醃湯

醃湯

腤湯是苗鄉美食,腤湯原料:青菜和糯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腤湯 
  • 主要食材:青菜 ,糯米 
  • 分類:貴州菜,苗鄉菜 
  • 口味:鹹香 
腤湯原料:青菜和糯米
這道美食是怎么做出來的呢? 事後,貴州都市報記者與王先生取得了聯繫。“腤湯是家母親手做的,光是腤湯腳((類似重慶火鍋的老湯),就已經30多年了。”王先生說,什麼是腤湯腳呢,也就是腤湯的母子,只有通過它持續不斷發酵,才能常年吃到醃湯以及用腤湯做出的美食。
據了解,王先生的母親姓羅,50多歲,是凱里大風洞鄉人,雖然沒有文化,但上輩人傳授的技藝,比如:做酸湯、刺繡、做豆腐等,她都會,而且技藝精湛。
“腤湯的技術,是我的婆婆教的。”王先生的母親羅大媽說。
說起製作腤湯的技術,羅大媽一點也不保留。“很簡單,一教就會。”羅大媽說,首先取些青菜,洗乾淨,然後用手隨意搓下,當然,不能搓得稀爛,適可而止,之後,用沸水煮下這些青菜,煮的時間也不能過長,放入沸水中,一分鐘左右即撈出來,然後放入之前洗乾淨的罈子里。
在準備青菜時,還有一項準備工作,那就是做炒米,炒米的原料是糯米,抓一把糯米放於乾鍋內,然後開火爆炒,炒的時間也不能太長,更不能炒煳,否則,就會影響到腤湯的味道。
羅大媽說,做腤湯的原料就是青菜和炒米了。糯米為何要炒呢? 原來,炒米炒過之後,內部結構形式改變,香味更容易揮發出來,這樣做出來的腤湯味道就更鮮美。
糯米炒好之後,也同樣放入罈子中,然後蓋上壇蓋。羅大媽說,半個月左右,打開壇蓋,腤湯的味道撲鼻,它給人的印象是臭味,但吃起來卻很香,當然,這時候還不算腤湯。因為只有經過發酵處理的青菜、炒米以及少量的湯水才稱得上。“剛才你問我什麼是腤湯母子,這就是。”羅大媽說,腤湯母子出來之後,就往罈子中摻冷水,摻一小瓢即可,不能太多,否則味就淡了。
摻水之後,還不能食用,因為此時是腤湯母子與水的機械性的組合,沒有腤湯味道,必須再次蓋上壇蓋,讓腤湯母子與冷水在繼續發酵的過程中融合。“一個月之後,再打開壇蓋,臭氣撲鼻,這時候就可以食用了。”羅大媽說,當然,食用時要注意,只將罈子里的湯水舀出來,不可將之前的放入罈子的青菜和炒米也拿出來,它們
是腤湯母子,將永遠存放於壇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