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陽宣慰司,明、清四川土司(今土家族)。天啟元年(1621),以“酉陽宣撫司”升置,以原宣撫使冉躍龍為宣慰使。冉氏世為土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酉陽宣慰司
- 性質:明、清四川土司
- 朝代:明、清
- 地區:四川
酉陽宣慰司,明、清四川土司(今土家族)。天啟元年(1621),以“酉陽宣撫司”升置,以原宣撫使冉躍龍為宣慰使。冉氏世為土官。
酉陽宣慰司,明、清四川土司(今土家族)。天啟元年(1621),以“酉陽宣撫司”升置,以原宣撫使冉躍龍為宣慰使。冉氏世為土官。沿革元末,其先祖冉如彪受封為四川酉陽軍民宣慰使司(治今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宣慰使。明洪武五年(...
明代的宣慰司,是在取消蒙元時期內地宣慰使、宣撫使的基礎上形成的,進而成為專門針對少數民族地區的管理機構,隸屬關係為布政司下一級地方行政機構,有一定的自主權,但是其行政、軍事和司法又處於該地區三司(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揮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及後來督撫、鎮守總兵的嚴格監管之下,司長官的襲替必須要經過...
酉陽土司的開創者是宋代冉守忠。元代 延祐七年十月,“酉陽土官冉世昌遣其子冉朝,率大小石堤洞蠻入貢”。明代 (一)設定宣撫司 洪武五年三月庚子,“酉陽沿邊溪洞軍民宣慰司都元帥府元帥冉如彪,遣其弟如喜,來朝貢方物。詔賜如彪文綺二匹、如喜衣一襲,置酉陽州,以如彪為知州”。洪武八年正月丙子,“改...
元朝建立,仍為酉陽州,由冉氏子孫世襲,隸四川南道宣慰司懷德府。延祐元年(1314年)改酉陽州為酉陽軍民宣慰司。元末,明玉珍據蜀,改酉陽軍民宣慰司為酉陽沿邊溪洞軍民宣慰司。明清時期 明洪武五年(1372)四月仍置酉陽州,兼置酉陽宣慰司都元帥府,八年(1375)廢州和川東道宣慰司懷德府,復置酉陽宣慰司,隸四川...
元為酉陽州治,後升為酉陽宣慰司。明為酉陽宣撫司治。酉州土司衙院設在銅鼓潭,清置酉陽直隸州。1913年廢州為酉陽縣,屬川東道治下。1935年屬第八行政督察區。1950年屬酉陽專區。解放後車壩隸屬川省銅鼓鄉境域,1950年先劃為銅西鄉府,1958年隸屬雙河區銅西公社,1983年復置銅西鄉。1997年歸屬重慶酉陽銅西鄉...
酉陽之地,古為《禹貢》梁、荊二州接壤之域。春秋為巴、楚兩國交界之地。秦屬黔中郡,漢為酉陽縣地,三國屬蜀漢,晉分屬武陵郡及涪陵郡。唐屬務州、思州地。五代後,為當地氏族所據,稱酉陽寨。北宋屬思州。南宋為冉氏土官地。元為酉陽州治,後升為酉陽宣慰司。明為酉陽宣撫司治。清置酉陽直隸州。清...
元時,屬酉陽州。明朝時期,屬酉陽宣慰司。民國元年(1912年)後,屬酉陽州(縣)。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建立銅鼓鄉,隸屬酉陽第一區。1958年9月後,銅鼓鄉改為銅鼓公社。1980年7月後,銅鼓公社改為銅鼓鄉。1983年11月11日,屬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2001年,紅井鄉和銅西鄉併入銅鼓鄉。2018年,銅鼓鄉撤鄉...
邑梅洞長官司,明、清四川土司名。沿革 明洪武八年(1375),改沿邊溪洞軍民府置,以宋代名將楊業後裔楊金奉為長官,隸酉陽宣撫司(後為“酉陽宣慰司”)。明末,楊勝皋襲職。清順治十六年(1659),勝皋歸附,因呈請襲職遲延,部冊無名,未準繼襲,亦未頒給印信、號紙,仍稱長官。後楊再相繼任長官,住牧四川...
