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洛工業走廊

鄭洛工業走廊

在省發改委規劃的藍圖中,鄭洛城市工業走廊東起鄭州中牟,西至三門峽澠池縣,區域總長240公里,寬80公里(以310國道為軸線,兩側各寬40公里),由第一層面鄭州、洛陽市區,第二層面鞏義市、偃師市、義馬市,第三層面中牟、新鄭、滎陽、新密、登封、孟津、伊川、新安、澠池等9個縣市和吉利、上街兩個區的180個鄉鎮共同組成,形成拉動中原崛起的城市工業密集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鄭洛工業走廊
  • 區域總長:240公里
  • :80公里
  • 規劃:省發改委規劃
鄭洛工業走廊的東支點,戰略構想,打造240公里鄭洛工業走廊 扛起中原崛起大旗,三大發展問題考量鄭州,“先進制造業基地”,鞏義突圍鄭洛工業走廊,“工業走廊”緣於中原崛起戰略,

鄭洛工業走廊的東支點

2005年1月7日,省發改委公布了醞釀已久的《鄭洛城市工業走廊發展規劃》。儘管省發改委再三強調此規劃是“徵求意見稿”,但其中對鄭洛城市工業走廊前景的勾勒,卻也讓人心動不已。
《鄭洛城市工業走廊發展規劃》中有這樣一段話:“鄭洛城市工業走廊是中原城市群發展中最為重要的產業軸線……推進鄭洛城市工業走廊的建設將是中原城市群建設和發展的戰略突破口所在。”
該規劃提出,鄭洛城市工業走廊以鄭州和洛陽兩大城市為支點。
鄭洛工業走廊
工業走廊內的城市紛紛視被納入其中為“利好”訊息。洛陽一家權威媒體以喜悅的口吻說,鄭洛城市工業走廊將使“洛陽的地位得以提升,成為‘鄭洛城市工業走廊’中與鄭州對等的另一極,洛陽一下子從中原城市群中的次中心城市‘榮升’為中心城市……因被納入‘走廊’而獲得一個前所未有的發展平台”。
相比之下,鄭州人似乎有點“波瀾不驚”,但如果談及鄭州被列為工業走廊支點城市時,他們也是興致盎然。
鄭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李柳身說:“鄭州是中原崛起的龍頭城市,洛陽是中原城市群的重要城市,都有著極強的輻射和帶動功能。兩個城市,一個是鄭洛城市工業走廊的東支點,一個是西支點,這種‘強強組合’陣容,在國內業已出現的工業走廊中,是很少見的。”
他站在鄭州的角度進一步說,這種組合,有利於鄭州加快工業化進程和城市化進程,有利於夯實產業基礎、壯大經濟實力,對於確立鄭州在中原崛起乃至中部崛起中的地位,可謂是好處多多。當前最直接的影響,是有助於鄭州繼續拉長工業短腿。
經濟學家、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陳佳貴曾說,對於一個地區、一個城市來說,不僅是引進項目、大型企業,更重要的是促進產業集群的形成和發展,這才能使本地區、本城市經濟比較快速和健康地發展。
正因為如此,全國各地紛紛謀劃建設工業走廊。江西奮力打造南昌、九江工業走廊;黑龍江啟動哈爾濱、大慶、齊齊哈爾工業走廊建設;鄰省湖北更打算在“十一五”時期建成三條工業走廊:武漢、黃石、鄂州鋼鐵工業走廊,武漢、襄樊、十堰汽車工業走廊和武漢、宜昌、荊門化學工業走廊。
事實證明,工業走廊可以加速區域經濟板塊的形成,促使走廊之內的城市整合內部資源、形成合力,提升板塊在國際、國內的競爭地位;有利於工業走廊內各城市在共同目標下追求對接和互動;有利於強化經濟中心城市對區域經濟圈中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技術流的聚集功能,提升中心城市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力、帶動力、輻射力。
所以,省社科院“中原崛起研究”課題組在《中原崛起看鄭州》一文中說,“河南省把鄭州列為鄭洛城市工業走廊的支點城市,對於鄭州成為中部崛起的首發城市和核心城市,至關重要。”

