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鄭湖板鴨
- 分類:特色小吃
- 產地:沙縣
- 特點:肉質結實,肥而不膩
- 榮譽:被譽為“禽肉之上品”
- 又名:“臘鴨”、“鴨巴”
風味特點,食用方法,板鴨歷史,板鴨工藝,板鴨發展,
風味特點
沙縣板鴨中又最為著名的要數“鄭湖板鴨”。沙縣板鴨生產歷史悠久,由於沙縣板鴨肉質結實,肥而不膩,瘦而不柴,香味雋永,早在宋朝年間,沙縣板鴨就被譽為“禽肉之上品”。目前,沙縣板鴨已由最初的一家一戶的佳節待客食品,發展成產品、商品到禮品,是個極具傳統文化特色的地方特色產業。
板鴨也稱“臘鴨”、“鴨巴”。每逢農曆臘月,農事活動結束,農村家家戶戶都有醃製臘鴨的習慣。其大致做法是將鴨宰殺退毛開膛洗淨,抹上蒜茸、食鹽、辣椒醃製,有的還擦上少許硝,既能防腐又能使肉質結實,色澤鮮紅。將醃製好的鴨子用竹籤撐開風乾,再放炭火上烘烤,放鍋中用米糠熏成金黃色即成。
鄭湖板鴨用農田中放養的半番鴨製成,肉質優良,營養豐富,用料考究。用傳統方法加工的板鴨成品肉質結實,肥而不膩,瘦而不柴,很有嚼頭。其特點,一是肉厚,一般要用2250克以上鴨子製作;二是風乾時表皮抹上一層芝麻油,增加香味;三是:烘烤時用茶籽殼,成品香氣濃郁。
食用方法
營養價值:含有多種維生素和胺基酸,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的營養美食佳肴。
板鴨歷史
沙縣板鴨是極其古老的傳統食品,幾乎沙縣所有的農家女都能製作板鴨。作為一種傳統手藝傳承了下來,已經有幾百上千年的歷史。自周代以來,中原的飲食文化就已經傳播到沙縣。根據族譜調查,沙縣境內各姓居民,無一不是中原各省的後裔。分布極廣的各地漢人遷居沙縣,是沙縣成為中國傳統飲食文化的匯集地,這是沙縣成為“小吃城”的主要原因之一。
板鴨工藝
板鴨也稱“臘鴨”。是鮮鴨經過醃製、板曬定型等程式製作成的鹹鴨,和鹹水鴨不同,其要經燻烤,肉鴨子宰殺開膛洗淨,切去翅、掌、下顎舌等,放入調味好的缸中醃24小時後取出,用小竹條撐開成板狀,接著放置在戶外自然風乾曬乾,最後地爐中燒木炭,蓋上炭灰火成半明火,炭上置鐵條,將鴨放鐵條烤36小時左右,待呈金黃色時取出晾涼包裝。
板鴨發展
沙縣板鴨肉質結實,肥而不膩,瘦而不柴,味雋永,產品銷售省內外各地,每到節假日,各地慕名前來購買的絡繹不絕。用傳統方法加工的板鴨在市場上仍深受歡迎。
製作板鴨的方法很簡單,價格適宜,銷量很大。工業化生產的板鴨,存放時間更長,適合遠銷,加之精美的外包裝,品質較高,一般作為饋贈禮品。要讓沙縣板鴨走出沙縣,進入省內外乃至國內外市場,還有一段艱辛路程,有待於有志之士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