鄴城考古隊,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現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1983年聯合建隊組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鄴城考古隊
- 成立時間:1983年
鄴城考古隊,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現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1983年聯合建隊組成。
鄴城考古隊,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現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1983年聯合建隊組成。建設成就近年來,鄴城考古隊成功推動鄴城遺址當選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入選“十一五”期間全國首批36處大遺址、中國...
鄴城佛像埋葬坑,位於河北省臨漳縣鄴城遺址東部北吳莊,佛像埋葬坑出土的佛教造像有題記的超過百件,絕大多數是漢白玉造像,少數為青石造像。2012年春節期間,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與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聯合組成的鄴城考古隊,在鄴城遺址東部5米厚的流沙層,發現了一處不規則的埋葬坑,內部驚現佛教造像近3000件(塊)。...
《鄴城北吳莊出土佛教造像》是科學出版社2019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河北省文物研究所 。內容簡介 2012年1月,鄴城考古隊在河北省臨漳縣習文鄉北吳莊村北的漳河河灘內發現一處佛教造像埋藏坑,發掘出土各類造像殘塊近三千件,是國內發現該類遺物數量多的一次。出土造像類型多樣、造型精美,具有...
2022年6月16日,經考古勘探發掘,確認了鄴南城宮城內部位於軸線上可圍合的宮院牆址,還新發現了一批規模宏偉的宮室建築。2023年1月,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與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組建的鄴城考古隊透露,經持續勘探和發掘,已確認位於鄴南城宮城中軸線北部的206號大殿為東魏、北齊時期皇帝寢 宮。 2023年3月,...
鄴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是位於河北邯鄲市臨漳縣境內的鄴城遺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中國首批公布的36處大遺址之一。鄴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包括重點保護區(文物古蹟用地)和明堂園遺址區、核桃園佛寺遺址區、古柏遺址區等區域。歷史背景 鄴城遺址發現了大量遺蹟和遺物。通過規劃建設鄴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可進一步保護、...
鄴城考古博物館展出的文物多數為2012年鄴城遺址北吳莊佛造像埋藏坑出土佛造像等鄴城遺址考古文物。北魏譚副造釋迦像、北齊覆缽塔、彩繪立佛及隋唐時期佛造像等精美絕倫,藝術價值極高,非常珍貴。1983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聯合組建鄴城考古隊,開啟長達30多年的鄴城考古發掘。北吳莊佛造像埋藏...
這裡是中國社科院鄴城考古隊和臨漳縣文物保管所的住地。金鳳台院落有仿古建築40間,開闢有鄴城出土文物陳列室和鄴城珍寶館,這裡是三國文化旅遊聖地之一,吸引著眾多的海內外遊客。因曹魏三台而得名的三台村揚名四海。 [3] 曹操拴馬樁—古漢柏 境內習文鄉靳彭城村東有顆高達21米,樹幹腹圍5.8米,覆蓋1畝有餘的千年...
那些因社會動亂而被迫流亡於各地的文人學士,先後游息於曹氏的根據地鄴城銅雀台,環繞於曹氏周圍,連輿游宴,吟詠詩文,抒寫憫時傷亂、救世濟民的悠悠心曲和烈烈壯懷,掀起了中國文學史上文人創作的第一個高潮,形成一個彬彬之盛的鄴下文人集團。考古發掘 2012年1月,鄴城考古隊在臨漳縣北吳莊鄴城城牆附近發現了佛...
鄴南城東魏北齊佛寺塔位於河北臨漳縣西南13公里的漳河北岸,趙彭城村西面,南距東魏北齊時期古都鄴城南牆1300米,為當時的一座佛教寺院中的重要建築遺址。2002年10月12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組成的鄴城考古隊,對該遺址進行了考古發掘。發掘前,塔基遺蹟在地面上還殘存有一個大土包,高約4...
2023年3月8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與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組建的鄴城考古隊對核桃園北齊大莊嚴寺勘探與發掘,在6號基址與9號基址之間新確認了11號基址,並於11號基址出土兩件大型獸面瓦件。這是鄴城遺址首次經科學發掘出土且保存完好的大型獸面瓦件。修建歷史 大莊嚴寺建於北齊文宣帝高洋天保末年。大...
北朝皇家寺院遺址是河北省邯鄲市臨漳縣境內遺址。2010年11月由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鄴城考古隊組織工作人員,開始對位於該縣境內的北朝時期皇家寺院塔基遺蹟(鄴南城東魏北齊佛寺塔基遺蹟)進行深入發掘。本次發掘是繼2002年首度發現,2003、2004年試掘後首次正式發掘。該遺址曾被評為2002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位於臨漳...
如今古鄴城大多已埋在地 下。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共同組成的鄴城考古隊,近年一直在鄴 城從事考古發掘。近來他們對一個相傳為魏元帝曹奐墓的土台進行發掘,結果發現是木塔塔基 ,從塔基看,原塔高度應在50米到100米之間。通過對塔基周圍地區進行發掘,找到了一 個規模龐大的寺院遺址,考古...
2012年春節期間,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與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聯合組成的鄴城考古隊在鄴城遺址東部北吳莊,也就是已探明的東魏、北齊都城鄴城遺址東城牆側3公里處,發現一處巨大的佛教造像埋葬坑。根據此後3月北京發布介紹的成果來看,此次發現的是一個邊長約3.3米、深1.5米左右的不規則方形土坑,共出土佛教造像2895件(塊...
臨漳是文物大縣,佛教遺存尤為厚重。2002年,考古發掘出迄今為止中國最大的佛寺遺址——北朝皇家寺院佛寺塔基,被評為“2002年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2012年春節期間,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聯合組成的鄴城考古隊,在鄴城遺址內搶救發掘了一“海量”佛造像埋藏坑,一次性出土佛造像2895件(塊...
考古人員在墓室內西側壁上發現了東魏時期最早的青龍圖案。由於沒有被盜過,考古工作者還在壁畫下方成功出土了190多件陶、青銅、瓷、石等陪葬品,其中彩繪陶俑就有145件。陶俑有的手握盾牌、有的騎在全副武裝的戰馬上,儼然是一副行軍出兵的裝扮。考古發掘 鄴城考古隊與磁縣文物保管所曾於1986年對磁縣北朝墓群進行了...
多年來,臨漳文化旅遊部門在中國社科院鄴城考古隊的大力指導下,查閱大量有關資料,聘請有關專家認真研究並進行數次實驗,在古代工藝的基礎上加進現代製造藝術,經過無數次攻關研製,銅雀瓦硯燒制技藝得以恢復。使這一古代珍品千年之後於2007年再度面世。2012年,銅雀瓦硯成功入選首屆“誠義燕趙勝境河北”河北旅遊代表...
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漢唐考古研究室主任朱岩石還有一個身份即鄴城考古隊隊長,與漢魏考古直接相關。熟悉漢魏歷史的他,在一個月前曾參與西高穴村漢魏墓葬的專家研討會,討論墓葬的主人是否為曹操。據朱岩石介紹,“當時在研討會上,專家們都提出了很多建設性的意見,但我還不能確定這個墓葬是不是曹操墓。”朱岩石...
建造鄴城 534年,東魏將都城由洛陽遷往鄴城,538年,開始營建鄴南城,將城垣的平面布局由方形改為烏龜形狀,成為中國已知發現最早的“龜形城”。2015年7月,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與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組建的鄴城考古隊,累計勘探面積23萬餘平方米,發掘面積9000多平方米,發現多處東魏、北齊時期的大型夯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