醇親王府南府

醇親王府南府

醇親王府南府(Prince Chun's Mansion South Mansion),又稱醇親王舊府,位於北京市西城區鮑家街43號、宗帽胡同甲2號,始建於清朝初年,為喀爾楚渾府邸,清鹹豐九年(1859年)賜給奕譞稱“醇郡王府”,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改稱“醇親王府”,清光緒十四年(1889年)奕譞次子載湉立為皇帝,此府成為“潛龍邸”,稱“醇親王府南府”,現為中央音樂學院

醇親王府南府現存建築占地面積5661平方米,坐北朝南,總平面呈不規則長方形,東部和西部均為階梯狀,主要建築為中、東、西三路和西部花園部分。醇親王府南府作為光緒帝的出生地,為研究清朝帝王家族史提供了實物資料。

1989年,醇親王府(南府)被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政府公布為西城區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6月13日,醇親王府南府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北京市第八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醇親王府南府
  • 外文名:Prince Chun's Mansion South Mansion
  • 地理位置:北京市西城區鮑家街43號、宗帽胡同甲2號
  • 所處時代:清朝
  • 占地面積:5661 m
  • 保護級別:北京市第八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 別稱:醇親王舊府
歷史沿革,建築格局,主要建築,中路院落,東路院落,西路院落,歷史文化,相關人物,藝文,潛龍邸,文物價值,文物保護,旅遊信息,地理位置,交通路線,

歷史沿革

清朝初年,克勤郡王岳托第三子貝勒喀爾楚渾在此建宅。
清乾隆年間,乾隆帝第五子榮純親王永琪居此,稱榮純親王府。
清鹹豐九年(1859年)三月,鹹豐帝將王府賜給醇郡王奕譞,稱醇郡王府。
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奕譞晉封醇親王,改稱醇親王府。
清光緒十四年(1889年),醇親王遷府至什剎海北岸的成親王府,即今醇親王府,該府改稱醇親王府南府,作為“潛龍邸”。
清光緒十六年(1891年),醇親王府南府前半部改為醇親王祠,瓦面改建為黃琉璃瓦頂,後半部仍作為“潛龍邸”。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醇親王府南府被中央音樂學院使用。

建築格局

醇親王府南府現存建築占地面積5661平方米,坐北朝南,總平面呈不規則長方形,東部和西部均為階梯狀,主要建築為中、東、西三路和西部花園部分(現已無存)。
醇親王府南府
醇親王府南府現狀平面圖

主要建築

中路院落

  • 街門
街門位於中路最南端,面闊五間,歇山頂,黃琉璃瓦綠剪邊屋面,檐下施以單翹單昂五踩斗拱,額枋繪墨線大點金旋子彩畫,金龍枋心,明、次間四抹隔扇門四扇,梢間三抹檻窗四扇,均為三交六碗菱花心。磚石台基,三連垂帶踏跺六級。門後左右各一石雕台座,上置石雕魚缸。府門兩側轉角房各11間。
醇親王府南府
街門
府門位於街門以北,面闊五間,歇山頂,黃琉璃瓦綠剪邊屋面,檐下施以單翹單昂五踩斗拱,額枋繪墨線大點金旋子彩畫,金龍枋心,明、次間四抹隔扇門四扇,梢間檻窗,均為三交六碗根心。殿前兩側石獅和圓形石雕座各一對。院內東西兩側阿斯門各三間,硬山頂過壟脊,簡瓦屋面。殿前東西廡房各五間。
寢門位於銀安殿(現已無存)以北,面闊三間,前後出廊,硬山頂調大脊,綠琉璃瓦屋面,在前後金柱位置,部分保存有三交六碗菱花窗裝修,門內留有天花。
正寢殿又稱神殿,位於寢門以北,是供奉滿族薩滿教神像的建築,面闊五間,硬山頂調大脊,綠琉璃瓦屋面,前出廊,柱間帶雲紋卷雀替,額枋繪墨線大點金旋子彩畫(部分已經脫落),部分保存三交六碗心的隔扇窗。東西朵殿各三間,硬山頂過脊,簡瓦屋面,前出廊。東西配殿各五間,硬山頂調大脊,簡瓦屋面,前出廊,額枋繪旋子彩畫(部分已經脫落),部分保存有三交六碗根心的隔扇窗。院內各房由遊廊相連。
後罩樓位於正寢殿以北,二層建築,面闊五間,前出廊,硬山頂調大脊,綠琉璃瓦屋面,東西各接轉角房。
醇親王府南府
後罩樓

