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良永(1906.7.29-1994.7.22) 中共黨員,教授級高級工程師,著名的鎢鉬材料專家,中國第一根國產鎢絲研製者,中國第一代超高速離心機主導研製者,在中國鎢鉬業享有極高的聲譽,被譽為中國鎢鉬之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鄭良永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福建莆田
- 出生日期:1906-7-29
- 逝世日期:1994-7-22
- 畢業院校: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電機系無線電專業
- 主要成就:中國第一根國產鎢絲研製者,中國第一代超高速離心機主導研製者。
- 代表作品:鎢絲工藝學
人物生平,主要成就,出版著作,人物評價,圖冊,
人物生平
1906年出生於福建省莆田縣(今福建省莆田市城廂區);
1925年赴美留學;
1928年畢業於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電機系無線電專業;
1929年任上海滬江大學物理系主任;
1932年起歷任上海燈泡廠工程師、總工程師兼副廠長;
1954年起歷任上海市第一屆、第二屆、第三屆、第四屆、第五屆、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954年起連續3年被評為上海市勞動模範;
1956年被評為第二機械工業部先進生產者、全國先進生產者;
1956年4月30日受到了毛澤東主席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的接見併合影留念。
1957年經上海市第一任市長陳毅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
1965年起歷任上海離心機械研究所總工程師兼副所長、技術顧問;
1982年創辦《鎢鉬科技》雜誌並任總編輯;
1984年創建中國第一個民辦科技服務所機構——鎢鉬科技服務所。
曾歷任:中國鎢業協會名譽顧問;
中國核學會同位素分離學會名譽理事;
中國電子學會理事暨真空電子專業委員會委員;
中國電機學會會員;
上海市原子核科學技術學會理事。
主要成就
解放前,在美商奇異安迪生電氣公司(上海燈泡廠前身)工作的鄭良永,曾帶著“科技救國”的強烈願望,致力於改變我國制鎢工業在國際上的落後局面。解放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我國採取了敵視政策,實行“禁運”和技術封鎖,中斷鎢絲供應,使我國燈泡生產陷入了困境。1951年4月1日,華東工業部把試製鎢絲的任務交給上海燈泡廠,成立了以鄭良永同志為首的鎢絲研究室。他們從鎢的冶煉開始,在一無資料二無設備的條件下,歷經二年多艱苦的科研攻關,終於在1953年9月26日研製成功我國第一根直徑0.18毫米的鎢絲並套用於製造出國產第一批500W—110V “人民牌”燈泡,向國慶4周年獻上一份厚禮,為改變我國鎢礦蘊藏量、鎢礦出口量世界第一,鎢製品卻依賴進口的落後狀況作出了重大貢獻。在1953~1957年,又相繼試製完成鎢桿、純鎢絲、鎢板、釷鎢絲、高溫鎢絲、鉬絲、鉬條、鉬鎢絲、鈷鎢絲、鎳鎢絲、杜鎂絲、鎢酸鈉、耐振鎢絲、紅色玻殼、硬質合金及通心玻璃絕緣子等二十多個項目,填補我國鎢鉬行業多國多處項空白。為表彰研試製小組的卓越成就,鄭良永被光榮評為1954年、1955、1956年上海市建築業、交通運輸業勞動模範,1956年被評為第二機械工業部先進生產者和全國先進生產者,獲全國勞動模範獎章及證書,1956年4月30日受到毛澤東主席和黨中央政治局領導同志的親切接見併合影留念。1954年被邀請參加中國科學院召開的金屬研究工作報告會,作了“鎢絲試製經過”和“鉬絲的試製”的學術報告。鄭良永在上海燈泡廠任總工程師期間,出色地完成了技術指揮和實踐工作。在他和同志們的共同努力下,使上海燈泡廠從解放初期的百人小廠,發展成一個擁有鎢鉬製品、金屬陶瓷發射管、超高頻管、真空開關管等門類齊全的、技術基礎雄厚的國家大型骨幹企業。