戰略構想

據悉,鄭洛城市工業走廊是因去年國家提出的中部崛起戰略而誕生的。省發改委根據工業走廊內城市的經濟社會發展的現狀和我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規劃綱要及中原城市群經濟隆起帶戰略構想,開始規劃工業走廊。幾經修改,工業走廊昨日終於浮出水面。工業走廊咋布局?鄭州洛陽當“龍頭”形成產業“隆起帶”
鄭洛工業走廊
昨天,記者採訪了省發改委工業處處長段建新。他說,工業走廊的總體構架是依託鄭州、洛陽兩個城市工業產業的帶動和輻射作用,開發以310國道為軸線的城市工業經濟軸。未來工業走廊將以隴海鐵路、連霍高速公路、310國道和航空運輸線路為聯繫紐帶,以鄭州、洛陽兩市市區為兩極,通過城市產業發展及其輻射帶動作用,促進區域間各種資源的最佳化組合,形成我省產業和城市的重要聚集區域。
段建新說,未來工業走廊的主要工業基地建設布局將依託走廊內的國家級高新區和經濟技術開發區,形成鄭州市區、洛陽市區兩大信息產品製造業基地、洛陽汽車零部件基地和鄭州市區、洛陽市區新材料生產基地:
鄭州日產汽車生產基地:發展輕型汽車、商務用車,整車生產能力2010年達到10萬輛。
宇通、少林汽車生產基地:發展高中檔客車,整車生產能力2010年達到3萬輛。
洛拖工程機械及重型載重汽車生產基地:整車生產能力2010年達到5萬輛。
鋁工業基地:建成鋁土開採—氧化鋁—電解鋁—鋁精深加工生產基地,具有國際競爭力。
電力生產基地:在國內具有競爭力。工業走廊發展目標:2010年實現小康 人均產值3500美元
經濟目標:到2010年,區域內生產總值達到3620億元,人均生產總值達3500美元,年均增長11%,提前9~10年實現小康社會的目標。
工業發展目標:到2010年和2020年,走廊內工業增加值分別達到1640億元和4600億元,人均勞動生產率分別達到12萬元和26萬元。
城鎮化率:到2010年,達到60%,到2020年,區域內總人口達到1340萬,城鎮化水平達到75%,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5個百分點。工業走廊為何落戶鄭洛?
工業走廊為何落戶鄭洛?省發改委助理巡視員裴志揚說,長江經濟帶、隴蘭經濟帶、京廣經濟帶是中部地區發展的骨幹。鄭洛城市工業走廊位於隴蘭經濟帶上,是我國中部地區最具發展潛力的地區之一,鄭洛城市工業走廊注定要為中原崛起“扛大旗”。
鄭洛一帶,綜合經濟實力較強,工業經濟總量較大。工業集中度較高,產業基礎雄厚。礦產資源豐富,工業原料相對充足。區位優勢突出,交通通訊方便快捷。教育基礎良好,科技水平較高。同時,這裡的土地資源都是丘陵,發展工業不與農業爭耕地,加上農業水利條件缺乏,適於發展工業。
他認為,在工業走廊中,鄭州、洛陽絕對能起到“龍頭”拉動作用。昨天,他向記者透露了工業走廊規劃中各個主要城市的發展方向。
鄭州市區重點發展:電子信息、新材料、生物醫藥等高新技術產業及汽車工業、食品工業和以紡織機械、煤炭機械、工程機械為主的裝備工業。
洛陽市區重點發展:重大成套設備、高性能建築材料與電子材料、運用高精技術的有色金屬加工等為主的先進制造業,形成澗西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洛龍工業區三個製造業聚集區,輻射帶動周邊的飛機場工業園區、磁澗機械製造、耐火產業集群,成為國家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基地。

