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積源

鄭積源,男,漢族,1934年8月出生,漢族。中共黨員。

鄭積源教授的專業特長是科學技術史、科學學、科技方法論、科技前沿及其哲學、社會學問題、科技管理、科技發展戰略與科技政策、科技計量學。曾講授哲學、自然辯證法、反杜林論、現代科技革命與馬克思主義、科技哲學、科學技術史、現代科學技術基礎知識、西方科技哲學、科學學與科技管理、創造學、科技方法論、中國古代科技史等課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鄭積源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日期:1934年8月
人物經歷,主要貢獻,研究課題,專著,論文,獲獎記錄,

人物經歷

1956年9月-1961年8月在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學習,1961年9月-1973年9月在北京電力學院任教,1973年9月-1978年9月在北京141中任英語教員,1978年10月-現在在北京工業大學任教。

主要貢獻

研究課題

1、校級項目:科技史與方法論(1980-1987)、90年代科技發展新走勢與科研模式創新、真偽科學多學科研究等(1990-1996);
2、參與聯合國教科文研究項目“開發中國家農業與科技發展研究”(1985-1989)。參與國家教委研究項目:“合作教育史”子課題研究(1990-1992);
3、主持北京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項目:1)高校科技成果的商業化的有效選擇與論證方法;2)跨世紀科技與跨世紀人才培養協同發展;3)如何組織與推進高校科技力量為北京市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服務的機制研究(1995-1998);
4、主持北京市科協軟科學研究項目:促高校科技優勢變首都經濟優勢的可行方法與機制研究(1988-1999);
5、主持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九五”規劃重點項。

專著

1、編著《科技史概要講義》(內部鉛印本)1981.10;
2、編著《科學技術簡史》(近43萬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3、主編《跨世紀科技與社會可持續發展》(43萬字)人民出版社,1988、1999年兩次印刷出版。
4、主編《科技新知詞典》京華出版社,2001.6;
5、任中國小百科全書第七卷編委、第十卷編委與分科主編,為“科學學”、“技術科學分科學科”分科主編和主要撰稿人。(約40萬字)團結出版社,1994;
6、參編《現代科學技術革命與當代社會》,北京航空航天出版社,1991;
7、《科學的社會視角》主要作者之一,撰寫“科學技術與經濟”、“國家對科學技術事業的管理”、“科學技術與可持續發展”三章,安徽人民出版社,2000;
8、為《自然辯證法百科全書》,“技術與藝術、技術與管理、價值工程”撰稿,中國大百科出版社,2000;
9、撰寫《中外名書·奇書·怪書·禁書博覽》中自然科學經典著作簡介的10餘篇。

論文

《論科學技術發展的社會影響》、《自然辯證法課程在理工研究生培養中的作用》、《19世紀下半葉中德技術教育發展中的比較研究所得到的啟示》、《論晚明科技大發展及其社會文化背景》、《X射線光譜學的建立與邏輯思維能力》、《探討工程技術概念的歷史發展》、《新技術革命對人才知識結構的新要求》、《科學家對技術的論述(英譯文)》、《現代技術革命發展規律初探》、《技術革命規律初探》、《生產力指標體系研究與治理經濟環境的關係》、《現代生產力系統指標體系的探索》、《世界合作教育史考》、《從90年代世界科技發展趨勢看科學技術的前景》、《近代科技與近代中國》、《關於京津冀環境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對策》、《如何辯識真偽科學》、《轉基因動物研究及其實用價值》、《跨世紀科技難題斷想》、《高校科技成果商業化的有效選擇評價方法與機制探索》、《關於開創科技成果轉化新局面若干問題的思考》。

獲獎記錄

成果《科學技術簡史》一書獲上海人民出版社優秀圖書一等獎。
《探討工程技術概念的歷史發展》一文1983年12月獲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優秀論文獎。
《跨世紀科技與社會可持續發展》獲北京工業大學優秀教材一等獎。
《論自然辯證法課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一文獲北京工業大學教學研究二等獎。
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評為一九八七年度會員積極分子,榮獲北京市職工技協一九九四年度個人先進稱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