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蓬萊·和黃山谷

《醉蓬萊·和黃山谷》是清代詞人顧太清所作的一首詞。上片寫景,描繪了從秋日破曉以及入夜後的美景;下片抒情,抒寫了詞人的感受。這首詞詞文樸實,借景抒情,鋪排有序。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醉蓬萊·和黃山谷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品體裁:詞
  • 作者:顧太清
  • 作品出處:《東海漁歌》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醉蓬萊·和黃山谷
看秋山萬疊,曉日曈曨,參差相倚。畫棟珠簾,卷高空清麗。老桂飄香,洞簫聲遠,作瑤池佳會。露綴花梢,風搖鬢影,夜來涼意。
此景人間,幾曾得見,月擁寒潮,無邊雲水。滿酌天漿,宴鴻都道士。秘訣長生,滄桑變化,對綺筵羅袂。塵世紛紛,殘棋一局,誰是誰非?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醉蓬萊,詞牌名,雙調九十七字,上片十一句四仄韻,下片十二句四仄韻。
⑵和:和韻,這裡指詩詞唱和,要求用同一詞牌和韻部。
⑶黃山谷:黃庭堅,字魯直,北宋著名詩人、詞人。
⑷曉日曈曨(tóng lóng):早晨的太陽由暗漸明。
⑸珠簾:用珠玉串成的帘子。
⑹老桂:傳說月亮中有桂樹,月宮是由桂樹建成,叫桂宮。
⑺洞簫:樂器,用竹子製成,分為單管和排簫兩種,音質清越。《列仙傳》中有記載:春秋時,簫史與妻弄玉吹簫引風,升天而去。後常用它代表仙界的音樂。
⑻瑤池: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⑼天漿(jiāng):仙界飲用的飲品。
⑽鴻都道士:引自白居易長恨歌》:“臨邛道士鴻都客,能以精誠致魂魄。”傳說中鴻都道士能溝通天上人間。
⑾秘訣長生:祈求長生的秘密方法,也稱作長生秘訣。
⑿綺筵(yán)羅袂(mèi):高貴的筵席和華麗的穿著。

白話譯文

旭日東升的時候,層層疊疊的遠山漸漸明朗起來,它們連綿相依、參差錯落。這清澈美麗的天空,卻被畫棟珠簾所隔斷;就好像到了桂樹飄香的的月宮,聽到了寂靜之中傳來的仙界盛會上悠揚的旋律。露水打在花枝梢頭,風兒搖動著人影,夜幕降臨時,使人感到一絲清冷。
月亮伴著寒冷的潮氣與沒有邊際的雲水,這良辰夜景何曾在人間見到呢。想要用滿杯的瓊漿玉液,去宴請能溝通天上人間的鴻都道士,以便能夠祈求長生的秘密方法。但面對當前的盛席華筵的富貴生活以及美好的人生,有著解不開的滄桑之憂。塵世間紛紛擾擾,就像一局殘棋,誰又說得清楚呢?

創作背景

顧太清曾經給她的詞集《東海漁歌》手訂編年,其中最早註明年月的詞是《迎春樂》,其小序注曰:“乙未(1855)新正四月。”因此此詞不會早於此前的一年。據考證,此詞約作於甲午至乙未秋,即1854年至1855年秋之間。這首詞和的是黃庭堅的《醉蓬萊·對朝雲靉靆》,與原作相比,詞牌和韻腳與原詞相同,在詞意上也與原詞遙相呼應。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詞的上片從秋日破曉開始寫起。詞首女詞人用一個“看”字,將多個意象盡收眼底。接下來, “畫棟珠簾”,是詞人身處之地的近景,一個“卷”字,將讀者帶到比遠山還要虛無縹緲的遼遠天空,任想像自由馳騁。詞人好像到了“老桂香濃”的月宮。“洞簫聲遠,作瑤池佳會”,是詞人的潛意識在活動,語句充滿了神奇而浪漫的幻想,所述之景不禁令人萬股神往。天上如此,然而人間,依舊是“露綴花梢,風搖鬢影,夜來涼意”,這也是一片綺麗的美景。秋之風韻,盡收詞人眼底。
下片轉為抒情。“此景人間,幾曾得見”,難得的美感享受,但詞人面對此良辰夜景,又陷入了矛盾之中。一方面,她覺得人間是很美好的,“月擁寒潮,無邊雲水”,天空又是那么靜謐,充滿詩意;但又想“滿酌天漿,宴鴻都道士”去祈求“秘訣長生”。因為人們面對“綺筵羅袂”,不免就會產生“滄桑變化”的憂患。常言道,千里搭長棚,沒有不散的宴席。人生就像是“殘棋一局”,道出了詞人內心的絲絲悲哀。
顧太情早年曆盡滄桑,這首詞表現了她內心的縷縷傷痛,詞意極其深厚。上片著重寫景,卻融景於情;下片著重抒情,而情依景生。其中包含視覺,如“曉日曈曨”,嗅覺,如“老桂香濃”;聽覺,如“洞簫聲遠”;有靜態,如“秋山萬疊”,動感,如“風搖鬢影”,交匯成一立體空間。

名家點評

詞學家張璋:這是一首和宋人黃山谷的詞,大部易詞文描繪景色,最後談到她的道教思想。她把紛紛塵世。比作一局殘棋,她以超脫人世的態度,不論誰是誰非。詞文樸實,韻味純醇,借景抒懷,鋪排有序,以此起篇,出手不凡,不愧為滿族女詞人之冠而與納蘭性德齊名。(王筱雲等主編《中國古典文學名著分類集成:詞曲卷(3)》)

作者簡介

顧太清(1799-1876),名春,宇梅仙,原姓西林覺羅氏,滿洲鑲藍旗人,清代女詞人。她作詩詞全憑才氣,不擺“唐模宋軌”的架子,瀟灑自如。她著有詞集《東海閣集》和詩集《天游閣集》。後人有“滿州詞人,男中成容若,女中太清春”之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