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配色,簡單來說就是將顏色擺在適當的位置,做一個最好的安排,達到一種和諧的融為一起的一個大效果。你是否曾經覺得配色是件不可琢磨的難事,需要諸多的經驗累積才能得出適合而又富有魅力的配色?但其實,配色是有規律可循的! 充滿魅力的漂亮配色,也就是能讓人產生好感的配色。說得更單純點,研究配色的構成,只要整理相關要素就能知道該配色是否有親切感,是否可以讓人敞開心扉。最終決定配色好壞的就是是否讓人產生好感。能讓人產生好感的配色可以讓人敞開心扉,傳遞需要傳遞的信息,相反,令人厭惡的配色會讓人緊閉心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配色基礎
- 外文名:無
- 解釋:將顏色擺在適當的位置
- 學科:美學
顏色的物理根源,顏色產生的條件,物體顏色的成因,光的三原色,色料的三原色,色的混合原理,加色混合(RGB),減色混合(CMYK),空間混合,間色,複色,第三次色,補色,十一、三基色,十二、顏色的分類,有彩色系,無彩色系,十三、顏色的命名,以植物性比喻命名,以原料命名,以物體狀貌命名,以深淺命名,以外來音譯命名,以自然景物命名,以抽象感性命名,十四、顏色的簡介,
顏色的物理根源
世界之所以五彩繽紛,全都是因為有了光。光是認識一切視覺現象的要素之一。
光是色彩產生的原因,色是光感覺的結果。也就是說“只有無色的光,沒有無光的色”。
顏色產生的條件
1.色彩是因為光刺激人眼後產生的一種視覺效應。
不同波長的可見光可以引起人眼不同的顏色感受稱為視知覺。
2.顏色產生必須同時具備以下三個條件:光源(或說光線)、物體(或說受光體)、觀察者(或說正常的大腦和眼睛)。
物體顏色的成因
顏色是眼睛對於光的感覺,是物體對可見光波的選擇性吸收的結果,是對於照射到物體表面上的光的選擇性吸收和反射。也就是說,按照物體分子結構,吸收某些波長的光,然後將其他波長的光反射出來,人們就看到了物體的顏色。
光的三原色
1.紅、綠、藍稱為光的三原色(也叫三基色)。
17世紀60年代,著名物理學家牛頓通過三稜鏡發現了光是由七種色彩所組成的,使人們對色彩有了理性的認識。
物體顏色是光作用於物體上面,物體選擇性吸收後,剩餘的光反射到人眼,人眼視覺神經受到這一定波長和強度的可見光刺激而引起的心理反映;
2.當物體吸收紅光,則藍光和綠光合成為青色;如吸收綠光,則紅光和藍光合成為玫紅;如吸收藍光,則紅光和綠光合成為黃光。
色料的三原色
1.品紅(紫相亮粉紅色)、黃、青(綠相深藍色)稱為色料的三原色。2.紅、黃、青(綠、藍)、白、黑稱為正五色,也是配色過程中最主要的五種色彩。
3.三原色在色環上彼此的間隔是等距,在色環中畫一個等邊三角形,可以把他們串聯起來。
色的混合原理
加色混合(RGB)
①.加色混合由於色光混合時增加光量,所以色光混合也稱之為正混合、加光混合或加法混合。加色混合是1802年生理學家湯麥斯根據人的視覺生理特徵提出的三原色理論。
②. 加色混合的三原色是紅、綠、藍。
③.光線混合遵循加色法原理:一般用於光學照相機、舞檯燈光、電視、掃瞄器、網路等。
減色混合(CMYK)
①.減色混合就是色料的混合,也叫減法混合。
②.減色混合的三原色是:紅、黃、藍。
③.顏料、染料、印刷油墨的混合、有色透明物的重疊,都遵循減色混合法原理。
