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準繩》是清代何德藻撰著的一部醫案醫話類中醫文獻,不分卷,成書於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系《拾慧集》之一。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醫學準繩
- 作者:何德藻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品出處:《拾慧集》
- 類別:醫案醫話類中醫文獻
《醫學準繩》是清代何德藻撰著的一部醫案醫話類中醫文獻,不分卷,成書於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系《拾慧集》之一。
《醫學準繩》是清代何德藻撰著的一部醫案醫話類中醫文獻,不分卷,成書於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系《拾慧集》之一。內容簡介該書收錄五方異治論等名家醫論四十六篇,對古人所傳方脈諸篇,靡不精心研究,刪其繁,詳其略,或損或益皆...
《證治準繩》又名《六科證治準繩》或《六科準繩》,古代中國漢醫學叢書。明代王肯堂撰。刊於1602年。全書闡述臨床各科證治為主。包括《證治準繩·雜病》八卷,《證治準繩·類方》八卷,《證治準繩·傷寒》八卷,《證治準繩·瘍醫》六卷,《證治準繩·幼科》九卷,《證治準繩·女科》五卷。各詳專條。...
《醫學準繩六要》作者張三錫,明代,字叔承,別號嗣泉。張三錫,明代醫學家。應天府(河南商丘)人,家世業醫。張氏博極群書,精通醫理,認為醫學要旨有六個方面,即診法、經絡、病機、藥性、治法、運氣,遂采輯《內經》、《難經》、《傷寒論》等歷代醫著中有關內容,於明萬曆三十年(1609)彙編成《醫學六要》...
《艾灸準繩示範教程》是2020年4月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周志、王強虎。本書編者首先簡要介紹了艾灸療法的中醫理論依據、技法、穴位、主治等,詳細闡述了內科、外科、骨傷科、神經科、消化科、內分泌科、婦科、皮膚科、五官科常見病的辨證治則、取穴、灸法等防病治病的方法。內容簡介 灸法是利用菊科植物...
父王樵是進士出身,官至刑部侍郎。王肯堂博覽群書,因母病習醫。萬曆十七年(1589年)中進士,選為翰林檢討,官至福建參政。王肯堂歷11年編成《證治準繩》44卷,凡220萬字。另著有《醫鏡》4卷、《新鐫醫論》3卷、《郁岡齋筆塵》等,輯有《古代醫統正脈全書》。今人輯有《王肯堂醫學全書》。
這是一部集明以前醫學之大成的名著,書中對各種疾病的症候和治法敘述“博而不雜,詳而又要”為歷來醫學家所推崇。阿魏化痞膏即是中的經典名方。他廣泛收集歷代醫藥文獻,結合臨床經驗,以10年時間編著成《六科證治準繩》。這是一部集明以前醫學大成的名著,書中對各種疾病的症候和治法敘述“博而不雜,詳而又要...
自幼愛好醫學,因母親重病立志研習岐黃之術,年輕時就已是家鄉的名醫,後治癒其病危的妹妹。任官時積累了不少經驗,辭官回鄉後,將精力集中在醫學研究上,博集眾書,並結合長期臨證醫得,歷時十一年編成了《證治準繩》。另著有《醫論》、《醫辨》、《郁岡齋筆塵》,並輯有《古今醫統正脈全書》,在整理、保存...
《醫學準繩·麻木》:“麻屬痰屬虛;木則全屬濕痰死血,一塊不知痛癢,若木然是也。”《張氏醫通·麻木》:“一塊不知痛癢,陰寒益甚,或日輕夜重,脈澀而芤或弦,屬痰挾死血,宜活血行氣,二陳加芎、歸、桃仁泥、紅花、牛膝、韭汁之類。大便見黑而不作瀉者,小劑桃核承氣湯微利之。十指麻木,屬...
追風如聖散,中醫方劑名。出自《證治準繩》卷一引《醫學統旨》。具有溫經止痛,祛風除濕,息風止痙,養陰清熱,解表平喘,益氣補血之效。主治男婦諸般風證,左癱右瘓,半身不遂,口眼斜,腰腿疼痛,手足頑麻,語言謇澀,行步艱難;遍身瘡癬,上攻頭目,耳內蟬鳴,痰涎不利,皮膚瘙癢;偏正頭痛,無問新舊...
