漸減少時,陸續在榨桿的另一端添加石塊,使石塊的重量以不流出混濁液為度。經5~7小時,袋內精酷中大部分酒液已經流出,糟粕壓成餅狀。此時打開木榨,取出綢袋,解去扎口繩,在綢袋的1/3處摺疊起來,整齊排列在榨箱內,重新加石塊壓榨,第二天取出重新摺疊重複壓榨一次,至第三天壓榨結束,取出綢袋中壓乾的糟粕於籮中。壓出的酒液併入沉澱桶內,將其混合後澄清。
12、沉澱。將抽出和壓出的酒液一起泵入沉澱桶內,根據酒色每50千克酒液加糖色0~70克不等,攪拌均勻,靜置5~7天,將上部澄清透明的酒液泵入貯酒桶內滅菌。沉澱物壓榨。
13、煎酒(滅菌)。將貯酒桶內經沉澱的清酒液泵入管式滅菌器內,開啟蒸汽閥門,注意調節酒液流量,使熱酒管的溫度達86℃~90℃,滅菌後的新酒裝入已洗淨並經嚴格滅菌的酒罈內,每壇盛酒25~30千克,壇口立即蓋上瓦蓋,以減少揮發損失。待壇內酒溫稍冷時(一般是第二天早晨),取下瓦蓋,加上木蓋,用三層棉紙、三層板紙塗以豬血石灰漿密封壇口,並在壇壁標註生產日期、成酒日期、皮重、淨重後進庫貯存。
14、陳釀。為了提高酒質,使糖、酒、酸成分協調,增加酒的醇厚感,必須經較長時間的貯存,沉缸酒一般貯存期為三年。貯存過程應經常(最好每季)檢查一次貯存庫,檢查酒罈有無滲漏,以便及時更換或改正。貯存庫要求乾燥、通風,無直射陽光。
15、勾兌、包裝。為了達到統一的質量標準,必須將每批不同質量的酒進行勾兌。勾兌是由專職人員先經小試驗,確定勾兌配方,再進行大型勾兌。勾兌好的酒裝入預先洗刷乾淨並經嚴格滅菌的瓶中。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龍巖沉缸酒釀造技藝工藝成熟,歷史悠久,產品具有經濟價值,集保健、飲用等多種功能於一身,因而其有一定的實用價值和文化意義。

傳承人物

陳強平,男,1954年2月生,2021年2月被評定為第五批福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項目名稱:釀造酒傳統釀造技藝(龍巖沉缸酒),福建省龍巖市申報。

社會影響

榮譽表彰
1963年,第二次評酒會,龍巖沉缸酒被評為中國國十八種名酒之一。
1979年,第三屆評酒會,龍巖沉缸酒被評為中國二種名黃酒之一。
1983、1984年,龍巖沉缸酒連續獲國家優質產品金質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