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紅線女
- 外文名:Hung Sin-nui
- 別名:鄺健廉(原名)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廣東廣州
- 出生日期:1924年12月27日
- 逝世日期:2013年12月8日
- 職業:粵劇表演藝術家
- 主要成就:開創粵劇紅派藝術
榮獲首屆“中國戲劇終身成就獎” - 代表作品:《荔枝頌》《昭君出塞》《關漢卿》《搜書院》《山鄉風雲》等
- 性別:女
- 祖籍:廣東開平水口
人物生平,主要作品,影視作品,代表劇目,藝術特色,個人榮譽,個人生活,後世紀念,人物評價,
人物生平
1924年12月27日,出生於廣東開平水口泮村。家住廣州西關,常隨母親到戲院看戲,回來在家中仿效演唱。
1938年因日軍侵華而失學,同年7、8月間,隨母親經澳門赴香港,拜舅母何芙蓮為師,正式學藝,取藝名小燕紅。1939年春節,在勝壽年班首次登台演出。從此,她在戲班中練功、學唱,夜場演出扮丫環、宮女的角色。在香港郊區演出日場時,也擔任一些戲份不多的配角,在“天光戲”中,還有機會演主角。
1940年,紅線女隨何芙蓮臨時搭班於靚少鳳的金星劇團演出。1941年在上海演出,紅線女當上了第三花旦。1943年,她在肇慶演出,在內地第一次用“紅線女”這個藝名。從此,她成為“師曾劇團的正印花旦。以後到抗戰大後方廣西等地演出了許多馬派劇目,如《苦鳳鶯憐》《鬥氣姑爺》《軟皮蛇招郡馬》等。
抗戰勝利後,紅線女定居香港,成為影劇兩棲演員。1952年,在香港組建真善美劇團,並與馬師曾、薛覺先等合演《蝴蝶夫人》《清宮恨史》等劇。1952年,她在演出《一代天驕》《王昭君》,改編《蝴蝶夫人》和莎翁名著的實踐上,根據自己的天賦,嗓音條件,在傳統旦角的基礎上,融入京腔、崑腔演唱藝術和西洋美聲技法,創造了“紅腔”。
1955年,返廣州,參加廣東粵劇團,先後在廣東粵劇團、廣東粵劇院、廣州粵劇團工作。20世紀50、60年代,紅線女曾隨團赴朝鮮、越南演出。
20世紀80年代,面對粵劇舞台演出的不景氣,為振興粵劇,她重排舊劇,編演新戲。1988年國慶前夕,紅線女率廣州粵劇團到北京舉行了“紅線女專場”;1994年,紅線女又在北京主演《白燕迎春》,成功地塑造廠一個外科醫生沈潔的藝術形象。
2009年,紅線女榮獲首屆“中國戲劇終身成就獎”。
2013年12月8日,在廣州逝世,終年88歲。
主要作品
影視作品
作品名稱 | 時間 | 導演 | 合作演員 |
---|---|---|---|
1961年 | |||
1961年 | |||
Jiaou tian cheng | 1960年 | Xiaocha Chen/Xiaofeng Chen | |
1956年 | |||
1956年 | Jianqin He/Feilong Li | ||
西廂記 | 1956年 | ||
1955年 | |||
愛 下集 | 1955年 | ||
►後窗 | 1955年 |
代表劇目
先後主演了《搜書院》《關漢卿》《昭君出塞》《李香君》《山鄉風雲》《昭君公主》《白燕迎春》《刁蠻公主贛駙馬》等許多劇目。
藝術特色
