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之心:好醫生執業志(醫之心——好醫生執業志)

醫之心:好醫生執業志

醫之心——好醫生執業志一般指本詞條

《醫之心:好醫生執業志》內容簡介:生活中我們享受的所有服務,幾乎都能以等價形式體現消費的交易特徵,獨獨醫患,不能,也不可以。患者,因病痛求助醫生;醫生,因使命和職責,為患者提供治癒、幫助或者安慰等專業性很強,非一般意義的服務。花錢可以買任何商品,唯獨生命和健康不能用錢等價交換。醫生與患者,本是陌路人,卻因為天職,因為對生命的敬畏和對健康的渴求,坐在了面對面,構築了人世間最奇特的人際關係。醫,是醫療、醫術,又是醫療、醫術之上承載醫德、醫風的醫生之心地。醫之心,是醫生對患者的理解所體現的心性,是從醫者對專業的不懈追求,又是對患者疾苦的感同身受。醫之專,醫之難,醫之疼,醫之美,構成了醫之心。來自11家著名醫院的29位醫學專家們發自心底的文字,是千萬個好醫生執業感悟的一部分。如果,你能靜下心聽他們平實講述職業生涯中對患者的感念之情,以及有痛更有欣慰的醫之心感悟,作為醫生,你會對怎樣才是一個好醫生,怎樣做個好醫生,何為仁心,何以信守仁心,有新的解讀;作為患者,當你生病就診時,會因為對醫生的更理解和信任,得到更科學、更有效的健康服務

基本介紹

  • 書名:醫之心:好醫生執業志
  •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 頁數:279頁
  • 開本:32
  • 品牌:北京大學出版社
  • 作者:張抒揚
  • 出版日期:2014年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301237144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專業推薦,媒體推薦,名人推薦,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協和醫院等11家著名醫院29位知名醫學專家處理醫患關係的肺腑之言,《光明日報》、《科技日報》、央廣《健康之家》等數十家重量級媒體聯袂推薦!
《科技日報》主任記者,《醫之心》特約編審王學武說:
《醫之心》娓娓道來的所有故事,沒有華麗的修飾,卻時時讓你的心被揪著。患之情里,你能感受到醫之心的具體可觸;醫之心中,你能感受到患之情里因對醫生的信任和尊重,而獲得的不是親情又勝過親情的生命尊嚴。
當前社會,醫患關係空前緊張,小衝突不斷,大衝突時有發生。如果能靜下心來閱讀《醫之心》,作為醫生,你會對怎樣才是一個好醫生,怎樣做個好醫生,何為仁心,何以信守仁心,有新的解讀;作為患者,當你生病就診時,會因為對醫生的更理解和信任,得到更科學、更有效的健康服務。

作者簡介

張抒揚,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心血管病學專家, 北京協和醫院副院長。在心血管常見病和疑難雜症診療方面,有豐富的實踐經驗。開展冠狀動脈及周圍血管的介入診斷和治療多年,注重對疾病從預防、診療到康復的全程管理。

專業推薦

媒體推薦

在剛剛過去的兩會上,構建和諧醫患關係成為了代表和委員們共同關注的熱點話題之一,並被寫入了政府工作報告。只有這些人成長起來了,我們整個社會將來才會有醫療服務隊伍,有了隊伍有了人,比有了樓有了設備要強很多。
——《科技日報》

書中的38篇文字,不是簡單地寫醫德和醫風,也不是用案例概念化地描述醫患關係的構建,而是通過對生命的敬畏和對健康的渴求,描述了醫生和患者之間特殊的“生死”之交。
——《京華時報》

他們對信任與尊嚴的呼喚、對醫學本質與從醫生涯的反思、對抉擇與成長的剖白,其實都是為了架起醫患互信、共贏的橋樑,找回醫患間那份遺失的美好。
——《健康報》

醫患問題因為頻發的傷醫事件,越來越成為社會強烈關注的熱點、難點、焦點問題,以至於“構建和諧醫患關係”都要寫進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今年又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實施十五周年。基於這樣的背景,張抒揚教授組織了11家著名醫院的29位專家,以各自從醫親歷記錄撰寫了《醫之心——好醫生執業志》,傳遞溫潤的醫者仁心,宣介科學的就醫之道,倡揚和諧的醫患關係。這部匯聚了29位醫學專家情真意切集體記憶的專著,經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再次引發社會對和諧醫患關係構建、醫學人文性教育和人文關懷培訓現狀的熱議和思考。
——新華網

