賓禮歷史,賓禮定位,賓禮發展,表演內容,表演特色,傳承與創新——千年城闕 千年情,求變與升華——大唐盛禮 醉長安,包容與張揚——中華禮儀 邀天下,回顧歷程,嘉賓名錄(簡),
賓禮歷史
根據記載,歷代王朝皇城的正南門,都是皇帝出巡和迎接重要貴賓來訪的御用之門。“天下第一禮”《醉長安——大唐迎賓盛禮》即沿用歷史傳統,在西安城牆南門上演。
西安城牆是明
洪武七年(1374)在隋唐長安城皇城牆基礎上擴建築城,洪武十一年(1378)完工,距今已有600多年歷史,1961年被
國務院公布為
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西安明城牆是中國規模最大、保護最為完整的古城垣建築,是西安乃至中國傳統文化的經典符號,歷史記憶和精神圖騰。
西安城牆南門即
永寧門,建於隋
開皇二年(公元582年),取永保全寧之喻義,是西安城牆各城門中歷史最久、沿用時間最長的一座。
在永寧門舉行的迎賓之禮起源於
西周朝聘,到了唐代,國力強盛,四方來朝,賓客往來不絕於途,大唐迎接海內外賓客的入城禮儀成為推動國際間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的大典。西安仿古迎賓入城儀式主要參照了古禮中的
賓禮和盛唐時期的《開元之禮》儀規,依據大唐迎賓禮儀中的迎勞、奉見、受表、宴會及儀衛規制,並融入古代民間禮儀內容創意策劃。
“天下第一禮”以西安古城牆為載體,以大唐賓禮為主線,通過二十道禮軌典慶串聯成行,突出“天下禮儀數長安”的主題,修規制約,使這一表演形式成為國內知名的文化品牌,讓更多國際國內友人藉此了解西安、了解中國、了解華夏歷史文化。
賓禮定位
西安的國際化步伐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138年,西漢
張騫鑿空西域,開通
絲綢之路成為西安開展國際交流的開端,長安由此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國際大都市,這也是“天下第一禮”的彰顯歷史的原點。
“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
隨著“
一帶一路”國家戰略構想的實施,復活的絲綢之路聚焦了全世界的目光,作為絲綢之路起點,西安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國際化大都市建設,需要國際化的視野和理念來審視城牆的文化價值和保護開發。《醉長安——大唐迎賓盛禮》作為經典的文化符號,正是基於迎納四海賓朋的國際定位而打造,不僅作為國禮儀式參與重大外事活動,賓禮本身也具有國際化元素,比如南門入城式在由原先的簡單古板升級為復古典雅的《醉長安》這一過程中,便有著國際友人的幫助,《醉長安》中武士穿著的甲冑,其設計師是聞名世界的日本服裝設計專家
和田惠美,甲冑製造所需的原材料,也有相當一部分是直接從日本進口而來。
研討會上,30多位城市規劃專家以西安城牆·南門歷史文化街區為範例,以多元視角解讀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和城市融合發展的西安成果,對包含入城式在內的南門文化定位和開發給予肯定。國家住建部總規劃師唐凱明確指出:“……城市形象方面,西安南門已經成為了我國外交的重要場所,很多國外政要從南門進入西安,從西安進入中國,我們用了這樣一種城市化的方式來展現我們的中國面貌,這是中國人的智慧。”
賓禮發展
新中國成立以來,先後有200多位國家元首及領導人訪問過西安,包括聯合國秘書長
安南,英國女王
伊莉莎白二世,法國前總統
席哈克,美國總統
里根,德國總理
科爾,義大利總理克拉克西,俄羅斯總統