打造240公里鄭洛工業走廊 扛起中原崛起大旗

鞏義、偃師、義馬要起到輻射作用,其他11個縣市區要起到支撐作用,通過城市工業中心和產業集群的發展,到2020年,鄭州市區(含滎陽市)人口達到500萬,洛陽市區人口達到350萬,鞏義市、新鄭市和偃師市跨入中等城市行列。經濟學家評說鄭洛能否良性互動決定工業走廊前景
經濟學專家如何看待鄭洛工業走廊前景?省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唐有功:在經濟日益全球化的今天,融合互補是大勢所趨。鄭州和洛陽本來就是我省兩個最大的城市,但過去一直都是各乾各的。要想大發展,鄭州和洛陽需要打破過去的行政界限。但一體化不是鄭州道路和洛陽道路連到一起就行了,而是要經濟融合,搞互助合作發展。通過融合,實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補,資源共同分享,形成大的企業集團。兩個城市一體化是個正確的方向,應寫入規劃。
河南財經學院副院長郭愛民:東北的哈大工業走廊、江西的昌九工業走廊、廣東的江沙走廊,都得到了長足發展。鄭洛城市工業走廊在中部崛起的大背景下誕生,應積極爭取國家政策支持,建成國家級先進制造業基地、鋁工業基地和先進能源基地。應將鄭洛城市工業走廊納入河南省國家“十一五”發展規劃,成立鄭州和洛陽工業走廊發展協調會,讓規劃更好地執行。
財院工商管理繫於國安博士:工業走廊規劃提出本身不錯,但要想規劃到位、執行到位,還有一些深層次問題需要專家分題研究探索,否則若干年後才發現規劃缺乏操作性,不管用,那就晚了,一些事情還是需要提前做到位。城市與城市間、政府之間、區域之間如何協調,各城市之間如何形成良性互動,這些問題都需要解決。探訪“龍頭”城市聯姻意願:鄭州洛陽攀親心切
中原將建240公里的工業走廊,鄭州和洛陽兩個“龍頭”城市聯姻意願如何?昨天,記者分別採訪了兩個城市的有關部門。洛陽市發改委的一位負責人說,洛陽市的規劃其實正好與省里的規劃合拍。洛陽市規劃的四大產業基地,目前已經成型,並具有一定規模,改變了過去老產業一統天下的局面。現在一些污染大的企業正在進行區位轉移,市區內的冶金和建材要向市外的工業園區轉移。洛陽市區7個企業為主體的老工業基地,生活區、十大科研院所短時間內不會外遷。但是規劃真正開始實施後,洛陽市肯定要下大力氣推動規劃,讓洛陽市區成為一個高品位的生活區。
鄭州市經委主任張文田說,鄭州、洛陽打造成一個共同體,需要相互補充,相互發展。洛陽和鄭州的工業看起來雷同,實質並不一樣。洛陽主要以重要裝備製造為主,而鄭州卻以汽車製造為主。鄭州的汽車製造完全可以與洛陽的汽車配件實現互補,共同發展。但是,兩地還是各自的行政區域,有各自的行政領導,這需要省里成立一個協調機構,協調兩個城市的發展。真正形成共同體後,鄭州市出台的重大工業投資的貼息政策、資源配置和拉長產業鏈條、培育核心競爭力的政策,洛陽也可以共享,兩個城市團結一致,才能起到“龍頭”帶動作用。