上個世紀50年代中期,毛澤東同志根據當時的國際形勢,高瞻遠矚,果斷地作出了獨立自主研製“兩彈一星”的戰略決策。鄭良永懷著對新中國的滿腔熱愛,回響黨和國家的召喚,義無反顧地投身到這一神聖而偉大的事業中去。
1955年1月15日,中國正式啟動代號為02的核武器研製計畫。1958年,鄭良永欣然接受了國家下達的研製分離鈾同位素高速離心機的任務,同時開始以上海燈泡廠第八車間為雛形籌建上海離心機械研究所。當時國家經濟落後、技術基礎薄弱,工作條件十分艱苦,以鄭良永為代表的一批科學家為此付出的艱辛是後人難以想像的,他協同朱昌白等一批科技工作者自力更生,發憤圖強,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用較少的投入和較短的時間,突破了高速離心機製造的尖端技術,成功研製出了中國第一代超高速離心機,掃清了中國取得高濃縮的核子彈核原料鈾235道路上的障礙,為中國核子彈的成功研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取得了輝煌的成就。負責國防軍工科研的聶榮臻元帥曾連續三次親臨研製現場視察工作,中國”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第二機械工業部副部長錢三強也多次考察研製現場。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核子彈終於成功爆炸。
1965年3月,在上海燈泡廠第八車間基礎上另建新址,成立了上海離心機械研究所,因涉及國防軍工性質,機構對外統一代號651,鄭良永親任總工程師兼副所長。該研究所在之後的二十餘年中業績輝煌,碩果纍纍,產品由單一的超速離心機迅速發展成涵蓋多種類型,可用於原子能、生物、環境治理等多領域的離心機系列產品,成為我國相關工程設備的研發基地。1979年,鄭良永主導研製的C3四節式、五節式超臨界氣體離心機榮獲國防科工委重大科技成果獎,C4—2型獲國家科委獎金1萬元,同時鄭良永還組織領導科技人員完成了國家下達的其他科技項目,自1959年起,陸續試製成功雷達發射機的脈衝磁控管、強功率三極電子管、大功率金屬陶瓷電子管等填補國家空白的新產品。
鄭良永在離心機械研究所工作期間時仍心繫祖國鎢鉬事業。面對“文革”後期鎢絲生產質量下降局面,他於1978年10月在北京組織召開了電真空電子學會復會工作,會議上他提出打鎢絲翻身仗的建議,受到有關領導高度重視。同年10月30日在莫乾山召開的鎢鉬科學技術座談會上,與會代表對鄭良永的建議作了專題討論,並建議由鄭良永撰寫《鎢絲工藝學》。根據鄭良永的建議,於1980年1月和6月分別在上海和無錫召開了“全國鎢鉬科技討論會”和“全國硬質合金學術會議”。會上提出技術攻關項目總計十二大類二十二項,分別由二十三個單位承擔實施。此後經努力攻關,我國鎢鉬製品生產質量迅速提高,部分鎢鉬製品接近或趕上國際水平,全國三分之一的鎢鉬製品企業開始對外出口產品,徹底打開了我國鎢鉬製造行業的出口局面。
1981年11月在西華山國家科委等部委聯合召開的第一次全國鎢業科技工作會議時上,國務委員方毅同志欣然提筆特書“振興鎢業”四字贈與鄭良永同志,以示鼓勵。
鄭良永退居二線後繼續任上海離心機械研究所技術顧問。
1982年創辦《鎢鉬科技》雜誌,並任總編輯。該雜誌創刊後十餘年中,在報導科技成果、總結生產經驗、引進技術傳播信息、引導研發、培養人才等方面對促進我國鎢鉬工業的發展作了大量工作,成績斐然。
1984年,78歲高齡的鄭良永老當益壯,創建了中國第一個民辦科技服務所機構——鎢鉬科技服務所。通過辦所,把上海各方面的鎢鉬專家、教授組織起來共同開發和推廣鎢鉬新技術、新材料的套用,為行業的科技進步做出了貢獻。
1986年由他親任主編並組織組織全國十位專家學者來共同完成的著作《鎢絲工藝學》正式出版,一經發行就立即成為全國各大高校相關專業的主導教材。
1994年7月22日,鄭良永因病醫治無效在上海逝世,享年89歲。
出版著作
《鎢絲工藝學》
人物評價
鄭良永是國內外著名的鎢鉬科技專家,同時在粉末冶金領域、電真空器件和離心機械領域同樣也有較高的建樹,為我國鎢鉬科技的發展和國防軍工事業的建設做出卓越的貢獻。他一生為黨為人民努力奮鬥的歷程,也正是我國科技工作者的真實寫照,鄭良永的一生是為振興我國科技事業而奮鬥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