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禪

醫禪

醫禪,也叫禪醫,少林禪醫,中華禪醫。是在印度醫學文化和中國醫學文化的基礎上經兩千年實踐融合後形成的醫學流派。它在繼承發揚中華傳統醫學理論的基礎上,突出以“禪定”為基本法門,以呼吸、觀想、氣血、經絡、髒象等學說為基本理論,運用“氣化”、“導引”、“點摩”等基本手段進行診斷、治療、調養。少林“醫禪”的養生方式表現為:以功法為導,以醫藥為用,以禪修為髓,以提升生命力為歸,其作用正在於激活潛能,鍛鍊臟腑,改造體質。多彩多姿的氣功健身療疾諸般功法,歷代高僧珍藏秘傳之豐富驗方,結合超絕凡俗的武技功夫,或養生延壽,或濟苦活人,成就無量功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醫禪
  • 別名:禪醫,少林禪醫,中華禪醫
  • 特點:融合了印度和中國醫學文化
  • 基本理論:呼吸、觀想、氣血、經絡、髒象等
流派介紹,歷史發展,發展現狀,

流派介紹

“醫禪”中國傳統醫學中的一條支脈中國傳統醫學,是中華民族的寶貴遺產。它不但具有神奇的臨床效果,而且具有深幽古奧的醫學理論。禪醫,是在佛教禪宗觀念影響下形成的醫學流派,故此人們俗稱它為禪醫。它不但有中國傳統醫學的神奇性,而且還有東方宗教的神秘性。由於它特色突出,所以深受信奉古東方文化人們的愛戴。禪醫具有單傳秘教的傳統,所以人們多聞其名而少見其蹤。  禪醫講:人是物質的組成,同時也組合生成了“生物信息工程”即“生命靈魂”。人體組合生成的“生物信息工程”具有類物同頻的共振性與類它頻的干擾性及殘留信息的收載性。人體在物質所能體現的範圍中,。可以用確切的科學方法去解決。它具重複性!對超物質形式所能缽現的“生命靈魂”就要應時隨象,因勢力導。因為,人體生命隨時間與空間的變而變化,它象瀑布一樣永不重複。由於生命的不重複性所以研究生命的數證只有借鑑性!中國傳統醫學中講精、氣、神及魂魄等學說。實際是古人對生命認識的一種描述。是一種用語。用“鬼神”二字描述生命信息的式,單純的從傳統醫學上講,也是對生命的一種描述,一種用語,是假名。是超語言的一種表達。根搞封建迷中的“鬼神”有本質的區別!在向未知世界探索的時候,要特別警惕歪門邪道的干擾,防止他們搞豐建迷信動!同時也要防止對本意的歪曲干擾對生命科學的研究!禪醫對中醫脈診的認識與用,是在尊重科學的基礎上追求其究竟。禪醫診脈,是通過指下的脈部搏動的感覺領悟其病情。診脈領悟病情,是醫者通過脈部的感覺分類侯得其“神”。禪醫講:中醫診脈對脈搏“神韻”的追求已超出了動態傳導的物理概念。因為醫者指下搏動的覺,除心臟外,並沒有其它臟腑傳導的依據。