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芳文集

鄭芳文集

《鄭芳文集》內容包括:目前我們應做的工作、組織“母親會”、這是我們自己的園地、女人的自白、介紹美國婦女會、姑娘們在軍隊里、建設年談婦女任務、從母親健康談起、女子中學一定要增添家政課程、新舊之間、獻給畢業女同學、女人是“人”的問題等。

基本介紹

  • 書名:鄭芳文集
  • 出版社: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 頁數:501頁
  • 開本:16
  • 品牌:科學普及出版社
  • 作者:周先庚
  • 出版日期:2013年10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04664303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鄭芳文集》由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

圖書目錄

文選一、婦女
目前我們應做的工作
組織“母親會”
這是我們自己的園地
女人的自白
介紹美國婦女會
姑娘們在軍隊里
建設年談婦女任務
從母親健康談起
女子中學一定要增添家政課程
新舊之間
獻給畢業女同學
女人是“人”的問題
尾聲(婦女節談婦運)
文選二、戀愛
為了愛
愛情和花
再談愛情
愛的燃料
第一次會見了她時
玩火
失戀
失戀(上)
失戀(下)
譯詩一首給女兒

娜拉
琵琶女和邵飛飛
女人是人間的花朵
林黛玉式的女子
男子的弱點
這是一個男人的世界
你了解男人么?
護士節感言
維持兩性的感情

兩性道德觀
一見傾心
她比小魚還要滑
好萊塢式的戀愛
“聞君欲娶婦,娶婦意如何?”
性情相合
門當戶對
由美兵徵友想起
徵婚
玫瑰花的時期
怎樣保持你的青春?
關與健康
貞操和美
怎樣選擇你的妻子
怎樣選擇你的丈夫
怎樣抓住你的丈夫
文選三、婚姻
論婚姻就是職業
婚姻不是職業
婚姻
論婚姻
再論婚姻
再論婚姻
婚姻
婚姻與金錢(一)
婚姻與金錢(二)
由婚姻商業化而談到婦女應有的認識
結婚佳期
理想的婚姻理想的結果

漫談太太
婚姻生活
文選四、家庭
家庭
事業與家庭
孩子把我們拉在一起
生活在同一家庭里 思想在同一圈子裡
當另外一個女人站在你們中間時
婚後的女子
……
文選五、兒童
文選六、心理學
文選七、醫藥衛生
文選八、營養烹調
文選九、社會問題
文選十、小說
文選十一、人物
文選十二、散文
文選十三、隨想錄
文選十四:其他
文選十五:專著
附錄
後記

後記

終於把母親的文集編輯完畢,真是如釋重負!
母親在51歲時就離我們而去,她是六個姐妹兄弟之中最先去世的。母親大姐鄭葆終年83歲,弟弟鄭重終年82歲,大妹鄭芹終年96歲,最長壽,二妹鄭蘅終年73歲,小妹鄭蓉還在世,已經94歲了。外婆施毓珊1962年去世時71歲,她是在我母親去世之後第二年去世的。2011年我曾當面問過唯一在世的蓉阿姨:外婆是否知道我母親去世?她說應該知道。我想,當她知道二女兒去世的訊息時該有多難過呀。母親12歲時,36歲的父親突然去世,全靠公公資助繼續讀書。盛澤富商汪家看重鄭家書香門第,希望娶鄭家女為媳婦。本來大姐鄭葆已經赴京,下面就應該是18歲的母親出嫁,但母親希望繼續讀書,堅決不肯出嫁。外婆只好讓16歲的妹妹鄭芹出嫁。鄭芹認為自己“做了封建禮教的犧牲品”。母親如願讀了大學,又出嫁清華教授,但幾十年後,她51歲就去世了。而妹妹鄭芹卻高壽96歲,比母親多活了幾乎一倍時間。福兮禍兮誰人知曉?
母親一生坎坷,先後生育了七個孩子,兩個孩子在昆明天折。存活的五個子女中,大姐立業已經78歲,廣業74歲,明業69歲,我67歲,最小的治業現在也已經64歲了,而母親卻年僅51歲就棄我們而去,怎不讓我們難過!
在昆明最困難的時候,她既要照顧家,還動筆撰寫了各種文章數百篇。新中國成立後她不甘心在家中相夫教子,而是利用自己的外語特長,先後去清華附中、北京體育學院任教。北京體育學院離我家很遠,她騎腳踏車要一小時,無論颳風下雨,風雨無阻,今日想來真是不容易。三年困難時期,為支撐這個家庭,她付出的艱辛,我們當時根本沒有體會,只是後來聽保姆講過當年生活的困難。她的美貌、幹練、才華,所有認識她的人,無不讚嘆有加。我們當時由於年幼,對母親在清華、北大的影響一無所知。
可能是過於勞累,她48歲時就得了癌症,又沒有及時發現。經過極其痛苦的化療,受病魔折磨三年後,終於不治。父親終生覺得愧對母親,沒有照顧好母親,因此終生未再婚。
我從小是家中孩子中最不聽話、最惹母親生氣的孩子,我曾多次動氣跑出家,使得母親不得不親自出去找我,把我勸回家。對母親生前的艱辛、坎坷,我從前毫無體會。直到我退休,編寫此書,看到母親生前寫的幾百篇文章和父親的回憶,才真正體會到母親短暫的一生實在是不易,心中實在愧對逝去的母親。
母親生前的幾百篇文章有幾個特點。第一是涉獵廣泛,父親把母親的文章分為十三類,內容從社會問題、心理學,直到家庭、婚姆,以致營養烹調,幾乎無所不包,沒有深厚的生活閱歷,無法寫出內容如此豐富的文章。第二是形式多樣,散文、回憶、評論、小說都有,每種形式都能運用自如,散文文筆生動,小說情節曲折,評論令人反思,真正體現了母親的文采。第三感情豐富,父親在母親去世後整理母親的文章後,感慨良多,認為母親很多文章是有所指,是生活的真實反映。母親生前最後一個、也是唯一的長篇,是和父親合寫的《談天才》,其中介紹了古今中外非常多的各種實例,分析了天才的培養、發現和行程。讀後我的感覺是,母親本人也真是一個才女,如不是社會環境改變,無法施展她的才華,如不是英年早逝,她將會做出什麼成績,我們真的難以想像!
本書的編輯主要由在京的廣業和文業負責。大姐立業在山西太原,身體不好,我們有不清楚的問題不時還要問她。二姐明業平時多在深圳,書中很多老照片是她保存的,由她掃描提供。小弟治業在湖南長沙,為編輯此書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議。
父親去世後,我們家從北大燕東園搬出後,父親生前遺留的大量資料都是由廣業所保存的。父親生前有個習慣,一紙一字都要保留。特別是母親生前所寫的幾百篇文章,父親都精心貼上成冊,詳細說明,這為編輯母親的文集提供了很好的基礎。
這本文集是我們五個子女共同努力的結晶。今日《鄭芳文集》終於能得以成書,終於可告慰我們雙親在天之靈!也了卻了我們的心愿,不會再留下遺憾!
周文業
2012年6月27日