三大發展問題考量鄭州

在省統計局總統計師王作成眼中,鄭洛城市工業走廊內非常適合發展工業,因為這一帶產業和城市密集,工業基礎較好。但他也認為,鄭洛城市工業走廊目前存在三大發展問題:
區域布局不盡合理。鄭洛城市工業走廊在工業經濟發展中基本沒有統一的區域布局和整體規劃,企業之間的專業分工與協作關係較少,一些產業存在著較為嚴重的同構化現象。
產業層次較低。傳統產業居多,高新技術產業較少;一般的資源開發型工業較多,先進的加工裝配工業較少;低附加值的傳統產品比例較高,高附加值的高科技產品比例較低。
面臨較大資源環境約束。鄭洛城市工業走廊資源型產業較多,對能源、原材料的消耗大,資源約束日益凸顯;環境壓力較大。
他指出,工業走廊內所有城市都要正視這三大發展問題;但這些問題也不是馬上就可以解決的。
因為,鄭洛城市工業走廊內的城市,尤其是鄭州和洛陽,行政關係各自獨立,協調成本較高。
因為,鄭州、洛陽經濟發展空間組織態勢,尚處於聚集階段,資本、技術、人才等生產要素還沒有達到溢出狀態。
還有,鄭州市製造業目前“產業結構層次低,製造業整體素質不高”、“企業創新能力弱,製造業信息化程度低”;“資源型產業比重大,高新技術產業比重小;製造業產品鏈條短,名牌產品、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和高關聯度的產品少。”
儘管如此,對鄭州應通過發展什麼樣的工業來破解三大問題,省內專家們還是提出了一些建議。
如,鄭州要加快煤炭、建材、冶金等原材料工業的技術改造步伐,積極發展先進制造業,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汽車、工程設備、紡織設備製造和食品加工等傳統產業;要注意產品結構的最佳化,拉長產業鏈條,提高產業和產品層次;著眼於未來競爭,大力發展有較好基礎的電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工程和中醫藥現代化等高新技術產業。
鄭州市委書記李克在談到鄭州汽車工業時就指出:“產業結構雷同化,是國內許多城市的通病。鄭州應當選擇特色產業,形成自己的競爭力。比如汽車工業,現在國內很多地方都把它作為主導產業來發展,但鄭州汽車工業的優勢在於大客車、越野車生產,我們一定要把大客車、越野車做成特色和優勢產品。”
雖然徹底破解工業走廊三大發展問題尚需時日,但鄭州市委、市政府正按照“中原崛起看鄭州”的要求,按照科學發展觀和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在促進中部崛起的背景下,組織專門力量,就城市發展走向、如何發揮龍頭和核心城市作用、如何做好鄭洛城市工業走廊支點城市等課題進行研究。

“先進制造業基地”

2004年4月,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院長徐匡迪率領20多位院士、專家,對中原城市群發展戰略構想全面“把脈”。其間,他們不約而同地肯定了河南打造“鄭洛城市工業走廊”的構想。
之後,鄭州、洛陽先後出台了自己的相關規劃,發展先進制造業,成為兩市的共同選擇。
洛陽把建設先進制造業的重點放在信息產品製造、現代化裝備製造、重型載重車及工程機械、汽車零部件、新材料生產等方面;而鄭州則把重點放在電子信息、新材料及汽車工業、食品工業和以紡織機械、煤炭機械、工程機械為主的裝備工業等方面。
“顯而易見,鄭州要發展的先進制造業和洛陽是有所不同的。一方面是為了避免與工業走廊內其他城市產業的雷同,另一方面是考慮了鄭州製造業的實際情況。”鄭州市統計局孫傳峰解釋說。
在許多人看來,中原崛起首先要看鄭州的經濟實力,而鄭州經濟實力的壯大,關鍵要加快先進制造業基地建設步伐,推進產業整合,形成產業集群,使其儘早成為中原城市群先進制造業基地的核心區域。
因此,在《鄭州先進制造業基地發展規劃綱要》中,鄭州市提出了“構建製造業大產業格局”的構想。這一構想被認為是鄭州打造先進制造業基地的重要措施之一。“兩帶、三區、六集群”,構成了這一構想的基本內容。
“兩帶”為:沿鄭洛公路產業帶(包括鄭州市區、中牟、滎陽、上街、鞏義)、環鄭州半月形產業帶(包括新鄭、新密、登封)。按規劃,前者要被建成汽車、機械、閥門、電線電纜和鋁製品加工等產業基地;後者則重點發展耐火材料、紡織服裝、食品等產業。
“三區”為: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河南鄭州出口加工區。鄭州市希望,三個產業開發區,要不斷壯大汽車、電子信息和軟體、生物醫藥、光機電一體化等產業。
“六集群”是指軟體、鋁製品、汽車、新材料、紡織和生物醫藥六大產業集群。
各種信息表明,鄭州市對打造先進制造業前景充滿信心:“到2010年,鄭州製造業將進入總量擴張、結構升級、產業集聚和國際化程度提高的階段,城市競爭力大幅度提高,工業走廊支點作用更加突出。”
按照鄭州市的預測,到2010年,全市主導產業技術創新能力將居國內先進水平,主導產業內骨幹企業的技術裝備將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在若干行業和領域,形成一批規模大、技術能力強的龍頭企業和“工業旗艦”;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銷售收入預期3800億元,利稅400億元,成為全國行業領先、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全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先進地區。

