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雷飛,浙江樂清人,上海飛和實業集團董事長,任寶山區政協委員、寶山區工商聯常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鄭雷飛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中國
個人檔案,創業年譜,難忘故事,創富經驗,
個人檔案
姓名:鄭雷飛
年齡:36歲
籍貫:浙江樂清
職務:上海飛和實業集團董事長
社會職務:寶山區政協委員、寶山區工商聯常委
創業年譜
1992年4月:去蘭州開始創業
1993年:攜2000元到上海從事空壓機配件銷售工作
1994年:成立“普泰實業公司”,正式成為柳州空壓機廠經銷商
1997年:成立“飛和機械有限公司”,開始生產空壓機整機
2003年:作為控股方,合資開發印刷業務
2004年:作為控股方,與俄羅斯企業合資經營消防業務,
同年,“飛和”空壓機被評為“上海市名牌產品”
同年,飛和集團被評為“中國優秀民營科技企業”,董事長鄭雷飛先生
被評為“2004年中國優秀民營科技企業家”;
2005年,榮獲“上海名牌產品”稱號,並被評為“2005年上海高新技術企業”,董事長鄭雷飛先生被評為“2005年上海市優秀質量工作推動者”稱號;
2006年,飛和集團當選為中國空氣壓縮機協會副理事長、副理事單位;
2007年,專利《單螺桿空壓機 專利號:ZL022611525》當選為第六屆中國科學家論壇重點推介專利;董事長鄭雷飛先生榮膺2006年上海市寶山區“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
2008年,源於飛和集團孜孜不斷精益求精地創新精神,使之成為國內同行業首家榮獲“80m3單螺桿空壓機許可證”的高新技術企業,同期與韓國“世亞”工程和技術株式會社強強聯手,在中國市場大力推廣“離心式壓縮機”。
由民建寶山區委提供線索
攜兩千元獨闖大上海
1992年的4月,年僅20歲的鄭雷飛,因家中經營不善、背上一筆不小債務,便選擇“出走”蘭州。經友人介紹,鄭雷飛了解到空氣壓縮機在當地的銷售情況不錯。他想到,相關的配件也該有一定的市場吧?於是,他很快決定以空壓機配件作為經營內容。不過,鄭雷飛也清楚,要靠手上七八百元的啟動資金打開局面並非易事,於是他比別人花了更多的心思和努力:為拿到較為低廉的進貨價格,他直接去找配件生產商;為省錢,他甚至一天只吃兩餐,早中飯合併為一碗牛肉麵,晚餐則是一成不變的蛋炒飯。可惜,儘管有創業的雄心和鬥志,市場經驗不足的鄭雷飛還是遭遇了敗績。八個月後,當他登上開往上海的火車時,身邊只剩下區區40元錢。
當時的上海,對鄭雷飛的意義或許只在於,它是柳州空壓機廠在華東地區最大的銷售市場。在收到家中東拼西湊捎來的兩千元錢後,他以每月800元的代價,在有機械配件一條街之稱的北京東路、山西南路一帶租下了一個長約1.5米的小櫃檯,繼續銷售著空壓機配件。生活也依然是那般艱苦:為了貪圖每晚5元的廉價房租,他在濕冷的地下室招待所足足住了四個月,以致落下了關節痛的頑疾。所幸,大環境的改善讓他的這份堅守迎來了曙光。
成了專業廠家經銷商
1993年前後,上海改革開放步伐加大,各產業的發展不斷加力,工業設備之一的空壓機隨之大熱,鄭雷飛經營的相關配件也因此“沾”了光,銷量有所上升。不過,坐等用戶上門、借利好大勢掙點小錢可不是他的目標。一定要主動出擊,才可以引來更多用戶!深信這點的鄭雷飛立刻採取了行動:他通過多種渠道,圈定了一批可能需要空壓機配件的用戶,然後逐一發出自薦性質的業務信件。很快,他就得到了用戶的反饋。這招妙計最終為鄭雷飛換來了一張又一張的訂單,也讓他在上海辛苦耕耘一年後,還清了家中的負債。
1994年,卸下包袱、輕鬆上陣的鄭雷飛跨出了創業的重要一步:正式成為專業空壓機品牌的經銷商。租個櫃檯、銷售利潤頗高的配件,這樣的門面生意在他看來始終是不成大器的小打小鬧,真正的事業一定需要更規範、更踏實的運作。鄭雷飛放棄了山西南路的黃金鋪位,轉而在中山北路上成立了屬於自己的公司“普泰實業”,並和當時業內知名的柳州空壓機廠簽訂了經銷商協定,從而完成了從經營戶到企業經營者的蛻變。
在以後主營配件、兼營整機的經銷商生涯中,不負重望的鄭雷飛不僅拿出了令人滿意的銷售業績,更在企業管理方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兩年後當雙方的合作告一段落時,鄭雷飛儼然已是一名成熟的銷售管理行家。