序言

抗日戰爭時期教授的生活十分艱苦,我們一家七口靠丈夫周先庚一人薪金生活無法維持。
我曾經做過中學教員,當過家庭教師,因孩子多而小,最小的六個月,離家做事很困難,最後有一天,有一位聯大教授太太名叫徐遠暉的和我隨便在寒暄中提到生活之不易,她勸我寫稿賣文,她當時正替《中央日報》編兒童副刊,寫些關於兒童的文章,我照她所說的答應了,連寫了三篇。
有一天有位中年男子來我家中,自己介紹是《中央日報》總編輯胡惠生,說特來請我為《中央日報》副刊“新天地”(名稱已記不清)寫稿,我也答應了,寫了連續登載的幾篇“鄉居雜記”,這樣就在《中央日報》上開了端,開始賣文生活。
大約有半年功夫,日本投降,我們也復員回到北京,到了北京後,心理系教授敦福堂約我替《北平時報》“婦女與家庭”副刊寫文章,開始在北京寫稿,每周郵寄六千字到報館去,報館按月寄稿費來,和《北平時報》的關係,連《北平時報》的社址都沒有去過,編輯更沒有,一切都通過敦福堂辦理。後來因為《北平時報》登載了一篇稿子,未經過我的同意,我去信責問總編輯,就此與《北平時報》斷絕了聯繫。大約過了二星期光景,昆明《中央日報》總編輯胡惠生來信,請我主編昆明《中央日報》的文藝副刊,我答,每星期湊足六千字航快信寄到昆明,昆明《中央日報》月底寄編輯費和稿費總和,在這期間我對於寫作的技巧大大提高了一步,我還經常替天津《大公報》、《民國日報》,代筆《平明日報》寫稿,在這期間我曾為《清華迥刊》寫過一系列共八篇稿子連續登載在《清華迥刊》上。當時《清華迥刊》的總編輯是一位共產黨員,文章寫得非常好,他親自拿了稿紙到我家中,請我給《清華周刊》寫稿,總而言之,那時只要要我的稿子我都寫,我明白筆像一把刀愈磨愈快,我夢想著將來通過這支筆,能成為名人。
我是一個家庭婦女,五個孩子的母親,整日為家事忙碌,對於政治不聞不問,為報社寫稿,我認為是文藝性質的,與政治無關,不管報社是什麼性質的,我搞的是文藝性質。這種錯誤思想在“三反”時,在家庭婦女學習會上(那時我自己是新林院學習小組組長)沉痛地批判過我的純技術觀點,但並沒有根除。到了這次申請加入工會時,我仍以為我是搞文藝寫作的,不需要向組織有所解釋,直到組織上提到這問題,我才如夢初醒,好在十周后我有機會更加忠誠老實學習,那時我再詳細的批判我這種錯誤的純技術觀點思想。
周先庚註:此文似一九五七年反右交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