《扁鵲心書白話圖解》是2020年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家瑋。內容簡介 《扁鵲心書》包括上、中、下3卷及神方1卷,由南宋紹興年間開州巡檢竇材集錄。本書刊行之後,曾一度散失湮沒,復經清代胡珏參論、王琦校勘得以流傳後世。書中以《黃帝內經》為醫學準繩,上卷論經絡、治法、虛實、緩急、禁忌、灸法等...
血灌瞳神病證名。首見《證治準繩·七竅門》,又名血灌瞳仁《世醫得效方》,亦有血灌瞳仁外障《秘傳眼科龍木論》與血灌瞳仁內障《眼科篡要》之分。前者類似現代醫學之前房出血,後者類似現代醫學之玻璃體出血。血灌瞳神是指血液溢於黑睛與黃仁之間,輕者僅沉積下方呈水平液面,甚則一片鮮紅,全掩瞳神,...
《扶陽·補陰心法》是2010年人民軍醫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宋)竇材,(明)戴思恭|校注。內容介紹 《扶陽·補陰心法:扁鵲心書+推求師意》包括上、中、下3卷及神方1卷,由南宋紹興年間開州巡檢竇材集錄。《扶陽·補陰心法》刊行後,經清代胡珏參論,復經清代王琦校勘。書中以《內經》為醫學準繩,上卷論經絡...
氣虛耳聾,是一種疾病的名稱,中醫認為是由年老、體弱、病後、勞碌所致。疾病概述 氣虛耳聾,病名。《醫學準繩六要》:“氣虛耳聾,右脈大而無力,或濡而細,證兼倦怠,口中無味等內傷證者,屬氣虛”。由年老、體弱、病後、勞碌所致者,宜結合全身情況辨證施治之。由氣虛所致者,治宜補益中氣,方用補中...
赤蒼散 赤蒼散,又稱赤蒼飲,中醫方劑,出自《中國醫學大辭典》中的《準繩·幼科》卷七。《中國醫學大辭典》。即《準繩·幼科》卷七“赤蒼飲”赤蒼散在中醫中的方劑治療是一種十分溫和的方法,可以在對抗疾病的同時調理身體機能,滋潤修復。
氣閉耳聾 氣閉耳聾 ,病名。見《醫學準繩六要》。系指耳聾之因於氣閉者。治宜順氣解郁。方用逍遙散加減。參見氣閉條。
滋血潤腸湯,處方名,出自《準繩·類方》卷三引《醫學統旨》,用於治療血枯及死血在膈,飲食不下,大便燥結。藥物組成 當歸(酒洗)3錢,芍藥(煨)1錢半,生地黃1錢半,紅花(酒洗)1錢,桃仁(去皮尖,炒)1錢,大黃(酒煨)1錢,枳殼(麩炒)1錢。處方來源 《準繩·類方》卷三引《醫學統旨》。方...
莪術丸,主治小兒宿食,出處《準繩·幼科》卷八。名稱: 莪術丸 別名:莪術丸 組成: 莪術(炮,銼)4兩,三棱(炮,銼)4兩,淨香附4兩(醇醋浸7日,慢火煮乾再焙),檳榔1兩(薄銼),生牽牛末1兩(另研),青木香(去蘆)半兩,谷芽(淨洗,焙乾)半兩,青皮(去白)半兩,蓽澄茄4錢,丁香4錢...
祛風清上散,中醫方劑名。出自《證治準繩·類方》卷四引《醫學統旨》。具有祛風宣熱之功效。主治風熱上攻,眉棱骨痛。組成 酒黃芩二錢(6g),白芷一錢(3g),羌活、防風,柴鬍梢各一錢(3g),川芎一錢二分(3.6g),荊芥八分(2.4g),甘草五分(1.5g)。用法用量 水二鐘,煎八分,食後服。功用 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