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的足跡》是一本2015年出版的圖書,由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醫學的足跡
- 作者:許華芳、劉學禮、謝菁、艾志龍、嚴忠浩
- 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5年11月1日
- 頁數:208 頁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42862273
《醫學的足跡》是一本2015年出版的圖書,由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
《醫學的足跡》是一本2015年出版的圖書,由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內容簡介 醫學是一門科學技術與人文關懷交相輝映、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並存互助的學科。 從《醫學的足跡》中一頁頁地回溯過去,你可以從公元前2000年記錄在...
赤腳足跡特徵是未著鞋襪的裸腳足跡所反映的腳掌面外部結構的徵象。包括腳跟、腳弓、腳掌、腳趾各部的輪廓形態與尺寸,腳趾的形態與相對位置,腳掌前緣與腳趾關係等特徵。清晰的足跡能反映腳掌側皮膚的弓、箕、斗和三角型乳突花紋,以及褶皺紋、傷疤、雞眼的形態與位置。赤腳各部的形態與位置特徵可反映在所穿的鞋底裡面...
醫家,泛指所有從醫的人。中國醫學理論的形成,是在公元前五世紀下半葉到公元三世紀中葉,共經歷了七百多年。公元前五世紀下半葉,中國開始進入封建社會。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到封建制度確立,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大動盪的時期。社會制度的變革,促進了經濟的發展,意識形態、科學文化領域出現了新的形勢,其中...
華佗(約145年-208年),字元化,一名旉,沛國譙縣(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華佗與董奉、張仲景並稱為“建安三神醫”。少時曾在外遊學,行醫足跡遍及安徽、河南、山東、江蘇等地,鑽研醫術而不求仕途。他醫術全面,尤其擅長外科,精於手術。並精通內、婦、兒、針灸各科。晚年因遭曹操懷疑,...
王雪同志甘於奉獻的一生中,為重症醫學的發展、特別是中國西部及陝西重症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斯人已逝,風範永存!她將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患者服務中去,挽救了無數危重患者的生命,贏得了全國各地患者和業界同行的尊敬和讚譽,她救死扶傷的醫者精神永存,並激勵我們為醫學事業發展矢志奮鬥。王雪同志永垂不朽...
《遼寧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志(1946-2008)》是王中彬編纂的一本地方志。內容簡介 光陰荏苒,歲月流金,2009年金色十月,迎來了遼寧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的63年華誕。在我們站在歷史的節點上,豪情滿懷地揮別承載著堅實足跡的63年歷史,意氣風發地邁進充滿希望的未來之際,謹代表醫院黨政領導,向在醫院各個崗位辛勤耕耘的...
醫學成就 王克明(1069—1135),字彥昭,其先輩為饒州樂平縣(今屬江西)人,後徙居湖州烏程(今屬浙江)。幼年多病,遂有脾胃宿疾,久治不愈。及長,疾益重,乃帶病學醫,刻苦鑽研醫籍經典,掌握醫學要領,對症下藥,終於治癒自己疾病。後以行醫為業,足跡遍及江、淮、蘇、湖之間,名聞四方。初試禮部,中選...
李時珍是我國明代偉大的醫藥學家,他的足跡踏遍了江西、江蘇、安徽、湖南、廣東,有關他和《本草綱目》的傳說不僅在湖北具有影響力,在全國、全世界都聲名遠播。他編寫的《本草綱目》仍然廣泛的套用於醫學界。李時珍傳說,作為民間文學,2011年5月23日,李時珍傳說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傳...
除熟讀《黃帝內經》、《傷冷論》等中醫學經典外,還不斷吸收現代醫學知識,曾專門進修西醫兩年,並精研西醫《實用婦科學》、《陰道細胞學》等多種著作,還虛心向老中醫學習。她求師學習的足跡曾遍及浙江寧波、四川重慶、湖北武漢等地。個人簡介 傅方珍融會貫通各家學術思想,創立新說。她曾將自己的心得體會寫成數...
周永銳 副主任醫師,男,1941年出生,山西陽泉人。中共黨員。畢業於北京振興中醫學院。原在山西省陽泉鋼鐵廠職工醫院工作。現任山西省陽泉市中和診所所長是中國文化研究會傳統醫學專業委員會第四屆全國/國際委員會委員,香港《新聞出版社》名譽高級醫事顧問,中國民間中醫藥研究開發協會會員。《臨床特色醫學》雜誌特邀編委...
中醫流派是中醫理論產生的土壤、發展的動力、傳承的途徑,也是中醫藥學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的體現。山陽是淮安區舊稱,中醫藥文化源遠流長,清朝中期形成了以溫病大家吳鞠通為宗師、飲譽江淮的山陽醫派,約500名名醫足跡遍布海內外。目前,山陽醫派中傳承脈絡清晰的兩支分別是程莘農院士和劉樹農教授。溫病家、醫學家 在...
精通內、婦、兒、針灸各科,外科尤為擅長,行醫足跡遍及安徽、山東、河南、江蘇等地。他曾用“麻沸散”使病人麻醉後施行剖腹手術,是世界醫學史上套用全身麻醉進行手術治療的最早記載。又仿虎、鹿、熊、猿、鳥等禽獸的動態創作名為“五禽之戲”的體操,教導人們強身健體。後因不服曹操徵召被殺,所著醫書《青囊書...