普京,西班牙國王和王后,日本天皇夫婦,韓國總統朴槿惠等等。南門作為西安四大城門之首,作為迎賓最重要的通道,作為文化中國的新國門,擁有特殊的歷史地位和歷史文化價值,成為具有國際化特色的人文景區和展示華夏第一古都形象的名片。
“天下第一禮”在1996年“世界古都大會”期間第一次正式亮相,與會的國內外數十名古城市長們享受了這一殊榮。1998年美國總統
柯林頓訪華讓南門入城迎賓儀式蜚聲海內外,此後,新加坡總理
吳作棟、泰國王后、德國總統、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ICOMOS)年會、第22界世界客屬懇親大會等無數海內外貴賓都在此開啟了古城文化之旅。迄今已接待200多萬中外賓客,成為展示中華傳統文化、西安地域文化、城牆特色文化、古禮迎賓文化的平台。
世界通過這扇門,開始認識古老中國;中國也通過這扇門,越來越多的接觸到世界。
表演內容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公元前126年,漢朝張騫出使西域從南門回到長安城,成為最早的中華入城禮節活動。
今天的《醉長安——大唐迎賓盛禮》主要以大唐迎賓禮儀為主導,伴以人文西安、科技西安、禮儀西安、走迸西安的時尚元素,突出中華文化包容四海、兼納百川的民族精神。
《醉長安——大唐迎賓盛禮》總時長約40到45分鐘,分為《賓至盛唐》、《穿越時空》、《天下長安》三個部分,分別在慶典廣場、月城文化廣場、瓮城文化廣場進行。
《賓至盛唐》分為下車入帳、御道前行、迎賓唱誦、出城相迎四個篇章;
《穿越時空》在月城和西馬道進行,分為儀仗表演、觸摸歷史兩個篇章;
《天下長安》在瓮城文化廣場進行,分為永恆之城、唐韻風神、盛世國度、情醉長安四個篇章。
表演特色
傳承與創新——千年城闕 千年情
南門入城儀式作為重要的迎賓禮儀,在傳承中擁抱現代和創新。
最早的南門仿古迎賓入城儀式,主要是參照古禮中的賓禮和盛唐時期的“開元之禮”儀規,並融入古代民間的禮儀內容而創意策劃的。改造後的新入城式擴大了其內涵,進行了調整。與原南門迎賓入城儀式相比,新的長安入城禮賓儀式令人耳目一新,承接古儀式的 “禮儀”“儀式”等核心理念的同時,拓展了“禮”的內涵與表達方式,突出古代迎賓儀式,將最傳統的東西純粹化、規格化,體現了“以軍禮同邦國”“以賓禮親邦國”的雙重內涵。同時,新的長安入城禮賓儀式在表演上也更加豐富,具有層次化。
新迎賓儀式主要分為“接、迎、敬、歡”四個環節:
在南門前廣場、御道兩旁,儀式的主題是“接”,接是走進歷史,讓八方賓客對古城西安、對傳統古典文化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和直面感受;
在城樓下、吊橋旁的表演主題是“迎”,迎為抵近城池,相迎賓客到來;
在月城,則以“敬”為主題,敬是釃酒迎賓,因為月城古為屯兵之地,讓賓客感受軍中禮儀之莊嚴;
在瓮城,表演主題為“歡”,歡是天下長安,讓賓客感受歡樂的氛圍,為遊客帶來一場豐富的視覺、聽覺盛宴。
在創新和調整的同時,新長安入城禮賓儀式依舊是仿古,嚴格來說主要是“仿唐”,道具、服裝、音樂、舞蹈基本上都是參照文獻及考古資料來重現唐風,儀式隆重而充滿著古典風情,以歌舞昇平的舞樂和皇家禮儀再現盛世雄風,迎接八方賓朋,隨著諸多歷史文化意喻和現代生活感召的元素加入,傳承著歷史,開啟著未來。
從1998年6月25日晚8時40分,西安城牆第一次迎來外國政要——美國總統柯林頓開始,諸多國外來訪要員都通過“天下第一禮”進入西安。南門入城式以不同的形式,經歷十八年風雨和輝煌,從國外政要、國內賓客到旅遊團隊、會議……至今已接待二百餘萬來自世界各國的賓客,讓來賓在這裡第一次了解華夏故都。
“天下第一禮”,愈來愈成為迎接重要賓客的國之大禮。
求變與升華——大唐盛禮 醉長安
主動求變、歷史機遇的雙重疊加,讓古城西安,尤其是南門這一象徵城市開放寓意的地方,更加生機勃勃。
