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石氏

鄭石氏

鄭石氏(Ching Shih,1775年—1844年),本名石秀姑,又名鄭一嫂,中國女海盜,張保仔的夫人。鄭石氏原為廣東名妓,1801年被海盜鄭一劫持,鄭一死後她成為當時最強權的女海盜船長。

最顛峰時期,鄭石氏曾掌控一支擁有數百艘船的海盜艦隊。1811年,鄭石氏終於決定接受朝廷的招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鄭石氏
  • 外文名:Ching Shih
  • 別名:石秀姑,鄭一嫂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廣東
  • 出生日期:1775年
  • 逝世日期:1844年
  • 職業:海盜
  • 性別:女
人物生平,鄭石氏與張保仔,招安,人物家庭,

人物生平

鄭石氏與張保仔

嘉慶以來,珠江口一帶長期有六幫海盜,他們相應之間建立了盟約,而聯合使他們力量相當強大,連政府的押運官鹽的船隻都向他們交納保護費。而這六股海盜中最有名的一支,就是鄭石氏與張保仔共同領導的“紅旗幫”——他們擁有600到1000艘海盜船,人數大約在2到4萬之間。[60]當時的總兵黃標因為剿匪不力而引咎辭職,在嘉慶九年到嘉慶十年(公元1804到公元1805年),廣東水師提督一職三易其人,皆因剿匪不力。[出自劉平,《清代中葉廣東海盜問題探索》。]
在海盜領袖鄭七死後,他的老婆鄭石氏和養子(為鄭七搶劫並眷養的孿童,原為新會疍民張保接管了鄭七屬下數百艘海盜船和上萬海盜。鄭石氏較為年輕,他和名義上的養子張保仔保持了事實上的情人關係,二人“名為主僕,暗為夫妻”,他們以香港多處外洋小島為基地,擁有越南“西山政權”提供的優良裝備。在其裝備遠遠優於政府武裝和縉紳組織的地方武裝。在嘉慶十二年(公元1807年)十月兩廣總督吳熊光奏:“舟師奪獲盜船十隻內,起獲五千斤大炮二位、二千斤大炮一位、一千斤至一二百斤鐵炮五十餘位,並火藥三千餘斤……”。嘉慶帝聞奏感到十分驚訝且不可思議:“起獲炮械、火藥如此之多,則其餘各船以此類推,更不可勝計”[出自]《清仁宗實錄》]。
鄭石氏和張保不擇手段地襲擊大小商漁船隻,劫船奪貨,綁票勒贖,嚴重破壞沿海居民的生產生活及包括中外往來;就綁票勒贖來說,不僅綁活人的票,而且綁死人的票,“發掘紳民墳墓,匿棺勒索銀兩”;[出自]《明清史料》《海盜烏石二供詞》]
各海盜幫會劃定海域,向商、漁、鹽、米各船勒索“保險費”,其名目有“號稅”、“港規”和“洋稅”不等,“凡商船出洋者勒稅番銀四百元,回船倍之,乃免劫”,就連政府的運鹽官船,都要購買“盜船免劫票”[出自 清,魏源著,《聖武記》《嘉慶東南靖海記》];

招安

原來在粵東沿海的海盜集團中,有一個頭目叫郭婆帶,此人在嘉慶十四年十二月向兩廣總督張百齡請降,獲得官封把督(正七品武職)。鄭一嫂大概是厭倦那種浮家泛宅的海上生涯,而殺人越貨看來也不盡符合婦女的本性,當知這宗事後動了“官”念,與張保仔商量接受“招安”,使人揚言“願降”,並讓澳門行醫的周飛熊醫生去做說客。總督聽後大喜,親自率領隨員,直赴張保仔的船上談判。嘉慶十五年,清廷不費一兵一卒,接收了大船二百七十隻,部眾一萬六千,婦孺五千,刀矛七千,火炮一千二百門。鄭石氏等率領1.6萬名部眾向朝廷投降,被清政府授為千總。鄭石氏最終做出降清的選擇,即使在當時也受到很大的抵制。就在她準備出降時,海盜內部反對投降的隊伍相當龐大,罵她中途變節,是叛逆的也不在少數。鄭石氏投降後,她留在香港和東南亞的海盜追隨者就有數萬人,他們一直拒絕朝廷投降。

人物家庭

丈夫:張保仔,本姓張名保,江門人,漁民之子。年方十五歲時,隨父捕魚,被粵東海盜鄭一俘去認作義子,逐漸當上了小頭目。一天鄭一遭海上雕風溺死,妻子鄭石氏便當上海盜“女王”。張保仔精明能幹,加上事無大小,都聽從於鄭石氏,因此,深獲垂青,由母子關係“升格”為夫婦關係。從此,張保仔便成了第一號人物,但重大決策,仍是夫人說了算。
張保仔張保仔
張保仔全盛時期,盤據範圍為粵東沿海,包括珠江三角洲、省河上游,以至伶仃洋,香港水域更是他的主要活動地盤。大本營設在大嶼山。香港的太平山,本來叫扯旗山,這個命名也和張保仔有關。原來該山高達一千七百七十四英尺,為全島最高峰,海盜以此為軍事晾望點,每當發現外來船隻,立即在山頂扯旗為號,故稱為扯旗山。後來由於香港的太平紳士良好祝願,易名為太平山。至今太平山下有名叫“西營盤”的地方,曾是當年張保仔的營寨基地。還有“東營寨”遺蹟在銅鑼灣一帶。
張保仔的結局以接受“招安”告終。張保仔從此改名“張寶”,官封副將(從二品武職)。赴福建上任,戴上紅頂花翎,十年後死於任上。但香港長洲南丫島等地,也有張保仔藏寶洞之說,至今仍是好事者的探秘之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