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海麟

鄭海麟

鄭海麟(1957-),廣東梅縣人。1982年中山大學哲學學士,1987年暨南大學歷史學博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鄭海麟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廣東梅縣
  • 出生日期:1957
  • 職業:教授
  • 代表作品:《黃遵憲與近代中國》、《釣魚台列嶼之歷史與法理研究》等
  • 性別:男
人物生平,研究經歷,論文論著,

人物生平

鄭海麟,1957年出生於廣東梅州梅城西郊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那個年代出生的人注定要經歷多場人生磨礪。他呱呱落地,面對的就是“三年困難時期”,如果說這還無法給幼小的他留下太深記憶的話,那么父親被錯劃為右派,則為他造成沉重的心理壓力和人生影響。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動盪,打碎了鄭海麟正常求學的夢想,國中畢業只能輟學,白天到建築工地打零工,為貧困的家庭掙點油鹽錢,晚上一盞煤油燈伴隨,開始自學的生涯。
1977年恢復高考,次年鄭海麟考上中山大學哲學系。他在康樂園有幸投入梅州籍著名教授黃海章門下,黃海章先生是黃遵憲的族侄,繼承攀桂坊黃家的書香文風,學養俱佳。在黃海章的指引下,鄭海麟開始了對黃遵憲的研究。以往學界研究黃遵憲,多隻注重黃遵憲的詩人身份和文學貢獻,鄭海麟則以黃著《日本國志》為切入點,研究黃遵憲在清末維新變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1984年,鄭海麟考上暨南大學歷史系博士研究生,在中外關係史專家朱傑勤的指導下,專攻中日關係史,博覽群書,研究梳理文獻,寫成博士論文《黃遵憲的研究》,經加工充實成《黃遵憲與近代中國》一書,由北京三聯書店出版。該書對黃遵憲的系統、深入研究,發前人所未發之觀點,引起國內外學術界的重視,北京《讀書》和日本《東方》等發表書評,給予高度評論。鄭海麟因此成為黃遵憲研究的著名專家,其在黃學領域的開拓從此不斷深入。
步黃遵憲的足跡艱苦遊學
鄭海麟於1987年獲博士學位後,在深圳大學短期任教,從1990年開始到日本的遊學生涯,先後到日本的東京大學、京都大學、東洋文庫鑽研學問,留心收集有關黃遵憲和中日關係史的歷史文獻。
記者詢問鄭先生為何要選擇這種漂泊的治學道路?他解釋道,主要是想追隨黃遵憲當年做外交官的足跡,收集有關公度先生的所有文獻和檔案,他引用清學者的話表示,學之無文,行之不遠;為文而不學,則妙手空空。為了研究黃遵憲,他閱讀了黃遵憲的所有著作、黃遵憲閱讀過的所有文獻書籍以及大量與黃遵憲同時代人物的著作。為此,他常常早出晚歸,鑽入東洋文庫,在塵封的故紙堆中,弄得灰頭土臉,探尋珍貴的歷史信息,《黃遵憲傳》、《黃遵楷研究》等相關成果得以相繼出爐。後來,他將在日本收集到的這批珍貴圖書和文獻資料捐贈給嘉應學院“黃遵憲與客籍作家”研究所,其中有不少是其從日本各地搜尋的有關何如璋、黃遵憲在日期間留下的文字記錄,成為進一步拓展黃遵憲研究和客家人移居台灣歷史研究的珍貴史料。
鄭海麟師承陳寅恪重考據與義理的方法,將哲學的邏輯、歷史的考證和法理的演繹熔於一爐,進一步運用到中日關係史的研究中,先後寫出《釣魚台列嶼之歷史與法理研究》、《從歷史與國際法看釣魚台主權歸屬》,以中日雙方乃至國際的歷史文獻,結合地理等資料,如山鐵證無可辯駁地證明,釣魚島是中國固有的領土,以做學問的方式,捍衛中國對釣魚島的主權。鄭海麟能取得這樣的學術成果,是與他遊學日本以及澳大利亞雪梨大學、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豐富經歷有關的,體現著的是他在學術道路上如唐玄奘般不倦的“行者風格”。
2005年始,鄭海麟應邀在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任教授級研究員。對於他為何選擇回歸,他是這樣回答記者的,一是自身學術研究重心的轉移,目前主要從事亞洲問題研究,包括海峽兩岸關係研究和南海問題研究,選擇香港,便於到兩岸三地考察研究,收集資料;二是香港作為中文文獻的豐富保存地,以及資訊信息的自由充分因素,極其方便。
近年,鄭海麟先後寫成《海峽兩岸關係深層透視》、《台灣問題考驗中國人的智慧》、《兩岸和平統一的思維與模式》等專著,被專家認為是從歷史學、國際法與政治學角度探討中國和平統一的力作,其被稱為是從法理上研究兩岸關係的學人。
期待家鄉更多人文學子冒尖
訪談中,記者不經意提起自己此前采寫的梅州籍著名歷史學家陳槃稿件一事,一下子打開了鄭海麟先生的話匣子,因為他也曾專門關注過陳槃的學術成就,而且,鄭先生的恩師黃海章先生與陳槃有師友之誼,他曾親見海章先生晚年賦詩懷念天各一方的陳槃。
從聊陳槃的學術成就,鄭海麟表示,梅州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直至六十年代以前,人文學科領域的人才處於鼎盛時期,出了陳槃、羅香林、古直、黃藥眠、吳康等全國有名的大師級人物,其他名教授亦如繁星點點。今天梅州出來的人文領域人才比起當年遠為遜色,頗有老成凋零之態,反而當年學子北上梅州求學的潮汕地區,在八十年代後湧現出陳平原、陳春聲、章文欽、蔡鴻生、黃天驥等一批影響力很大的學者,在饒宗頤先生大旗之下形成重要的學術團隊。
對此,鄭海麟認為,可能與教育、求學的功利化有關,一些學子學人過於在意物質,沉不住氣,不夠吃苦,有點吻合黃海章當年的擔憂:“也許窮怕了”。
鄭海麟表示梅州還是有很深的人文積澱,期待有治學志向的年輕人,要沉著大氣多讀書,尤其要讀名家的作品,開拓視野;要超越功利化的淺薄眼光,力戒浮名,走出一條艱苦而又有成就的學術道路。當地也應大力宣傳研究梅州籍名家學者,出版他們的著作,搶救他們的文獻、遺作,將之整理出版,醞釀一個濃郁的學術氛圍。
鄭海麟先生是從研究家鄉的著名歷史文化名人黃遵憲打開學術研究的大門,也是因研究黃遵憲取得的成就登上學術殿堂的學者。寄言的殷切,既是自身的心得,也是他對家鄉熱愛的感念。