新長安入城禮賓儀式最大的亮點,首先是以設施完整的西安城牆為實景,通過遊客穿越時空的行進體驗,活現古代入城儀式,成為世界級旅遊文化品牌;二是通過光影設計使整個城牆南門的身影赫然凸顯,形成雄偉城牆的震撼視覺效果;三是用巨幅投影效果展現西安城牆的形成歷史、古代長安繁華生活等歷史畫面;四是整個儀式流程的結尾,在古今絲綢之路的背景畫面中升華主題,營造瓮城彩綢滿天飛舞的壯觀效果,將長安入城禮賓儀式推向其文化內涵的最高點,重現大唐盛世的最高禮節,以古貌展示歷史、城市新風。
新長安入城禮賓儀式把創新演出內容作為基礎,在服裝、道具、音樂、燈光、音響等設施上做全面、展示性地綜合提升,集聲、光、電等多媒體為一體,擴大演出人員數量,使人“為之一亮、為之一振、為之一撼”的多層次、多形式的迎賓禮儀演出。
莊嚴雄偉的永寧門前,古樂聲聲,唐舞翩翩,在深厚古樸悠揚的古樂聲中,在氣勢恢宏的五彩雲霓映射下,在熱情洋溢的唱誦迎賓中,金盔鐵甲全副武裝列隊出迎武士為先導;皇家仕女魚貫而出的文官武將與多國使臣穿過吊橋以禮相迎;婀娜多姿的歌女們邁著輕盈的舞步,向尊貴的遠方來賓敬歌獻舞。在這華光流彩、樂聲滿天、美酒芬芳、飛舞遏雲的仿古迎賓禮儀中,主、賓的歡聲笑語把西安古城渲染得更加美麗,如詩如畫,如夢如幻,光彩奪目,獨具特色……
包容與張揚——中華禮儀 邀天下
與原南門迎賓入城儀式相比,新的“天下第一禮”讓人耳目一新,更精彩、更有創意。
南門入城式讓西安的歷史有了溫度,將一個靜態的文物挖掘出鮮活具象的文化內涵,讓它‘活’起來,成為西安文化保護的重要實踐。雖然人們本身就生活在歷史中,但能親身體驗傳統文化的機會並不多,“天下第一禮”讓每位市民,以及來西安的每位遊客都能走進歷史,感受人文。
曾經的人文盛典重獲新生——新的南門入城禮賓儀式讓這個代表西安城市精神的文化盛事,再一次獲得世界的矚目。
2015年05月14日,西安以仿古入城式歡迎印度總理
莫迪“入城”。大唐武士和宮女列隊迎接,專司接待的“鴻臚寺官員”致歡迎詞。陝西省長婁勤儉向莫迪贈送“通關文牒”,西安市長董軍贈送城市“金鑰匙”。吊橋落下,城門緩緩打開,莫迪走進月城,象徵著進入中國國門。
在重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盛景下,“天下第一禮”以歷史傳承、文化弘揚為載體,以包容世界的心態,為國際化人文景區的建設,重現絲路輝煌,中華文明的偉大復興譜寫輝煌壯美的篇章。
回顧歷程
早在三千年前的
西周初期,周公旦就在王朝龍興之地
岐周制定了《周禮》,從此幾乎歷代王朝都有禮志和樂志。在數千年的歷史變遷中,禮樂儀式逐漸制度化。據文獻記載,歷代王朝皇城的正南門,都是古代帝王出巡和迎接重要賓朋來訪的御用之門,而今天,西安永寧門正是尊奉傳統,以正南門的“天下第一禮”迎接四方賓朋。
我國是典型的
禮儀之邦,歷朝歷代都有自己的禮規。西安的仿古迎賓入城式,不是某一個朝代禮制的照搬,既非完全仿唐的,也非仿周仿秦仿漢,因而叫仿古迎賓儀式,西安的仿古迎賓儀式主要是參照古禮中的賓禮和盛唐時期的儀規並深入古代民間禮儀內容而創意策劃。
“天下第一禮”創作解密
“我們收到了很多來自國內外關心西安城牆的來信,我記得最清楚的是一封美籍華僑的來信,他在信中表達了以西安古城牆為母體,培育、挖掘出多種仿古風情文化活動的願望。”原環城建設委員會主任史凡介紹說。
西安城牆修葺一新之後,圍繞著城牆舉辦文化活動的各方聲音越發強烈。第一次亮相的是“城牆燈會”。
時至今日,史凡仍清晰記得1985年元宵節的西安城牆。“人山人海!”她說,“好像全西安的人都來了。”為了籌集各種各樣的燈籠,組織者幾乎跑遍了整個關中,終於呈現了一次"近乎完美的城牆主題文化活動"。
數年後,一個今天被視為“天下第一禮”的入城儀式開始醞釀。
“80年代末,我們開始醞釀'南門仿古入城儀式',坦白地講,那時候並沒有給予'入城式'過高的期望,只是當作挖掘城牆文化的一項內容。”史凡說,這項工作幾乎都是在沒有大型演出活動經驗的環建人的參與下完成的,難度可想而知,工作人員在業餘時間大量翻閱了描寫古代戰爭和城牆沿革方面的史籍和資料,看唐戲、走乾陵,揣摩和採擷唐代的迎賓禮儀……一個全新的具有濃郁盛唐風韻的“仿古迎賓入城儀式”逐漸成形。