紅腔以粵劇傳統花旦唱腔為基礎,融入京腔、崑腔演唱藝術和西洋美聲技法,結合個人的聲線條件,融匯創造出“甜、脆、圓、潤、嬌、水”的紅腔風格,把粵劇花旦唱腔發展到了嶄新的階段。在唱腔上,吸收了京劇名家梅蘭芳唱腔、崑劇、話劇、歌劇、西洋歌唱、電影等技巧,唱腔表現力更為豐富。她突破了傳統粵劇中單純表現女性媚美的框架,塑造的一系列個性鮮明的婦女形象,表現出敢愛敢恨、藐視豪強、正氣凜然的性格特徵,唱腔為了與人物性格統一,表現出了婉約之中帶有悲壯的剛柔相濟風格。
紅派藝術在唱腔藝術上以粵劇傳統花旦唱腔為基礎,吸收了京劇等其它劇種、以及美聲歌唱、電影等的技巧,結合個人的聲線條件,融匯創造出了龍頭鳳尾、跌宕起伏、音域寬廣、清脆秀麗、剛柔相濟的紅腔風格;在舞台藝術上,以粵劇傳統花旦舞台功架為基礎,吸收了京劇名家程硯秋的身段藝術,並將俞振飛、周小燕、朱傳茗等戲劇名家的藝術融為一爐,突破了傳統粵劇中單純表現女性媚美的框架,塑造了一系列個性鮮明的婦女形象,戲路極為寬廣,不論古代的小家碧玉、宮廷貴人、青樓妓女,還是現代革命女性,都能滌盡鉛華,展示出東方女性清香淡雅的氣質、高潔端莊的風韻,表現出敢愛敢恨、藐視豪強、正氣凜然的性格特徵,以及在抗拒苦難或悲劇命運中磨礪出那富於韌性的品格,表演細膩傳神。現代劇《山鄉風雲》,更是在現代劇和傳統表演程式的結合上獲得了標誌性的突破,被認為是粵劇發展史上的里程碑。
個人榮譽
1957年7月29日至8月10日,在莫斯科舉行的第六屆世界青年與學生和平友誼聯歡節上演唱《昭君出塞》《荔枝頌》,獲東方古典歌曲比賽金質獎章。
1985年,獲美國亞洲協會和聯合國交響樂協會分別頒發的“傑出藝人獎”和“太陽和平獎”。
1990年,獲廣東省人民政府通令嘉獎。
1992年,當選為中國戲劇家協會廣東分會主席。
2001年6月15日,紅線女在紐約林肯藝術中心接受“2001年度最傑出藝術家”的終身成就獎。這是由美國紐約州文化事務部設立的,每年向在藝術領域取得顯著成績的亞洲藝術家頒獎。
2001年,獲廣東省人民政府頒發“粵劇藝術傑出貢獻獎”,文化部首屆“造型和表演藝術創造研究成就獎”。
2002年1月1日,廣東省人民政府授予紅線女“粵劇藝術傑出貢獻獎。
2010年4月7日,獲“白玉蘭”終身成就獎。
2010年12月21日,獲廣東首屆文藝終身成就獎。
2011年6月29日,獲廣東省委授予“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2012年2月27日,獲“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
個人生活
紅線女的堂伯父鄺新華(鄺殿卿),是同治年間粵劇再度興起時的著名武生。他在廣州重建粵劇行會組織八和會館,並被推為“會首”,更因其演藝高超,同行尊奉為泰山北斗。紅線女的外祖父聲架南(譚傑南)是馳名於東南亞的武生。舅父靚少佳是歷任人壽年、勝壽年等省港大班的正印小武,在省、港、澳、美國和東南亞均享有盛譽。舅母何芙蓮也是著名花旦。
後世紀念
2013年12月13日,紅線女追思會在廣州紅線女藝術中心舉行。紅線女的親友、學生以及文藝界人士共同緬懷紅線女為粵劇事業創新發展所作出的卓越貢獻。追思會上首次播放了紅線女訪談專題片《永恆的舞台》。
2013年12月16日,廣州粵劇院舉行一代名伶紅線女追思會。
人物評價
音質優美,基礎深厚穩實,音色清脆秀麗,富有變化,高、中,低音區的聲音統一、勻稱,既有嘹亮的歌喉,音域特別寬闊,又柔美而有力度。(文藝評論家李凌評)
紅線女與祖國榮辱與共,善始善終,她的生命屬於藝術,她的藝術屬於人民。(紅線女之子馬鼎盛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