醜的美學(aesthetics of ugliness; Asthetik des),德國盧森克蘭茨用語,指醜的美學範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醜的美學
- 外文名:aesthetics of ugliness; Asthetik des
- 釋義:醜的美學範疇
- 類型:德國盧森克蘭茨用語
醜的美學(aesthetics of ugliness; Asthetik des),德國盧森克蘭茨用語,指醜的美學範疇。
醜的美學(aesthetics of ugliness; Asthetik des),德國盧森克蘭茨用語,指醜的美學範疇。醜的美學以黑格爾的辯證法為出發點,在與美的關係和矛盾對立中來規定醜,認為醜本身是美的否定但又包含著...
與美的觀念一樣,歷代美學家對醜的定義也千差萬別。古希臘美學家認為不和諧、不合比例、呆板無變化即為醜;中世紀美學家認為,不受上帝統轄的感性世界是醜;經驗派美學家認為不合目的、不完善是醜;俄國革命民主主義美學家認為畸形生活是...
《醜: 萬物的美學》是2014年4月典藏藝術家庭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史蒂芬.貝利(Stephen Bayley)。內容簡介 美只有一種典型,醜卻千變萬化?美得過火可能很無聊,有時還會讓人極度不安;醜得冒泡可能很有趣,因為其無法預測而更加迷人!什...
《醜的魅力》是2006年山東畫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高小康。作品從不同的側面說明了另一種的審美意識:如果沒有了美,世界就是一片黑暗;如果沒有了醜,世界將是一片透明。黑暗是虛無,透明也是虛無。然而,人的世界不是虛無,是...
三醜成為特殊審美形態的基本原因。1、一般原因。①在審美這種人生實踐中,人能夠相對全面而自由地占有自己的本質(審美活動本身必然地包含對於美的發現、欣賞、創造與對於醜的揭露、鞭撻和擯棄)。②美在過程上,美不是作為物化形態的結果...
《醜的象徵:從古典到現代》是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潘道正。內容簡介 西方審醜傳統源遠流長,然而這一傳統至今仍淹沒於龐雜的文化現象之中。本書緊扣“人神關係”這一獨特視角,分古典時期、基督教時期、文藝復興和啟蒙...
第五節 醜作為自主性的範疇:羅森克蘭茲的《醜的美學》小結 第三章 西方現代的醜:醜與非理性主義哲學 第一節 審醜與社會本體論哲學 第二節 西方的社會本體論哲學視野下的醜 一、現代主義哲學階段的審醜 二、後現代主義哲學階段的“...
對於這兩位大家的文藝思想,人們已從不同側面進行了深入的探討,給予了高度的評價,其中有一種觀點認為,雨果的美醜對照原則,是遵循了對比邏輯,沒有改變事物本身的性質;而波德萊爾的以醜為美,則改變了矛盾雙方事物的性質,兩種審美觀...
藝術醜( artistic ugliness)藝術中的醜。與“藝術美”相對。有醜的藝術和藝術表現的醜兩種形態。中國古代美學中的“淫樂”、“邪音”、“鄭聲”、“縟文”,均屬於醜的藝術,與“和樂”、“雅音”、“正聲”、“美文”相對立。
美與醜是文學藝術辯證規律的一個術語,是指作品中美好與醜惡之間的相互對立或相互轉化的關係。具體表現有“以美襯醜”、“以醜襯美”或“美中見醜“、”醜中見美“等。文藝作品中的美與醜,是生活中美與醜的反映,但又不等於生活...
由於對象中常常美醜交錯,相互轉化,所以醜感也常與美感交織,並向對立方面轉換。藝術表現丑時,形象醜的內容、形式使人反感,產生醜感,但藝術家對醜加以典型化,揭示醜的本質,體現了審美的理想,又使人對這種藝術形象產生美感,並激勵...
美醜無定形是劉晝提出的美學命題。《劉子新論·殊好》:“美醜無定形,愛憎無正分也。”以為“聲色芳味,各有正性”,事物的美是客觀的,人的美感是普遍的,常人對於美醜之分,有大致相同的認識。但人的美感也各有異,甚至有人“...
而歌德在詩劇《浮士德》中通過描寫浮士德與魔鬼靡菲斯特的衝突來展示美與醜的激烈鬥爭。另外,一些現實主義作家,如巴爾扎克、福樓拜、司湯達、左拉等則以寫實的手法展示現實中醜的存在。1853年,羅森克蘭茲出版《醜的美學》,成為美學史上劃...
《西方的醜學:感性的多元取向》通過追蹤Aesthetics(原譯“美學”)一詞的內涵以及與美學相對的“醜學”一詞在整個西方文明沿革中的遞嬗,追尋西方文化的源頭,獨闢蹊徑地講述了因醜的介入而使人們感性心理得以拓寬的全部歷史,並對西方文化主...
作者以獨到見解,將美於時代洪流中抽絲剝繭,對美的發展歷程做廣博精闢的說明,廣及文學、藝術等各方面,呈現方式具獨特的質感、美感,隨處展現著美學大師的真知灼見,儼然一部不可多得的收藏寶典。醜是什麼?醜只是美的反面嗎?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