據悉,1992年,“南門仿古入城儀式”開始在南門試演,1995年初步形成劇本、規定了節目流程,並根據節目流程的需要編配了音樂、設計了道具。 具體到從花盤、燈籠、儀仗到仕女、士兵、迎賓大臣的服裝,從場景布置到鑼鼓隊與樂器的搭配融合。
一個屢被提及的細節是,瓮城內的大型展牌造型讓史凡等人頗費心思。展牌如是長方形,則過於死板,如果是圓形的,又和城牆的氛圍不大相稱。當時的一位工作人員忽然看到了餐桌上摺疊好的扇形紙巾,又看到了史凡當時穿著的團花唐裝,於是來了靈感,最後這個展牌就被定為以中國傳統團花為底色內容的扇形。
“很多細節的東西對於以前沒有搞過大型文化活動創作的環建人來說,難度是很大的,但就是這樣,當時的環建人還是從生活中發掘各種元素和靈感,一點點堆積起來。”史凡說。
向商業模式轉型
從1989年至今,西安已經舉行了不同規格的仿古迎賓儀式100多場,曾先後接待過數十位國內外要人,在西安,他們不僅看到了鐘樓、大雁塔、古城牆,這些靜態的文物,同時也看到了以城牆做布景,以古戰場為舞台的生動再現古老而傳統的迎賓禮儀的動態文物。
西安的仿古迎賓入城式的出發點是將一個靜態的文物挖掘它的文化內涵,讓它“活”起來。
北極朝廷終不改,秦中自古帝王州。在這座文化氣息濃郁的古都里,值得向外人展示的文物非常多,來過西安的人們會記住鐘樓、大雁塔、古城牆,這些幾乎沒有多少溫度的名字,而看過仿古迎賓儀式的人們會親身領略到一個時代文化的風采。日本的仿古迎賓舞汲取的是唐文化的養份,把燦爛的唐文化與傳統的日本歌舞相融合,從而在日本聲名遠播。而西安的仿古迎賓入城式不是簡單的複製和照搬,它將古老的皇家禮規與民間傳統禮儀相融合,體現著古城開放和古城人的熱情。
“天下第一禮”第一次正式亮相是在1996年。這一年,世界古都大會在西安召開,與會的國內外數十名古城市長們享受了這一殊榮。
“天下第一禮”和南門第一次正式吸引全球的目光是在1998年。這一年,美國總統柯林頓訪華,將第一站設定在了西安。“南門仿古入城儀式”首次以超大的規模用來接待一位國家元首,全世界範圍內的電視轉播,讓“天下第一禮”從此蜚聲海內外。
1998年柯林頓訪華,西安城牆第一次作為主體走到前台。當時先遣團要從幾個城市中選擇一個能代表中國特色的城市,作為柯林頓到訪中國的第一站。西安有什麼是別的城市無法複製的呢?大家一致認為,城牆是西安特有的舞台,而“西安南門仿古迎賓入城式”是獨具魅力的,這是根據中國古代禮儀和唐代《開元之禮》儀規,利用西安特有的古城牆而籌劃的。
西安臨時用美國國花玫瑰在月城裡做了100多平方米的迎賓圖;聽說柯林頓本人喜歡音樂,在箭樓平台上加入了背景輕音樂;並在城牆上設計了小學生書寫的“和平萬歲”橫幅作為禮物……先遣團看後的當晚,就確定第一站非西安莫屬。
協調過程中,中美雙方基於文化和安全的不同理念也產生不少分歧,可謂不打不相識。比如美方安保組要求南門御道廣場周邊的守城士兵隊伍將手中的冷兵器換為可搖動的龍旗,以干擾外部視線,這被中方堅決拒絕。而負責搭建贈交古城金鑰匙台的小組則要求搭建兩米高的平台,好讓整個廣場遠近都可看清這激動人心的場面。但柯林頓本身就1.9米高了,再搭個兩米的台子,豈不成了靶子?後來平台降至1.1米。
兩個月後的入城儀式讓所有人終生難忘。西安市長將象徵開啟古城之門的金鑰匙送給了貴賓,隨後在古樸雄渾的大唐樂曲中掌燈仕女、文臣武將、多國使臣禮賓出迎。隨著禮儀官一聲“恭請貴賓入城”,戰鼓齊鳴,貴賓們接過通關文牒,在掌燈仕女的引導下,踱吊橋、過閘門、進月城、穿燈廊、登城牆。柯林頓原計畫在城牆40分鐘,結果延遲至1小時40分。臨別時他握著策劃人的手說道:“我經歷過很多歡迎儀式,今晚的古城堡讓我終生難忘的。”
