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庸經

鄭庸經

 鄭庸經(1895—1931),原名鄭榮金,永定區培豐鎮文溪村人,1913年以優異成績考上省立九中,畢業後回鄉點燃革命的星星之火,曾與鄧子恢等創辦閩西影響最大的革命刊物《岩聲報》。大革命失敗後,毅然加入中國共產黨,參與創辦革命刊物《奮鬥》,開創平民夜校、建立農會組織,發動民眾開展抗租抗捐鬥爭。1928年夏,參與組織領導了8月閩西秋收總暴動。紅四軍入永後,參與組建太平區蘇維埃政府,曾任中共太平區委書記、區蘇維埃政府主席、閩西蘇維埃政府執委等職。他是閩西早期土地革命運動的重要參與者,為閩西蘇區的創立和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被開國少將王直評價為“閩西革命先驅”。

基本介紹

  • 本名:鄭庸經
  • 別名:鄭榮金
  • :希魯 
  • 出生地:福建省龍巖永定區培豐鎮文溪村
  • 出生日期:1895年
  • 逝世日期:1931年
人物生平,追認情況,

人物生平

自幼在私塾學習國文,才學出眾,1913年以優異的成績考上省立九中,與鄧子恢等同班就讀。畢業後回鄉點燃革命的星星之火,與同窗好友簡祥明等創辦“同志學校”,後來發展為“培風公學”,與鄧子恢等創辦閩西影響最大的革命刊物《岩聲報》。大革命失敗後,毅然加入中國共產黨,與林梅汀等創辦革命刊物《奮鬥》,並創辦平民夜校,建立農會組織,發動民眾開展抗租抗捐鬥爭。
1928年冬,林梅汀、簡祥明奉中共閩西臨時特委指示,率領太平游擊隊150餘人,開往上杭蛟洋與傅柏翠的隊伍會合,統一進行軍事政治訓練,後整編為59團。鄭庸經則奉命留守文溪負責太平區委工作並組建蘇維埃政府。為擴大根據地,鄭庸經帶領區委委員鄭榮瀾、簡育才等深入撫市等地開展革命活動,使革命的種子在周邊鄉村播撒。
1929年5月,毛澤東朱德率領紅四軍第二次入閩。5月23日,紅四軍攻打龍巖城,鄭庸經與林梅汀等率領太平區農民武裝配合紅四軍主力攻城,駐守在龍門鎮,負責警戒工作,以防止上杭、長汀一帶團匪增援。下午,又隨紅四軍攻占坎市,打垮了守敵陳佩玉部和盧漢齋的保全團。當晚,毛澤東、朱德在坎市與太平區委的鄭庸經、林梅汀、簡祥明等人商談,指導成立太平區革命委員會,林梅汀任主席。5月29日,紅四軍回師坎市,分別駐在培風、高陂等地,打開了太平地區革命鬥爭的新局面。
1929年5月,鄭庸經組織領導各鄉村民眾紛紛起來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蘇維埃政權。6月2日,太平區蘇維埃政府成立,鄭庸經當選主席。7月,鄭庸經被任命為太平區委書記。區蘇主席卸任後,鄭庸經繼續開展革命根據地的創建工作。是年冬天,鄭庸經到培風山背(今屬永定縣龍潭鎮)發展盧在來盧耀南盧在岩、盧在仁等同志入黨,並主持成立山背鄉蘇維埃政府,選舉盧在來為主席。1930年春,為打開楓林地區革命鬥爭局面,鄭庸經主持成立了楓林鄉蘇維埃政府,選舉盧仰民為主席。至閩西蘇維埃政府成立,太平區已有30多個鄉蘇維埃政府。
1930年3月,閩西蘇維埃政府成立,鄭庸經擔任執行委員,協助文化部長陳正開展工作。
正當閩西蘇區各項事業蓬勃發展之際,1930年,李立三“左”傾冒險錯誤推行到閩西,嚴重干擾和破壞了根據地的各項工作。3月11日,李立三提出“要堅持閩西紅軍著向東江發展,出擊梅縣、大埔,向韓江下游發展,與東江紅軍配合”。5月上旬,閩西蘇維埃政府作出了“堅決地向東江發展”的決定,從5月至8月,先後組織新成立的紅十二軍和紅二十一軍,三次出擊東江地區,均告失利,致使閩西紅軍被迫撤回永定,部隊的士氣和戰鬥力受到極大損害。11月,閩西軍閥張貞部相繼攻占了龍巖、坎市、大排、田地等地,蘇區逐漸縮小。因龍巖失守,12月中旬,閩西蘇維埃政府及60多個機關被迫轉移到永定虎崗,太平區蘇也因大排失守而被迫撤至高陂鎮西陂村。