大溪鄉,隸屬於重慶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地處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城偏東北部,東與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龍山縣裡耶鎮接壤,南與石堤鎮為鄰,西鄰海洋鄉,北接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後溪鎮,距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縣城60千米,區域總面積109.91平方千米。清朝改土歸流前,大溪鄉境域屬酉陽宣慰司領地;1984...
甘龍鎮,隸屬貴州省銅仁市松桃苗族自治縣,地處松桃苗族自治縣西北部,東鄰重慶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隘口鎮,南連永安鄉,西抵重慶市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南腰界鄉,北接瓦溪鄉。鎮人民政府駐地距縣城102千米。總面積119.1平方千米。明洪武八年(1375年),置麻兔洞,隸屬酉陽宣慰司。1992年5月,與麻陽鄉合併為...
第八十三世:世文炳任酉陽世襲宣慰司。文燦於元朝分支建始縣田峽口。文獻分支成都府川西壩。 第八十三世:1、冉文炳、守忠公長子,入酉二世(第二任),襲酉陽知寨,南宋乾道元年(1165年)承襲父職,加思南安撫使。生三子,世昌、世榮、世華,以世昌襲職。
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改烏羅龍乾等處長官司置烏羅長官司;七年(1374),改平頭著可通達等處長官司置平頭著可長官司,隸思州宣慰司;八年(1375),置麻兔洞(今甘龍地)隸酉陽宣慰司;十七年(1384)劃出溶江芝子坪茶長官司直屬四川布政司。永樂三年(1405),置答意、治古(今松桃東部)二第官司,十一...
元順帝至二十五年(1365),元思南宣慰使田仁智歸附,朱元璋仍置思南宣慰司,田仁智仍為宣慰使;朱元璋改思州宣撫使為思南鎮西等處宣慰使司,以田仁厚為宣慰使。下轄務川縣、鎮遠府及十四州、五十二長官司。其地域“以今之地域觀之,大致東起湖南永順、保靖,西迄貴州務川、鳳岡、施秉一線,北達四川酉陽,南至黔南荔波、...
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撤溶溪芝麻子坪長官司,直隸酉陽宣慰司。清乾隆元年(1736年),秀山設縣,溶溪從酉陽劃出,隸屬秀山縣日旗里。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屬日旗里鄉。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5月,設為溶溪鎮。民國三十年(1941年),溶溪鎮改為溶溪鄉。1958年9月,溶溪鄉改為溶溪公社。1983年11...
明太祖洪武八年(1375年),罷邑梅、石耶二土知府,並降為長官司,領於酉陽宣慰司,旋改隸重慶衛。撤溶江、芝子、平茶等處長官司為平茶洞長官司和溶溪芝麻子坪長官司,隸湖廣思南宣慰司。洪武十七年(1384年),改隸四川布政司。明成祖永樂初(1403年),改邑梅隸重慶衛,割石耶司地置地壩洞副長官司。明世...
元代至大二年(1309)置懷德府,隸屬於四川南道宣慰司,至順二年(1331)升為宣撫司,至正年間升為軍民宣慰司,明太祖甲辰年(1364)設定懷德軍民宣撫司,以向大旺什用為宣撫使。洪武年間懷德軍民宣撫司被廢。建制 懷德府,下轄四州:來寧州、柔遠州、酉陽州、服州。大事記 大德五年(1301),懷德府麻用南...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耿壽平到酉陽“改土歸流”,酉陽宣慰司改為酉陽縣,隸黔彭廳,濯水屬酉陽縣上際里北三鄉,並從此興起集市。光緒元年(1875年),酉陽州境劃為四路十八鄉,濯水為北路五鄉之北三鄉。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濯水由濯河壩始更為酉陽縣第三區濯水鄉。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濯水鄉改為...
楊應龍(1551-1600),明代貴州播州世襲土司,是楊端 (唐朝播州宣慰司宣慰使)的後代。楊氏地方政權第二十九代統治者,隆慶五年(1571),楊應龍世襲父親楊烈的播州宣慰司一職。 萬曆十四年(1586),楊應龍升任都指揮使,因從調有功,加封為驃騎將軍。1599年起兵造反,明朝派兵對海龍屯多日激戰。次年楊應龍潰敗,自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