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戒

醫戒

《醫戒》 明代李東陽所作敘事散文,通過自己二十九歲時一場脾病治癒過程,揭示患病的人如果一味迷信名醫而延誤病情的道理。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醫戒
  • 創作年代:明代
  • 文學體裁:散文
  • 作者:李東陽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作品注釋,作品譯文,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予年二十九(1),有脾病焉,其症能食而不能化,因節不多食,漸節漸寡,幾至廢食,氣漸苶(2),形日就憊。醫謂:“為瘵也(3)。”以藥補之,病益甚,則補益峻(4)。歲且盡(5),乃相謂曰:“吾計且窮矣,若春水旺(6),則脾土必重傷。”先君子憂之(7)。
會有老醫孫景祥氏來視,曰:“及春乃解。”予怪問之,孫曰:“病在心火(8),故得木而解。彼謂脾病者,不揣其本故也。子無乃有憂鬱之心乎?”予爽然曰(9):“噫!是也。”蓋是時予屢有妻及弟之喪(10),悲愴交積,積歲而病,累月而憊,非惟醫不能識,而予亦忘之矣。於是括舊藥盡焚之,悉聽其所為,三日而一藥,藥不過四五劑,及春而果差(11)。
因嘆曰:“醫不能識病,而欲拯人之危,難矣哉!”又嘆曰:“世之徇名遺實(12),以軀命托之庸人之手者,亦豈少哉!向不此醫之值(13),而徒托諸所謂名醫,不當補而補,至於憊而莫之悟也!”因錄以自戒。

注釋譯文

作品注釋

(1)予年二十九:當時為1475年(成化十一年乙未)。
(2)苶(nié):衰弱
(3)瘵(zhài):《說文》:“瘵,病也。”此處蓋指脾病
(4)峻:急迫。
(5)歲且盡:一年將終。
(6)“春水”二句:中醫五行五臟相配,脾屬土,故稱“脾土”。脾的功能在於運化水濕,春季水盛,將加重脾臟負擔,故說:“脾土必重傷”。
(7)先君子:亡父的敬稱。
(8)“心火”二句:心屬火。中醫以五行與五時(春、長夏、夏、秋、冬)相配,春屬木。木能生火,故有心病的人,至春季心火便得以散發,故說“得木而解”。
(9)爽然:明白清楚。《說文》:“爽,明也。”
(10)“是時”句:1474年(成化十年甲午),作者二十八歲,三弟李三川亡。次年,繼室岳夫人(岳正之女)又卒。
(11)差(chài):同“瘥”,病癒。
(12)徇名遺實:謂徒慕其名,而不究其實際情形。徇:隨順。遺:拋棄。
(13)向:倘或。值:遇。

作品譯文

我二十九歲時,脾有毛病。症狀是能吃而不能消化,因此就節制飲食,後來越節越少,幾乎將廢食了。精神日漸衰頹,形狀也日益顯得憔悴。醫生說“這可是瘵病呢”,便用補藥來補。病越發厲害,補就越發加重。快到年終,醫生說:“我的辦法也想盡了,如果來年春木旺,那么,脾土必受重傷。”父親為此很擔心。
這時恰有老醫生孫景祥先生來看病,說:“到了春天就沒事。”我感到奇怪便問他,他說:“病在心火,所以得木而消失。那個醫生當作脾病來醫,這就沒有摸到它的根。您莫非有什麼悲傷的心事么?”我恍然說:“喲!對啦。”因為我這時連續碰上妻和弟的喪亡,悲愴交集,積年累月,因病而疲。非但那個醫生不理解,連我自己也忽略了。隨即收集所有的舊藥全燒掉,全都聽從孫醫生的診治,三天服一劑藥,不過四五劑,到春天病果然好了。
我因此很有感慨:醫生不識病理,要想解救人的危急,難得很哪!又嘆道:世上那些從名忘實,將性命寄托在庸人手中的人難道還少么?當初如果不遇到那位老醫生,只托之於所謂名醫,不當補而補,直到精疲力盡還是不明白啊!因此就寫下來警戒自己。

作品賞析

這篇文章揭示的道理是,不僅庸醫能夠害人,而且患病的人如果一味迷信名醫,將性命寄托在徒有其名的庸人手中,也會給自己帶來禍害。不光是看病這種事,世上的事情其實都是這個道理。

作者簡介

李東陽(1447—1516),字賓之,號西涯,茶陵(今屬湖南)人。1464年(天順八年)進士,授編修。弘治年間(1488—1505),進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與首輔劉健等人竭心獻納。武宗在位時,劉謹掌權,李東陽為了避禍,表面敷衍,在劉瑾亂政時盡力補救,又能保全善類,獎掖後進。在朝五十年,門生滿天下,為當時文壇領袖。有《懷麓堂全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