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永瑾(1956-2018.01.18),出生於1956年6月,國中文化。甘肅省蘭州鼓子非遺傳承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鄭永瑾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56年
- 逝世日期:2018年
- 項目名稱:蘭州鼓子
人物經歷,主要貢獻,人物評價,
人物經歷
1964年至1970年上國小,1970年1973年國中,1973年至1984年彭家坪公社家機廠上班,1984年至去世為蘭州市七里河秀川塑膠廠工人。 蘭州鼓子由其祖父鄭硫祿(1890~1971),傳於父親鄭鴻盛,(現今已八十餘歲高齡),父親傳承於三個兒子:鄭永瑾、鄭永瑤、鄭永琳。 鄭永瑾多年來喜愛蘭州鼓子,在父親的教誨下,求教於著名藝人段樹堂、陳德福、王金山、王雅祿等老前輩。從而使伴奏、歌唱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收穫。 鄭永瑾年幼時父親與老年人們常在家中歌唱並切磋技藝,從小耳濡目染、自幼薰陶,便產生了對蘭州鼓子的濃厚興趣,隨父親學習唱腔、三弦、揚琴、二胡。 在上世紀七年代,其父親鄭鴻盛常常讓他與鼓子名家王雅祿、陳德福(二位先生是上世紀七十年代蘭州鼓子協會創辦人),段樹堂、王金山等老年人無論是演唱或是器樂伴奏,從白塔山到文化宮南部、磨溝沿、桑湖灘、崔家莊、十里店、鄭家莊等活動場所,去學習並實地鍛鍊歌唱、在近四十年的學習、磨練過程中,學到了蘭州鼓子唱腔及音樂伴奏中的要領。
主要貢獻
經多年的學習與實踐,鄭永瑾對現存蘭州鼓子近百首經典曲目如:《拷紅》、《鶯鶯探病》、《別後心傷》、《三顧》、《打擂》、《燕青打擂》等曲目能原汁原味的演唱,並教會了一些新學員歌唱。對面臨失傳的《小平調》、《正平調》等做了及時的掄救、整理、並傳承他人來演唱。在樂器方面如揚琴伴奏、三弦的彈琴、對新學的愛好者進行輔導、教練,現都能登台伴奏或是演唱。 在二○○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由鄭永瑾組織、策劃,在七里河區文體局、文化館各級文化主管單位的關懷和支持下,成立了七里河區蘭州鼓子協會,每周活動二次,其被協會選舉為“七里河蘭州鼓子協會”會長。
人物評價
唱腔方面:保持蘭州鼓子詞原汁原味的風格、注意“排調”曲的高亢有力,又體現“樂調”曲的細膩、柔情。講究唱詞字韻,什麼字後撒什麼韻,注意曲中人物感情,達到聲情並茂,情景交融。 伴奏方面:遵循伴奏為唱腔服務的宗旨,不喧賓奪主,多用和弦來伴奏,增加音樂層次厚度。蘭州鼓子的伴奏特點是唱腔高音時,伴奏儘量用中低音來伴奏,不能和歌曲伴奏一樣,多年就是採用曲藝的伴奏方法,使音韻悅耳動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