東路院落

東路院落最前端為一座磚砌的門,歇山頂,簡瓦屋面,檐下施以磚仿木單昂三踩斗拱,牆體飾以磚雕。
醇親王府南府
磚門
第一進院正房五間,硬山頂過壟脊,簡瓦屋面,額枋繪墨線大點金旋子彩畫,金龍枋心,前出廊,柱間帶雀替。東西廂房各三間,硬山頂過壟脊,簡瓦屋面,額枋繪雄黃玉旋子彩畫,前出廊。
第二進院院南端北房三間(此房似為門或倒座房),硬山頂過壟脊,筒瓦屋面。東西耳房各兩間。正房五間,硬山頂過壟脊,簡瓦屋面,額枋繪墨線大點金旋子彩畫,金龍枋心,前出廊。東西廂房各三間,硬山頂過壟脊,簡瓦屋面,額枋繪雄黃玉旋子彩畫,前出廊。
醇親王府南府
東路第二進院正房
第三進院北房三間,硬山頂過壟脊,筒瓦屋面,額枋繪箍頭包袱彩畫,前出廊。

西路院落

第一進院院南端北房一間,硬山頂過壟脊,筒瓦屋面。正房五間,硬山頂過壟脊,簡瓦屋面,額枋繪墨線大點金旋子彩畫,金龍枋心,前出廊。東西廂房各三間,硬山頂過壟脊,簡瓦屋面,額枋繪雄黃玉旋子彩畫,前出廊。
醇親王府南府
西路第一進院正房
第二進院北房三間,硬山頂過壟脊,筒瓦屋面,額枋繪箍頭包袱彩畫,前出廊。

歷史文化

相關人物

愛新覺羅·奕譞(1840-1891年),字朴庵,自號“退潛居士”、“九思堂主人”,道光帝第七子,光緒帝生父。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封醇郡王,清鹹豐九年(1859年)分府,將榮親王永琪在太平湖的府第賜給他。清鹹豐十一年(1861年)參與慈禧太后與恭親王奕訢發動的政變,剪除鹹豐帝的“顧命八大臣”,奕譞曾親手捉拿了肅順,奠定了慈禧的統治地位。清同治三年(1864年)加親王銜,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晉醇親王。

藝文

李鴻章在受醇親王邀請,游醇親王府南府花園時寫下《丁亥春日醇邸召游適園詩》。

潛龍邸

清同治十三年(1875年)十二月,同治帝死後無子,由奕譞第二子載湉沖齡嗣位,是為光緒帝。載湉出生於醇親王府南府(太平湖府邸),按清制皇帝的出生地為“潛龍邸”,是不宜再住人的只能改作祠廟。因此,奕譞於光緒十四年(1888年)上奏章要求依例遷出,經慈禧太后同意,將後海北岸的成親王府(今醇親王府)收回,轉賜奕譞作為新府。奕謾死後將醇親王府南府前半部改建為醇親王祠,後半部仍作潛龍邸。

文物價值

醇親王府南府作為光緒帝的出生地,為研究清朝帝王家族史提供了實物資料。

文物保護

1989年,醇親王府(南府)被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政府公布為西城區文物保護單位。
2011年6月13日,醇親王府南府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北京市第八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醇親王府南府位於北京市西城區鮑家街43號、宗帽胡同甲2號。
醇親王府南府

交通路線

北京市內城做路公車,在站下車前往。
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政府距離醇親王府南府約千米,駕車約分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