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蓬萊·重九上君猷

《醉蓬萊·重九上君猷》是北宋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首詞。上片從三年貶居生活體驗著墨,寫對徐守君猷的深厚情誼;下片以節傳情,以酒寄情,寫在痛飲中淋漓盡致地一吐為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醉蓬萊·重九上君猷
  • 創作年代:北宋
  • 作品出處:《蘇東坡全集》
  • 文學體裁:詞
  • 作者:蘇軾
  • 詞牌:醉蓬萊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醉蓬萊·重九上君猷
余謫居黃,三見重九,每歲與太守徐君猷會於棲霞今年公將去,乞郡湖南。念此惘然,故作此詞。
笑勞生一夢,羈旅三年,又還重九。華發蕭蕭,對荒園搔首。賴有多情,好飲無事,似古人賢守。歲歲登高,年年落帽,物華依舊。
此會應須爛醉,仍把紫菊茱萸,細看重嗅。搖落霜風,有手栽雙柳。來歲今朝,為我西顧,酹羽觴江口。會與州人,飲公遺愛,一江醇酎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醉蓬萊:詞牌名。雙片九十七字,前片十一句,後片十二句;前後片各四仄韻。君猷(yóu):徐大受,當時黃州知州。
⑵棲霞:棲霞樓,宋代黃州四大名樓之一,在黃岡市赤鼻磯上。
⑶今年公將去,乞郡湖南:今年徐守將離開黃州,要求到湖南作知州。
⑷惘(wǎng)然:恍惚,憂思的樣子。
⑸華發:白髮。蕭蕭:稀疏的樣子。
⑹落帽:代指宴飲。陶淵明晉故征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九月九日,(桓)溫游龍山,參佐畢集,四弟三甥成在坐。時,佐吏並著戎服。有風吹君帽墮落。溫目左右及賓客勿言,以觀其舉止。君初不自覺。溫命取以還之。”
⑺爛醉:痛快飲酒。
⑻重嗅:反覆聞嗅。
⑼西顧:徐君猷赴任湖南在黃州之西,故名。
⑽酹(lèi):飲酒前把酒灑在地上或水上以祭神祝福。羽觴(shāng):酒器。
⑾州人:黃州人。
⑿飲:喝,這裡指享受。遺愛:官員有德政,給後人留下仁愛。
⒀醇酎(chún zhòu):反覆釀造的醇厚老酒。

白話譯文

自笑勞苦的生涯如一夢醒來,原是留在他鄉流浪過三次重九節的人。發花白又稀疏,面對荒廢的園圃搔頭。幸運有多情誼的人,喜歡飲酒而無訴訟事,好像古代無為而治的賢明太守。年年登高,年年宴飲,那美好的景物依舊不變。
這次登高宴會按理要痛飲,照常佩帶紫菊茱萸,還要細看多嗅。草木凋零,秋風為霜,其中有我倆雪堂前栽的兩棵柳樹。明年的今天,我為你移居瀟湘,灑酒於江口。我將和黃州的人共同享受您留下的恩惠,如飲長江水般的美酒。

創作背景

這首《醉蓬萊》作於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年)九月。從序言中可知:這是一次例行的重九宴飲徐太守於棲霞樓的活動。它不同於往常重九宴飲,而是為徐守即將離任赴湘前作的贈別詞。

作品鑑賞

上片,從三年貶居生活體驗著墨,寫對徐守君猷的深厚情誼。開頭三句,自嘲勞苦的生活如一場夢,貶居三年,成為他鄉的遊子。“笑”字一領對偶句,心思全出。接著兩句,進深一層,寫人生易老天也老。“華發”、“荒園”均是衰老的象徵,“搔首”也無可奈何,抗禦不住。“賴有”三句,筆鋒一轉,頌揚徐君猷的功德。值得慶幸的是:酒在肚裡,事在心頭,不因喝酒而糊塗誤事。我遇到了徐守這樣“多情”的人,“好飲無事”的人,“似古人賢守”的人。作者在《遺愛亭記》亦歌頌了徐君猷這些方面的功績:“知黃州,未嘗怒也,而民不犯;未嘗察也,而吏不欺;終日無事,嘯詠而已。”好一個賢明的太守。最後三句,照應序言“每歲”之筆,歲歲年年登高宴飲,“物華依舊”,情深誼長。
下片,以節傳情,以酒寄情。在痛飲中淋漓盡致地一吐為快。酒中多少事,酒中多少詩。開頭三句,就點明此次相會宴飲極不平凡。酒逢知己千鐘少,“應須爛醉”;此次登高觀賞“紫菊茱萸”也不一般,應須“細看重嗅”。此處他點化運用了杜甫“明年此會知誰健,醉把茱萸仔細看”(《九日藍田崔氏莊》)詩句,不露痕跡,且把“爛醉”與“細雨”、“茱萸”的內在聯繫巧妙地揉和起來了:除禍免災。接著二句,醉里吐真言,我們的友誼天長地久,有“搖落霜風”的物候作證,“有手栽雙柳”作證。“來歲”三句,發出深深的祝願與希冀:“來歲今朝”,我為你西行而餞行,把酒灑滿於江口來一個更大的“爛醉”。最後三句,總寫徐守君猷的功績,也是這首詞的主題概括:我會和黃州的人,忘不了享受您的“遺愛”,如同痛飲“一江酹酎”的美酒,君子情誼,源遠流長。“何武所至,無赫赫名,去而人思之,此之謂遺愛。”(《遺愛亭記》)
這首詞,表面看來,系例行重九登高宴飲之作,實是借題發揮,以節傳話,以酒寄情,表達他們那樣“惘然”之情和崇敬徐守君猷“相待如骨肉”和“獄草煙深”的功德。正因為釀酒、飲酒是人類認識自然、改造社會、求生存求發展的一種高級意識形態的歷史活動,唯有酒是中國源遠流長的文化發展的酵酶,唯有酒中人方能領略其中的韻味,所以東坡才寫出如此真情實感、意境高超的詞章來。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蘇洵之子。嘉祐年間(1056—1063)進士。曾上書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後因作詩諷刺新法而下御史獄,貶黃州。宋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穎州,官至禮部尚書。後又貶謫惠州、儋州。在各地均有惠政。卒後追諡文忠。學識淵博,喜好獎勵後進。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其文縱橫恣肆,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並稱“蘇辛”。 又工書畫。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書傳》、《東坡樂府》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