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民族史

酒泉民族史

《酒泉民族史》記述範圍以現酒泉市行政區劃為準。《酒泉民族史》中的“全市”指酒泉市所轄的肅州區、玉門市、敦煌市、金塔縣、瓜州縣、肅北蒙古族自治縣和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全區”指2002年9月撤地設市前酒泉地區所轄的酒泉市(縣級市,2002年改為肅州區)、玉門市、敦煌市、金塔縣、安西縣、肅北蒙古族自治縣和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安西縣2006年8月更名為瓜州縣。

基本介紹

  • 書名:酒泉民族史
  • 出版社:蘭州大學出版社
  • 頁數:342頁
  • 開本:32
  • 作者:孫占鰲 張宏偉
  • 出版日期:2013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酒泉民族史》以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和民族觀為指導,將漢文獻記述的材料與考古學、民族學、語言學等多方面的材料和研究成果相結合,以少數民族文字的文獻記載為印證,對各時期現酒泉區域內所有民族的歷史淵源、人口分布、風俗習慣、文學藝術、宗教等方面進行綜述,論證了各個時期民族問題、民族政策、民族關係的變化,以及各民族與周邊其他民族融合發展的關係

作者簡介

孫占鰲,男,甘肅省酒泉市人,北京師範大學研究生學歷。現任酒泉市政府副秘書長、史志辦主任、酒泉市史志學會會長、西北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兼職教授、甘肅省社會科學院特邀研究員。

圖書目錄

序論/1
第一章 先秦時期/6
第一節 酒泉早期民族的形成/6
第二節 羌族/10
第三節 戎族/12
第四節 月氏/14
第五節 烏孫/15
第二章 秦漢時期/17
第一節 漢民族主體地位的確立/17
第二節 匈奴/23
第三章 魏晉南北朝時期/28
第一節 民族融合發展的孕育/28
第二節 氐族/31
第三節 鮮卑/35
第四節 柔然/42
第五節 粟特/45
第四章 隋唐時期/47
第一節 民族融合發展的高潮/47
第二節 吐蕃/66
第五章 五代宋夏時期/69
第一節 多元化發展中的民族融合/69
第二節 党項族/89
第三節 回鶻/100
第六章 蒙元時期/115
第一節 蒙元統治時期的民族發展/115
第二節 蒙古族/128
第三節 回族/162
第七章 明清時期/185
第一節 明代民族關係的發展/185
第二節 清代民族政策的調整及民族經濟的發展/194
第三節 回民反清鬥爭/203
第四節 滿族/211
第五節 裕固族/214
第八章 中華民國時期/228
第一節 民族團結與愛國主義的新發展/228
第二節 哈薩克族/237
第九章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253
第一節 民族發展的新紀元/253
第二節 東鄉族/290
第三節 藏族/305
第四節 土族/329
第五節 撒拉族/330
第六節 維吾爾族/332
第七節 土家族/336
後記/338
參考書目/339

後記

《酒泉民族史》以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和民族觀為指導,全面記述了酒泉有史以來酒泉各民族發展的歷程,論述了各個時期民族問題、民族政策、民族關係的演變。在本書的編纂過程中,得到了酒泉市委、市政府及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市長康軍先生為本書撰寫了前言;西北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院長尹偉先教授審閱、修改了全書;酒泉市史志辦公室劉生平、莊飛提供了部分資料。在此,謹向所有關心、支持《酒泉民族史》編纂的社會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
由於歷史資料缺乏,疏漏在所難免,敬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
2012年10月

