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頻干擾是指相鄰或相近的頻道的信號之間的相互干擾。由於調頻信號含有無窮多個邊頻分量,當其中某些邊頻分量落入鄰道接收機的通帶內,就會造成鄰頻干擾。
在實際的使用過程中,鄰頻干擾主要是所使用信號頻率的相鄰頻率的信號干擾,接收濾波器性能不理想,使得相鄰的信號泄漏到了傳輸頻寬內引起干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鄰頻干擾
- 外文名:Adjacent channel interference
定義,遠近效應,解決方案,頻點規劃,鄰頻干擾比,
定義
載乾比,又稱載波干擾保護比,應該表示為C/I;同頻干擾保護比應該表示為C/Ic;鄰頻干擾保護比應該表示為C/Ia。所謂鄰頻干擾,即指干擾台鄰頻道功率落入接收鄰頻道接收機通帶內造成的干擾。由於頻率規劃原因造成的鄰近小區中存在與本小區工作信道相鄰的信道或由於某種原因致使基站小區的覆蓋範圍比設計要求範圍大,均會引起鄰頻道干擾。當鄰頻道的載波干擾比C/I小於某個特定值時,就會直接影響到手機的通話質量,嚴重的就會產生掉話或使手機用戶無法建立正常的呼叫。
C/A,鄰頻率干擾保護比是指在頻率復用模式下,相鄰頻率會對服務小區使用的頻率進行干擾,這兩個信號間的比值即C/A。GSM規範中一般要求C/A>-9dB,工程中一般加3dB餘量,即要求C/A>-6dB。
遠近效應
由於移動台距離基站的距離不同,發射信號到達時的功率也不同。距離近的信號功率大,距離遠的功率小,相互形成干擾。通常將這種效應稱為遠近效應。
如果相鄰信道的用戶在離用戶接收機很近的範圍內發射,而接收機是想接收使用預設信道的基帶信號,則這個問題會變得嚴重。即在附近的發射機俘獲了用戶的接收機。當離開基站很近的移動台用了一個弱信號,移動台使用鄰近的信道時,也會發生遠近效應。
解決方案
影響鄰頻干擾的大小有兩個主要的因素,鄰頻共存的干擾抑制比ACIR和基站間偏移。因此,可以採用以下的方法減小鄰頻干擾:
(1)提高基站和移動台的ACLR及ACS要求。從ACIR與ACLR及ACS的關係可知,提高基站和移動台的ACLR及ACS要求可以增加ACIR值,從而有效的降低鄰頻干擾。
(2).增加系統間的頻率保護帶。有研究結果表明,對於兩個WCDMA系統共存,如果把5MHz的保護帶增加到10MHz,ACIR相應的可提高10dB,從而有效的減小系統間干擾。
(3)通過良好的工程規劃,儘量減小系統間的基站偏移,抑制系統間干擾。但這使得網路規劃受到很大的限制。
在實際的行動網路建設中,要在系統容量損失、頻率保護帶和實現複雜性之間折中考慮。
頻點規劃
鄰頻干擾主要牽扯到頻點規劃。當手機在通話狀態下占用A頻點,而同時在你的主用小區可以收到與A頻點相鄰的B頻點(-200kHZ),且B頻點電平值高過A頻點9dB時,既是所謂的鄰頻干擾,至於-400kHz的頻點高於A頻點41dB可能性不大,所以在做頻點規劃時,只需分析是否有主用小區周圍與A頻點號相鄰的頻點號可能進入就可以了。
原則上頻點規劃就是使用戶所在的小區不會收到與該小區所配置頻點相同或相鄰頻點的信號。高於6dB通話質量便會變的很差。
功控主要是解決MS到BTS的距離在發生變化時的手機的發射功率問題,以省電為最終目的。最後所謂的兩個值就是鄰頻點號和該頻點的功率值。
鄰頻干擾比
對於GSM,TETRA等系統,都有鄰頻干擾保護比,比如,GSM的鄰頻干擾保護比是-6dB,TETRA的鄰頻干擾保護比是-45dB。:雖然工程規定中有干擾保護比,但實際最佳化中,卻是要儘量避免出現同鄰頻的情況,而並非是在這個保護比內就沒問題。
同頻干擾、鄰頻干擾、交頻干擾
同頻顧名思義就是頻率相同的信號干擾,比如成都廣播電台頻率為91.4MHZ,如果又出現了91.4MHZ的信號,他就是干擾了電台的正常工作,顧成為同頻干擾。
而鄰頻就是相近頻率的干擾.91.4MHZ,91.45等信號頻率相近的信號對其干擾,一般無線電頻率之間設定有一定的間隔,就是防止鄰頻干擾。
交調干擾是指當兩個以上不同頻率信號作用於一非線性電路時,將互相調製,產生新頻率信號輸出,如果該頻率正好落在接收機工作信道頻寬內,則構成對該接收機的干擾,我們稱這種干擾為交調干擾。交調干擾主要是指數、模共站的基站,由於模擬基站發射機的影響,而對數字基站產生的干擾。這種干擾的直接後果是時隙分配不出去,造成基站資源的浪費,也會產生掉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