尤其對腎氣、陰陽盛衰等抽象概念的診查,更不具備科學數證循。禪醫診脈強調指下用“心”指下用心是一種“心識”能力。它不拘於常規識覺器官所能認識的範圍,“識”診脈通過形式而不拘於形式,它追求的是生命的所在。心識診脈是在同情與理解的心態中進行“靜慮”“靜慮”是通過文字標註的脈象去參禪悟道.這裡存在著知識的積累與潛能的發揮。禪醫對“神韻”的追求實是對生命信息的探索。經氣流注學說,在中國傳統醫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這個特色的運氣學說與中國傳統的宗教觀相結合,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東方養生修道術。在科學極不發達的古東方,人們為了強身健體,驅逐疾病,以養生修道為主題的文化遺產極其珍貴。現代氣功活動的盛行,充分的體現了它的實用價值。養生修道,是禪宗醫學中的主要內容。它體現了佛教禪宗觀與傳統醫學相結合的修道特色。禪醫尊重科學,從不搞封建迷信活動.大德高僧從沒有一位主張有病不去看醫生的做法。這說明佛學與科學並不對立,禪宗觀醫學中的養生修道術,不但注重日常的養生修煉,而且在臨床中還有針對性的治療功法。現代一些氣功界朋友,吸取了有效的傳統功法。組合成現代氣功,用於民間養生保健,對人們身體健康起到了積極作用。禪醫對經絡氣穴的實質認識,具有獨特的理論學說。禪醫認為;古人標註的經絡氣穴並不是它的真如本體。經穴的真如本體是在具有生命的前提下,隨時空的變化而變化,它一處有動而無一處不動;一處有變而無一處不變。人體經穴的生成流注具有性能質量的變化及位置的遊動性!禪醫所言取穴準確是指功效位置的準確!並非是指圖文坐標尺寸的準確!禪醫在臨床中,能通過臟腑生成流注的經氣,人為的創造穴位性能質量的生成。禪醫講:古人標註經絡氣穴的實際意義,是思想交流的需要和傳教的需要。人對經絡氣穴的認識應該通過圖文標註的指向去領悟它的客觀實在,決不可被文字框架所束縛。禪宗醫學中的養生內容極其豐富。它不但具有修神養性的內功及運動性的外功;而且特別注重膳食的調配。“食療”是禪醫運用食品中的藥性進行醫療養生的做法。禪醫把人們日常所用的食品納入各種醫療性能中,再根據人們的健康需要進行藥理性的調製,最終達到醫療養生目的。藥為食用,食為藥用是“藥食同源”理論的基礎。這個理論不但是中國傳統醫學中的主要內容,而且在中國傳統飲食文化中也有重要的地位。  “淨花齋食譜”是傳統養生食品中的主要內容。其特色突出。相傳古時候一些達官貴人,既有信奉又不能克守清規。禪醫為其調製食品,因其口味與養生價值具佳,所以深受信奉者的喜愛。禪宗醫學觀,有利於對生命科學的研究,能促進生命科學可與科學醫學交融相會。