研究經歷

1988年起,先後在中國深圳大學、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澳洲悉尼大學亞洲研究院、日本東京大學教養學部近代史研究室、東洋文庫近代史研究室任教學及研究工作,專攻中日關係史與中國近代史。1995年移居加拿大溫哥華,任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高級研究員、亞洲學系客座教授,主攻國際關係與兩岸問題,兼任加拿大海峽兩岸關係研究會會長、香港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委員。2005年起,任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研究員、中山大學台灣研究所特約研究員、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客座教授,廣東海洋大學客座教授,中國太平洋學報編委。

論文論著

著有《黃遵憲與近代中國》、《釣魚台列嶼之歷史與法理研究》、《台灣問題考驗中國人的智慧》、《台灣:主權的重新解釋》、《海峽兩岸關係深層透視》、《兩岸和平統一的思維與模式》、《從歷史與國際法看釣魚台主權歸屬》、《黃遵憲傳》、《論釣魚島主權歸屬》等多部專著;譯有《關於王韜和(循環日報>》、《戊戌變法與日本》、《論日本的戰後責任》、《黃遵憲<日本國志>和改革思想及其對戊戌變法的影響》等書,發表論文百篇。
2010年遼寧高考語文卷的選考題中《黃遵憲的外交活動》(摘編自《黃遵憲傳》)作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