序言

酒泉,自古以來就是多民族生息、遷徙、征戰、交流的大舞台,也是中原文化、民族文化和西方文化交融、薈萃的地區。歷史上多種民族在這裡交錯雜居、和戰相繼,譜寫了一部絢麗多彩的民族史。
先秦時期,羌、烏孫、月氏、匈奴等古代民族曾在酒泉繁衍、生息。秦朝初年,月氏逐走鳥孫,獨占河西走廊。公元前203年左右,匈奴戰敗月氏,成為河西走廊的主人。公元前121年(元狩二年)雄才大略的漢武帝派霍去病收復河西地區,設四郡,據兩關,將中原數十萬漢族移民到酒泉,掀起了酒泉第一次開發高潮,漢民族的主體地位逐步確立。
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原地區戰亂不斷,河西地區社會安定,經濟繁榮,大批中原人士遷居酒泉,拉開了酒泉各民族融合發展的序幕。
唐代包容並蓄的文化政策,形成了以漢文化為主流,多民族文化共同發展的高潮。安史之亂以後,吐蕃占領河西地區,實行民族同化政策,酒泉歷史經歷了一個“吐蕃化”的過程,西藏文化在河西地區廣泛傳播。
宋夏蒙元時期,回鶻族、党項族、蒙古族政權先後統治酒泉,留下了大量的回鶻文化、西夏文化和蒙元文化痕跡,呈現出多民族文化在這裡碰撞、交流、融合發展。
明代中原王朝與蒙古政權長期對峙,農耕文明與遊牧文明發生激烈交鋒;清朝大力調整民族政策,通過一系列的諸如軍事、宗教、政治等手段,對河西地區的蒙古、滿、漢、回等民族進行卓有成效的管轄,酒泉各民族相互依存,共同發展。
民國時期,在孫中山五族共和思想影響下,大中華民族一元論成為社會主流,民族主義精神空前高漲,民族關係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是各族人民融合發展的最好歷史時期。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各民族團結互助,共同發展。至2010年,酒泉市有40個民族,人口109.6萬人,其中少數民族39個,人口6.2萬人,占全市人口的5.66%。酒泉人口規模在千人以上的民族有:回族17715人,占少數民族人口的28.58%;東鄉族22023人,占少數民族人口的35.50%;蒙古族6216人,占少數民族人口的10.02%;哈薩克族3304人,占少數民族人口的5.33%,裕固族2960人,占少數民族人口的4.77%;藏族7622,占少數民族人口的12.29%。
酒泉的民族發展,概括起來講,有三個特徵。
一是民族的多樣性。酒泉地區民族眾多,目前有40個民族。這樣多的民族長期生存在同一地區,體現了各民族極強的包容性。實際上,酒泉歷史就是多民族共存,多民族交替主導發展的歷史。形態多元、體系繁雜、宗教色彩濃厚是酒泉民族文化的顯著特徵。在古代先後受羌、月氏、烏孫、匈奴、鮮卑、吐谷渾、氐、柔然、吐蕃、回鶻、党項、蒙古、滿族等民族統治,雖然有些民族統治時間長,有些民族統治時間短,但都對酒泉的政治、經濟、文化產生了重大影響,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
二是文化的邊緣性。酒泉地處中原漢文化圈與青藏高原遊牧民族文化圈的邊緣、交匯地帶,為文化多樣性的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酒泉民族文化中,至少有漢文化、藏傳佛教文化和伊斯蘭文化三大板塊,這在國內其他地區是很少見到的。酒泉地理位置獨特,軍事戰略意義重大,歷來是中原王朝與北方遊牧民族、西域民族爭奪的焦點,也是各民族文化交流、發展的重要舞台。
三是民族文化的融合性。在長期的民族發展中,不同地區、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圈的文化,在酒泉大地上交流、融合,形成了獨具魅力的酒泉文化。這種文化反映了多民族的遷徙和多元文化的相互交流,各文化圈邊緣部分的交叉,反映了經過長期的融合而形成的民族多樣性和文化多元化的特點。它不僅形態多樣,內容十分豐富,而且就其文化特性來說,也具有很強的開放性、包容性和吸納性。
《酒泉民族史》是酒泉歷史文化叢書之一,也是酒泉有史以來第一部關於民族發展的著述。全書以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和民族觀為指導,以文獻著述與考古學、民族學、民族語言學等多方面的研究成果相結合。全面反映了酒泉各民族的發展歷程。我相信,該書的出版發行將對我們加強民族團結、傳承弘揚民族文化,加快建設酒泉文化經濟強市起到積極作用。
在此,我對編著《酒泉民族史》的同志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康軍
2012年10月於酒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