傅懋光主持講學期間,和朝鮮醫官一問一答,對答如流,並留下了答辯紀要《醫學疑問》,為天朝掙足了面子,創造了中醫藥中外交流的一個成功範例,同時,他自己也官升一級。傅氏的鴻運遠沒有結束。後來因多次為皇上治病有功,接連封官晉級,直至“正三品”。傅氏用自己堅實的足跡,丈量了在那個時代“一個醫官能走...
鄭新(1925年5月—2021年2月6日),河南郟縣人,漢族,中共黨員,中西醫結合專 家 ,中國中醫科學院 學部委員 ,國醫大師,生前是重慶市中醫院中西醫結合 主任醫 師。鄭新於1949年任職於西南財政部衛生科;1952年—1954年在西南軍政委員會任醫師、科員;1954年入讀於華西醫學院醫療系;1957年8月畢業於四川大學...
王紹棠先生家學淵源、天資聰穎。早年在家鄉行醫,後足跡遍及大半箇中國,曾任黃埔軍校校醫、同仁堂坐堂醫師。王紹棠先生行醫六十餘年,其醫術、品德深受稱譽。先生常教育其後代(王提仁先生):“醫者,溫飽已。若饑寒則醫者無能;若富貴則醫者無心。”先生的品德,由此可見。先生處世謙虛嚴謹,繼承自家醫學外,廣學...
幾年來,王銘維教授宣傳醫學知識的足跡踏遍了石家莊各個小區及周邊的縣區。王銘維教授作為省第九、十屆政協常委,積極參政議政,發揮政協委員優勢,關注弱勢群體,關注民生問題,曾就城市低保、環境保護、提高全民健康意識等問題撰寫政協提案被採納。在她的倡導和努力下,她所在的醫大一院成為河北省第一個省級農民工定點...
范迪初(1917~1984),山東黃縣(今龍口市)人。從事醫療、教學和科研30餘年,足跡遍及山東半島,深受尊敬與愛戴。人物經歷 范迪初1946年國立西北醫學院畢業後,任重慶中央醫院醫師。1948年任青島市市立醫院醫師。1949年後任山東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1956年改稱青島醫學院附屬醫院)醫師、主治醫師、講師、副教授。曾...
丁教授 北京京科銀康醫院中醫康復科及門診專家,從事頭痛,神經內科,強直性脊柱炎臨床工作多年,在權威雜誌發表數十篇論文及專著。丁教授出生於中醫世家,從小在父輩的薰陶下,立志作一名濟世救人的醫學專家。嚴格的親職教育和良好的醫學教育加上她對中醫學的執著,使她成為了一名優秀的中醫繼承人。幾度風雨春秋,...
1968年,王萬青從上海第一醫學院畢業,回響黨的號召,自願來到條件極為艱苦的甘南藏族自治州瑪曲縣工作。瑪曲縣地處甘、青、川三省交界處,是一個純牧業縣,平均海拔3800多米,縣城海拔3400多米。王萬青剛來時,瑪曲的交通條件十分落後,從蘭州到甘南藏族自治州首府合作市需要2天時間,從合作市到瑪曲縣也是2天的路途,...
楊貴貞,免疫學家。在中藥免疫調節、免疫生物工程和神經內分泌免疫調節諸領域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矚目的成就,在科技人才的培養上,為中國醫學科學事業做出了卓越貢獻。2014年6月6日上午11時,楊貴貞教授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解放軍309醫院逝世,享年91歲。人物經歷 楊貴貞教授是活躍於中國免疫學、微生物學界的學術帶頭人...
通過對於醫學的追求,他經過反覆驗證,總結出來兩個治療傳染病很有效的方子:表里和解丹、溫病三黃丸。他這個沒有腿的研究者,把自己的創造傳給了朱良春先生。1939年,朱良春先生在南通開業之後,趕上了登革熱流行,他就用聶先生給他的兩個方子,或單行,或配以湯藥,表里雙解,解救了大批患者,也驗證了中醫藥...
黎磊石(1926年10月26日—2010年3月16日),湖南長沙人,腎臟病專家,中國腎臟治療創始人,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大學醫學院臨床學院副院長、教授。黎磊石於1948年從國立中正醫學院畢業;1963年擔任南京大學醫學院副院長;1964年擔任解放軍腎病研究所所長;198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86年4月作為客座教授前往澳大利亞墨爾本...
蔣晨霞 蔣晨霞,1990年開始任掌紋醫學研究所所長。蔣晨霞,14歲在內蒙古建設兵團有幸與醫學結緣,大青山留下了她採藥的足跡。後考取南京中醫藥大學。已從醫近三十載,先後在甘肅省蘭州市人民二院、蘭州市第二人民醫院工作。1990年開始任掌紋醫學研究所所長。
三年後,又推薦其上京任太醫院判後,經舉薦補太醫院之闕,一年後辭職回家,在此期間,李時珍閱讀王府和太醫院中大量的醫書,醫學水平大增。自1565年起,先後到武當山、廬山、茅山、牛首山等地收集藥物標本和處方,並拜漁人、樵夫、農民、車夫、藥工、捕蛇者為師,記錄上千萬字札記,歷經二十七個寒暑,三易其稿,...
早在公元7世紀,阿拉伯一伊斯蘭醫學曾居世界醫學的先進行列,並對西方現代醫學有巨大影響。到中世紀,阿拉伯偉大的哲學家、科學家、醫學家阿維森納的足跡遍及伊拉克、波斯、亞塞拜然、巴基斯坦大片土地。他一生大膽實踐,潛心鑽研,廣徵博求,於公元980至1037年著成熔古希臘醫學、印度醫學、中國醫學、阿拉伯醫學與哲學於一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