“取得好評雖在意料之中,但我們當初確實沒想能搞這么大,搞這么好。”史凡說,“從省、市領導的高度重視和入城式本身受到熱捧的時候起,我們的心理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那就是從不自覺的經營轉向對南門仿古入城式自覺的經營。”
2000年起,原環建委與一家民營企業合作,借用南門“永寧門”的名字,註冊了公司,嘗試“南門仿古入城儀式”的商業化運作。但此次商業轉型的效果並不理想,第一次公開售票,結果“票房慘澹”,只有十幾位遊客觀看了表演。
這並非是“南門仿古入城儀式”本身的問題,而是受到了種種客觀條件的制約,例如演出活動本身對氣候條件的要求決定了春夏期間才是最佳演出季節,再如南門特殊的地理交通環境迫使演出的成本增高等等。此後,永寧公司堅持演出了12場,直至2003年遭遇非典,被迫終止。
多年後,現任城牆景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姚立軍分析了“失敗原因”:演出活動的主體缺乏穩定“班底”,演出環境簡陋,設備陳舊,演出人員良莠不齊,這些都引起了旅客的不滿,內部之間也無具體的核算,演出著作權也沒有完全理順,這些都反映出“入城式”之所以遭遇冷遇的原因。
創新與升華
2004年,西安市城牆景區管理委員會(下稱城景委)掛牌成立,專項負責對城牆景區的管理和運營工作,從那時起,“南門仿古入城儀式”進入了第三個發展階段。
接手“南門仿古入城儀式”後,城景委遇到的第一個問題是“如何創新”。
經過2005年的一年持續投入,城景委逐步更換了南門月城、瓮城和廣場上的燈光設施、音響設備,並對周遍的環境進行了整體改造,使南門煥然一新,為“南門仿古入城儀式”的升華創造了基礎設施條件。
2006年3月16日,城牆景區管理委員會正式與永寧公司簽訂了合作協定。在城景委的精心運作下,“南門仿古入城儀式”進入了自我提升的新階段,2005年,“天下第一禮”接待了國際古遺址大會、中國廣告節的貴賓們,讓每一位體驗者不僅享受尊榮,更感受到了長安城下深厚的文化積澱。此後步入正規,日漸茁壯。
嘉賓名錄(簡)
2004年10月10日,中日兩國有關方面上午在古都西安南門舉行了紀念空海弘法大師入唐1200周年仿古入城式。日中友協會會長
平山郁夫先生和夫人、日方各界代表和陝西省各界人士500多人參加了仿古入城式。
2005年10月17日,西安召開
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ICOMOS)第15屆大會,西安舉辦規模盛大的仿古入城式歡迎世界各地的與會代表。
2005年11月09日,古城西安張燈結彩、大開城門,以素有“華夏第一禮儀”之稱的仿古入城儀式,迎接參加首屆
歐亞經濟論壇的各位嘉賓。
2006年10月20日,來自國內外的劉翔等13位奧運冠軍在西安參加“仿古入城式”,開始了以“
人文奧運”為主題的系列文化活動。
2006年11月19日陝西省在西安南門以隆重的仿古入城儀式,迎接韓國駐華大使金夏中率領的韓國代表團一行。
2007年04月22日晚,參加首屆
國際道德經論壇的300多代表在古都西安南城門參加了仿古入城歡迎儀式。
2007年09月27日,代表“希望之火,和諧之光”的特奧火炬今天上午傳遞至古城西安。晚8時許,西安市在南門御道吊橋月城瓮城城牆上舉行仿古入城儀式,熱烈歡迎參加本屆特奧會的日本特奧代表團。
2009年10月29日,第五屆中俄婦女文化周系列活動在陜西西安舉行。見面會後,代表團出席了古城西安最高規格迎賓禮儀——西安仿古入城儀式。
2011年12月21日,2011國際旅遊小姐冠軍總決賽的佳麗們身著晚禮服來到永寧門,接受古城最尊貴、最獨特的迎接儀式。
2014年9月19日,首屆中國西安絲綢之路國際旅遊博覽會迎賓入城式和絲綢之路世界音樂會在南門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