名人推薦

我期待《醫之心》這本書的出版,能讓更多醫務人員看到我們優秀的同行是如何行醫,以及如何通過好的溝通來贏得病人的理解和愛戴的。
國家衛生計生委宣傳司司長 毛群安

看完《醫之心》這本書,我流淚了。看到今天的醫患之間有那么多的矛盾,我心裡很難受。而這本書里寫的,都是醫生對患者真情流露的時刻。這些文字讓我覺得,他們終於站出來了,除了用自己的醫學專業技術服務患者,同時也開始就日益激烈的醫患矛盾來做他們專業的、人性的疏導。
北京大學醫學部常務副主任 李鷹

圖書目錄

序言何以仁心張抒揚/1
1.如果,能夠重來李小鷹/8
2.紅包王仲/14
3.愛與光明並存黎曉新/21
4.牽掛於健春/27
5.水果沈敏/32
6.信任之重陶海/38
7.說法杜淑英/47
8.手機號張紅宇/53
9.攥手何田/58
10.作揖卜小寧/65
11.掌聲蔡建強/70
12.兩雙鞋墊和一雙布鞋譚先傑/75
13.老丁的四次手術周兵/82
14.那一份病歷魏文斌/91
15.我很好段蘊鈾/96
16.平安:幸福的倍乘楊劍秋/106
17.傾聽梁曉春/113
18.神聖劉昌偉/119
19.抉擇於健春/126
20.成長的滋養曾學軍/131
21.尷尬與鬱悶李雪梅/140
22.搏心張抒揚/148
23.服務的第一界面譚先傑/157
24.我的周一沈敏/164
25.幸福:給絕望帶去希望余可誼/171
26.疾苦趙國光/177
27.走到病人床邊張紅宇/185
28.榮耀張志強/190
29.一聲蔡爸爸蔡建強/197
30.惜緣衷敬柏/203
31.欣慰馬東星/208
32.時刻準備著王文珍/215
33.擔當段蘊鈾/223
34.拔管王仲/231
35.值守:除夕夜心裡的踏實盧海/238
36.相托魏文斌/244
37.將心比心王寧利/249
38.無聲亦有聲張抒揚/256
後記
醫者仁心王學武/269