理論上品紅(或洋紅)、檸檬黃(或黃)和青能混合出各種顏色,但事實上是很難達到的,所以印刷上為達到應有的效果,在三原色青、檸檬黃(或黃)、洋紅之外,又多加了黑色。
⑤. 在減色混合中,混合的顏色越多,其明度就越低,純度也就越低;也就是說,調色時要儘量減少色槳使用的品種。
⑥.由於混合原理的不同和顏料化學成份的限制,光的三原色可以生成自然界的任意色彩,而色料的三原色是不可能的,這決定了減色混合要難於加色混合法;
從加色與減色混合的區別,我們可以看出照相機拍攝出的照片、彩色印表機列印出的圖片為何總會與實物存在一定的色差,這從根本上取決於它們所採用色彩混合方法的不同。
空間混合
色彩空間混合一般是指色彩並置或色彩旋轉中的色彩混合現象。
間色
1.任意兩個原色混合後的新色稱為“間色”或“第二次色”,也稱之為三原色的一次衍變。
2.理論公式:
紅+黃=橙 藍+黃=綠 紅+藍=紫
3.和三原色一樣,它們在色環上的位置也是等距的。
複色
1.任意兩個間色混合後的新色稱為“複色”。
2.理論公式:
橙+綠=黃灰 橙+紫=紅灰 綠+紫=藍灰
3.和三原色一樣,它們在色環上的位置也是等距的。
第三次色
1.原色與相鄰間色混合後的新色稱為“第三次色”,也稱之為三原色的二次衍變。
2.理論公式:
黃+橙=橙黃 紅+橙=橙紅 紅+紫=紫紅
藍+紫=藍紫 藍+綠=藍綠 黃+綠=黃綠
補色
1.在色環上彼此相對的一對顏色,即一種原色與另外兩種原色調配的間色互稱之為“補色”或“互補色”。
2.任何一對補色都包含了完整的三原色。
3.補色的特點就是把它們放在一起,能最大程度突出對方的鮮艷;如果加以混合,最終出現灰黑色。
4.理論公式:
十一、三基色
黃色和紫色是一對補色,其中紫色是由紅色和藍色混合而成,所以構成了完整的三基色紅色,黃色和藍色;同樣紅色和綠色是一對補色,而綠色是由黃色和藍色混合而成,所以也構成藍完整的三基色;另外藍色和橙色也是一對補色,而橙色是由黃色和紅色構成,因這也包含三原色。
二次衍變色及其補色也遵循同樣的規則,每一對三次色和補色都是由三基色組成。
黃綠色是紅紫色的補色,黃綠色包含黃色和綠色,而綠色來自黃色和藍色混合,其補色紅紫色包含了紅色和紫色,紫來自紅色和藍色混合;因此這一對二次衍變色和補色包含藍全部的原色。
另外許多個別的顏色也都包含了完整的三基色。例如:牛皮紙等顏色,其實是一種暗淡等橙色,把橙色弄暗,就會產生褐色;在黃色中混入紅色,形成橙色,然後加入白色淡定,再用橙色的補色藍色使色調變暗。
紅—綠(黃+藍) 黃—紫(紅+藍) 藍—橙(紅+黃)
十二、顏色的分類
有彩色系
能與太陽光譜對應的顏色稱為有彩色系。
在成千上萬種顏色中,人眼的解析度是有限的,而不同的人識別顏色的能力又有所不同,未經過訓練的普通人可以區分40~100多種顏色,而經驗豐富的調色師可以辨別出千餘種顏色。
無彩色系
除有彩色系外的黑色、白色和灰色屬於無彩色系。
儘管人眼能感覺到黑、白、灰的色彩性,但它們仍被定義為無彩色系,這是因為在太陽光譜中不包括這三種顏色。
十三、顏色的命名
以植物性比喻命名
如檸檬黃、橘紅、玫瑰紅、草綠、橄欖綠等。
以原料命名
如象牙白、煤黑、赭石、鋅白、鈦白等。
以物體狀貌命名
如嫩黃、艷藍等。
以深淺命名
如中黃、大紅、墨綠、深紅等。
以外來音譯命名
如普魯士藍等。
以自然景物命名