歷史發展

發源地
1500年前,西來的高僧達摩,在嵩山面壁九年、結廬修真,創立了中土佛教禪宗的祖庭——少林寺,是少林武術的發源地,也是禪醫的發源地。少林寺建寺之初。由於少林寺的皇家寺院地位,擁有良田百頃,殿宇上百間,眾僧整天參禪靜坐,修身養性,驅去雜念,消除思亂,鎮靜魂魄,安定心神。但長期靜坐不動,影響了寺僧周身血液循環,造成筋絡不暢,久瘀成疾。不僅影響了身體,還難以對付山林中的猛獸威脅和盜賊侵犯。於是,僧人們在學禪的同時開始習武,並充分利用嵩山豐富的藥材資源,吸收民間醫療方法,不斷積累用藥經驗,逐步形成了許多秘方。寺僧們在練武的同時,發現許多功法具有健身和醫療的雙重作用,又逐步推演出了氣功療法、推拿療法和點穴療法。少林醫學由外科而內科,由治療跌打損傷而治療百病,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少林禪醫。 據《少林武僧志》記載,僧稠禪師曾經取嵩參熬湯為跋陀補養身體。跋陀的另一位徒弟慧光也曾用鐵針為一昏迷病人療傷。禪宗二祖慧可斷臂求法後在缽盂峰上養傷,寺僧們采來草藥為他治療。至達摩祖師,歷代高僧在精修禪法的同時,併兼通佛教“五明”,而“醫方明”最受珍視,代代相傳,有言傳,有秘傳。
《少林寺針灸秘抄》
歷史上,少林寺湧現了大批知名僧醫。北魏後期的少林高僧洪遵和志剛被尊為活菩薩,分別撰有《少林寺針灸秘抄》和《少林醫僧寶囊》。隋代少林僧人子升善武好醫,尤其對氣功和點穴治病深有研究,晚年撰述的《摩穴秘旨》主要闡述了氣功醫治和點穴治療的內容,特別詳細地介紹了人體常用的六十八穴的部位、取法、療效及配方,開列了一百多種常見病的點穴治療指要。十三棍僧救唐王中的寺主僧志操也是一位著名的僧醫,入寺前習醫十年,治療跌打損傷,總是先用針灸,少數不愈者,再採用嵩山上的草藥製成的丸、丹、膏等治療,並著有《少室僧針灸秘經集》等。唐朝末年的福湖和尚醫技高明,善用針灸和草藥,扎針不過二,用藥不過三,特別對止血、內瘀、厥症、危症等的治療有獨絕之處,撰有《少林傷科十大方》。
《針後拔罐秘法》
宋代的洪溫禪師擅長骨傷科,多以針刺加火罐解除患者痛苦,撰有《針後拔罐秘法》,臨終前將技藝給覺遠和尚。覺遠和尚對內科深有研究,有《少林寺內科神效錄》傳世。元代的惠定被尊為少林神醫,著有《少林骨科旨要》、《少林醫家丸散藥譜》,惠炬在《針刺九十神穴》中總 禪醫
結了元以前僧醫大師的經驗,是針灸用穴的臨床精華。明代著名的僧醫有本明、幻休、正道等,清代隨著武術的衰落,醫技有所下降,較為著名的有湛舉、寂勤、貞俊等。
歷史
公元1217年,東林志隆出任少林寺住持,創建了少林藥局,以少林醫方服務本寺僧眾及百姓,享有盛譽,被稱為“佛門醫宗”。與此同時,少林醫學秘方不斷傳到寺外,惠及大眾。清朝時,登封人景冬暘曾拜少林僧人為師,學習醫學知識,後因治好皇后的病而聲名遠揚。他晚年編著了醫書《嵩崖尊生》,至今仍為中醫的圭臬。
編輯本段禪醫-行醫方法
一曰氣化療法。
禪醫與傳統中醫理論一樣,認為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寒則氣收,濕則氣泄,驚則氣亂,憂則氣滯,勞則氣耗,思則氣結,氣隨百病,百病發於氣也。氣是構成萬物的物質,一切事物都是氣變化的結果。故講禪機即氣機,悟禪機即悟氣理。氣通則血脈通,氣不通則血脈不通,病生矣。所以,知禪機即可釋病理,以通氣化滯開結為主,主要以點化人體經絡和氣穴為主,以少林一指禪,二指禪之功點摩人體之經絡氣穴,化人體之滯氣和氣結,滯化結開氣通則病釋。
二曰藥物療法。
“深山藏古寺,碧溪鎖少林”,豐饒的土地蘊天地之精華,為少林歷代名醫採摘百味之藥提供了便利條件。中藥百味,大抵可歸為辛、酸、甘、苦、鹹五大味。長期以來,少林醫學中治療跌打損傷、骨科、內科之多種良藥,或煎服,或膏膜,或點滴人體竅門等,俱皆有效。
三曰食療法。
禪醫一道,不但有其獨特的學術理論及行之有效的臨床醫術,而且特別注 禪醫