後記

醫科大學上學的女兒周末晚上回家,推薦她看了《醫之心》的《傾聽》《拔管》《無聲亦有聲》《如果,你可以重來》等幾篇文稿,平時溝通不多的女兒,忽然冒出一句:“這本書值得期待。”
“為什麼?”“這些大專家的文字,沒有什麼說教,但有畫面感,看著像現場的一個個鏡頭,還把醫生的糾結和做醫生的擔當,在案例的描述中平實地表達出來。”我建議她有時間把文稿看完,“不,我要等著書出來再細看。”女兒說,“這樣的文字,書本里讀不到,課堂上很難聽到,看一遍感悟不深,必須靜下心,慢慢領悟,甚至需要工作後邊看邊回味。”
應北大出版社和本書主編之邀,作為特約編審,在拜讀《醫之心》所有文字的幾個月里,我深深地被醫學大家和醫學專家們的心性所感動——感動於他們對醫學之痛的反思,感動於作為醫生的他們對風險擔當的無悔,感動於他們在浮躁的當下對患者之情、患者之難的理解與幫助,感動於他們在執醫環境並不樂觀的當下,信守仁心,心存對患者的感激,而所有的文字,都是娓娓道來,娓娓道來中讓人領悟怎樣才是個好醫生,怎樣才能做個好醫生,什麼是醫學的人文性,醫學的人文性於醫生,於患者,具有怎樣的光輝。
38篇文稿,每一篇文字講述的都是專家們執醫生涯中感觸最深的故事。當《那一份病歷》記錄了一位中學教師,37歲的女患者,五年前因“右眼視物模糊”到醫院就診,術後的五年“健康、幸福、充滿希望”,對醫生充滿感激。因為醫生說過,雙眼同時長這種腫瘤的幾率很小,她的病例應該是很有價值的,五年里,她按照約定的時間完成隨訪,一直到發現腫瘤肝轉移已經兩個多月。當時她正在進行化療,還按約定來找醫生,“希望我這個完整的病歷和就醫的整個歷程,對您的科研、對以後的病人也許會有所幫助”。辭世前,她讓家屬一定要告訴醫生這個訊息,還交代家屬務必將這些記錄交給醫生。讀此文,我的內心感受已無法用語言表達。
《疾苦》一文記錄的情同手足的兄妹,20年前同一天高熱驚厥,患相同的癲癇疾病,哥哥接受手術後,康復得非常好,停用藥物後,癲癇一直沒有發作。當專家了解到妹妹也患有同樣的疾病時,迅速安排患者住院,接受了同一部位的手術。手術後妹妹的精神明顯好轉,性格變得像換了一個人樣,更容易與人交流溝通,癲癇也未見發作,但妹妹得以被迅速收治住院的原因,是因為醫生出診中了解到妹妹因患癲癇病,身心所遭受的苦痛。讀此文,我忽然覺得,所有的關於醫學人文性的討論,都不如走進病人的心裡,感悟因疾病而來的苦痛更有意義。
娓娓道來的所有故事,沒有華麗的修飾,卻時時讓你的心被揪著。患之情里,你能感受到醫之心的具體可觸;醫之心中,你能感受到患之情里因對醫生的信任和尊重,而獲得的不是親情又勝過親情的生命尊嚴。
一生中不去醫院看病的人很少,一輩子的職業生涯里,只單純跟疾病打交道的醫生也不會很多。醫院連著社會,病房、病床,是每個人都可能會去體驗的打理健康的平台。喜怒哀樂、苦辣酸甜,人格在這裡平等,人性在這裡無遮無掩。因為對生命的敬畏,因為對健康的訴求,人性與醫學交匯出醫學的人文性。無論你是從業多年的醫生,還是正在醫學院課堂聽課的學生,讀了這本書,或許你會贊同本書序中的觀點,“醫之專,醫之難,醫之疼,醫之美,構成了醫之心”,“好醫生不是概念,做個好醫生也不靠說教。做個好醫生,需要一生的歷練,點點滴滴,貫穿於對每一個患者的診治,因此而構成醫生的仁心”。
我不希望讀者朋友把這部由29位醫學專家的親歷和職業感悟寫成的文字等同於常規意義的教科書,因為它沒有太多的說教。也不希望讀者朋友把專家溢滿真情的平實文字單純看作執業故事。因為太多的文字里,有淚,有血,也有幸福,更有醫學的探索,有醫學的哲思,只是在不經意間娓娓道來。
我喜歡這娓娓道來的文字,把醫學的人文性——醫學中的人性所承載的文化,描述得不晦澀。我更喜歡的是這些文字在充滿真情而平實的故事裡,把醫生的仁心表現得如此生動。
娓娓道來,讓醫之科學離人們更近,讓醫患心靈,無論相識或未曾相識,都可以更相通。娓娓道來,讓好醫生變得更具體,讓做個好醫生變成潛移默化的行動。
王學武(特約編審)