如湖藍、土黃、土紅、天藍、鐵鏽紅等。
以抽象感性命名
如“立邦夢幻千色”色卡中感性命名:輕舞飛揚、失樂園、愛情鳥等。
實際上,這些常用名、慣用名、俗稱目前在我國尚未統一,或者說在沒有一個實用的“顏色交流的通用語言”。1905年,美國教育家、色彩學家、美術家孟賽爾創立孟賽爾顏色系統,這個系統創立了一個既數位化又有形化的顏色命名系統,該系統的指導原則是色空間的均勻性。
十四、顏色的簡介
1. 大紅
中國傳統色彩名稱,即正紅色,光三原色中的紅,傳統中國紅,也稱為絳色。
2. 洋紅
一種近似於粉紅色的顏料;中國傳統對外國色彩一種紅色的稱呼,是介於紅色與藍色之間的顏色。
3. 品紅
比大紅稍淺的紅色,常用作染色劑,是顏色中的三原色之一。
品紅又稱之為洋紅,是介於紅色與藍色之間的顏色。
4.棕紅
中國傳統色彩名詞,指棕櫚葉枯萎後的顏色。
5.鮮紅
鮮艷的紅色,也稱櫻桃色。
6.朱紅
比較鮮艷的紅色,介於紅色和橙色之間。是由一種不透明的硃砂製成的顏色。顏料成份是含毒性的汞硫化物。最純正的硃砂是非常罕見的。中世紀,朱紅色顏料有如金箔一樣珍貴。2007年,一支35毫升正宗的中國朱紅色油漆,需要花費170美元。
7.橘紅
像橘子黃里透紅的顏色。
8.桃紅
桃花的顏色,比粉紅略鮮潤的顏色。
9.殷紅
中國傳統色彩名稱,盛大的、有音樂般流動感的紅色。也稱為深紅,紅中帶黑。 如血跡、雞冠。
10.粉紅淺紅色,為紅與白混合而成的顏色。通常也被描述成為淡紅色,更準確的應該是不飽和的亮紅色。別稱:妃色、楊妃色、湘妃色、妃紅色。
11.火紅
中國傳統色彩名稱,火焰的紅色,也叫赤色。
12.草綠
中國傳統色彩名稱,像青草一樣綠而略帶黃色。
13.橘黃中國傳統色彩名詞,指柑橘的黃色,比黃色略深如橘皮般的顏色。 14.土黃
泥土的顏色。
15.墨綠
深綠泛烏有光澤,也叫烏綠。
16.赭黃
土黃色(古代皇帝袍服以此色染之),指黃中帶赤的顏色。
17.米色米色是介乎於駝色和白色之間的一種都市色彩,它具有駝色的優雅大氣,但又比駝色多了幾分清爽宜人;它具有白色的純淨浪漫,但又比白色多了幾分溫暖和高貴。
18.褐色
中國傳統色彩名詞,在紅色和黃色之間得任何一種顏色;也指適中的暗淡和適度的淺灰,也稱棕色;褐色亦稱赭色、咖啡色、啡色、茶色等,是由混合小量紅色及綠色,橙色及藍色,或黃色及紫色顏料構成的顏色。褐色只有在更亮的顏色對比下才看得出來。
19.茶色
中國傳統色彩名詞,一種比栗色稍紅的棕橙色至淺棕色。
20.銀灰
淺灰而略帶銀光的顏色。
21.青色一種帶綠的藍色,中等深淺,高度飽和;在可見光譜中介於綠色和藍色之間的顏色,波長大約470納米,類似於天空的顏色,是三原色之一。 在一些資料中,藍色和綠色統稱為青色。青色究竟是指藍色還是綠色,在文字描述上無法確切表達肉眼所見效果。古文有“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的說法。如果一種顏色讓你分不清是藍色還是綠色,那就是青色了,因為青色就是介於藍色與綠色之間的顏色。
22.銀色
白銀的成色,也叫銀白色。
23.栗色栗殼的顏色,即紫黑色,像栗子皮那樣的顏色.24.古銅色
類似古銅顏色的深褐色。
25.金色
一種深黃色。
26.亞麻
介於紅色和黃色之間,又可偏重向任何一邊。分深亞麻色和淺亞麻色,偏於黃色、棕色系。
27.杏色
