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魚草假尾孢

醉魚草假尾孢

斑點生於葉的正背兩面,近圓形、角狀至不規則形,寬1.0-8.0mm,有時多斑癒合,葉面斑點中央黃褐色至紅褐色,邊緣圍以暗褐色細線圈,葉背斑點不明顯的淺灰褐(在葉背面分生泡子梗較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醉魚草假尾孢
  • :1.0-8.0mm
  • 形狀:近圓形、角狀至不規則形
  • 葉色:斑點中央黃褐色
特徵,分布範圍,世界分布,中國分布,

特徵

斑點生於葉的正背兩面,近圓形、角狀至不規則形,寬1.0-8.0mm,有時多斑癒合,葉面斑點中央黃褐色至紅褐色,邊緣圍以暗褐色細線圈,葉背斑點不明顯的淺灰褐(在葉背面分生泡子梗較長)。分生抱子淺青黃色,近圓柱形或倒棍棒一圓柱形,直立或稍彎曲,有時稍呈波狀,頂部鈍圓,基部倒圓錐形至圓錐形平截,3-8個隔膜,25.0-100.0×4.05μm。色。子實體葉背生。次生菌絲體表生:菌絲從氣孔伸出,淺青黃褐色,分枝,具隔膜,寬 1.5-2.2μm。子座球形,褐色,直徑20.0-45.0μm。分生孢子梗作為側生分枝單生於表生菌絲上、3-8本從氣孔伸出或緊密簇生在子座上,青黃褐色至褐色,頂部色澤較淺,寬度不規則,直立、彎曲或波狀,具齒突,曲膝狀,不分校或分枝,頂部圓錐形,1-4至多個隔膜, 10.0-120.0×3.5-5.5μm,有時可長達345.0μm。分生孢子倒棍棒形,青黃色至淺青黃褐色,直立或稍彎曲,頂部鈍,基部倒圓錐形平截,1-7個隔膜,22.0-75.0×3.5-5.4μm。

分布範圍

世界分布

中國,日本

中國分布

駁骨丹 Buddleia asiatica Lour. :台灣台中(NCHUPP-164);雲南西雙版納( 58818)。
大葉醉魚草Buddleia davidi Fr. :四川大巴山( 55816)。
非洲醉魚草 Buddleia madagascariensis Lam.:台灣台北(NTU-PPE)。
醉魚草屬 Buddleia sp. :陝西留壩(69486);雲南元江(55817)。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