李立三“左”傾冒險錯誤思想,受到閩西地方黨組織的堅決抵制。中共閩西第二次代表大會期間,閩西蘇維埃政府還於1930年7月15日召集了第二次執委擴大會議,不顧閩西蘇維埃政府成員任期一年的條令,以閩西蘇維埃政府成立4個月以來在“政治策略和政府內部工作”方面犯有錯誤為藉口,改選常委和各部部長。鄧子恢被免去閩西蘇維埃政府主席職務,調任中共福建省委巡視員,安排到閩中、閩東地區開展白區工作。鄭庸經也被免去閩西蘇維埃政府執委、中共太平區委書記職務,安排回永定第十區(即培風)蘇維埃政府代理文化委員會主任。
8月下旬,鄭庸經回到永定。他沒有因此而消沉,而是全心全意為黨和人民努力工作,經常深入民眾,對培風的文化教育事業作了全面系統的調查研究,科學制定落實各項工作計畫和經費安排,促進了蘇區文化教育等各項事業的發展,當時培風地區的文化教育事業搞得有聲有色,培養了大批優秀革命人才。
1930年11月,黨中央派鄧發到閩西,任中共閩粵贛邊區特委書記。12月26日,鄧發在虎崗主持召開中共閩粵贛邊區第一次代表大會。會後,雖然李立三“左”傾錯誤在閩西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糾正,但是,對於李立三路線的錯誤性質及其造成的惡果並未清算,對於閩西政治、軍事、經濟和文化的政策也未具體地研究和轉變。因此,閩西黨代表會議之後,實際情況並沒有多大的好轉。鄧發主導的閩粵贛邊區特委全面接受了六屆四中全會通過的王明新的“左”傾冒險主義的許多主張,閩西根據地受到了更為嚴重的危害。
12月,為了鞏固革命政權,肅清反革命,閩西蘇維埃政府根據中共福建省委的指示,成立了閩西蘇維埃政府肅反委員會,由閩西蘇維埃政府裁判部部長林一株兼任主席,接著各縣也成立肅反委員會。永定縣肅反委員會由鄭醒亞擔任主席。12月9日,中共永定縣委發出了《關於反革命政治派別鬥爭問題》的24號通告,明確提出當前鬥爭的目標是“社會民主黨”。當時,在蘇區內部開展肅反鬥爭是完全有必要的。但是,中共閩粵贛邊區特委和閩西“肅反”委員會的主要負責人不是實事求是去調查和嚴格區分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把紅軍軍紀鬆弛、戰鬥力減弱、民眾不滿的現象當成是受“社黨”破壞,誇大反革命勢力,盲目執行共產國際對中國肅反鬥爭的批示。就這樣,一場錯誤的“肅社黨”運動在閩西大地展開。
嚴重的刑訊逼供,造成一大批革命志士被錯殺。3月1日,在永定虎崗召開了閩西工農兵審判反革命社會民主黨分子代表大會,大會設立了以林一株為主審的“革命法庭”。3月2日,“革命法庭”宣布34名社會民主黨重要分子,判處林梅汀、鄭榮瀾、吳拙哉等17名“主犯”死刑立即執行。閩西肅反委員會還成立特別行動隊,對永定縣委和太平區進行了兩次重大行動。第一次在紅十二軍中抓了40多個“社會民主黨分子”,包括第102團政委盧肇西;第二次抓了永定縣委書記曾牧春、組織部長謝憲球、因抵制李立三“左”傾錯誤被免職的鄭庸經等15人。
歷經嚴刑拷打,鄭庸經堅貞不屈。5月,鄭庸經被害於永定虎崗,年僅36歲。

追認情況

1955年,鄭庸經被追認為革命烈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