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文公碑下碑》是中國碑帖經典中的一冊,收入了北魏名碑《鄭文公碑下碑》。該碑以古樸淳厚的篆法為主,參以方筆隸意,筆調凝鍊,如古松蟠屈,體勢開闊雄健,神采奕奕。
該書印刷精美,較好地再現了原作,是書法愛好者的極佳範本。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碑帖經典
- ISBN:7806358684
- 頁數:161頁
- 定價:90.00
- 出版社:上海書畫出版社
- 出版時間:第1版 (2006年11月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內容簡介,鄭道昭,鄭文公碑,
內容簡介
中國碑帖經典--鄭文公碑下碑
《鄭文公碑》分上下二碑,上碑在山東省平度市天柱山之陽,無碑額,二十行,每行五十字;下碑在山東省萊州市雲峰山之陰,五十一行,每行二十九字,上下碑的內容基本相同。《鄭文公碑》傳為北魏光州剌史道昭所書,他為了傳述其父鄭羲的功德而於魏永平四年刻於摩崖上。下碑有『滎陽鄭文公之碑』碑額七字。
鄭道昭
北魏書家(公元455—516年)。字僖伯,鄭羲次子,自稱中嶽先生。滎陽(今屬河南省)人。官國子祭酒、光州刺史,後人秘書監,謚曰文恭。工書善正書,體勢高逸,作大字尤佳。
據〈魏書〉載其『少而好學,綜覽群言』,『好為詩賦』。歷官中書侍郎、給事黃門黃侍郎、國子監祭酒、秘書監及光、青二州刺史。孝明帝熙平元年卒,贈鎮北將軍、相州刺史,謚《文恭》,其任光州刺史期間,『政務寬厚,不任威刊,為吏民所愛』。其所書《鄭文公碑》以古相淳厚的篆法為主,參以方筆隸意,筆調凝鍊,如古松蟋屈,體勢開闊雄健,神采奕奕。包貢臣《藝舟雙輯》贊其書『篆勢、分韻、草情畢具』,以至去天柱、雲峰觀摩刻石者按踵,而購得拓片者相以為榮。清葉昌熾評其書曰:『鄭道昭雲峰《上、下碑》及《論經詩》諸刻,上承分篆,華北方之喬方之喬野,如篳路藍縷進入文明,其筆力之健,可更更��犀兕,搏龍蛇,而遊刃於虎,全以神運,唐初歐虞褚薛諸家,皆在籠罩之內,不獨北朝書第一,自有真書以來,一人而已』。此雖過譽之論,但亦可以看出此碑影響之大。近代著名書家沈尹默先生則全謂:『通觀全碑,但覺氣象淵穆雍容,骨勢開張洞達,若逐字空之,則寬和而謹束,平實而峻肆,朴茂而疏宕,沉友而清麗,極正書之能事。』可見《鄭文公碑》在北魏書法中的重要地位。
鄭文公碑
《鄭文公碑》傳無宋拓本。乾隆年間,桂馥尋蹤訪碑,始有拓本傳世,今選用初拓本影印出版社,公諸同好,或可裨益於志於楷法者深造而登堂奧之妙。
《鄭文公碑》,即《魏兗州刺史鄭羲碑》,北魏摩崖刻石,北魏宣武帝永平四年(公元511年),鄭道昭為了紀念其父所刻。書寫者是鄭羲的兒子鄭道昭。當時鄭道昭是兗州刺史,剛開始刻在天柱山巔,後來發現掖縣南方雲峰山的石質較佳,又再重刻。第一次刻的就稱為上碑,字比較小,因為石質較差,字多模糊;第二次刻的便稱為下碑,字稍大,且也精晰,共有五十一行,每行二十九字,但並沒有署名,直至阮元親臨摹拓,且考訂為鄭道昭的作品後才受至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