鞏義突圍鄭洛工業走廊

鞏義,這個被譽為河南的溫州的縣級市從來不缺乏發展的活力,它在經濟上取得的成就幾乎可以看成中原區域經濟的樣板。
自去年遭遇巨觀調控後,鞏義在感受到挑戰的同時,也尋找到了發展的機遇,鄭洛工業走廊戰略規劃的啟動更為鞏義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
當然,挑戰時時存在,鞏義也必須心有準備。
2005年1月16日,晴,擁有近千個座位的鞏義影劇院座無虛席。
正在這裡舉行的,是鞏義市2005年工業大會。“中央巨觀調控政策給鞏義帶來挑戰的同時,也給鞏義結構調整帶來了空間;強縣擴權政策為我們的發展提供了更大的平台,鄭洛工業走廊戰略規劃的啟動為鞏義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我們鞏義要緊緊抓住這個新的歷史機遇。”
作為中西部地區的第一個全國百強縣,鞏義在過去的13年一直穩居河南經濟第一縣,並連續7年在全國百強縣排名榜上攀升,人們一度驚呼為“鞏義現象”。然而天有不測風雲,2004年上半年,一場巨觀調控不期而至,人們不禁為以冶煉、鋁電等重化工為支柱的鞏義形勢驟然緊張。
十面埋伏
沿310國道從鄭州驅車向西60公里,一群水泥廠會突然出現在你的面前。顧盼左右,林立的煙囪和轟鳴的機器聲音讓你覺得宛如進入一個現代化的工業城市。其實,這裡只是鞏義市轄區的米河鎮。在過去的五六年前,小小的米河鎮水泥工業曾經影響過中國水泥市場走向,當地一些水泥廠的老闆因此暴富。
但是,在國家環保力度加大的情況下,一些小的水泥廠由於不符合國家環保標準而被強行關閉。當這些老廠準備上馬新的生產線,卻又遇到了國家巨觀調控這個“天災”,米河鎮的傳統水泥工業一時去路彷徨。同樣處於困境中的,還有該鎮一些生產電解鋁的企業,同樣受到國家巨觀調控的影響,這些電解鋁企業在2004年上半年就出現了嚴重的全行業虧損。
其實,米河鎮的困局僅僅是資源型、粗放型的鞏義傳統工業遭受巨觀調控影響的一個縮影。鞏義市在近代以來一直就是一個工業重地,憑藉著以前的民族工業基礎和資源區位優勢,鞏義的工業經濟從“五小工業”起步,最終成為河南最發達的縣域經濟。鞏義市委領導給記者介紹:鞏義的工業產值占到三個產業總產值的73%,比例明顯偏高;其中屬於重化工的金屬冶煉、耐火材料、煤炭電力、水泥建材等四個行業又占到全市工業的77%,經濟結構相對單一。然而,當一場巨觀調控突然降臨的時候,鞏義工業結構不合理的矛盾突然間完全暴露。
此外,鞏義還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很多鄉鎮企業都是從家庭作坊起步,受到鄉土感情和傳統習慣的影響,企業大部分散亂分布在田間地頭,以至於形成“家家點火,戶戶冒煙”的壯觀景象。
鞏義市委領導認為,這些不正常的經濟結構制約了鞏義的經濟再上一個新台階,也使得鞏義更容易遭受巨觀調控的風浪。“分散的布局和低水平的重複建設使得企業的經營成本居高不下,區域分工協作無從談起,也給環境污染治理造成了較大的難度。這種情況促使我們必須圖變。”鞏義市委主要領導說。
鞏義大部分地區屬於丘陵地帶,79萬居民散居在全市各地。和當地發達的經濟不相稱的是,該地的城鎮化速度一直落後於工業化。到過鞏義農村的人都會有同樣的一個疑問:為什麼經濟發達的鞏義到處見樓房,遍地是工廠,獨獨見不到江浙發達地區的現代化小城鎮?
“鞏義其實是處於一個工業化加速發展的階段,但是發展的過程中還有許多亟待解決的矛盾;鞏義市也正處於一個超越發展極限的歷史關口,邁過去,會有一片更為廣闊的天地,現在就看鞏義能不能邁過去了。”鞏義一位官員說。