重食品養生。禪醫理論認為:用藥不如進食,藥療不如食療。佛禪一道,於飲食中講究較多,齋飯素食,乃是總括。觀之牛羊一類,雖飲水食草,然膘肥體壯,或奔跑或負重,皆有堅忍耐力。所以,禪醫醫理在於引導患者醫病之時,不食葷腥,而是食之以特定之穀物、蔬菜。腥是所有動物肉類,葷是蔥、韭、蒜、芥等,且苦辣酸甜鹹五味皆不可過食。民間亦常有“魚生火,肉生痰,青菜豆腐保平安”一說。通過特殊之飲食調理,由內而外來調理人體臟腑、氣脈,從而驅病強身。
食療法
此三種療法,在具體運用中又可歸結為吐納、導引、針灸、膏膜之“八字療法”和“竅療法”確實是依據人體之經絡、氣血原理,以化氣通竅為目的。經絡是運行全身氣血,聯絡臟腑肢節、筋肉、皮膚,溝通人體上下、內外的通道和聯絡網。人體不同的組織器官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然在經絡的溝通、聯絡作用下,他們相互協調、共同配合,使人體成為一個表里、上下彼此緊密聯繫、和衷共濟的統一整體。“八字療法”的主要方法即是引導患病者行吐納、導引之法,再輔以針灸、膏膜之術使周身經絡通達、氣血順暢從而祛病強身。
依據
“竅療法”:主要是依據人體五臟六腑,百脈七竅周身相通之理來醫病治病。  五臟的生理功能雖各不相同,但心是人體生命活動的主宰,在臟腑中居首要地位。如心氣旺盛,則血液能在全身經脈中正常運行,周流不息,營養全身。如心氣不足,則血不充盈,經脈不利,勢必造成血流不暢或血脈空虛,出現心悸、脈象細弱乏力的症狀。而心氣不足,則又是人體自身氣滯鬱結所致。而化滯開結,即可充盈心氣,通暢血脈。
整體聯繫
人體是一個有機統一的有機整體,而這種整體聯繫是以心、肺、肝、脾、腎五臟為中心,以七竅相連而通達全身。人體之七大竅,眼鼻口舌耳上五清竅和體下兩大濁竅通達全身,掌管人體一切之進出。運用“竅療法”治療時,主要以我們自己配製的中草藥水點滴人體之清竅,或將我們研磨的中草藥由鼻腔每日定量吸入少許,再輔之以清竅處的點摩和適量的中藥湯劑,從而化滯、清道、通竅。大竅通則大病無,百竅通則百病無,通竅為治一切病症之法門,竅通則病除。同時,重視養生之道加之有選擇的合理的飲食搭配,即養生食療是預防疾病和一切治療疾病方法的基礎。
診斷和把握
禪醫對於患者病症的診斷和把握,亦與傳統中醫診斷方法一樣,採用望、聞、問、切之法。望診即用眼睛觀察患者的身、色、形、態和舌象的異常變化,以判斷疾病的性質和部位。 聞診包括聽聲音和嗅氣味兩方面,聽患者的語音、呼吸、咳嗽、腸鳴等,嗅患者所發出的各種氣味;問診則是詢問患者或陪診乾,了解病情及與疾病有關的情況;切診是醫生運用手指對患者體表進行觸、摸、按壓,從面獲得辯診資料 ,在此基礎之上,人們更為重視聽和嗅,聽主要是聽患者說話之嗓音底氣,呼吸喘氣之輕重,而知其臟腑之氣,嗅主要是指在一定距離內嗅患者之體氣的清濁,知患者脾胃之氣,從而察氣機而知病理,診斷患者病症之所在。有些病症,單憑望、聞、問、切之一即可作出診斷,有些亦需“四診合參”作出診斷。總之,每個人的身體特點、居住環境、生活習慣都有所不同,病因病症也各有特點、必須因人、因病、因時、因地採取相適宜的治療方法,才能取得更好的療效。人是軀體和精神的統一,軀體康健則神清氣爽,反之,精神鬱悶,必致軀體成病。

發展現狀

醫禪(禪醫)作為中國禪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文革”期間受到影響,改革外放後中嶽嵩山少林寺重新建立了“少林藥局”,中嶽嵩山少林寺曹洞正宗第45世、永化堂上第三十一代嗣法沙門德政禪師所駐錫開創的廣東省清遠市御金街少林禪院專門設立了“禪醫堂”,為全面恢復振興中華禪宗文化之“醫禪”文化邁出了新的腳步。
少林禪院“禪醫堂”少林禪院“禪醫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