自主開發產品獲成功
此時的鄭雷飛,憑藉多年空壓機的銷售經驗,已經預感到:隨著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由於體制保守,國有企業產銷勢必將出現明顯的下滑。既然如此,何不利用民營企業靈活的特性,進入生產領域,打造一個屬於自己的品牌呢?儘管周遭的親朋好友一致反對他投資風險甚大的生產性實業,但鄭雷飛還是想抓住進一步“做大”、“做強”的機遇。1997年1月1日,註冊資金為300萬元人民幣的“上海飛和機械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鄭雷飛開始了自己生產空壓機的征程。
投資規模不算大、只擁有14名員工的“飛和”要想在對手林立的空壓機市場上奪得一席之地,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人無我有”。鄭雷飛把開發對象鎖定在了“單螺桿空壓機”上。和當時慣用的活塞式空壓機相比,“單螺桿式”在減少噪音、震動等性能和美觀程度上都要略勝一籌,可國內對其的認知大多停留在理論階段,商品化開發還不夠完善。於是,鄭雷飛請來一名具有20多年專業經驗的“老法師”出任總工程師,帶領公司員工開始了對該項技術的進一步研究。八個月後,“飛和”牌單螺桿空壓機面世,並很快在市場上受到了歡迎。
起點較高的產品迫使鄭雷飛不得不直面與跨國公司的競爭。雖然一台整機售價動輒在十萬元以上,但精明的上海用戶還是信賴國際品牌的百年品質。鄭雷飛深知“飛和”無論在知名度、生產條件或是銷售渠道、銷售費用上,都不可與跨國企業“火拚”,唯有採取“迂迴”戰術才是“飛和”的制勝之道。於是,他果斷地把戰場移向了內陸地區的一些省市,由於跨國企業在當地的滲透力比較有限,“飛和”憑藉優質的產品特性順利打開了這片市場。之後,憑藉著在全國各地打造的良好聲譽,“飛和”又一路“殺”回了大城市。1998年後不斷遞增的銷量證明,“農村包圍城市”的策略成功了。
一路走來,“飛和”空壓機經過四次技術升級,在螺桿精度等指標上和知名外企的品質不相上下,在市場占有率上,成了國內自主品牌中的“老大”,去年還獲得“上海名牌產品”的殊榮。同時,“飛和”作為控股方,與他人合資經營的印刷、消防等業務也日漸興盛,預計今年整個集團的業務額將達5個億。
難忘故事
《道德經》帶來大生意
●“沒想到鄭先生對老子思想有如此深刻的理解。採購空壓機的事不用洽談了,這筆業務一定是飛和的!”
或許連鄭雷飛本人也不會預計到,在中國古代哲學思想上的造詣竟為他贏來一筆不小的生意。
那是一次在重慶出差時發生的故事。業務洽談的工作本不需身為董事長的鄭雷飛親自出馬,而恰巧有空的他欣然接受邀請,前去拜訪對方企業的董事長。
當他走進對方的辦公室,剛寒暄了幾句,鄭雷飛不經意間看到桌上放著一本老子的《道德經》,對之頗有研究的他便信口發表了一點看法。誰想,這一闡述竟讓對方大感興趣。原來那位老總也是個“老子迷”,卻始終無法參透“世間萬物本無對立”的深意。於是,接下來整整兩個小時,這場商務會面變成了一堂《道德經》的授課。鄭雷飛結合企業經營實例,由淺入深地為對方指點了迷津,終於讓對方理解了放棄對立和敵對情緒,才能最大程度地發揮自身能力,達成“共贏”的道理。那位老總恍然大悟,在這場愉快的交流之後,果斷地甩出一句:“沒想到鄭先生對老子思想有如此深刻的理解。採購空壓機的事不用洽談了,這筆業務一定是飛和的!”
創富經驗
審時度勢制定策略
鄭雷飛自認的長處之一就是善於思考、勤于思考。他認為,經常思考,會使一個人的思路更為清晰。從寄送業務信函到實施“農村包圍城市”戰略,企業運行中成功的每一步都是他思考的結果。同時,他也擅長從整體經濟環境和一些看似無直接關聯的事件或現象中尋找線索。例如注意到國家對某些行業巨觀調控的加強,他就會據此調整自己的業務發展方向。
把員工打造成“將才”
鄭雷飛認為,員工的精力如果都內耗在辦公室中,對企業是百害而無一利的。因此,他結合馬斯洛需求理論和我國古代的禪宗、道家等哲學思想,開發出一套“框架理論”,並以生動簡單的方式對員工們進行長期培訓。他特彆強調交流、溝通和培訓的重要意義,希望員工們打破觀念、認知上的框架,發揮更大的自由度,以實現和客戶、同事的和諧相處。鄭雷飛相信“內聖外王”,只有把員工都打造成“將才”,都樹立起追求事業成就的信念,企業才能集聚最大的能量,在市場競爭中處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