鞏義“功夫”
喜歡爬山的人都知道,越是向山頂衝擊,越是困難,最後一段路程甚至要付出比前半程多幾倍的體力。
鞏義市北山口鎮是鞏義的兩大耐火材料基地之一,這裡的耐火材料幾乎行銷全國鋼鐵企業。在剛剛落成的鞏義市第五耐火材料廠八分廠,寬敞、漂亮的現代化生產車間讓你很難把它和“耐火磚”這個土裡土氣的東西聯繫起來。由於採用煤制氣作為燃料,不僅保護了環境,而且生產出的耐火磚的質量特別穩定,市場一直供不應求。
沿著耐火材料工業園區寬闊的大道前行,一排排新建的廠房隨處可見。北山口鎮抓工業的王鎮長告訴記者,從鞏義市區到北山口鎮,不足5公里的沿途分布著近百家耐火材料廠,而隨著鞏義市區面積的不斷擴大,這些廠區的周圍已經變成了繁華的商業區或者居民區,污染較大的小耐火材料廠搬遷迫在眉睫。據記者了解,鞏義的耐火材料約占全國的十分之一,在業界享有盛譽,但是同樣存在規模小、污染大、產業升級要求急迫的問題。如果這些小耐火材料廠都能搬到工業園區,所有的企業將會共享園區的水、電、路、通訊和環保等各種工業設施。藉助搬遷,企業可以儘早放棄傳統的生產模式,實現產業升級,最終建立符合國家可持續發展的嶄新企業運營模式。
在鞏義,河南恆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當地聞名的優秀企業,該企業2004年實現銷售收入3.6億元,位列鄭州市工業50強。該企業所在的鞏義市康店鎮焦灣村共有3000多人,但是耕地面積只有2971畝。由於處於丘陵地帶,該村的耕地灌溉困難,農民種地收入很低。而隨著恆星公司的快速發展,該村人均耕地日趨減少。針對這種情況,恆星公司成立恆星農業科技開發公司,讓農民以土地入股,集中1000多畝土地建立了農業高效示範園,畝均收益提高了3倍。在焦灣村的農民公寓小區居住的村民焦亞平任該村的婦女幹部,丈夫在恆星公司上班,家裡住的是160多平方米的房子。但是最讓記者驚訝的,是她家裡擺放的一台小型自動擦鞋機,這是目前許多城裡人家裡還沒有配備的東西。
人口向城鎮集中,是統籌城鄉發展、解決三農問題的基本途徑。一方面,可以為土地集約化經營產業化發展創造條件,另一方面,可以促進農村富餘勞動力向產業工人轉變,為第二、第三產業發展提供勞動力保障。如果能夠切實落實“三個集中”,鞏義將順利超越發展極限,進入新一輪良性發展軌道。
回郭鎮的春天
回郭鎮是隸屬於鞏義市的一個普通小鎮,但是不要小看了這個普通的小鎮。早在解放前,回郭鎮的民族工業就異常發達,並以擁有48家煙廠而聲名遠揚。今天的新鄭煙廠就是回郭鎮煙廠搬遷過去的。在解放後較長的一段時間裡,回郭鎮的工業總產值僅次於洛陽、開封和鄭州,排名河南第四位。
但是,真正讓回郭鎮名揚天下的,是毛澤東主席的一個批示。上世紀70年代,回郭鎮人已經偷偷地辦起了“社隊企業”。《人民日報》的記者知道這件事後,寫了一篇名為《光明燦爛的希望》的文章,發表在1975年10月17日的《人民日報》上面。毛澤東在看完這篇文章後,仿佛看到了中國農村、農民的出路,揮筆批示:偉大的光明燦爛的希望。回郭鎮因此名揚天下。
回郭鎮當時的“社隊企業”後來發展成為鄉鎮企業,也就是今天民營企業的鼻祖。後來,有人以此為素材,拍了一部電影,名字就叫做《回郭鎮的春天》。
早早覺醒的市場意識讓回郭鎮人嘗到了甜頭,1985年前後,依靠原始的入股合作協定和民間信用,回郭鎮一些人開始合夥做起了企業,這恐怕是中國民營企業股份制合作最早的萌芽了。當時,來回郭鎮學習的人數以萬計。據說,包括今天發達的江浙地區在內,其風行一時的“蘇南模式”和“溫州模式”都是在學習回郭鎮經驗的基礎上發展而成。當然,這可能是一個難以考證清楚的問題。