比米黃色稍微白一點。但也有資料稱米黃色為杏色。但是,杏色是不會呈黑灰色的。因為杏色明度高,不可能變黑。
28.黃綠
介於黃和綠之間的一種顏色,沒有黃的耀眼,沒有綠的低調。
29.棕綠中國傳統色彩名詞,棕櫚枝葉的顏色。十五、色彩的三屬性
1.色相
①.色相是指色彩的外貌,又稱為色調。
②.色彩的相貌是以紅、橙、黃、綠、青、藍、紫的光譜色為基本色相。不同色相是不同波長給人的一感覺。
③.基本色相的秩序以色相環形式體現,稱為色環;色環分為六色相環、九色相環、十二色相環、十六色相環和二十四色相環等多種色彩秩序。
例如:錦葵色(或熏衣草色),想要調出這個顏色,首先要判斷它的色相,它源自於紅紫。
2.明度
①.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又稱為亮度或深淺度。
②.在無彩色類中,最高明度是白色,最低明度是黑色。
在黑、白之間存在一個系例的灰色,一般可分為5級或9級。靠近白色的部分稱為明灰色,靠近黑色的部分稱為暗灰色。
③.在有彩色類中,最明亮的是黃色,最暗的是紫色,這是因為在各個色相在可見光譜上振幅不同,對於眼睛知覺作用的程度不同而形成的;
黃色—紫色在有彩色系的色環中,成為劃分明暗的中軸線;
④.任何一個有彩色滲入白色,明度會提高;滲入黑色,明度就會降低;滲入灰色,依灰色的明暗程度而得出相應的明度色。
彩色光的亮度越高,人的眼睛就越感覺明亮,即所謂的“跳”。
例如:對於明度我們有一個明度尺可以進行判斷。如剛才上面指到的錦葵色,做個比較,可以判定紅紫色屬於淺這一級(第二級)。
3.彩度
①.彩度是指色彩的鮮、濁程度,也稱為純度、艷度、鮮度或飽和度。
②.凡有彩度的色彩,必定有相應的色相感。各色相最高彩度、色的知覺度不同,明度也不同。
③.高彩度的色相加白或加黑,將提高或降低色相的明度,也會降低它們的彩度;如果加適當明度的灰色或其他色相,也會相應地降低色相的彩度。
判斷彩度的時候,首先要問一下自己:用從最鮮艷的色彩(色彩上的純色之一)到最暗濁的色彩(暗濁到無法辨認出任何顏色)的彩度階段來衡量,這個顏色的彩度是哪一級?④.三要素的關係:
色彩的三屬性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約的,很難截然分開;其中任意一個屬性的改變,都將導致色彩個性的變化;但它們又互相區別,擁有獨立意義,因此從概念上要嚴格分開。
通過對色彩的三屬性進行解釋後,可以明白:先在紅紫色中摻入白色,讓它變淺,再加入紅紫色的補色黃綠,讓它變濁(摻入補色是降低顏色彩度的最好的方法)。
對顏色有正常反應的人,一般都對紅色的感覺最靈敏,故紅色的純度最高,對綠色的靈敏性低一些,故綠色的純度低一些;對藍綠色靈敏性最差,故藍綠色的純度最低。對顏色有正常反應的人,一般對黃色的知覺性最高,故黃色的明度最高,而對紅色的明度感覺就差了許多。
顏色三屬性關係表:
色相 | 明度 | 飽和度 | 色相 | 明度 | 飽和度 |
紅 | 4 | 14 | 藍綠 | 5 | 6 |
橙 | 6 | 12 | 藍 | 4 | 8 |
黃 | 8 | 12 | 藍紫 | 3 | 12 |
黃綠 | 7 | 10 | 紫 | 4 | 12 |
綠 | 5 | 8 | 紫紅 | 4 |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