序言

人們對探索未知世界時的失敗常常寬容,或者說允許和不怕科技創新中的失誤,但很少聽到對醫生的工作也能如此理解和體諒,因為醫生的診療活動直接與患者的健康關聯,甚至性命攸關。生活中我們享受的所有服務,幾乎都能以等價形式體現消費的交易特徵,獨獨醫患,不能,也不可以。患者,因病痛求助醫生;醫生,因使命和職責,為患者提供治癒、幫助或者安慰等專業性很強,非一般意義的服務。花錢可以買任何商品,唯獨生命和健康不能用錢等價交換。
醫生,不一定是親人,卻比親人更了解你的健康狀況和生命質量,因此有時會比親人還讓你依賴和依託;醫生,也未必是朋友,卻比朋友更懂得傾聽你的苦惱或病痛,因此更讓你信任。醫生,在你人生旅途中或許只有一程或一面之交,卻有可能提升你的生活品質甚至引導你一生的健康。醫生與患者,本是陌路人,卻因為天職,因為對生命的敬畏和對健康的渴求,坐在了面對面,構築了人世間最奇特的人際關係——醫和患,有時甚至是特殊的“生死”之交。
醫學和醫學科技的飛速發展,為治病救人提供著越來越有效的技術和手段,為生命更健康提供了可能;人們因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對健康需求越來越高,對醫生的期望也越來越大。但是,醫學並非無所不能,人類對生命的未知遠遠多於已知,醫學有太多的局限困惑著醫生們,生生不息的規律依舊是自然界的主導。
糾結的現實面前,想做一個好醫生,是心態的歷練,是心境的考量。醫生,每天幾乎都是在風險評估、責任擔當和診療方案的抉擇中如履薄冰。心地,可與生俱來,但醫生的仁心,不是幾個月、幾年就能練就。吃五穀雜糧的醫生,現實生活中也有酸甜苦辣。當醫護人員被傷害的事件一次又一次發生,醫務人員的心都在抽搐。執業環境出現惡化趨勢,不少醫生提心弔膽,如臨深淵,內心常感脆弱和委屈,有的甚至離開了心愛的職業。如此情形下,既要心懷同情,又要遵從科學,保持冷靜,既要體諒患者疾苦,又要遵循醫學法則和執醫的種種規定,這是做一個醫生能否信守仁心最難的考驗。
醫,是醫療、醫術,又是醫療、醫術之上承載醫德、醫風的醫生之心地。醫之心,是醫生對患者的理解所體現的心性,是從醫者對專業的不懈追求,又是對患者疾苦的感同身受。醫之專,醫之難,醫之疼,醫之美,構成了醫之心。
好醫生不是概念。做個好醫生也不靠說教,需要一生的歷練,點點滴滴,貫穿於對每一個患者的診治,因此而構成醫者的仁心。尊重醫生,是患者對自己生命的尊重,也是醫生尊嚴的體現。尊重患者,是醫生對生命的敬畏、對醫之科學真諦的遵從。無論患者還是醫生,都是一個大寫的“人”,都有一份尊嚴。醫患間的互動信任,使得人與人的尊嚴在醫患的和諧中傳遞,在醫學的光芒中傳導。
來自11家著名醫院的29位醫學專家們發自心底的文字,是千萬個好醫生執業感悟的一部分。這些文字,不是簡單地寫醫德和醫風,也不是用案例概念化地描述醫患關係的構建,而是因為當下醫患關係的不樂觀,當前的醫學院教育和醫生職業培訓中,又未能把醫學人文性教育放在更重要位置,社會缺乏對醫者仁心的更理解與尊重,專家們用觸動自己心靈的從醫親歷,記錄可觸摸的醫學人文性。如果,你能靜下心聽他們平實講述職業生涯中對患者的感念之情,以及有痛更有欣慰的醫之心感悟,你會對怎樣才是一個好醫生,怎樣做個好醫生,何為仁心,何以信守仁心,有新的解讀。
仁術是仁心的承載,有仁術才會讓仁心在醫學實踐中更具光芒,才會對和諧醫患關係的構築更具現實意義。仁心,不是簡單的良心或者同情心,而是熱愛專業基礎上對醫學和醫術孜孜以求的仁術之心。醫生的仁心,在對患者的關切里流淌。
醫者何以仁心,醫患何以彼此信任、彼此尊重,推薦同行和醫學院的學生朋友,分享專家們的親歷,或許,你會有一般教科書上讀不到的感觸。也推薦給對醫生職業不甚了解的朋友,不妨讀讀醫生們流露心性的文字,或許,當你生病就診時,會因為對醫生的更理解和信任而更好地配合醫生的診療,得到更科學、更有效的健康服務。
醫之心,承載和體現著醫學的人文性,但醫學的人文性,並不僅僅是醫學的人文體現,理應是醫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和醫學進步的重要推動力。
出版《醫之心》,是為了在未來的日子裡,有更多好醫生的執業感悟,能與大家分享。無論社會發展到哪個階段,希波克拉底誓言,在我們的從醫生涯中,光芒依舊;特魯多“有時是治癒,常常是安慰,總是去幫助”的名言,在現實的醫患關係中,神聖依然。

張抒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