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題王漢陽廳》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小詩。全詩僅四句二十字,蘊含著出作者政治理想難以實現的愁悶情緒。
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作品譯文,詩詞格律,作品評析,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醉題王漢陽廳贈凶櫻
我似鷓鴣鳥,南遷懶北飛。
時尋漢陽令,取醉月中歸。
作品譯文
我就是那鷓鴣鳥,南遷到漢陽懶於向北飛翔。
時不時來尋找漢陽太守,酒醉以後乘著月色回家。
詩詞格律
我似鷓鴣鳥,
●●⊙○●,
南遷懶北飛。
○○●●△。
時尋漢陽令,
○○●○●,
取醉月中歸。
●●●○△。
(說明:○平聲 ●仄聲 ⊙可平可仄 △平韻 ▲仄韻譽乃霉嫌)
作品評析
此詩當屬李白後期的作品。從此詩可以看出李白和王漢陽是好友。首句“我似鷓鴣戰榜影鳥”,李白選取“鷓鴣”為喻,表明自己惆悵之心情。鷓鴣屬禽,多產於南方,其形如母雞,鳴聲悲婉淒切,有人擬其音為:“行不得也,哥哥”。李白平生政治理想不厚請簽得實現,心情愁悶,這裡借“鷓鴣”意象表達悲情,非常恰當。第二句“南遷懶北飛”,讀者可以看出李白不願做官從政,寒炒但李白每次寫自己不願從政時都寫醉酒,“時尋漢陽令,取醉月中歸”,就是這種情況的寫照。從這裡可以看出其實李白凳舟閥驗實際很想“憂天下”,但天子昏庸,小人當道,李白又不願趨附權貴,因此抱負無從實現。李白感於時勢,常寫自己多么瀟灑於酒月之間,實在是李白的無奈。旬獄拘李白是個很富有政治抱負的人,但他沒有實現,終有些遺憾。正是因為他和杜甫都沒有實現政治抱負,才能生就曠世之詩篇。後人如蘇軾、王安石這些政壇中人就沒有李杜的成就高或許就是這個原因。
作者簡介
李白
(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自稱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靜寧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西域碎葉(唐時屬安西都護府,在今吉爾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馬克附近)。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少年即顯露才華,吟詩作賦,博學廣覽,並好行俠。從25歲起離川,長期在各地漫遊,對社會生活多所體驗。公元742年(天寶元年)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動一時,頗為唐玄宗所賞識,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視,又遭權貴讒毀,僅一年余即離開長安。公元744年(天寶三載),在洛陽與杜甫結交。安史之亂爆發後,他懷著平亂的志願,於公元756年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因受永王爭奪帝位失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中途遇赦東還。晚年漂泊東南一帶,卒於當塗(今屬安徽)。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李白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