1990年前後,鞏義生產的電線電纜暢銷全國。但是到了後來,一些廠家在利益的驅使下,開始生產劣質電線,在被媒體曝光之後,聲譽一落千丈,回郭鎮的電線一度成了過街老鼠。也就是在那時候,一些人開始謀求轉型。其中,明泰鋁業就是這樣轉型而來的。
明泰鋁業雷副總經理告訴記者,2004年他們銷售收入超過20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一倍還多,幾乎沒有受到巨觀調控的影響。那么,明泰的資金來自何方?幾個月前,時任河南省委書記李克強去明泰調研時曾經問過明泰企業的股份制問題,該廠負責人回答說他們共有七八位股東,如果誰現在想入股也行,每股金額的最低起點是100萬元。據記者了解,回郭鎮很多企業都是靠著以私人自願入股的形式結合到一起,並最終發展成為今天銷售額過億元的企業。
也有人因此提出,如果說鞏義市是河南的溫州,那么回郭鎮就是鞏義的溫州!
巨觀調控給鞏義上了一課
在回郭鎮鋁工業園區,明泰、順源等四大鋁深加工企業已經是當地經濟發展的支柱。“我們的客戶都是住在廠里等著要貨,生產都來不及。”明泰鋁業雷副總經理告訴記者。在順源鋁業,當統一著裝的工人從廠里出來的時候,給人的感覺仿佛是到了省級開發區的跨國公司工廠。
鞏義市工業辦的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巨觀調控給所有的鞏義企業敲響了警鐘。這位人士舉例說,儘管都是從事鋁加工行業,但是鞏義市的一些企業之間的經營狀況卻是冰火兩重天。受到國家巨觀調控以及原材料、能源漲價的影響,從事電解鋁生產的鑫旺鋁業和永安鋁業,2004年上半年的利潤和上年同期相比分別下降了97%和75%。而從事鋁深加工行業的同行明泰鋁業的利潤同比增長近10倍。在鋼鐵行業,朝陽鋼鐵公司受到產品價格下跌的影響,虧損嚴重。而鞏義另一家企業永通特鋼,由於產品是以特種軸承用鋼材為主,產品一直供不應求,2004年上半年利潤同比增長近5倍。
鞏義主要領導認為,巨觀調控給鞏義上了生動的一課,對於高污染、技術水平低的企業,地方更應該藉助國家巨觀調控政策時機嚴格限制,促進其努力進行技術升級,這也是企業脫胎換骨的一個良機。對此,鞏義計畫抓好技術創新,選擇耐材、淨水劑、鋁及鋁加工和機械製造等四大行業,建立技術創新服務機構,對骨幹企業的技術創新進行扶持。

“工業走廊”緣於中原崛起戰略

“工業走廊”東起中牟,西至澠池,全長240公里,以鄭州和洛陽兩大城市為支點,以隴海鐵路、連霍高速公路、310國道和航空運輸線為聯繫紐帶,涵蓋中牟、新鄭、滎陽、新密、登封、鞏義、偃師、孟津、伊川、新安、義馬、澠池等12個縣(市)和吉利、上街兩個區,共有180個鄉鎮,覆蓋面積1.3759萬平方公里(占全省總面積的8.2%),2003年年底人口1091.7萬人(占全省總人口的11.3%)。
周宏偉介紹說,“工業走廊”是因去年國家提出的中原崛起戰略而誕生的,是全省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重要舉措。
中原如何崛起?“珠三角”、“長三角”以城市群為骨幹、帶動全省經濟發展的模式給了我省很大啟發。省內專家希望打造一個“中原城市群”作為我省經濟發展的支點,被劃入“中原城市群”的有鄭州、洛陽、開封、新鄉、焦作、許昌、平頂山、漯河和濟源等9個城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