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消費主義

醫療消費主義是指將醫療服務本身當做目的,並對其實行不正當消費的一種價值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醫療消費主義
  • 類型:經濟術語
表現
概括起來,中國現代醫療消費主義的表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制度不健全,導致醫療行為中的“過度消費”
以“公費醫療制度為例,它建立於1952年,是國家通過醫療衛生部門向國家工作人員提供免費醫療及預防服務的一項社會保障制度。由於缺少有效的制約機制而產生了“過度消費”、“小病大看” 等不正當的醫療行為,造成國家財政負擔過重與社會衛生資源分配不公等不良後果。迫於財政壓力和民眾呼聲,公費醫療制度改革正在不停地加快,如最近各大報紙紛紛報導了全國各大省市將“公費醫療制度”併入醫保的舉措,但“補充醫療保險” 又頻頻遭到質疑。
國家設定“公費醫療” 的目的在於更好地保證公民的健康,但結果是帶來了衛生資源的浪費,加重了國家的財政負擔。隱藏在“公費醫療” 背後的正是醫療消費主義的本質體現,在“公費醫療” 這一“保護傘” 下,醫療服務不再是達至健康的必要手段,而成為個人所享有的特權。在這種特權思想支配下,醫療服務也像其他消費產品一樣,成為滿足個人慾望的手段,醫療服務成為社會某些人謀取自身利益的工具。
(二)醫療廣告泛濫致使醫療消費行為異化
醫療廣告的定義至今仍有爭議,在我國1993年和2006年兩次頒布的《醫療廣告管理辦法》中,對“醫療廣告” 的定義也不盡相同。這一點也引起了國內學者們的注意,如范稷等[3]從法律的角度對我國現行醫療廣告定義的缺陷作了分析,認為在現行的廣告管理辦法中對醫療廣告和商業廣告等的定義均存在循環定義的不科學做法,不利於執法人員開展相關工作,醫療廣告的內涵和外延不明確,其傳播也缺乏監管。
楊祥銀指出,醫療廣告的頻繁出現不僅展示了商家的廣告策略與銷售技巧,同時也反映出醫療衛生產品消費背後的更為深層次的問題。在醫療衛生廣告富有象徵性意義的描述中,它所刺激的消費主義文化引發了人們對現代健康生活方式想像和欲望。衛生保健作為一種商品來消費,它的目的和作用也不僅僅是為人們帶來健康,而是成為現代人的一種生活方式和文化。這大概也是醫療廣告為其找到合理性的最佳依據。
若醫療廣告所宣揚的醫療消費文化缺乏理性思考的根基,它就會變得像古人追求“長生不老”目標一樣可笑。除了商業利益的需求,醫療廣告在本質上應該是公益性的,以引導民眾理性、合理地進行醫療消費。也只有這樣,才能做到醫療機構營利和民眾健康的雙贏。否則,一旦民眾發現自己被愚弄,就會產生極其惡劣的影響。頻頻爆發的醫療糾紛事件以及各大媒體報導的虛假醫療廣告所帶來的惡果就證明了這一點。
(三)過度依賴醫療技術,致使人們醫療心理扭曲
自從人類破除了對“上帝” 這一萬能的造物主的信仰,人類就開始相信“一切掌握在自己手中”,這一思想也充分地反映在醫療消費行為中。在醫療消費主義觀念支配下,人們常常產生這樣一種錯誤的醫療心理——除了技術,人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增強自己的“購買力”。於是,器官、生殖能力,甚至性別,一切皆可以買賣!人類追求健康的合理性使得一切為之而產生的技術都顯得“合理”,為之付出的代價也是值得肯定的。可悲的是人類並沒有因為技術的進步而降低死亡率。據報導,“2008年全球有5700萬人死於慢性病,占所有死亡人數的63%,預計2030年將上升為75%”, “我國因慢性病導致的死亡已經占到總死亡的85%”。可見,醫療技術本身只是用來改善人類生命質量、延長壽命的手段之一,不是全部。
醫學不應該只是挽救個體性命的技術,甚至是“巫術”,而是集生理、心理、社會於一體的哲學或藝術。如果醫療和衛生知識是只有醫生才能掌握的一門技藝,醫療信息必然是不對稱的,民眾在醫療面前僅僅是一個無知的“買者”。而且,公共衛生問題不應該只是國家和政府的義務,而是每一個公民都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層出不窮的食品衛生問題、環境問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管理問題、傳染病問題和老年問題等,無不表明,人的健康僅僅依靠發達的醫療技術是遠遠不夠的,它是集生理、心理和社會於一體的綜合性問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